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1-2020年华北地区7-8月份极端降水频次趋势转折及可能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敬环 刁一娜 +1 位作者 邵建红 刘逸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5,共14页
区域性极端降水(Regional extreme precipitation,REP)破坏性强,会造成地质灾害和经济损失。本文利用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1961-2020年华北地区7-8月份REP频次趋势转折,并探讨其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华北地区7-8月REP天数存在1986、... 区域性极端降水(Regional extreme precipitation,REP)破坏性强,会造成地质灾害和经济损失。本文利用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1961-2020年华北地区7-8月份REP频次趋势转折,并探讨其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华北地区7-8月REP天数存在1986、1995和2003年三个趋势突变点,在1961-1985年(P1)和1995-2002年(P3)时段有减少趋势,1986-1994年(P2)和2003-2020年(P4)时段呈现增多趋势。华北地区REP事件发生时有水汽通量辐合,并且中国东北部至朝鲜半岛对流层高层有异常高压(东北高压)存在。P2、P4时期较P1、P3时期东北高压位置偏南,38°N以南的华北地区水汽通量辐合增强,REP天数增多。P1、P2时期异常水汽通量来自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而后两个时期只来自西北太平洋,这是东亚夏季风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增强的结果。东北高压的发展在P1、P3时期与沿中纬度西风急流(急流)传输的波活动通量有关,在P2、P4时期高纬度活动中心发挥作用并且在季节背景上该高压较强,P2时期促使东北高压发展的波活动通量来自急流和高纬度活动中心两支路径,而P4时期波活动通量主要沿高纬度传播。REP天数减少在P1时期主要是东亚夏季风显著减弱不利于水汽向华北地区输送的结果,而P3时期是东亚夏季风减小和急流减弱共同作用所导致的;REP天数增多在P2时期是因为急流的显著增强,有利于东北高压的发展,而在P4时期西太副高的增强保证了东亚夏季风减弱之后向华北地区的水汽输送,并且北极海冰范围减少可能通过影响高纬度活动中心,在急流减弱之后建立了由高纬度向华北地区传输的波活动通量新路径,两者共同作用使得REP天数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区域性极端降水 趋势转折 波活动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趋势转折点的时间序列分段线性表示 被引量:21
2
作者 廖俊 于雷 +1 位作者 罗寰 穆中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50-53,81,共5页
分段线性表示是时间序列降维的有效方法。在总结分析序列趋势变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趋势转折点的时间序列分段线性表示算法。首先定义了趋势转折点作为时间序列分段点的备选集,以点到区域的距离度量趋势转折点的重要性,再根... 分段线性表示是时间序列降维的有效方法。在总结分析序列趋势变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趋势转折点的时间序列分段线性表示算法。首先定义了趋势转折点作为时间序列分段点的备选集,以点到区域的距离度量趋势转折点的重要性,再根据给定的阈值选择重要趋势转折点作为分段点,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段线性表示。通过与其他6种方法进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具有较好的拟合质量和适应能力以及对转折点明显的序列,都表现出较强的抗噪声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分段线性表示 趋势转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序列的趋势转折点提取算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宏伟 闫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42-1247,共6页
针对时间序列趋势转折点的提取,提出一种基于矢量转角和极值点相结合的改进算法,并应用到地震观测资料的分析中。结合地震对应规则,对山西断陷带北部小磨流动水准XM1-XM2测线的地震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该算法可用于时间序列... 针对时间序列趋势转折点的提取,提出一种基于矢量转角和极值点相结合的改进算法,并应用到地震观测资料的分析中。结合地震对应规则,对山西断陷带北部小磨流动水准XM1-XM2测线的地震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该算法可用于时间序列趋势转折点的自动提取,提高了人工判别的工作效率,实现了转折点的定量化识别;2)从数据统计的角度考虑,该测线与200 km范围内M4.5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预测效能评估结果R=0.63(R0=0.43);3)2000年以后该测线的地震虚报率较高,分析认为可能与远场强震引起的应力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转角 极值点 趋势转折 效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趋势转折点的分段线性表示 被引量:22
4
作者 尚福华 孙达辰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75-2077,2092,共4页
在充分利用时间序列时变特征的基础上,以有效地提取序列中的趋势和压缩原始数据为目标,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趋势转折点的分段线性表示方法。该方法在有效地提取序列中的趋势和压缩原始数据的同时,能够随着时间序列长度的增长对序列进行划... 在充分利用时间序列时变特征的基础上,以有效地提取序列中的趋势和压缩原始数据为目标,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趋势转折点的分段线性表示方法。该方法在有效地提取序列中的趋势和压缩原始数据的同时,能够随着时间序列长度的增长对序列进行划分,具有高效、实现方法简便、效果直观的优点,对于不同领域的数据适应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分段线性表示 趋势转折 拟合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趋势转折点的时间序列模式表示 被引量:2
5
作者 肖红 尚福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3期3254-3257,共4页
在时间序列分段线性表示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趋势转折点的时间序列模式表示方法。该方法在充分利用时间序列时变特征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提取时间序列中的趋势及压缩原始数据。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高效、实现简便、效果直观的优... 在时间序列分段线性表示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趋势转折点的时间序列模式表示方法。该方法在充分利用时间序列时变特征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提取时间序列中的趋势及压缩原始数据。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高效、实现简便、效果直观的优点,对于油田测井领域的数据适应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分段线性表示 趋势转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序列数据趋势转折点提取算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邢邗 石晓达 +1 位作者 孙连英 葛娜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1,68,共7页
时间序列数据蕴含趋势信息,可以根据数据的趋势信息提取趋势转折点,达到压缩数据、减少噪声影响的目的。通过分析时间序列数据的趋势信息,提出自适应数据趋势转折点提取算法。该算法不依赖任何先验知识,根据数据本身的趋势特征自动提取... 时间序列数据蕴含趋势信息,可以根据数据的趋势信息提取趋势转折点,达到压缩数据、减少噪声影响的目的。通过分析时间序列数据的趋势信息,提出自适应数据趋势转折点提取算法。该算法不依赖任何先验知识,根据数据本身的趋势特征自动提取趋势转折点,提取信息包括坐标索引和对应数据。UCR时间序列分类数据集与SEEP、CAP和PAA等算法进行对比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多种数据情况下,该算法拟合误差和分类错误率更小,平均拟合误差为0.373 6,分类错误率同原始数据的分类错误率相比减少3.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趋势转折 UCR时间序列分类数据集 分段线性表示 拟合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东部地表感热趋势转折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璐 王慧 +1 位作者 石兴东 李栋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2-924,共13页
利用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PLFIM)分析了1982-2018年青藏高原(下称高原)70个站地表感热通量趋势转折特征,并从高原地温和气温对同期北半球变暖的响应速度,以及大气环流背景场等方面分析其趋势转折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高原4个... 利用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PLFIM)分析了1982-2018年青藏高原(下称高原)70个站地表感热通量趋势转折特征,并从高原地温和气温对同期北半球变暖的响应速度,以及大气环流背景场等方面分析其趋势转折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高原4个气候区的年平均地表感热均在2000年前后发生了由显著减弱到显著增强的趋势转折,其中Ⅱ区(高原东部)最早发生转折(1999年),其次是Ⅰ区(高原北部)和Ⅳ区(高原东南部)(2000年),Ⅲ区(高原西南部)最晚(2002年)。Ⅱ区和Ⅲ区是高原感热趋势转折的关键区。Ⅱ区感热的变化主要由地温的增温加快使地气温差加大所导致,Ⅲ区则主要受地面风速变化的影响,2000年后地面风速的增加对该区感热的趋势转折有重要贡献。(2)2000年之前,北半球中纬度西风急流偏弱且急流轴位置偏南,同时高原北(南)部到高(低)纬度地区温度异常偏高(低),经向温度梯度和气压梯度减小,使得这一时期高原风速持续减小;2000年之后与之前相反,高原风速的减小趋势在这一时期得到缓解,并逐渐转变为增加趋势,进而造成了高原地表感热变化趋势的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感热通量 地面风速 趋势转折 地气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东部地表感热趋势转折特征的季节差异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慧 张璐 +1 位作者 石兴东 李栋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3-150,共18页
本文利用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PLFIM),分析了1982~2018年青藏高原中东部70个气象站点地表感热趋势演变特征的季节差异,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和方差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了影响不同季节地表感热变化的关键气象要素。结果显示:(1)高原中东... 本文利用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PLFIM),分析了1982~2018年青藏高原中东部70个气象站点地表感热趋势演变特征的季节差异,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和方差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了影响不同季节地表感热变化的关键气象要素。结果显示:(1)高原中东部四季平均地表感热通量均存在显著趋势转折特征,整体来看,秋、冬季转折时间较早(1999年),春、夏季稍晚(2000年);分区来看,高原Ⅱ区(东部)的转折时间最早,然后向Ⅳ区(东南部)和Ⅰ区(北部)扩展,高原Ⅲ区(西南部)转折时间最晚。在地表感热趋势转折之前,以夏季的感热减弱最突出,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冬季最弱;在地表感热趋势转折之后,冬季的地表感热的增强最强,其他季节增强趋势相当。冬季和春季高原地表感热趋势转折的关键区分别在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夏、秋季的关键区主要为高原的Ⅱ区(东部)和Ⅲ区(西南部)。(2)在地表感热趋势转折之前,地面风速的减小对高原四季地表感热的减弱趋势均有重要贡献;但地表感热趋势转折之后,影响其趋势变化的关键气象要素在四季存在显著差异,夏季仍以地面风速的变化为主导,秋、冬季受地气温差和地面风速变化的共同影响,而春季地气温差的增大成为其趋势增强的主因。同时,在地表感热的年际变化中,地气温差的影响比地面风速更加突出,特别是在秋、冬季,转折前后地气温差始终是决定其年际变化的主导因子,春季高原东部也主要受地气温差变化所影响,夏季在地表感热趋势转折之前,受地气温差和地面风速的共同影响,而转折后,地气温差对其的影响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表感热通量 趋势转折 地气温差 地面风速 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流体资料趋势性转折与强震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司学芸 孙小龙 +1 位作者 邵志刚 李瑞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8-156,共9页
对南北地震带及附近的108项流体资料进行趋势性转折变化分析,筛选出变化相对稳定、持续时间3年以上的趋势性转折72次,以2000年为界分2个时段根据转折时间点和形态进行时空特征分析。针对南北地震带北段流体资料在2个时段中存在的突出的... 对南北地震带及附近的108项流体资料进行趋势性转折变化分析,筛选出变化相对稳定、持续时间3年以上的趋势性转折72次,以2000年为界分2个时段根据转折时间点和形态进行时空特征分析。针对南北地震带北段流体资料在2个时段中存在的突出的群体性特征,结合跨断层水准测量资料,得出北段由2000年之前构造应力状态相对松弛转为2000年之后构造应力大范围增强的初步认识,以期为未来强震趋势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观测资料 趋势转折 跨断层水准资料 强震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1—2010年中国大陆潜在蒸散变化的年代际转折及其成因 被引量:26
10
作者 曹雯 段春锋 申双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085-5094,共10页
潜在蒸散时间演变的年代际转折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潜在蒸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修正的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和中国580个台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分析了1971—2010年中国潜在蒸散变化的年代际转折特征... 潜在蒸散时间演变的年代际转折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潜在蒸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修正的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和中国580个台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分析了1971—2010年中国潜在蒸散变化的年代际转折特征,并探讨转折前、后的变化趋势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971—2010年中国年平均潜在蒸散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显著下降(-2.46 mm/a)转变为显著上升(1.57 mm/a),这与影响潜在蒸散变化的4个气象因子趋势的年代际转折密切相关。90年代之前,全国风速和日照时数普遍下降引起的负贡献超过气温上升引起的正贡献,导致潜在蒸散显著下降;90年代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增暖加剧和干旱化使得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正贡献明显增大,超过由于风速和日照时数下降趋势减缓甚至转折而减小的负贡献,导致潜在蒸散显著上升。潜在蒸散趋势转折现象在全国80%以上的站点普遍存在,且转折前、后主导因子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90年代之前,风速和日照时数分别是北方和南方多数站点的主导因子;90年代之后,以气温和相对湿度为主导因子的站点明显增多,尤其是在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和东南沿海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 气候变化 年代际趋势转折 主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定M_(S)6.8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异常特征研究
11
作者 廖晓峰 祁玉萍 +3 位作者 杨星 王玮铭 任越霞 何畅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对泸定M_(S)6.8地震前四川地区的地电阻率异常演化特征进行总结,发现不同时间阶段出现了不同的异常形态,主要有:①甘孜站、江油站、红格站3个台站在强震发生前的1~4.2年出现了长趋势变化的转折,目前多数测项已显示为持续性的趋势上升;... 对泸定M_(S)6.8地震前四川地区的地电阻率异常演化特征进行总结,发现不同时间阶段出现了不同的异常形态,主要有:①甘孜站、江油站、红格站3个台站在强震发生前的1~4.2年出现了长趋势变化的转折,目前多数测项已显示为持续性的趋势上升;②出现长趋势转折变化后,红格站、江油站分别在2020年11月、2021年4月出现了年变幅减小的现象;③甘孜站、江油站、冕宁站3个台站在泸定6.8级地震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变化,震后3个台站的异常恢复,且再未出现此类异常变化。综上,长趋势变化的转折可能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区域内强震风险升高,而加速上升/下降、反向变化等异常特征可能更具有中短期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四川地区 地电阻率 趋势转折 短期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4-2020年青藏高原感热通量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雷润芝 余晔 +2 位作者 周国兵 李江林 刘燕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3-847,共15页
感热通量作为表征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主要物理量之一,受地表温度、气温、热交换系数以及风速影响,但在不同热交换系数计算方法下,得到的青藏高原感热通量值的大小存在一定差异,针对该现象,本文使用青藏高原89个站点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计... 感热通量作为表征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主要物理量之一,受地表温度、气温、热交换系数以及风速影响,但在不同热交换系数计算方法下,得到的青藏高原感热通量值的大小存在一定差异,针对该现象,本文使用青藏高原89个站点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近40年高原感热通量变化特征。利用5个通量站感热通量观测资料对不同热交换系数算法得到的感热通量进行验证表明,用陈万隆和翁笃鸣(1984)(CH-CW)方案计算的感热通量与通量观测结果的偏差最小。利用该方法计算了青藏高原感热通量长期变化趋势,并用PLFIM分段线性拟合模型对感热通量的长期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均感热通量在1999年和2009年发生转折,1984-1999年感热通量逐年减弱,1999-2009年感热通量逐年显著增强,2009-2020年感热通量为弱的下降趋势。夏季感热通量转折年份分别为2000年和2010年,其他季节感热通量转折年份与年均感热通量转折年份相同。春季、夏季和秋季不同时期感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与年变化趋势一致,都表现为“减弱-增强-减弱”特征,冬季感热通量在2009-2020年仍为增强,但与1999-2009年相比,增强趋势有所减弱。归因分析结果表明,1984-1999年,年均感热通量的减弱主要归因于风速的减小;1999-2009年年均感热通量的增加主要以地表温度显著增加造成的地气温差增加的正贡献为主,风速的弱上升贡献次之;2009-2020年风速显著增加导致热交换系数减小,气温增温率大于地表温度增温率,导致地气温差减小,该时期年均感热通量的减弱主要以地气温差的负贡献为主,热交换系数变化的负贡献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感热通量 趋势转折 归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长周期气温变化对跨断层位移观测的影响及芦山地震前的异常断层活动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冠中 马瑾 +1 位作者 杨永林 苏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50-2164,共15页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7.0级地震前2—3年,川西地区的跨断层位移出现群体性、准同步的异常趋势转折,但有些场地的辅助气温观测也呈现相似变化.为探寻这些趋势转折是否为热形变,本文基于鲜水河、安宁河一则木河、龙门山断裂带上的短基...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7.0级地震前2—3年,川西地区的跨断层位移出现群体性、准同步的异常趋势转折,但有些场地的辅助气温观测也呈现相似变化.为探寻这些趋势转折是否为热形变,本文基于鲜水河、安宁河一则木河、龙门山断裂带上的短基线、短水准及辅助气温观测数据,使用频谱分析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跨断层位移与气温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主模式分析方法研究芦山地震前各断裂带的运动特征.结果显示:(1)在大于2.63 a的周期上,短基线、短水准与气温的频率成分较为相似,它们之间为弱一中等强度的相关.(2)气温变化不是芦山地震前跨断层位移发生趋势转折的主要影响因素.除个别场地外,长周期热形变在总的跨断层位移中所占比重较小,对其趋势变化的影响有限.(3)主模式分析表明,2010年前后,鲜水河断裂带的左行走滑和张性运动有所减弱,安宁河一则木河、龙门山断裂带的张性运动也开始减弱(或者说压性增强).这些变化特征可能反映了在这一时期巴颜喀拉块体SE-SEE向运动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断层位移 趋势转折 热形变 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考作物蒸腾量的多重分形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杰 刘国栋 +1 位作者 孙怀卫 吴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24,35,共8页
分析ET(Evapotranspiration,参考作物蒸腾量)的动力学特性,有助于进行中长期需水量的分析与预测。将多重分形特性分析方法应用于1978—2007年间30 a汉江流域3个典型站点(钟祥、天门、武汉)的参考作物ET时间序列。结果表明,逐日参考作物E... 分析ET(Evapotranspiration,参考作物蒸腾量)的动力学特性,有助于进行中长期需水量的分析与预测。将多重分形特性分析方法应用于1978—2007年间30 a汉江流域3个典型站点(钟祥、天门、武汉)的参考作物ET时间序列。结果表明,逐日参考作物ET序列不仅具有不规则的高频振荡的特征,而且还具有明显的分形行为;在不同时间宽度(日、旬、月)下,逐日参考作物ET序列的多重分形特征最强。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序列中脉动引起的波动相关性和极端事件引起的胖尾概率等都是引起多重分形特征形成的原因。结合趋势转折分析方法发现:不同时间阶段内的多重分形特征显著;但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多重分形谱和局部分维宽度等都受到了极端事件的影响,且影响幅度与所处流域内的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参考作物蒸腾量 年代转际 多重分形分析 趋势转折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海台垂直摆受建筑载荷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5
作者 岳冲 李利波 +1 位作者 闫伟 洪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85-990,共6页
针对通海台垂直摆NS和EW测项自2019-04出现同步趋势转折变化,计算2017~2020年NS和EW测项M_(2)波潮汐因子。结合监测井等地下介质结构资料,构建通海台沿垂向分层的三维有限元物理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岩石参数模型下建筑载荷对通海台NS向及E... 针对通海台垂直摆NS和EW测项自2019-04出现同步趋势转折变化,计算2017~2020年NS和EW测项M_(2)波潮汐因子。结合监测井等地下介质结构资料,构建通海台沿垂向分层的三维有限元物理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岩石参数模型下建筑载荷对通海台NS向及EW向位移影响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2019-04后NS测项N倾变化量达到约2750 ms,而EW测项E倾变化量达到约580 ms,NS测项趋势变化量显著大于EW测项;2)2017~2020年NS和EW测项M_(2)波潮汐因子较为稳定,NS测项M_(2)波潮汐因子在0.7左右波动,EW测项M_(2)波潮汐因子在0.52左右波动,数据的转折变化未能在潮汐频段引起同步变化;3)位于通海台东北部的医院建筑物载荷在通海台附近产生N向和E向位移加载,与垂直摆NS和EW测项在2019-04后出现的N倾和E倾趋势转折变化较为一致,模拟得到的N向位移量约为E向位移量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摆 M_(2)波潮汐因子 有限元模型 趋势转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9—2017年北半球温带气旋活动时空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瑞鹏 刁一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21,共10页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79—2017年北半球温带气旋活动的时空特征:北半球温带气旋数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一趋势主要在春秋季最为明显;北半球温带气旋数量主要经历过一次趋势转折,发生在1995年前后;以最低气压值约985 hPa为界...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79—2017年北半球温带气旋活动的时空特征:北半球温带气旋数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一趋势主要在春秋季最为明显;北半球温带气旋数量主要经历过一次趋势转折,发生在1995年前后;以最低气压值约985 hPa为界,弱气旋增加、强气旋减少;以移动距离约1600 km为界,移动距离短的气旋数量增加、长的气旋数量减少;气旋活动区域的最主要特征为南北摆动,冬春季这一特征最明显。就全年来看,温带气旋活动向极地偏移,欧亚低纬度的活动也有增加的趋势;气旋活动频数增加,气旋强度、持续时间也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气旋 统计分析 趋势转折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漾濞M6.4地震前定点形变资料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燕 赵莹 +2 位作者 施贺青 吴凯 余晨晖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1-224,共4页
对2021-05-21云南漾濞M6.4地震震中200 km内的水管仪和伸缩仪2015-01-01~2021-05-20整时值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发现,自2019年开始各台站的两套仪器观测曲线都同步出现趋势性转折或年变幅度减小的现象,且异常出现时间与震中距有一定... 对2021-05-21云南漾濞M6.4地震震中200 km内的水管仪和伸缩仪2015-01-01~2021-05-20整时值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发现,自2019年开始各台站的两套仪器观测曲线都同步出现趋势性转折或年变幅度减小的现象,且异常出现时间与震中距有一定的关系:震中距越近,异常出现的时间越早;震中距越远,异常出现的时间相对越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6.4级地震 定点形变 趋势转折 年变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