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与侧线器官对许氏平鲉趋礁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陈枫 李娇 +1 位作者 公丕海 关长涛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本研究通过破坏视觉器官、破坏侧线器官及二者结合等处理手段,对比分析视觉、侧线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趋礁行为的作用。研究设置1个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共6个实验组,将实验鱼投放在人工鱼礁的固定距离处,统计分析在12 h内鱼... 本研究通过破坏视觉器官、破坏侧线器官及二者结合等处理手段,对比分析视觉、侧线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趋礁行为的作用。研究设置1个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共6个实验组,将实验鱼投放在人工鱼礁的固定距离处,统计分析在12 h内鱼礁周围实验鱼的瞬时聚集率与数量稳定后的瞬时聚集率均值,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视觉器官与侧线器官均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实验鱼的可视范围内,视觉系统在许氏平鲉趋礁行为中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0.01),视觉被破坏降低了实验鱼的瞬时聚集率和变化趋势。侧线器官被破坏也对其趋礁行为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0.01),在视觉系统被破坏的情况下,侧线系统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处理侧线的硫酸庆大霉素浓度越高,实验鱼的瞬时聚集率和变化趋势越低,表明硫酸庆大霉素处理浓度与侧线被破坏程度呈正相关。当视觉系统与侧线系统二者均被破坏时,许氏平鲉的趋礁效率会显著降低,二者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本研究为岩礁鱼类的保护和增殖及海洋栖息地的修复和营造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视觉器官 侧线器官 人工鱼礁 趋礁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丰容对早期发育阶段许氏平鲉趋礁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宗航 董建宇 +1 位作者 张雪梅 张秀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8223-8233,共11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观测了不同环境丰容水平下培育的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仔、稚、幼鱼的趋礁行为反应,统计分析了两种结构模型礁对实验鱼的诱集效果,初步探究了环境丰容对实验鱼趋礁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许氏平鲉仔、稚、...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观测了不同环境丰容水平下培育的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仔、稚、幼鱼的趋礁行为反应,统计分析了两种结构模型礁对实验鱼的诱集效果,初步探究了环境丰容对实验鱼趋礁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许氏平鲉仔、稚、幼鱼具有明显不同的行为习性与趋礁行为特性,未放入模型礁前,稚鱼在水槽中分布较分散,仔、幼鱼则集中于水槽四周阴影区域,中央区域分布极少;放入模型礁后,仔、稚鱼在礁区的平均分布率无显著变化(P>0.05);幼鱼则由1.11%分别增大至47.78%(塔型礁)和54.44%(管型礁)(P<0.01),随着个体生长发育,其趋礁性显著增强。环境丰容25 d(即48日龄的稚鱼),对实验鱼群体重心与模型礁的平均距离D_(gr)、个体与模型礁的平均距离D_(fr)、个体间的平均距离D_(ff)及实验鱼在水槽中央区域(VI区)的平均分布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环境丰容47 d(即70日龄的幼鱼),未放入模型礁前,高水平丰容组(EH组)幼鱼在VI区的平均分布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C组)(P<0.05),低水平丰容组(EL组)与C组、EH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D_(gr)与D_(fr)大小顺序为:EL组>C组>EH组;放入模型礁后,各处理组幼鱼在模型礁区域(VI区)的平均分布率:EL组>C组>EH组,Dfr与Dff大小顺序为:EL组<C组<EH组;表明低水平环境丰容可有效增强许氏平鲉幼鱼的趋礁行为,减小幼鱼"胆量",这对于提高放流幼鱼在野外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旨在探讨环境丰容这一行为驯化手段,对于增强早期发育阶段许氏平鲉趋礁行为的可行性,为增殖放流苗种的高效健康培育及增殖型人工鱼礁的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丰容 许氏平鲉 早期发育阶段 趋礁行为 人工鱼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