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知校园氛围与初中生网络欺凌行为的关系: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和亲子亲合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野 刘致宏 +2 位作者 鞠萍 杨硕 于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2-798,共7页
为探讨感知校园氛围与初中生网络欺凌行为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120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感知校园氛围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网络欺凌;(2)越轨同伴交往在感知校园氛围与网络欺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亲子亲合... 为探讨感知校园氛围与初中生网络欺凌行为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120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感知校园氛围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网络欺凌;(2)越轨同伴交往在感知校园氛围与网络欺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亲子亲合调节了感知校园氛围通过越轨同伴交往影响网络欺凌中介过程的前半段路径、后半段路径和直接路径。该结果对初中生网络欺凌行为的干预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校园氛围 网络欺凌 越轨同伴交往 亲子亲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轨同伴交往对中职生网上过激行为的影响:同伴接纳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晓飞 梁晓燕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39-42,共4页
通过研究越轨同伴关系对中职生网上过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职生的越轨同伴交往水平对其自身的网上过激行为有着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中职生的越轨同伴交往对其自身网上过激行为产生一定的间接效应。预防中职生的网上过激行为,一方面... 通过研究越轨同伴关系对中职生网上过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职生的越轨同伴交往水平对其自身的网上过激行为有着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中职生的越轨同伴交往对其自身网上过激行为产生一定的间接效应。预防中职生的网上过激行为,一方面可以依据社会学习理论,从干预学生的社会交往入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规范不良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参考社会规范的作用理念,从群体压力塑造个体行为的角度入手,塑造班级主流文化价值观,向学生传授社会交往技巧,帮助其获得高水平的同伴接纳,融入良好的班级环境,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生 网上过激行为 越轨同伴交往 同伴接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越轨同伴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臧刚顺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2-560,共9页
同伴交往和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是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学习理论所提出的与越轨同伴交往会促进青少年犯罪的观点。这种促进作用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犯罪路径的青少年犯罪,... 同伴交往和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是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学习理论所提出的与越轨同伴交往会促进青少年犯罪的观点。这种促进作用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犯罪路径的青少年犯罪,也适用于众多类型的青少年犯罪团体干预项目中的同伴交往。为深化对这一领域的认识,未来研究需更多采用纵向研究、对比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以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青少年为对象,深入考察这种影响的群体差异、内部机制以及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交往越轨同伴 社会化 团体干预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前期消极同伴关系与冲动性:三次重复测量的交叉滞后面板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林辉 陈圆圆 +1 位作者 朱键军 张卫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62,共9页
本研究采用交叉滞后面板模型,旨在探索青春前期消极同伴关系(越轨同伴交往和欺凌受害)和冲动性之间的纵向关系。使用越轨同伴交往量表、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和简式UPPS-P冲动行为量表对广东省和山东省1987名初中生开展3个时间点为期一年... 本研究采用交叉滞后面板模型,旨在探索青春前期消极同伴关系(越轨同伴交往和欺凌受害)和冲动性之间的纵向关系。使用越轨同伴交往量表、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和简式UPPS-P冲动行为量表对广东省和山东省1987名初中生开展3个时间点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研究发现,前测的消极同伴关系对后测的冲动性预测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反,前测的冲动性对后测的消极同伴关系预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在青春前期,冲动性对消极同伴关系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青少年控制自身的冲动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轨同伴交往 欺凌受害 冲动性 交叉滞后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问题性网络使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67
5
作者 陈武 李董平 +2 位作者 鲍振宙 闫昱文 周宗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1-623,共13页
研究表明,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PIU)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亲子依恋起作用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少有研究涉及。在发展系统理论及依恋理论的基本框架下,本研究基于"社会发展模型/初级社会化理论"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 研究表明,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PIU)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亲子依恋起作用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少有研究涉及。在发展系统理论及依恋理论的基本框架下,本研究基于"社会发展模型/初级社会化理论"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观",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同时考察家庭因素(亲子依恋)、同伴因素(越轨同伴交往)和个体因素(意志控制)对青少年PIU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2758名初中生为被试(平均年龄13.53岁,SD=1.06),让其自我报告亲子依恋、越轨同伴交往、意志控制和PIU的情况。多元回归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后,亲子依恋对PIU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亲子依恋通过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PIU。(3)该间接效应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相对于意志控制水平高的青少年,间接效应对于意志控制水平低的青少年更显著。研究结果有利于从发展系统理论不同亚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的视角理解亲子关系"如何"及"何时"影响青少年PIU。青少年PIU的预防干预不仅要重视家庭因素、同伴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单独影响,更要重视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性网络使用 亲子依恋 越轨同伴交往 意志控制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拒绝对留守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珊珊 李琳烨 张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为探讨父母拒绝与留守儿童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道德推脱和越轨同伴交往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道德推脱问卷、越轨同伴交往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对949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父母拒绝、道德推脱... 为探讨父母拒绝与留守儿童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道德推脱和越轨同伴交往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道德推脱问卷、越轨同伴交往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对949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父母拒绝、道德推脱、越轨同伴交往、攻击行为两两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拒绝对留守儿童道德推脱、越轨同伴交往和攻击行为均存在正向预测作用;道德推脱在父母拒绝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越轨同伴交往在父母拒绝对攻击行为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段路径发挥着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拒绝 道德推脱 越轨同伴交往 攻击行为 留守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