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压微射流均质技术对铁棍山药汁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梦培 郭晓君 +2 位作者 赵光远 铁珊珊 纵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4-27,共4页
为了探讨超高压微射流均质技术(HPM)对铁棍山药汁营养成分的影响,将山药汁分别在80、120、160 MPa压力下,依次进行2次处理和4次处理,分析铁棍山药汁中氨基酸、还原糖、总酸、总酚、黄酮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微射流压力... 为了探讨超高压微射流均质技术(HPM)对铁棍山药汁营养成分的影响,将山药汁分别在80、120、160 MPa压力下,依次进行2次处理和4次处理,分析铁棍山药汁中氨基酸、还原糖、总酸、总酚、黄酮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微射流压力的增大,氨基酸增加;还原糖、总酸和黄酮呈较小幅度降低;总酚与抗氧化活性变化趋势一致,80 MPa有增加趋势,但120、160 MPa有降低趋势。结论:80 MPa压力4次的处理的效果最佳,超压微射流处理能较好的保持山药汁中的营养成分,可作为新型加工方法在铁棍山药产业中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微射流均质技术 铁棍山药汁 营养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微射流均质技术对猕猴桃果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刘丹丹 李昕沂 +3 位作者 罗晶晶 王启会 罗静 王海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5-169,共5页
以猕猴桃为原料,研究发酵的果酒经过不同超高压微射流均质压力0、30、60、90、120 MPa下品质的变化。采用色度仪、电子鼻、电子舌等设备探究不同均质压力对猕猴桃果酒的色度、风味及滋味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超高压微射流压力的增加,... 以猕猴桃为原料,研究发酵的果酒经过不同超高压微射流均质压力0、30、60、90、120 MPa下品质的变化。采用色度仪、电子鼻、电子舌等设备探究不同均质压力对猕猴桃果酒的色度、风味及滋味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超高压微射流压力的增加,猕猴桃果酒中的色度值b*值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a*值在60、90 MPa处理的试样与对照组同样存在明显差异(P<0.05),酒体颜色改善,趋向红-黄色;随着均质压力的增加,W1W、W2S、W3S等缺陷型气味有效减少;120 MPa均质压力下的猕猴桃果酒鲜味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微射流均质技术 猕猴桃果酒 电子舌 电子鼻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对红枣酒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赵佳宇 易宗伟 +4 位作者 蔡文超 马佳佳 王玉荣 单春会 郭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151,共5页
该研究使用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DHPM)对红枣酒进行150MPa均质压力处理,以未处理红枣酒为对照,从理化指标、色度、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滋味4个方面解析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处理对红枣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组相比,动态超高压微射... 该研究使用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DHPM)对红枣酒进行150MPa均质压力处理,以未处理红枣酒为对照,从理化指标、色度、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滋味4个方面解析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处理对红枣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组相比,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处理组红枣酒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酒精度显著降低(p<0.05);L*值(明亮度)显著降低(p<0.05),b*值(黄蓝值)显著增加(p<0.05);醇类和芳香类化合物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苦味、涩味和后味A的相对强度显著降低(p<0.05),咸味和丰度的相对强度显著增加(p<0.05);经主成分分析(PCA)发现,两者在整体品质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缺陷滋味物质的含量和提升芳香类物质的含量,从而明显改善红枣酒的整体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超高压射流技术 红枣酒 理化指标 色泽 挥发性风味物 滋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均质中机械力化学效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涂宗财 汪菁琴 +3 位作者 李金林 刘成梅 阮榕生 李雪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25-2228,共4页
以大豆蛋白为对象,研究大豆蛋白在动态超高压均质过程中存在的机械力化学效应,同时探究机械力化学效应对大豆蛋白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均质的机械力作用下,蛋白颗粒粒度变小,粒度分布范围变窄,蛋白内部的二硫键... 以大豆蛋白为对象,研究大豆蛋白在动态超高压均质过程中存在的机械力化学效应,同时探究机械力化学效应对大豆蛋白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均质的机械力作用下,蛋白颗粒粒度变小,粒度分布范围变窄,蛋白内部的二硫键和疏水基团被破坏,致使巯基和疏水基团暴露,并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破坏作用力增强.同时经过机械力化学效应改性的大豆蛋白热稳定性增强,并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改善效果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力化学效应 动态超高压射流 大豆蛋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微射流均质对花生球蛋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雪春 涂宗财 +2 位作者 郑为完 黎鹏 姜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9-101,共3页
以花生球蛋白为原料,超高压微射流均质为手段,研究不同均质压力(40~160MPa)对花生球蛋白微细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球蛋白经超高压微射流均质后,粒径分布变窄,平均粒度变小,在均质压力为160MPa时达到最小;X-射线衍射(XRD... 以花生球蛋白为原料,超高压微射流均质为手段,研究不同均质压力(40~160MPa)对花生球蛋白微细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球蛋白经超高压微射流均质后,粒径分布变窄,平均粒度变小,在均质压力为160MPa时达到最小;X-射线衍射(XRD)显示处理后花生球蛋白的微观晶体结构略有破坏;花生球蛋白的乳化性能在一定压力范围内随着超高压微射流均质压力的增大而提高;花生球蛋白经超高压微射流均质后表观黏度显著减小,流变模型由假塑性流体转变为趋近于牛顿流体。说明超高压微射流均质可改变花生球蛋白的微观结构,从而导致蛋白部分功能性质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射流技术 花生球蛋白 粒度 结晶结构 乳化性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均质技术对玉米淀粉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涂宗财 任维 +4 位作者 刘成梅 郭逍遥 李敏 张博 林德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9,共3页
通过超高压均质技术对玉米淀粉进行不同压力的均质处理,使用流变仪研究了不同压力处理后玉米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的流变特性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 玉米淀粉 超高压技术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超临界微射流技术在牛蒡菊糖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利文 潘家祯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64,共4页
牛蒡根中富含菊糖,对牛蒡菊糖进行理化特性和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菊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聚合度较低,单糖组成含有果糖及少量的葡萄糖,具有菊糖类物质的一般特征。应用超高压超临界微射流技术开发的装置提取牛蒡根中的菊糖,运用均匀设计... 牛蒡根中富含菊糖,对牛蒡菊糖进行理化特性和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菊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聚合度较低,单糖组成含有果糖及少量的葡萄糖,具有菊糖类物质的一般特征。应用超高压超临界微射流技术开发的装置提取牛蒡根中的菊糖,运用均匀设计规划试验方案,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固液质量体积比、提取压力对牛蒡菊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均匀设计优化试验方案,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固液质量体积比1 g∶20 mL,提取时间10 min,压力220 MPa,乙醇体积分数80%,得率可达9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 匀设计 菊糖 超高压超临界射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微射流技术提取对裸藻β-葡聚糖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乜世成 张炜 +3 位作者 高红 宋林 隋成博 荆永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33-1640,1661,共9页
利用超高压微射流技术(UHPM)对裸藻β-葡聚糖(EBG)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优化设计实验考察了时间、压力、料液比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质量浓度对EBG提取率的影响,同时采用刚果红实验以及FTIR、XRD、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超高压微射流技术(UHPM)对裸藻β-葡聚糖(EBG)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优化设计实验考察了时间、压力、料液比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质量浓度对EBG提取率的影响,同时采用刚果红实验以及FTIR、XRD、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还比较了裸藻β-葡聚糖标准品(EBGS)和EBG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EBG提取最佳条件为微射流时间93 s、微射流压力34 MPa、料液比(g∶m L,下同)1∶270、SDS质量浓度4.2 g/L。在此条件下,EBG提取率为80.27%,与理论值81.69%接近。EBG具有有序的三螺旋结构,UHPM使EBG的结晶度减小,EBG表面出现裂痕与空隙。在质量浓度为0.4~2.0 g/L时,EBGS和EBG对DPPH·清除率基本相同,在质量浓度为4.0 g/L时,EBG对DPPH·清除率达到50.26%,高于EBGS对DPPH·的清除率(35.14%);而EBGS和EBG对·OH清除效果不明显,清除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射流技术 裸藻β-葡聚糖 响应面优化法 结构 抗氧化活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射流高压均质过程动量及流场结构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志森 唐书泽 汪勇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05年第1期5-7,共3页
本文应用流体力学理论分析了高压均质过程中,微孔射流内动量及流场结构。在Matlab软件帮助下计算了速度场情况,并绘制了特定流场的详细结构图。对进行此类设备均质关键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压 设备 结构图 射流 动量 键结构 流体力学 流场结构 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微射流均质法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藻油脂质体及其性质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畅 薛璐 +3 位作者 芦晶 逄晓阳 张书文 吕加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10-117,共8页
本实验通过高压微射流均质法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藻油脂质体,以平均粒径、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吐温-80用量、高压微射流均质压力等因素对DHA藻油脂质体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 本实验通过高压微射流均质法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藻油脂质体,以平均粒径、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吐温-80用量、高压微射流均质压力等因素对DHA藻油脂质体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大豆磷脂质量浓度为20 mg/m L,大豆磷脂与DHA藻油质量比为4∶1,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11.9∶1,吐温-80用量为大豆磷脂质量的15%,高压微射流均质压力为138 MPa,均质次数5次。在此条件下,DHA藻油脂质体平均粒径为(59.35±3.05)nm,多分散指数为0.189±0.025,包封率为(94.2±2.9)%。此外,对DHA藻油脂质体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DHA藻油脂质体的微观结构为球状,且分布均匀;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发现,与未经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脂质体相比,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有效地提高了脂质体的相变温度;稳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经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过的DHA藻油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贮藏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藻油 高压射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射流均质预处理提高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效率及酶解产物乳化性能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林 吴克刚 +1 位作者 柴向华 余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1-338,共8页
为了探讨微射流均质预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效率及酶解产物乳化性能的影响,该文研究比较了微射流均质预处理前后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的理化性质(水解度、亚基组成、蛋白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和分子量分布)和乳化性能(通过测定分析... 为了探讨微射流均质预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效率及酶解产物乳化性能的影响,该文研究比较了微射流均质预处理前后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的理化性质(水解度、亚基组成、蛋白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和分子量分布)和乳化性能(通过测定分析样品乳状液的平均粒径和微观结构评估样品的乳化性能)的变化。研究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经过微射流均质预处理后采用木瓜蛋白酶水解,其酶解产物(水解度为1.7%)与对照大豆分离蛋白和未经预处理的酶解产物相比,在较低浓度下(30 g/L)制备出粒径细小的稳定乳状液(体积平均粒径≈1.6μm)。微射流均质预处理提高了大豆分离蛋白中α-7S和A-11S亚基的酶解敏感性,使酶解产物在水解度1.3%~1.7%范围内蛋白溶解性显著增加(P〈0.05),同时保持较高的表面疏水性值,与未经预处理的酶解产物相比形成了更多具有界面活性的可溶性多肽(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1.3 kDa左右),在乳化过程中可有效防止乳液滴间发生桥联絮凝。因此微射流均质预处理是一种辅助提高大豆蛋白酶解效率和酶解产物乳化性能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大豆蛋白深加工蛋白乳化剂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乳化 射流预处理 界面活性可溶性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射流均质改善热压榨花生粕分离蛋白乳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岩 赵谋明 +2 位作者 赵冠里 罗东辉 赵海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67,70,共4页
以热压榨花生粕中提取的花生分离蛋白为原料,采用微射流高压均质进行改性处理,以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度分布和离心乳析率为评价指标,系统研究了不同微射流均质压力对花生分离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乳状液微观聚集状态和... 以热压榨花生粕中提取的花生分离蛋白为原料,采用微射流高压均质进行改性处理,以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度分布和离心乳析率为评价指标,系统研究了不同微射流均质压力对花生分离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乳状液微观聚集状态和花生分离蛋白宏观乳化特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均质压力增大,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增大,相应乳状液粒径变小,离心乳析率下降;120MPa是改善花生分离蛋白乳化特性的优选条件。显微镜观察发现,宏观乳化特性改善时,体系微观聚集体减少,120MPa改性的花生分离蛋白制备的乳状液没有发生明显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分离蛋白 射流 乳化特性 粒度分布 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射流均质制备乳铁蛋白纳米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康波 齐军茹 杨晓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2-184,共3页
以乳液粒度及电位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均质压力、不同均质次数、不同蛋白含量及温度、pH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蛋白质浓度为1·5%,均质压力为120MPa,均质次数为2次的条件下,微射流处理能显著减小液滴粒径;室... 以乳液粒度及电位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均质压力、不同均质次数、不同蛋白含量及温度、pH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蛋白质浓度为1·5%,均质压力为120MPa,均质次数为2次的条件下,微射流处理能显著减小液滴粒径;室温贮存12h后,温度、pH、防腐剂等条件对乳液粒径没有显著影响;盐离子强度对乳液粒径和Z-电位有很大影响,该实验为乳铁蛋白乳液的研制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射流 乳铁蛋白(Lf) 粒度 稳定性 纳朱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射流均质处理对碎米淀粉性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夏宁 龚倩 +1 位作者 王金梅 杨晓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1-153,156,共4页
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碎米制备低蛋白含量的大米淀粉产品,并对淀粉颗粒形貌学、大小、淀粉破损率以及热学性质进行观察与测定。研究表明:高压微射流均质压力达到100MPa,均质次数为2次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最低蛋白回收率与纯度的淀粉样品... 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碎米制备低蛋白含量的大米淀粉产品,并对淀粉颗粒形貌学、大小、淀粉破损率以及热学性质进行观察与测定。研究表明:高压微射流均质压力达到100MPa,均质次数为2次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最低蛋白回收率与纯度的淀粉样品,分别为15.30%和1.29%。淀粉颗粒表面积平均粒径(d32)与体积平均粒径(d43)分别从19.70μm与121.04μm降低到9.30μm与65.13μm。破损淀粉的比例从46.72%显著提高到64.66%,且对大米淀粉的热性质影响并不显著。该处理能有效解聚大米淀粉-蛋白质复合体结构,制备出结构和性质更接近天然大米淀粉的产品,有利于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射流 胶体磨 碎米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射流均质对羧甲基纤维素—精油可食性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慧芸 梁英 +1 位作者 李鑫玲 康怀彬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128,共6页
采用微射流均质技术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精油纳米乳成膜液,研究微射流均质对成膜液理化特性及可食性膜物理和机械特性的影响,探讨CMC-精油纳米乳成膜液理化特性与膜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射流均质可显著降低CMC-精油成膜液的... 采用微射流均质技术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精油纳米乳成膜液,研究微射流均质对成膜液理化特性及可食性膜物理和机械特性的影响,探讨CMC-精油纳米乳成膜液理化特性与膜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射流均质可显著降低CMC-精油成膜液的平均粒径(P<0.05),均质处理后不同精油纳米乳成膜液的ξ-电势值不同,变化范围为-37.63^-59.67 mV。与 CMC可食性膜相比,CMC-精油纳米乳可食性膜的水蒸气透过性显著降低(P<0.05)。CMC-肉桂和CMC-牛至精油纳米乳可食性膜具有较高的透明度。CMC-牛至精油纳米乳可食性膜柔韧性最好。采用微射流均质处理CMC-精油成膜液可使所成膜具有更好的物理和机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 羧甲基纤维素 精油 可食性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射流均质结合非淀粉酶处理法对大米蛋白-淀粉复合体分离效果的研究
16
作者 龚倩 杨晓泉 +2 位作者 夏宁 万娟 陈嘉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9-121,125,共4页
采用微射流处理结合非淀粉酶处理对碎米中蛋白质-淀粉复合物进行解聚处理,并研究所获得蛋白质及淀粉产品的性质。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分离碎米中蛋白质及淀粉;获得的蛋白质与碱法提取的蛋白质相比,更具天然性;淀粉产品比碱法提取的... 采用微射流处理结合非淀粉酶处理对碎米中蛋白质-淀粉复合物进行解聚处理,并研究所获得蛋白质及淀粉产品的性质。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分离碎米中蛋白质及淀粉;获得的蛋白质与碱法提取的蛋白质相比,更具天然性;淀粉产品比碱法提取的淀粉有更低的峰值温度及更高的峰值粘度。由此可见,微射流结合非淀粉酶处理是高效分离碎米中蛋白质及淀粉,并获得高品质产品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 碎米 蛋白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非均质调控能力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帅 蒲万芬 +1 位作者 李科星 杨洋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4期51-56,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流变仪对实验室自制的聚合物微球PM1的形貌及流变特性进行了评价。分别通过单和双并联岩心驱替实验系统研究了微球体系渗流速度和浓度对其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和封堵性能的影响以及微球的非均质调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流变仪对实验室自制的聚合物微球PM1的形貌及流变特性进行了评价。分别通过单和双并联岩心驱替实验系统研究了微球体系渗流速度和浓度对其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和封堵性能的影响以及微球的非均质调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微球PM1粒径为微米级,具有很高的圆球度,在较高的剪切速率下,其表观黏度与水接近。微球对孔喉的封堵能力随着渗流速度的降低或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微球具有较强的非均质调控能力,若将调驱后的低渗岩心相对吸水量≥35%的调驱措施规定为合格的调驱,则微球能够有效改善储层非均质性的渗透率级差上限约为20。对于存在裂缝或大孔道等非均质强的油藏,可考虑采用大尺度和微尺度微球交替段塞复合调驱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注入速度 量浓度 调控能力 复合调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微射流对姜汁黑豆酸奶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谈文诗 李理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5-129,共5页
以生姜和黑豆为原料,利用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LH-B02、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 casei-01、干酪乳杆菌NO1分别与嗜热链球菌ST3组合发酵制备姜汁黑豆酸奶样品,研究了高压微射处理对姜汁黑豆酸奶理化性质、流... 以生姜和黑豆为原料,利用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LH-B02、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 casei-01、干酪乳杆菌NO1分别与嗜热链球菌ST3组合发酵制备姜汁黑豆酸奶样品,研究了高压微射处理对姜汁黑豆酸奶理化性质、流变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微射流均质能够明显提高酸奶的酸度和持水力,改善酸奶的流变学特性、黏弹性,并使剪切稀化特性明显增强,其中弹性模量、粘性模量及屈服应力τ0明显提高,微观结构更加致密。其中以干酪乳杆菌NO1和嗜热链球菌ST3制备的姜汁黑豆酸奶总体可接受性最好(评分为8.54),酸度为83.88°T、持水力为86.66%、屈服应力τ0为8.94 Pa、表观黏度η50值为0.26 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射流 姜汁黑豆酸奶 流变特性 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在油田裂缝研究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民河 廖健德 +1 位作者 赵增义 李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18,共3页
应用微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 ,研究了克拉玛依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分布特征及油藏油水宏观流动特征 ,总结了该油藏裂缝的分布规律 ,指出了裂缝发育的方位和平面展布形态 ,分析了裂缝研究成果在调整井设计、注采井网调整、压裂参数选取... 应用微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 ,研究了克拉玛依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分布特征及油藏油水宏观流动特征 ,总结了该油藏裂缝的分布规律 ,指出了裂缝发育的方位和平面展布形态 ,分析了裂缝研究成果在调整井设计、注采井网调整、压裂参数选取以及平面注水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 ,处理好注采井与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 油田开发 地应力 储层 注水开发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大米淀粉的制备及性质 被引量:26
20
作者 涂宗财 任维 +5 位作者 刘成梅 王振兴 李敏 郭逍遥 林德荣 张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0-253,共4页
为了探索纳米淀粉的新型制备方法及可行性,采用超高压均质和超微粉碎制备了纳米级大米淀粉,并研究了其颗粒粒度、吸湿性能、溶解度和膨胀率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超高压均质和超微粉碎能明显减小大米淀粉的颗粒粒度,成功制得纳米级大米... 为了探索纳米淀粉的新型制备方法及可行性,采用超高压均质和超微粉碎制备了纳米级大米淀粉,并研究了其颗粒粒度、吸湿性能、溶解度和膨胀率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超高压均质和超微粉碎能明显减小大米淀粉的颗粒粒度,成功制得纳米级大米淀粉,且随着大米淀粉粒度的减小,其吸湿性能、溶解度和膨胀率明显增加,说明纳米级大米淀粉的水合能力增强,体现了纳米级大米淀粉的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大米淀粉 超高压 粉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