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2000米超高压变质岩中有机质的检出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饶竹 罗立强 +3 位作者 方家虎 詹秀春 杨柳 苏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060-2066,共7页
前期研究表明大陆深钻孔区超高压变质岩经历了多期变质作用,岩石的峰期变质温度达680-850℃,压力高达1 -3GPa,如此高温、高压,理论上已接近和超过传统意义上的石油死亡线,也就是说大陆深钻孔区超高压变质岩存在有机质的可能性比较小。然... 前期研究表明大陆深钻孔区超高压变质岩经历了多期变质作用,岩石的峰期变质温度达680-850℃,压力高达1 -3GPa,如此高温、高压,理论上已接近和超过传统意义上的石油死亡线,也就是说大陆深钻孔区超高压变质岩存在有机质的可能性比较小。然而,本课题通过排除大量钻井液、泥浆、添加剂以及样品分析等过程的污染,建立起特殊样品制备和检测方法,从大陆深钻孔区0-2000米超高压变质岩中检测到了微量可溶有机质和不可溶有机质。从而为大陆深钻孔区超高压变质岩中存在有机质提供了有力证据。本文还通过对可溶有机质、不可溶有机质的特征研究如生物标志物姥姣烷、植烷和干酪根、岩心样品的Rock-Eval热解分析和有机碳分析,以及与无机成因假说对比研究认为超高压变质岩中有机质的成因为有机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岩心样品 有机质检出 有机成因 超高压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深钻超高压变质岩中可溶有机质的提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饶竹 杨柳 +2 位作者 罗立强 詹秀春 方家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前可溶有机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沉积岩中。研究超高压变质岩中有机质有助于探索和研究超高压这种极端地质条件下有机质的来源、分布、保存和演化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大陆深钻超高压变质岩中可溶有机质含量非常低,为防止泥浆、钻井液及... 目前可溶有机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沉积岩中。研究超高压变质岩中有机质有助于探索和研究超高压这种极端地质条件下有机质的来源、分布、保存和演化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大陆深钻超高压变质岩中可溶有机质含量非常低,为防止泥浆、钻井液及碎样、提取、分析等过程带来污染,尽可能获取岩心样品原始的有机质信息,提高样品可溶有机质的提取效率,本文采用超声试剂、超声有机试剂等清洗手段消除可能污染,利用索氏抽提、超声抽提等连续抽提的方法提高抽提效率,并与可能存在的污染物类型进行对比研究,确保岩心抽提有机物为样品原始有机物,为进一步研究超高压变质岩中可溶有机质的赋存状态提供前提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可溶有机质 样品污染 提取 大陆深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00m岩心自然伽马测量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世忠 杨经绥 +6 位作者 张泽明 刘福来 李天福 邱海峻 牛一雄 王文先 徐海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使用石油大学研制的岩心地面伽马测量仪对主孔2000m岩心进行了连续测量,并记录峰、谷的伽马值及其对应的岩性、构造和矿化等特征。通过系统测量,建立了主孔2000m自然伽马值剖面,发现榴辉岩具有较低的伽马值,并从榴...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使用石油大学研制的岩心地面伽马测量仪对主孔2000m岩心进行了连续测量,并记录峰、谷的伽马值及其对应的岩性、构造和矿化等特征。通过系统测量,建立了主孔2000m自然伽马值剖面,发现榴辉岩具有较低的伽马值,并从榴辉岩→角闪岩→花岗片麻岩,伽马值逐渐增大。伽马值与变质岩的岩性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从放射性元素U、Th和K含量的角度来看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变化规律,探讨这些元素变化的成因,指出变质基(中)性岩原岩反映的岩浆岩成因,不同于变质泥质沉积岩;岩石高Th/U比值与岩石曾经经历了近地表环境有关。主孔深变质岩自然伽马测量的系统研究对主孔岩心深度归位、探讨岩石成因和区域岩石圈热状态和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自然伽马测量 变质岩 Th/U 岩心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