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混组合梁镀锌剪力钉抗拔性能足尺模型试验与参数分析
1
作者 杨康 章文彬 +2 位作者 郝笛笛 王文洋 万春风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7,共8页
为研究镀锌涂层对钢-混组合梁剪力钉抗拔性能的影响规律,以绍兴越东大桥为背景,设计镀锌涂层厚度分别为0、60、120、180μm的4组剪力钉拉拔试件,开展剪力钉拉拔足尺模型试验,分析不同镀锌涂层厚度对剪力钉抗拔性能的影响,并采用ANSYS软... 为研究镀锌涂层对钢-混组合梁剪力钉抗拔性能的影响规律,以绍兴越东大桥为背景,设计镀锌涂层厚度分别为0、60、120、180μm的4组剪力钉拉拔试件,开展剪力钉拉拔足尺模型试验,分析不同镀锌涂层厚度对剪力钉抗拔性能的影响,并采用ANSYS软件建立剪力钉拉拔试件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进一步研究剪力钉长径比、直径对镀锌剪力钉抗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拉拔荷载达到极限状态时,包裹在剪力钉周围的混凝土发生局部破碎,同时剪力钉屈服,试件整体破坏;试件拉拔荷载~位移曲线有弹性阶段、拉拔荷载瞬降阶段、非线性增长阶段、平台阶段、失效阶段5个典型阶段,随镀锌涂层厚度的增加剪力钉抗拔性能下降,当涂层厚度由120μm增至180μm时,试件抗拔刚度显著降低;增大剪力钉长径比、直径均可提高剪力钉抗拔承载力,但当剪力钉长径比大于7、直径大于20 mm时,进一步增大剪力钉长径比、直径对试件抗拔承载力的提升幅度均不显著;对于采用C50混凝土且以抗拔设计为主的钢-混组合结构,建议剪力钉镀锌涂层厚度为60μm,剪力钉长径比取5~7,剪力钉直径取20~2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 剪力钉 镀锌涂层 抗拔性能 足尺模型试验 抗拔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泰长江大桥组合索塔锚固结构钢-混传剪构造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赵灿晖 王康康 +1 位作者 沈孔健 郑清刚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常泰长江大桥索塔锚固结构采用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结构,为研究该新型组合索塔锚固结构钢-混传剪构造的受力特性,进行钢-混传剪构造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制作2个锚固结构足尺节段试验模型,通过压剪试验研究锚固结构的荷载~滑移曲线及应力... 常泰长江大桥索塔锚固结构采用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结构,为研究该新型组合索塔锚固结构钢-混传剪构造的受力特性,进行钢-混传剪构造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制作2个锚固结构足尺节段试验模型,通过压剪试验研究锚固结构的荷载~滑移曲线及应力、应变分布等受力特性,并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锚固结构的传力机理和各组件的内力分配比例,推导剪力钉剪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2.14倍单索最大索力荷载作用下,锚固结构保持弹性状态,钢壁板未产生明显滑移,钢-混界面最大滑移不超过0.25 mm,该锚固结构中钢-混传剪构造至少具有2.14倍的安全系数;荷载作用下,剪力钉剪力从上至下逐渐增大,锚腹板附近底部3排剪力钉剪力较大,钢-混传剪构造至少存在剪力钉和界面摩擦力2种传剪机制,钢-混传剪构造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钢-混传剪构造受力过程分为粘结力传力阶段和局部滑移阶段,剪力钉剪力分布不仅与沿剪切方向长度分布有关,也与荷载的大小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组合索塔锚固结构 钢-混传剪构造 荷载~滑移曲线 足尺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环锚预应力衬砌张拉工艺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陆岸典 唐欣薇 +2 位作者 严振瑞 麦胜文 姚广亮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47,共6页
针对预应力衬砌张拉过程中易出现应力集中而导致张拉裂缝的现象,通过开展洞外地面足尺模型试验,提出了分级分步张拉顺序和质量控制指标。首先根据钢绞线摩阻测试计算出摩擦系数,随后应用上述张拉顺序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自动张拉,并采用... 针对预应力衬砌张拉过程中易出现应力集中而导致张拉裂缝的现象,通过开展洞外地面足尺模型试验,提出了分级分步张拉顺序和质量控制指标。首先根据钢绞线摩阻测试计算出摩擦系数,随后应用上述张拉顺序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自动张拉,并采用磁通量传感器和混凝土应变计分别对钢绞线和内衬混凝土的应力变化开展实测。现场张拉试验结果表明:①钢绞线沿程预应力损失约16.3%,采用的双层钢绞线在实践中可保证较高的有效预应力;②对锚具槽进行分级分步张拉,可使内衬混凝土获得较均匀的封闭环向压应力环,平均压应力达-10.9 MPa;③提出的3项控制指标可进行量化管理,结合自动张拉技术可有效地保证张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环锚 预应力内衬 分级分步张拉 质量控制 足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浇X形桩竖向承载特性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智强 刘汉龙 +2 位作者 张敏霞 袁佶 雍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3-907,共5页
X形桩是一种利用截面形如X形的钢模,经过沉管、浇注混凝土、养护成形之后所形成的现浇混凝土桩。该桩具有承载力高、经济适用、施工方便等优点,对于高速公路、铁路等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采用河海大学自行研制的大型... X形桩是一种利用截面形如X形的钢模,经过沉管、浇注混凝土、养护成形之后所形成的现浇混凝土桩。该桩具有承载力高、经济适用、施工方便等优点,对于高速公路、铁路等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采用河海大学自行研制的大型桩基模型槽试验系统,通过竖向静载试验,研究了X形桩与圆形桩的极限承载力、桩身侧摩阻力、桩端阻力与桩侧摩阻力的荷载分担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圆形桩相比,X形桩在相同混凝土用量下能够显著提高截面利用率及承载力水平。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X形桩的各种工程特性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形桩 荷载传递 足尺模型试验 承载力 侧阻荷载分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喷插芯组合桩荷载传递机制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3
5
作者 刘汉龙 任连伟 +1 位作者 郑浩 肖耀祖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95-1401,共7页
高喷插芯组合桩(简称JPP)是由高压旋喷桩和预应力混凝土芯桩构成的一种新型组合桩,为了对其荷载传递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以自行开发的大型土工试验模型槽为依托,进行了JPP桩、灌注桩和高压旋喷水泥土桩静载荷对比试验。通过埋设在JPP桩... 高喷插芯组合桩(简称JPP)是由高压旋喷桩和预应力混凝土芯桩构成的一种新型组合桩,为了对其荷载传递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以自行开发的大型土工试验模型槽为依托,进行了JPP桩、灌注桩和高压旋喷水泥土桩静载荷对比试验。通过埋设在JPP桩中的监测仪器对桩身轴力、桩端阻力以及桩体沉降等进行了直接量测,进而分析了JPP桩中管桩与水泥土轴力的分布和内外侧摩阻力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JPP桩与同桩长、同桩经灌注桩相比承载力高30%以上;JPP桩变形由芯桩控制,管桩轴力分布与水泥土轴力分布规律不一致,但同一截面上管桩和水泥土的轴力比值约为其弹性模量的比值;内外摩阻沿桩身的分布规律类似,内摩阻是外摩阻的1.62倍左右,约为JPP桩直径和管桩直径的比值;桩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近似双曲线分布,桩端阻力和桩端位移也近似双曲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喷插芯组合桩 足尺模型试验 荷载传递机制 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扬大桥北汊斜拉桥索塔节段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刘钊 孟少平 +3 位作者 刘智 吉林 欧庆保 王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5-40,51,共7页
通过润扬大桥北汊斜拉桥索塔锚固区的节段足尺模型试验 ,研究了塔身U形束的预应力施工工艺 ,进行了索塔模型在U形预应力束及斜拉索作用下的应力量测与分析 ,给出了索塔的开裂及破坏荷载。对足尺模型进行斜向加载模拟斜拉索作用、借助于... 通过润扬大桥北汊斜拉桥索塔锚固区的节段足尺模型试验 ,研究了塔身U形束的预应力施工工艺 ,进行了索塔模型在U形预应力束及斜拉索作用下的应力量测与分析 ,给出了索塔的开裂及破坏荷载。对足尺模型进行斜向加载模拟斜拉索作用、借助于辅助模型研究孔道摩阻、全方位布置传感器测点等做法构成本次试验研究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索塔 足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拱型波纹屋盖结构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勇 刘锡良 +2 位作者 王元清 石永久 张福海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32,共7页
设计并实施了 16组金属拱型波纹屋盖结构足尺模型试验。通过这些破坏性试验 ,对这种结构在全跨及半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有了一个直观认识。试验得出的结论不仅可作为建立结构分析理论的依据 。
关键词 金属拱型波纹屋盖 足尺模型试验 力学性能 薄壁结构 波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海湾大桥索梁锚固结构足尺模型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子健 卫星 +2 位作者 李小珍 李俊 强士中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为了深入研究锚拉板式索梁锚固结构的传力机理和应力分布规律,评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湛江海湾大桥为工程背景,对锚拉板式索梁锚固结构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并与非线性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锚拉板与锚拉筒连接焊缝处应... 为了深入研究锚拉板式索梁锚固结构的传力机理和应力分布规律,评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湛江海湾大桥为工程背景,对锚拉板式索梁锚固结构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并与非线性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锚拉板与锚拉筒连接焊缝处应力水平较高,远离焊缝应力分布趋于均匀;结构整体受力合理,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但局部存在应力集中,设计时应予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梁锚固结构 锚拉板 足尺模型试验 承载安全性 非线性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m先张预应力双T梁抗弯性能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钊 雷海鹏 +2 位作者 罗杰 张春雷 马骉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0,共7页
为研究新型跨径30 m先张预应力混凝土双T梁的力学性能,设计制作了1孔计算跨径28.64 m、梁高1.6 m、顶板宽3.2 m的先张预应力双T梁试件(采用C60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混合配置了直线与折线预应力筋),同时开展了从预制到加载的全过程抗弯... 为研究新型跨径30 m先张预应力混凝土双T梁的力学性能,设计制作了1孔计算跨径28.64 m、梁高1.6 m、顶板宽3.2 m的先张预应力双T梁试件(采用C60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混合配置了直线与折线预应力筋),同时开展了从预制到加载的全过程抗弯性能足尺模型试验。试验采用先“梁上堆载”、后“跨中千斤顶集中加载”的两阶段加载方案,设置多种内埋、外置传感器,并采用非接触式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梁体内力、梁体竖向位移及腹板全场变形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30 m先张预应力双T梁具有良好的抗弯力学性能,以及较好的刚度、抗裂性和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梁体开裂后抗弯刚度下降不明显,且在卸载后预应力可恢复梁体大部分竖向位移;建议在结构设计中通过加强梁端局部配筋提高抗裂性,还可进一步优化截面形式、配筋形式和高跨比,发挥高性能先张预应力双T梁的经济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张梁 预应力混凝土双T梁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抗弯性能 梁体内力 竖向位移 应变 足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足尺模型试验及非线性全过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志 唐盛华 何鑫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3-81,共9页
对一片30 m跨的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和一片20 m跨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破坏模式分别为预应力筋拉断和顶板混凝土压碎,按能量的观点计算的延性指标小箱梁和空心板分别为1.99和1.23。基于平截面假定,采用有限条带法编... 对一片30 m跨的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和一片20 m跨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破坏模式分别为预应力筋拉断和顶板混凝土压碎,按能量的观点计算的延性指标小箱梁和空心板分别为1.99和1.23。基于平截面假定,采用有限条带法编制了非线性计算程序,可对包括卸载过程在内的全过程受力性能进行分析。重点介绍了卸载曲线如何在应力-应变、弯矩-曲率及荷载-位移3个层面进行计算。通过程序,对预应力筋配筋量、预应力筋张拉系数对结构的承载力、变形性能及延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箱梁 足尺模型试验 非线性分析 承载力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金斜拉桥索塔锚固段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乔建东 刘桂林 《铁道标准设计》 2008年第11期54-57,共4页
斜拉桥索塔锚固段是将索力传递到索塔的关键受力部位,受力相当复杂。对紫金斜拉桥索塔锚固区进行足尺模型试验,并用ANSYS有限元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将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为锚固区的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斜拉桥 索塔锚固段 足尺模型试验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隧道衬砌结构抗水压能力足尺模型试验研究——以新圆梁山隧道工程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明利 姜波 +1 位作者 王成林 管强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48-55,共8页
为验证新圆梁山隧道穿越高压富水岩溶地层时衬砌结构的抗水压能力,提出一种隧道衬砌结构抗水压足尺模型试验方法,将隧道衬砌承受的外水压力问题转换为隧道衬砌承受内水压力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开展数值仿真计算,给... 为验证新圆梁山隧道穿越高压富水岩溶地层时衬砌结构的抗水压能力,提出一种隧道衬砌结构抗水压足尺模型试验方法,将隧道衬砌承受的外水压力问题转换为隧道衬砌承受内水压力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开展数值仿真计算,给出不同尺寸和加载方式下衬砌模型抗水压安全系数的换算关系。最后,设计并开展新圆梁山隧道衬砌结构抗水压值足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隧道衬砌结构在承受外部均布水压和局部水压时的极限抗水压值分别为足尺模型试验极限抗水压值的1.44倍和0.67倍;2)新圆梁山隧道溶洞过渡段衬砌(K2.0型衬砌)的抗水压能力为3.33 MPa,溶洞核心段衬砌(K3.0型衬砌)的抗水压能力不低于5.33 MPa,说明新圆梁山隧道采用K3.0型和K2.0型衬砌施工缝防水构造是合理的,衬砌结构的抗水压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衬砌结构 施工缝 足尺模型试验 抗水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楼盖体系的足尺模型试验及简化计算方法
13
作者 鲍侃袁 吴玉华 +1 位作者 陈勇 孙炳楠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8-1134,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以钢桁架为次梁的Floorpro现浇楼盖体系的受力性能,进行了该结构形式的足尺模型静力加载试验,获得桁架次梁各关键点随外部荷载而变化的应力应变和挠度曲线,并根据试验现象和数据分析掌握了该结构中各部件的受力特性和部件... 为了深入研究以钢桁架为次梁的Floorpro现浇楼盖体系的受力性能,进行了该结构形式的足尺模型静力加载试验,获得桁架次梁各关键点随外部荷载而变化的应力应变和挠度曲线,并根据试验现象和数据分析掌握了该结构中各部件的受力特性和部件间的传力方式,由此提出简化计算模型,即可将有效作用宽度内的混凝土楼面板视为Floorpro钢桁架次梁的组合上弦,整个组合结构以桁架受力形式为主,各部件中轴力占主导地位,弯矩基本可以忽略.试验结果验证了简化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同时说明该楼盖组合体系具有承载力高、自重轻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rpro楼盖体系 钢桁架 足尺模型试验 有效作用宽度 简化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桥使用性能足尺模型试验 被引量:16
14
作者 马祖桥 陈艾荣 胡可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5,共7页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引桥首次采用全体外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连续梁桥,为明确结构使用阶段受力性能,进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试验以“1跨+1/3跨”结构作为足尺模型试验梁,对跨中最大正弯矩、支点最大负弯矩及支点最大扭矩工况下主梁变形、关...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引桥首次采用全体外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连续梁桥,为明确结构使用阶段受力性能,进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试验以“1跨+1/3跨”结构作为足尺模型试验梁,对跨中最大正弯矩、支点最大负弯矩及支点最大扭矩工况下主梁变形、关键截面应力及转向块等构件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阶段跨中最大正弯矩、支点最大负弯矩及最大扭转状态下,试验梁各测试断面均未发生开裂,具有良好的抗裂性;结构的应力及变形响应与理论计算值较吻合,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且受力状态良好;墩顶横梁及转向块结构使用阶段工作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节段预制 全体外预应力 足尺模型试验 使用性能 受力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足尺模型试验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的设计与参数率定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狂飙 罗易 +3 位作者 袁超 米敏 程保民 张家铭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9-75,共7页
针对边坡足尺模型试验研究所需的降雨特点,设计了一种可循环、可移动式的人工模拟降雨装置。该装置采用3种规格不同的旋转下喷式喷头,通过调节供水管道压力和启闭不同类型的喷头,实现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历时的人工模拟降雨过程。降雨特... 针对边坡足尺模型试验研究所需的降雨特点,设计了一种可循环、可移动式的人工模拟降雨装置。该装置采用3种规格不同的旋转下喷式喷头,通过调节供水管道压力和启闭不同类型的喷头,实现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历时的人工模拟降雨过程。降雨特性参数率定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实现降雨强度为10.4~256.8 mm/h的模拟降雨,此范围内的降雨均匀度能保持在80%以上,雨滴直径范围为0.1~4.8 mm,雨滴终点速度可达2.0~2.9 m/s。该装置能产生与天然降雨相似度较高的人工模拟降雨,可用于边坡模型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足尺模型试验 人工模拟降雨装置 设计与参数率定 降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注浆钢花管微型桩抗滑特性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贺 张玉芳 +1 位作者 张新民 魏少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8-436,共9页
为了探讨高压注浆钢花管微型桩在真实受力状态下的抗滑特性,开展了高压注浆钢花管微型单桩和群桩加固滑坡的足尺模型试验,以及重力注浆微型单桩加固滑坡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压注浆能够劈裂桩周土体,在滑动带形成树根状的胶结体,显... 为了探讨高压注浆钢花管微型桩在真实受力状态下的抗滑特性,开展了高压注浆钢花管微型单桩和群桩加固滑坡的足尺模型试验,以及重力注浆微型单桩加固滑坡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压注浆能够劈裂桩周土体,在滑动带形成树根状的胶结体,显著地改善滑坡土体的力学性能,增强桩体抵抗变形的能力,减小桩体的弯曲变形,致使滑动带土体抗剪强度增加了152.6%;较重力注浆微型桩,高压注浆钢花管微型单桩、群桩加固滑坡的水平极限荷载分别提高了37.8%、71.2%;极限状态条件下,高压注浆钢花管群桩中后排桩承受的水平推力和弯矩最大,前排桩次之,中间桩最小,从坡体后缘向前缘弯矩最大位置处桩身混凝土由挤压破坏转变为张拉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加固 高压注浆钢花管微型桩 抗滑特性 足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UHPC-RC无腹筋组合梁足尺模型抗弯试验及极限弯矩计算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红林 孙向东 +2 位作者 季振明 蒋峰 马玉全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0,共8页
为了解预应力UHPC-RC无腹筋组合梁(简称组合梁)的抗弯性能,以2座组合梁桥实际工程为背景,分别制作25 m长工字形组合梁及30 m长箱形组合梁足尺模型进行抗弯试验,研究组合梁在弯曲荷载下的裂缝发展形态、荷载~挠度曲线及不同截面高度应变... 为了解预应力UHPC-RC无腹筋组合梁(简称组合梁)的抗弯性能,以2座组合梁桥实际工程为背景,分别制作25 m长工字形组合梁及30 m长箱形组合梁足尺模型进行抗弯试验,研究组合梁在弯曲荷载下的裂缝发展形态、荷载~挠度曲线及不同截面高度应变等。结果表明:2种组合梁最终受弯破坏时,1条主裂缝快速发展为贯穿弯曲裂缝,组合梁裂缝细密;荷载~挠度曲线较为饱满,刚度折减较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明显推迟,结构性能更为优良;开裂前组合梁截面受力发展满足平截面假定,出现主裂缝后逐渐不满足平截面假定。为考虑组合梁截面在极限状态不满足平截面假定的情形,基于UHPC材料本构关系,提出采用体外预应力筋极限理论推导组合梁极限弯矩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与平截面假定理论计算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组合梁极限弯矩计算方法较平截面假定理论计算方法能更好地反映结构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RC组合梁 预应力无腹筋梁 裂缝发展 平截面假定 极限弯矩 足尺模型试验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型与拉力型锚杆工作性状的室内足尺模型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贺建清 陈清 陈秋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55,共6页
基于室内足尺模型试验对比研究压力型和拉力型锚杆的工作性状,给出锚固体轴向应变的分布特点,验证基于Mindlin问题位移解推导出的压力型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理论解的可行性,分析了在试验条件锚杆的极限承载力及破坏形式。试验结果表明,... 基于室内足尺模型试验对比研究压力型和拉力型锚杆的工作性状,给出锚固体轴向应变的分布特点,验证基于Mindlin问题位移解推导出的压力型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理论解的可行性,分析了在试验条件锚杆的极限承载力及破坏形式。试验结果表明,拉力型锚固段处于受拉状态,轴向应变值最大值发生在张拉端附近,距离张拉端越远应变值越小;压力型锚杆的锚固段处于受压状态,轴向应变值最大值发生在承载体附近,距离承载体越远应变值越小;拉力型锚杆破坏形式为锚固段注浆体与岩土层间的粘结滑移破坏,压力型锚杆的破坏形式为承载体附近锚杆周围土体剪胀破坏;压力型锚杆极限承载力较之拉力型锚杆在相同条件下有明显提高;实测值与基于Mindlin问题的位移解推导出的压力型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理论解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型锚杆 拉力型锚杆 室内足尺模型试验 锚固段 轴向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足尺节段模型的正交异性钢桥面疲劳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金辉 程菊科 +1 位作者 蒋欣 谢瑛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为了研究正交异性钢桥面的疲劳性能,根据新结构细部焊接工艺的研究成果和合理的结构参数,设计了足尺节段疲劳试验模型,通过足尺模型试验确定不同焊接工艺下各疲劳易损细节的实际疲劳抗力。铺装层作为钢桥面板之上的行车功能层,直接承担... 为了研究正交异性钢桥面的疲劳性能,根据新结构细部焊接工艺的研究成果和合理的结构参数,设计了足尺节段疲劳试验模型,通过足尺模型试验确定不同焊接工艺下各疲劳易损细节的实际疲劳抗力。铺装层作为钢桥面板之上的行车功能层,直接承担车辆轮载。分别设计了树脂沥青铺装和浇注式沥青铺装两种铺装结构,进行武汉市江汉七桥铺装层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协同受力体系的模型试验,并考虑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铺装层的钢桥面板U肋与顶板构造细节,由于铺装层与钢桥面板的协同作用,其应力幅值相较于无铺装层时显著降低;该应力幅值随着铺装层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疲劳性能 节段模型试验 U肋 铺装层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斜塔斜拉桥预应力索塔锚固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叶华文 李翠娟 +2 位作者 徐勋 肖林 强士中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8,共7页
为保证厦门马新大桥索塔锚固区安全,根据其小半径环向预应力索塔锚固区、非对称受力的4个重要工作状态(预应力施工、正常使用、单索作用和超载),采用斜向加载,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和空间精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 为保证厦门马新大桥索塔锚固区安全,根据其小半径环向预应力索塔锚固区、非对称受力的4个重要工作状态(预应力施工、正常使用、单索作用和超载),采用斜向加载,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和空间精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有效预应力对锚固区受力影响很大,索非对称布置对锚固区受力影响不大;环向预应力锚固区极限承载能力超过1.7倍设计索力荷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独斜塔 索塔锚固区 环向预应力 足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