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鉴定喹赛多在鸡体内代谢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术鹏 王莹 +3 位作者 李彦伸 沈建忠 杨静 张素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9,共9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 MS)识别和鉴定了喹赛多在鸡体内的代谢产物,并讨论了喹赛多在鸡体内可能的代谢途径。按800mg/kg体重的剂量给鸡单次灌服喹赛多,采集试验前后鸡的粪便,经简单前处理后,运用UPLC-...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 MS)识别和鉴定了喹赛多在鸡体内的代谢产物,并讨论了喹赛多在鸡体内可能的代谢途径。按800mg/kg体重的剂量给鸡单次灌服喹赛多,采集试验前后鸡的粪便,经简单前处理后,运用UPLC-Q-TOF MS进行分析,采集的数据经Metabolynxxs软件处理后,共鉴定出15种喹赛多的代谢产物。试验结果表明,喹赛多在鸡体内发生广泛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赛多 高效相色谱串联四级 飞行时间质谱仪 体内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亲和超滤-液质联用结合相关性分析方法筛选青钱柳提取物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祖德 马博稷 +5 位作者 肖岩 舒任庚 李冰涛 姜丽 徐国良 张启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90-299,共10页
目的:为快速筛选青钱柳提取物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采用亲和超滤-液质联用技术结合相关性分析探究其有效成分与酶抑制活性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大孔吸附树脂,建立青钱柳不同浓度乙醇洗脱液中相同化学成分量变化矩阵(X矩阵);分析各乙... 目的:为快速筛选青钱柳提取物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采用亲和超滤-液质联用技术结合相关性分析探究其有效成分与酶抑制活性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大孔吸附树脂,建立青钱柳不同浓度乙醇洗脱液中相同化学成分量变化矩阵(X矩阵);分析各乙醇洗脱部位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构建效应矩阵(Y矩阵);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leastsquaresregression,PLS)预测潜在的活性成分与亲和超滤法(Affinity ultrafiltration,AUF)所筛选的化合物进行比对并通过分子对接进行验证。结果:青钱柳50%乙醇总提取物IC50值为14.8μg/mL,经大孔树脂吸附后的10%~80%浓度乙醇洗脱液IC50为5.4~204.1μg/mL。通过AUF法与相关性分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10种青钱柳潜在的活性成分,其中鉴定出8种三萜类化合物、2种黄酮类化合物。进一步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上述10种活性成分与α-葡萄糖苷酶对接的结合能小于-7.0 kcal·mol^(-1),其中熊果酸内酯的结合能最低(-10.0 kcal·mol^(-1))。结论:AUF与相关性分析相结合能快速筛选出青钱柳提取物中潜在的α-葡萄苷酶抑制剂,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明确青钱柳活性成分奠定基础,为其活性成分质量控制研究、功能性食品开发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亲和 高效相色谱-四级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hplc-q-tof-ms/MS)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祛风消癜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刘华 任献青 +5 位作者 李伟霞 邢琼琼 席乐迎 李一凡 杨满翔 丁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2-625,共14页
目的 研究祛风消癜方对过敏性紫癜的血清差异代谢物的调节作用,为过敏性紫癜中医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6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祛风消癜方低剂量组、祛风消癜方中剂量... 目的 研究祛风消癜方对过敏性紫癜的血清差异代谢物的调节作用,为过敏性紫癜中医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6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祛风消癜方低剂量组、祛风消癜方中剂量组、祛风消癜方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造模组以干姜、胡椒、荜茇联合卵白蛋白的方法构建过敏性紫癜大鼠模型,各给药组在造模成功后采用相应药物干预4周后,取血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UPLC-Q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筛选血清差异代谢物,之后进行数据提取与多元统计分析可能的代谢通路。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可能的差异代谢物有91个,对应代谢通路20条;与模型组相比,祛风消癜方组大鼠血清中可能的差异代谢物共43个,对应代谢通路15条。其中共有代谢通路12条。炎症代谢物如花生四烯酸、神经酰胺能够损伤血管内皮,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花生四烯酸、神经酰胺等10个标志物较正常组明显异常,祛风消癜方能够显著回调该类代谢物水平,并在花生四烯酸代谢、鞘脂代谢通路上显著富集。结论 祛风消癜方对影响血管内皮损伤的代谢物如花生四烯酸、神经酰胺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祛风消癜方 代谢组学 大鼠 高效相色谱-四级-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吴倩怡 阎江洪 +3 位作者 梁小雪 胡舒鹏 罗素新 夏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75-882,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STEMI)患者的血清,找出特异性的代谢产物。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联用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STEMI)患者的血清,找出特异性的代谢产物。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联用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quadrup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和多维统计分析结合单维统计分析的方法,比较ASTEMI患者组(n=15)和健康对照组(n=10)的血清。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STEMI患者组(n=15)和健康对照组(n=10)血清中的硫酸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DHEAS)含量,进一步证实ASTEMI患者的部分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结果:经UPLC-Q-TOF-MS/MS分析后发现ASTEMI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具有不同的代谢特征。在多维统计分析中,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结果显示ASTEMI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布在不同区域。结合多维统计分析和单维统计分析方法,发现ASTEMI患者组血清中至少有9个代谢产物明显不同于健康对照组。经过代谢组学研究发现的部分差异(ASTEMI患者组血清中的DHEAS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进一步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证实(P=0.000)。结论: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发现ASTEMI患者血清代谢水平明显不同于健康对照者。在ASTEMI患者血清中至少有9个代谢产物与该疾病相关。这些发现可能提供关于ASTEMI患者代谢改变的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代谢组学 高效相色谱四级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联用技术 硫酸脱氢表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泄泻模型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彭晓婷 马琪 +4 位作者 张晓松 华永丽 纪鹏 姚万玲 魏彦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0-708,共9页
目的应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二级质谱联用(UPLC-Q/TOF-MS/MS)尿液代谢组学方法筛选湿热泄泻潜在代谢标志物,探讨大鼠湿热泄泻发病机制。方法采取高糖高脂(HF)+高温高湿(HH)+腹腔注射产肠毒性大肠杆菌(EC)建立大鼠湿... 目的应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二级质谱联用(UPLC-Q/TOF-MS/MS)尿液代谢组学方法筛选湿热泄泻潜在代谢标志物,探讨大鼠湿热泄泻发病机制。方法采取高糖高脂(HF)+高温高湿(HH)+腹腔注射产肠毒性大肠杆菌(EC)建立大鼠湿热泄泻模型,采集大鼠造模各阶段(高糖高脂,高温高湿,攻毒)尿液样本,应用尿液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样本,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代谢数据。结果筛选出左旋谷酰基-左旋半胱氨酸、左旋甲酰犬尿氨酸、5-羟基-N-甲酰犬尿氨酸、核黄素-5-磷酸、亚油酸、左旋色氨酸和褪黑素等7个潜在代谢标志物。结论湿热泄泻涉及色氨酸代谢、核黄素代谢与亚油酸代谢等代谢通路,表明大鼠体内出现能量、氨基酸及脂类代谢紊乱,本研究结果为揭示中(兽)医湿热泄发病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泄泻 高效相色谱-串联四级飞行时间二级质谱联用 尿液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 TOF-MS和HPLC-QQQ-MS技术的赤豆酚类化合物定性、定量分析及其抗氧化能力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文婷 顿倩 +2 位作者 李红艳 邓泽元 张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2-118,共7页
为深入了解赤豆的营养价值,用80%甲醇溶液提取酚类物质,对提取物中不同存在形态的酚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其80%甲醇提取物中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赤豆80%甲醇提取物中酚酸含量为3.44 mg/g,黄酮含量... 为深入了解赤豆的营养价值,用80%甲醇溶液提取酚类物质,对提取物中不同存在形态的酚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其80%甲醇提取物中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赤豆80%甲醇提取物中酚酸含量为3.44 mg/g,黄酮含量为2.50 mg/g,其中3种存在形式酚类萃取物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不同,糖苷键合态酚酸含量最高,可达1.44 mg/g,游离态黄酮含量最高,可达0.85 mg/g;糖苷键合态亚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强,可达15.76 mmol/g,酯键合态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80%甲醇提取物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定性分析,初步鉴定出25种化合物,包括3种有机酸、6种酚酸、16种黄酮;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定量分析可得,芦丁(327.40?μg/g)、儿茶素类(210.70?μg/g)含量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相色谱串联四极飞行时间质谱仪 高效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质谱联用 赤豆 酚类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黑葡萄藤放置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可能变化机制分析
7
作者 严思恩 赵康宏 +3 位作者 何英杰 刘东波 王蕾 谢红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05-2112,共8页
为分析夏黑葡萄藤在放置过程中化合物的种类、含量变化规律及机制。本研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在负离子模式下对夏黑葡萄藤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夏黑... 为分析夏黑葡萄藤在放置过程中化合物的种类、含量变化规律及机制。本研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在负离子模式下对夏黑葡萄藤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夏黑葡萄藤在放置过程中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趋势。通过液质联用分析方法初步鉴定出夏黑葡萄藤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儿茶素、表儿茶素、槲皮素、槲皮素-3-O-半乳糖苷、petunidin 3-O-glucoside、trans-scirpusin A;芪类化合物为反式白藜芦醇、ε-葡萄素、vitisin B、miyabenol C;苯丙素类化合物为反式咖啡酸。葡萄藤在剪枝后放置过程中,反式白藜芦醇与ε-葡萄素在0~20天左右期间,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最高值分别为新鲜样品中的250倍和190倍,从第20天起含量开始降低;vitisin B与miyabenol C为剪枝后放置过程中产生的新化合物,从第10天时含量开始上升,到第50天时含量开始下降。儿茶素、表儿茶素、槲皮素与反式咖啡酸的含量会随着葡萄藤放置时间的延长而持续降低。采用UPLC-Q-TOF-MS可以对葡萄藤中化合物进行快速分析鉴定;葡萄藤在放置过程中逆境胁迫会诱导芪类化合物(反式白藜芦醇、ε-葡萄素、vitisin B、miyabenol C)含量上升,而芪类化合物合成前体物质(trans-scirpusin A)和白藜芦醇合成的竞争物质(儿茶素、表儿茶素、槲皮素)含量则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黑葡萄藤 芪类化合物 贮藏 变化机制 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h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