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温瞬时灭菌对米酒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熊思瑞 王龙宇 +3 位作者 王云峰 王宇婷 金铁岩 张玲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88,218,共7页
目的:使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的米酒既符合商业上无菌要求也满足消费者对米酒质量的要求。方法:对朝鲜族米酒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在贮藏期每周测定其理化指标、感官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以确定该灭菌法的最佳灭菌条件,并分析此灭菌方法处理... 目的:使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的米酒既符合商业上无菌要求也满足消费者对米酒质量的要求。方法:对朝鲜族米酒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在贮藏期每周测定其理化指标、感官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以确定该灭菌法的最佳灭菌条件,并分析此灭菌方法处理的朝鲜族米酒在贮存20周后的品质和功能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超高温瞬时灭菌的最佳参数为125℃灭菌5 s。贮存20周后,米酒中总氨基酸含量为0.70 mg/100 mL,有机酸含量为321.68 mg/100 mL。结论:超高温瞬时灭菌方法对氨基酸含量有一定负面影响,但能在保证米酒风味的同时高效灭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米酒 超高温瞬时灭菌 氨基酸含量 功能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橙汁超高温瞬时灭菌工艺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金锋 谢晶 +2 位作者 汤毅 王永红 陶乐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0-34,共5页
分析果汁中常见的细菌,在得出灭菌所需的最低温度(80℃)的基础上,利用FLUENT软件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对橙汁的超高温瞬时灭菌进行模拟计算。对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所得优化工艺进行验证实验,误差在9.5%以内,表明CFD对橙汁的超高温灭菌的... 分析果汁中常见的细菌,在得出灭菌所需的最低温度(80℃)的基础上,利用FLUENT软件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对橙汁的超高温瞬时灭菌进行模拟计算。对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所得优化工艺进行验证实验,误差在9.5%以内,表明CFD对橙汁的超高温灭菌的模拟是可行的。FLUENT模拟得出了不同温度时灭菌的理想时间分别为:135℃(408K)、13s;140℃(413K)、12s;145℃(418K)、12s;150℃(423K)、11s。同时根据卡诺循环,计算超高温瞬时灭菌的机械能耗,135℃(408K)、140℃(413K)、145℃(418K)、150℃(423K)时的单位橙汁的灭菌机械能耗分别为:5856、6550、6709、7953W。根据能耗最低原则,得到了最优化的灭菌工艺为135℃(408K)、1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汁 超高温瞬时灭菌 灭菌 流体动力学(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及超高温瞬时灭菌对西瓜饮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波波 马越 +3 位作者 王丹 张超 霍乃蕊 赵晓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72-76,共5页
研究400 MPa不同加压时间与超高温瞬时(ultra high-temperature,UHT)灭菌对调配西瓜饮料品质的影响。以未经灭菌的调配西瓜饮料为对照,运用流变仪、电子鼻等设备研究不同处理西瓜饮料菌落总数、内源酶、流体类型、黏度及风味的变化。结... 研究400 MPa不同加压时间与超高温瞬时(ultra high-temperature,UHT)灭菌对调配西瓜饮料品质的影响。以未经灭菌的调配西瓜饮料为对照,运用流变仪、电子鼻等设备研究不同处理西瓜饮料菌落总数、内源酶、流体类型、黏度及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压时间越长,对菌落总数抑制、多酚氧化酶及果胶甲酯酶钝化作用越强;西瓜汁假塑性越明显;且风味与对照组差异越明显;400 MPa、20 min超高压处理与UHT处理对调配西瓜饮料部分品质影响相似,但在保持西瓜饮料风味及色泽等方面优于UHT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处理 超高温瞬时灭菌 内源酶 流变特性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瞬时灭菌乳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洪恩 苗津 《口岸卫生控制》 2004年第5期25-28,共4页
简要介绍超高温灭菌乳的灭菌原理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以及针对贮藏过程中发生的感官、理化。
关键词 超高温瞬时灭菌 灭菌原理 微生物变化 超高温灭菌 贮藏过程 控制措施 感官 质量控制 理化 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技术的橙汁超高温瞬时灭菌后冷却工艺优化
5
作者 谢晶 汤毅 +2 位作者 王金锋 张利平 顾超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95-297,301,共4页
果汁热灭菌后需要进行冷却处理,在实际生产中冷却也经常因为过度而导致能源的浪费。本文分析了橙汁包装的耐热温度,利用FLUENT软件对橙汁超高温瞬时灭菌后的冷却工艺进行了模拟。针对热灭菌135℃,13s后果汁中心温度到达80℃时进行冷却,... 果汁热灭菌后需要进行冷却处理,在实际生产中冷却也经常因为过度而导致能源的浪费。本文分析了橙汁包装的耐热温度,利用FLUENT软件对橙汁超高温瞬时灭菌后的冷却工艺进行了模拟。针对热灭菌135℃,13s后果汁中心温度到达80℃时进行冷却,得出了不同温度时冷却的最理想时间条件:20℃(293K),9s;15℃(288K),8s;10℃(283K),8s;5℃(278K),7s;0℃(273K),7s。同时根据逆卡诺循环,计算了各种理想冷却工艺的能耗,根据能耗计算,得出了最优的冷却工艺为20℃(293K),9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汁 超高温瞬时灭菌 冷却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瞬时灭菌(UHT)奶的生产工艺及设备选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海峰 张海红 《食品工程》 2009年第4期18-21,共4页
UHT纯牛奶是将鲜牛乳在连续流动的情况下加热至135℃~150℃,并且连续保持2s~5s。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牛奶在有效杀灭微生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可在常温条件下长期保存。主要研究了UHT奶的生产工艺,论述了其工艺... UHT纯牛奶是将鲜牛乳在连续流动的情况下加热至135℃~150℃,并且连续保持2s~5s。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牛奶在有效杀灭微生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可在常温条件下长期保存。主要研究了UHT奶的生产工艺,论述了其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对40t/dUHT纯牛奶生产线进行了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并对所用设备进行了选择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T纯牛奶 超高温瞬时灭菌 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入式和喷射式超高温瞬时灭菌对牛乳中活性蛋白和风味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孟繁宇 韩兆盛 +7 位作者 张哲婷 丁浩 卢晓莉 陆淳 马利刚 康志远 王蓓 李妍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0-80,共11页
超高温瞬时灭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 UHT)是常用的牛乳杀菌技术,可分为直接式与间接式处理,其中直接式UHT技术由于成本高在乳品行业使用较少。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牛乳营养物质和风味需求的升级,直接式UHT技术由于升温... 超高温瞬时灭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 UHT)是常用的牛乳杀菌技术,可分为直接式与间接式处理,其中直接式UHT技术由于成本高在乳品行业使用较少。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牛乳营养物质和风味需求的升级,直接式UHT技术由于升温速度快、风味及营养成分损失少的优点,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对比了浸入式和喷射式2种直接式处理技术对牛乳理化性质、活性乳清蛋白含量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浸入式UHT乳较喷射式UHT乳的平均粒径、失稳系数和黏度值均更小,但乳清蛋白变性率高。通过2种萃取方法——箭型固相微萃取法和溶剂辅助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分析结果,共在UHT乳中检测出5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浸入式UHT乳中检测出50种,喷射式UHT乳中检测出52种。浸入式UHT乳中的酮、醛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比喷射式UHT乳中占比低,而酯类和醇类化合物占比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浸入式UHT乳和喷射式UHT乳可根据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区分,说明不同的直接式UHT工艺可能对UHT乳风味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若生产奶味更重的UHT乳,可选择喷射式UHT;若生产蒸煮味轻、异味少,且贮藏更为稳定的UHT乳,可选择浸入式UHT。研究结果旨在对乳品企业选择恰当的热杀菌工艺,生产货架期长、营养成分高、风味良好的UHT乳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瞬时灭菌 牛乳 挥发性化合物 理化性质 乳清蛋白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管式超高温瞬时灭菌机的特点和电气控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有良 赵刚 付建生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05年第5期20-23,共4页
本文介绍了超高温瞬时灭菌和商业无菌的含义,论述了列管式超高温瞬时灭菌的工艺过程、原理、结构特点,从而论证了这是一门提高热交换效率,降低能耗的先进技术。
关键词 超高温瞬时灭菌 管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线超高温瞬时灭菌机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振国 李为国 +1 位作者 曹顺义 吴继华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4,共4页
阐述了红外线超高温瞬时灭菌机的原理、性能及特点、相关技术要求、质量判定条件、试验方法和最终产品的检验方法。同时介绍了该设备制造、试验和终端产品检验的规范性文件。
关键词 红外线超高温瞬时灭菌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质量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瞬时灭菌降糖牛乳的研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同英 赵慧莲 《现代化农业》 2003年第8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超高温瞬时灭菌降糖牛乳 研制技术 试验设备 工艺流程 操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瞬时灭菌乳坏包污染源筛选方法
11
作者 卢智华 李晓建 +1 位作者 刘文凤 高源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60,共2页
研究了超高温瞬时灭菌乳微生物鉴定的检测方法,通过对发生坏包的超高温瞬时灭菌产品采用直接培养检测、80℃和100℃处理后培养检测的三种方式进行微生物鉴定,来确认其污染工段,可初步定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指导超高温瞬时灭菌乳污... 研究了超高温瞬时灭菌乳微生物鉴定的检测方法,通过对发生坏包的超高温瞬时灭菌产品采用直接培养检测、80℃和100℃处理后培养检测的三种方式进行微生物鉴定,来确认其污染工段,可初步定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指导超高温瞬时灭菌乳污染源工段,适用于超高温瞬时灭菌乳企业进行产品污染工段的排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瞬时灭菌 坏包 微生物鉴定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T智能化超高温瞬时灭菌机组
12
《农村新技术》 2008年第20期40-40,共1页
天津市天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HGJZ-03B型UHT智能化超高温瞬时灭菌机组,采用清洁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并产生红外线辐射波长,具有热效率高、控制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
关键词 超高温瞬时灭菌 智能化 UHT 机组 科技发展 辐射波长 电能转换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超高温灭菌机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志朋 陈道玉 《酒.饮料技术装备》 2004年第3期44-45,共2页
自上世纪中期研究出超高温杀菌后,各种式样的超高温灭菌机应运而生,在食品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就其原理主要分为直接和间接加热两种,其中直接加热中有蒸汽吹入物料式和物料吹入蒸汽式两种,而间接加热的又分为管式灭菌机和板式... 自上世纪中期研究出超高温杀菌后,各种式样的超高温灭菌机应运而生,在食品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就其原理主要分为直接和间接加热两种,其中直接加热中有蒸汽吹入物料式和物料吹入蒸汽式两种,而间接加热的又分为管式灭菌机和板式灭菌机。国内生产的超高温灭菌机中间接加热的最为常见。管式超高温灭菌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行业 瞬时超高温灭菌 杀菌原理 结构特点 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技术对草莓汁果胶甲酯酶钝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波波 王丹 +3 位作者 马越 张超 赵晓燕 霍乃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14-316,338,共4页
研究不同条件超高压处理及超高温瞬时灭菌(UHT)对调配草莓汁果胶甲酯酶(PME)钝化作用的影响。以完成调配的草莓汁为对照,分别考察处理压力、保压时间、协同温度以及处理次数对样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超高压处理及UHT处理与对... 研究不同条件超高压处理及超高温瞬时灭菌(UHT)对调配草莓汁果胶甲酯酶(PME)钝化作用的影响。以完成调配的草莓汁为对照,分别考察处理压力、保压时间、协同温度以及处理次数对样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超高压处理及UHT处理与对照组相比都能导致PME酶活性降低(p〈0.05)。200、400MPa(30℃,20min)处理对PME钝化效果与UHT处理相当,达到一定压力(600MPa)钝化效果明显强于UHT处理;超高压处理时间越长,PME钝化效果越明显;超高压协同温度30~60℃处理对PME钝化无显著差异;超高压处理时间一定,增加处理次数对PME钝化作用不明显。贮藏30d后,不同处理PME酶活性基本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 超高温瞬时灭菌 调配草莓汁 果胶甲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和UHT对草莓汁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波波 王丹 +3 位作者 马越 张超 霍乃蕊 赵晓燕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研究不同超高压处理和超高温瞬时灭菌对调配草莓汁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以未处理调配草莓汁为对照,研究不同压力、处理时间、协同温度、间歇次数对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组均能显著降低PPO残余活性。处理压力越大... 研究不同超高压处理和超高温瞬时灭菌对调配草莓汁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以未处理调配草莓汁为对照,研究不同压力、处理时间、协同温度、间歇次数对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组均能显著降低PPO残余活性。处理压力越大,PPO活性越小,600MPa处理与UHT处理对PPO钝化作用相当。400MPa条件下:30℃时,较短时间超高压处理(20~40min)PPO活性变化不显著,60min处理显著降低;20min时,30~45℃协同超高压处理PPO活性基本无变化,60℃与超高压对PPO活性钝化的正协同效果更明显;间歇性处理2次10min(20min)与20min(40min)1次处理相比PPO活性下降(P〈0.05);贮藏30d后,UHT处理酶活性恢复约14.4%(P〈0.05),各超高压处理组与0d贮藏相比基本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 超高温瞬时灭菌 草莓汁 多酚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与酶法检测UHT灭菌乳中乳果糖含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洋 岳虹 +3 位作者 赵贞 刘丽君 李翠枝 邵建波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7年第1期19-22,共4页
采用液相色谱法分离、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测定超高温瞬时灭菌乳中乳果糖的含量。采用盐酸沉淀蛋白,氨基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75%乙腈溶液。该方法能使乳果糖得到很好分离,精密度为0.77%(n=6),平均回收率为98.7%~102.6%。高... 采用液相色谱法分离、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测定超高温瞬时灭菌乳中乳果糖的含量。采用盐酸沉淀蛋白,氨基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75%乙腈溶液。该方法能使乳果糖得到很好分离,精密度为0.77%(n=6),平均回收率为98.7%~102.6%。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较酶法操作简便、省时、重复性好,可以根据实验需求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 超高温瞬时灭菌 乳果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蛋白发泡粉生产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琰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02年第3期40-42,共3页
在用碱水解玉米麸质粉生产玉米蛋白发泡粉的基础上 ,就玉米蛋白发泡粉得率低 ,纯度低 ,色泽深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玉米麸质粉入胶体磨细化再用碱水解 ,利用超滤膜分离技术 ,超高温瞬时灭菌 ,真空喷雾干燥等生产新工艺 ,产品蛋白质纯... 在用碱水解玉米麸质粉生产玉米蛋白发泡粉的基础上 ,就玉米蛋白发泡粉得率低 ,纯度低 ,色泽深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玉米麸质粉入胶体磨细化再用碱水解 ,利用超滤膜分离技术 ,超高温瞬时灭菌 ,真空喷雾干燥等生产新工艺 ,产品蛋白质纯度高达 93% ,玉米蛋白发泡粉得率提高到 83.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发泡粉 生产工艺 玉米麸质粉 超滤膜分离 超高温瞬时灭菌 真空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杀菌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洪青 刘振民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年第6期50-54,共5页
乳及乳制品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为保证充足的安全性、较长的货架期及稳定的营养价值,乳杀菌技术得到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本文综述乳品工业的杀菌技术研究进展,阐明热处理技术和非热处理技术的杀菌机制,介绍巴氏杀菌、超高温瞬时灭菌... 乳及乳制品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为保证充足的安全性、较长的货架期及稳定的营养价值,乳杀菌技术得到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本文综述乳品工业的杀菌技术研究进展,阐明热处理技术和非热处理技术的杀菌机制,介绍巴氏杀菌、超高温瞬时灭菌、超高压处理、超声波、脉冲电场等不同杀菌技术对微生物、营养活性物质、风味物质、质构及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影响,为其在高生物活性乳制品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 巴氏杀菌 超高温瞬时灭菌 超高压处理 非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乳球蛋白对VE热稳定性的影响
19
作者 李萌 康佳欣 +5 位作者 宁雪楠 魏子凯 廖敏和 巨欢欢 辛秋艳 刘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48,共7页
为改善超高温瞬时灭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instantaneous sterilization,UHT)乳中VE的热稳定性,以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和VE为材料制备复合物,探究β-LG对VE热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浊度、粒径、Zeta电位、扫描电子显... 为改善超高温瞬时灭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instantaneous sterilization,UHT)乳中VE的热稳定性,以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和VE为材料制备复合物,探究β-LG对VE热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浊度、粒径、Zeta电位、扫描电子显微镜、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β-LG与VE的结合情况;利用生物膜干涉技术进一步分析β-LG与VE之间的结合程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通强化乳(添加VE)和复合物强化乳(添加β-LG/VE复合物)中UHT前后的VE含量并计算VE热损失率,以确定β-LG对VE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β-LG可以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与VE结合形成复合物,β-LG与VE结合后,可以减少VE在水溶液中的聚集,使VE的溶解性增加;生物膜干涉技术也证明β-LG与VE之间存在结合,亲和力常数为7.493×10^(-2) mol/L;复合物强化乳中VE损失率为(4.01±0.18)%,显著低于普通强化乳((10.90±0.17)%)(P<0.05)。以上说明,β-LG可以显著提高VE的热稳定性,为开发维生素强化乳制品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VE 生物膜干涉技术 超高温瞬时灭菌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态与人工添加二十二碳六烯酸羊乳制品贮藏期脂肪酸稳定性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辉权 王晓丹 +5 位作者 苏世灿 王建烽 逄晓阳 张书文 芦晶 吕加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22,共9页
通过饲喂奶山羊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的微藻粉,获得原生态DHA羊乳(DHA含量为30 mg/100 g原料乳),然后将其制作成超高温瞬时灭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instantaneous sterilization,UHT)乳及全脂乳粉,同时设... 通过饲喂奶山羊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的微藻粉,获得原生态DHA羊乳(DHA含量为30 mg/100 g原料乳),然后将其制作成超高温瞬时灭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instantaneous sterilization,UHT)乳及全脂乳粉,同时设立人工添加富含DHA微胶囊粉的UHT乳及全脂乳粉作为对照组,在常温(25℃)和高温(37℃)下进行为期28 d的贮藏实验,研究原生态与人工添加DHA羊乳制品贮藏期脂肪酸稳定性。结果表明,与人工添加组相比,贮藏期间原生态UHT乳及全脂乳粉的DHA含量下降速率明显减缓,在UHT乳中,人工添加组乳制品DHA含量降低率在37℃下最高达(40.92±3.52)%(贮藏第28天),此时原生态组DHA降低率为(36.70±4.84)%。贮藏期间,原生态与人工添加DHA的UHT乳及全脂乳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总体均下降,且与人工添加DHA的乳制品相比,原生态组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更高,更易氧化生成碳链更短的脂肪酸。此外,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原生态DHA乳制品组中的油脂氧化指标过氧化值和酸价上升速率明显低于人工添加DHA乳制品组。综上,本实验可为制备富含DHA的天然奶制品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 超高温瞬时灭菌 乳粉 原生态 人工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