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5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生态低缠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睿喆 王迎 +3 位作者 雷际平 刘萃莲 周俊领 郭正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具有高耐磨性、高强度和刚度、轻质、耐腐蚀、低摩擦系数、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作为一种优异的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高端新材料等各领域,而调控高分子链的缠结程度对于更好地应用UHMWPE至关重要。从均相催化和非均...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具有高耐磨性、高强度和刚度、轻质、耐腐蚀、低摩擦系数、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作为一种优异的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高端新材料等各领域,而调控高分子链的缠结程度对于更好地应用UHMWPE至关重要。从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两方面综述了制备初生态低缠结UHMWPE的催化剂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单中心催化体系和修饰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在制备初生态低缠结UHMWPE的工业应用中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低缠结态 单活性中心催化剂 非茂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2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1-431,共1页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催化剂包括A、B组分组成,其中,A组分为固体主催化剂,B组分为助催化剂。A组分由含镁化合物负载的含钛组分和含硅组分构成,B组分为有机铝化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催化剂包括A、B组分组成,其中,A组分为固体主催化剂,B组分为助催化剂。A组分由含镁化合物负载的含钛组分和含硅组分构成,B组分为有机铝化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保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催化活性稳定的同时,能改善树脂的形态,减少细粉和粗颗粒生成量,提高堆积密度,扩展分子量范围,实现分子量可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催化剂 超高分子量 制备方法 应用 有机铝化合物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镁化合物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工况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SiC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郭永刚 彭江博 +2 位作者 庞杨 张庆 张新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5,共9页
探究不同摩擦工况下,SiC含量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SiC(UHMWPE/SiC)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获得摩擦学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采用热压成型法制备不同SiC含量的5种UHMWPE/SiC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复合材料的红... 探究不同摩擦工况下,SiC含量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SiC(UHMWPE/SiC)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获得摩擦学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采用热压成型法制备不同SiC含量的5种UHMWPE/SiC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复合材料的红外特征峰。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磨损样品的表面微观形貌,并基于往复式摩擦磨损实验机对复合材料的减摩耐磨性能进行测试,探究润滑介质、摩擦频率、负载等条件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相应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当摩擦速度较低时,SiC质量分数为1%、2%时UHMWPE/SiC复合材料的平均摩擦因数最小;当摩擦速度较高时,低载干摩擦工况下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基本不变,其他工况下,添加SiC可适当减小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当SiC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均最低,可为设计具有优异低摩擦、耐磨损性能的新型水润滑轴承复合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碳化硅 复合材料 摩擦工况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孔双向拉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的成型工艺及性能
4
作者 王荣勇 李景波 刘小超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3,共8页
采用薄膜双向拉伸试验机制备了无孔双向拉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薄膜,探究了双向拉伸PEUHMW薄膜的成型工艺,研究了双向拉伸工艺参数对双向拉伸PE-UHMW薄膜晶体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拉伸速率达到200%/s... 采用薄膜双向拉伸试验机制备了无孔双向拉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薄膜,探究了双向拉伸PEUHMW薄膜的成型工艺,研究了双向拉伸工艺参数对双向拉伸PE-UHMW薄膜晶体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拉伸速率达到200%/s或者拉伸比大于3×3时,有助于PE-UHMW薄膜中串晶结构的形成。双向拉伸PE-UHMW薄膜中仅有正交晶存在,双向拉伸可以显著减小薄膜的晶粒尺寸。双向拉伸对PE-UHMW薄膜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随着拉伸速率以及拉伸比的增大,薄膜的拉伸强度也随之增大,当薄膜中出现串晶结构后薄膜拉伸强度增大更加明显,拉伸比为6×6的薄膜在纵向与横向的拉伸强度分别达到了201.7 MPa与183.7 MPa,相比未拉伸前提高了4.56倍和3.69倍。薄膜的耐穿刺强度随着薄膜拉伸比的增大而增大,拉伸比为6×6的薄膜耐穿刺强度达到了623.3 N/mm,是未拉伸前的9.7倍。拉伸比达到3×3后,薄膜透光率稳定在93%左右,而薄膜的雾度受晶粒尺寸的影响随着拉伸速率以及拉伸比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无孔双向拉伸PE-UHMW薄膜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透光率,在包装领域具备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 双向拉伸 晶体结构 力学性能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表面聚乙烯醇氧化自交联亲水改性
5
作者 汪超 竺哲欣 +1 位作者 王刚强 吕汪洋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6,共8页
为了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的亲水性能,利用过硫酸盐引发聚乙烯醇自身交联的特点,使用过硫酸盐热活化体系氧化聚乙烯醇,使其自身交联沉积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改善纤维表面亲水性能。用不同聚合度聚乙烯醇对超高分子量聚... 为了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的亲水性能,利用过硫酸盐引发聚乙烯醇自身交联的特点,使用过硫酸盐热活化体系氧化聚乙烯醇,使其自身交联沉积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改善纤维表面亲水性能。用不同聚合度聚乙烯醇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进行改性,考察了过硫酸钾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改性纤维表面亲水性的影响,并对改性后的纤维进行不同时间的超声水洗测试,探究改性纤维的亲水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投加1 mL 0.1 g/mL的过硫酸钾使聚合度为1700的聚乙烯醇在80℃下反应90 min发生自交联沉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亲水性能明显改善,并且在超声水洗2 h后依旧可以保持其亲水性能稳定,同时此改性方法不会对原纤维的力学性能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亲水性 自由基交联 聚乙烯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热塑性聚氨酯复合织物热成型与界面优化
6
作者 岳航 鹿超 +2 位作者 王春红 王俊胜 张昊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共8页
为满足充气式水域救援装备对高性能聚合物涂覆织物复合材料的要求,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和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原料开展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探究了不同热成型温度下PE-UHMW纤维的热力学特性和变化规律,确定了适用于PE-UHMW/TP... 为满足充气式水域救援装备对高性能聚合物涂覆织物复合材料的要求,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和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原料开展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探究了不同热成型温度下PE-UHMW纤维的热力学特性和变化规律,确定了适用于PE-UHMW/TPU体系的热贴合复合成型温度。采用环氧树脂(EP)活化浸渍对PE-UHMW织物进行活化处理,分析了EP活化浸渍涂覆量对复合材料剥离、抗穿刺、撕裂以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成型温度对PE-UHMW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显著,PE-UHMW纤维结晶度随温度上升逐渐下降,纤维熔融和再结晶过程导致力学性能下降,温度超过120℃时,PE-UHMW纤维的强度大幅下降,纤维出现不可逆结构损伤,PE-UHMW纤维与TPU热压处理温度不应高于120℃。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EP活化浸渍涂覆量对复合材料剥离强力、抗穿刺强力、撕裂强力和拉伸断裂强力均产生显著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涂覆量增加而显著提升。其中,EP活化浸渍涂覆量为0.2L/m^(2)时,复合材料的剥离强力提升至22.79N,抗穿刺强力、撕裂强力和拉伸断裂强力分别提升56.3%,62.3%和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热塑性聚氨酯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热学效应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快速测量维生素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体中维生素E的含量
7
作者 胡志杰 鲁曼丽 +2 位作者 田继利 张文礼 王谋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00-1905,共6页
维生素E掺杂改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VE/UHMWPE)在医用领域有重要的应用。由VE/UHMWPE粉料压塑成型的人工关节已在临床使用,得益于VE的抗氧化性延长了该类型人工关节在体内的植入时间。因此研究VE/UHMWPE粉料中VE的实际添加量对人工关... 维生素E掺杂改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VE/UHMWPE)在医用领域有重要的应用。由VE/UHMWPE粉料压塑成型的人工关节已在临床使用,得益于VE的抗氧化性延长了该类型人工关节在体内的植入时间。因此研究VE/UHMWPE粉料中VE的实际添加量对人工关节的保护具有关键性的指导意义。为此,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VE/UHMWPE粉体中的VE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展开了研究。借助红外压片模具利用热压法将五种不同VE标称浓度的VE/UHMWPE粉料制成不同厚度的试样圆片,用透射模式进行红外测试并收集谱图。所有试样的光谱数据均采用OMNIC软件进行数据处理,FTIR解析时以峰形、峰位和峰强变化筛选定性或定量特征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试样在1260和1210 cm^(-1)处的特征峰归属于VE分子结构中C—O醚键的伸缩振动和苯环上C—O键的伸缩振动,二者峰面积大小与VE含量有直接关系,可记作目标峰;在2020和1360 cm^(-1)处的特征峰归属于UHMWPE链上—CH 2—的弯曲振动峰和碳链末端亚甲基的伸缩振动,二者常被用作参比峰。对试样在1260、1210、2020和1360 cm^(-1)的特征峰进行峰面积积分,计算目标峰与参比峰的比值即I_(1210/2020)、I_(1260/2020)、I_(1210/1360)和I_(1260/1360)指数,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测试结果的精密度、重复性用相对标准偏差(RSD)来判定。结果显示,用40~80 mg粉料压片制成的圆片试样效果最佳,重复性试验的RSD值小于5%;以I_(1210/1360)指数作定量分析评价参数准确性最佳,RSD值小于3%。该法为VE/UHMWPE粉体中实际VE的含量快速无损检测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维生素E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链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睿喆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63-1371,共9页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因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和化学稳定性具有广泛应用。但超高分子量导致熔体流动性极低,传统加工方法难以应用,限制了工业化推广。针对UHMWPE的加工难题,综述了多种分子链调控策略,包括催化剂调控、聚合条件优...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因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和化学稳定性具有广泛应用。但超高分子量导致熔体流动性极低,传统加工方法难以应用,限制了工业化推广。针对UHMWPE的加工难题,综述了多种分子链调控策略,包括催化剂调控、聚合条件优化及后期共混改性等,分析了不同策略对UHMWPE加工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以改善熔体流变性,提高UHMWPE的可加工性,同时保持较好的机械性能,为UHMWPE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链缠结调控 催化剂优化 聚合条件 后期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增强陶瓷复合材料抗弹性能
9
作者 王小伟 翟文 +9 位作者 张文婷 宗昊 董彬 何金迎 付思伟 魏汝斌 李英建 马伟超 吴炘铭 刘文龙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126,共6页
采用53式7.62 mm穿甲燃烧弹分别对高温处理后的整板SiC和B_(4)C防弹插板进行3次连续有效射击,分析插板凹陷深度、陶瓷面板毁伤情况及断口形貌显微结构,对防弹插板的耐损伤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陶瓷力学性能与插板抗多发弹性能的关系;随... 采用53式7.62 mm穿甲燃烧弹分别对高温处理后的整板SiC和B_(4)C防弹插板进行3次连续有效射击,分析插板凹陷深度、陶瓷面板毁伤情况及断口形貌显微结构,对防弹插板的耐损伤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陶瓷力学性能与插板抗多发弹性能的关系;随后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材料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D预浸料制备防弹插板进行靶试试验,分析了插板靶试结果、防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D预浸料的插板抗穿透性能优于薄膜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材料在吸收冲击能量方面更有效。SiC和B_(4)C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防弹插板在高温条件下均能抵御住3发53式7.62 mm穿甲燃烧弹的连续打击,具有良好的抗多发弹打击性能。此外,SiC防弹插板的抗多发弹性能稳定性优于B_(4)C防弹插板,B_(4)C防弹插板抗单发弹性能优于SiC防弹插板。陶瓷的强度和硬度有利于提高陶瓷的抗弹性能,而其韧性在防弹插板的抗多发弹性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复合材料 抗弹性能 损伤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合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曲琳 李汝贤 +2 位作者 刘金伟 李肖夫 宋文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85-1193,共9页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除了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还可采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合成UHMWPE。综述了用于制备UHMWPE的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包括茂金属催化剂和非茂金属催化剂,其中,非茂金属催化剂又包含不同种类的...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除了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还可采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合成UHMWPE。综述了用于制备UHMWPE的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包括茂金属催化剂和非茂金属催化剂,其中,非茂金属催化剂又包含不同种类的金属配合物。分析了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介绍了所得UHMWPE的性能,最后对单中心催化剂合成UHMWPE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单活性中心催化剂 茂金属催化剂 非茂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酮粉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熔体纺丝加工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杰 高阳 +2 位作者 秦升学 张弘斌 周海萍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共5页
针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熔体加工性能差的问题,应用硅酮粉,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对PE-UHMW进行改性,以提高其熔体加工时的流动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量色散谱(EDS)表征了硅酮粉在PE-UHMW中的分布,并采用熔体速率测试、旋转流变... 针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熔体加工性能差的问题,应用硅酮粉,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对PE-UHMW进行改性,以提高其熔体加工时的流动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量色散谱(EDS)表征了硅酮粉在PE-UHMW中的分布,并采用熔体速率测试、旋转流变测试,分析了硅酮粉含量对PE-UHMW熔体流动速率与流变性能的影响。对改性后的PE-UHMW采用熔体纺丝法制备了PE-UHMW单丝,并进行了拉伸强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硅酮粉的增加,其分散性逐渐变差,PE-UHMW熔体流动速率随硅酮粉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当硅酮粉质量分数达到4%,其熔体流动速率最高,复数黏度与储能模量最低,5%质量分数的硅酮粉在PE-UHMW基体中团聚较明显,改性后的PE-UHMW熔体流动性降低。熔体纺丝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PE-UHMW可以通过普通单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初生丝,经超倍热拉伸可以制备高强度单丝。当拉伸倍率为36时,质量分数3%的硅酮粉改性PE-UHMW单丝拉伸强度最高,可达1565MPa。因此综合考虑加工性能与单丝强度,采用质量分数3%的硅酮粉改性PE-UHMW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硅酮粉 熔融共混 熔体纺丝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合板在斜侵彻下的动态响应与失效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熠 郑冰倩 +2 位作者 王昕 强鹭升 张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8-1147,共10页
为了研究弹丸斜入射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纤维层合板的抗侵彻响应,分别在0°、10°与20°的入射角下开展了弹道冲击实验,利用高速摄影捕捉动态响应,并在冲击实验后观察破... 为了研究弹丸斜入射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纤维层合板的抗侵彻响应,分别在0°、10°与20°的入射角下开展了弹道冲击实验,利用高速摄影捕捉动态响应,并在冲击实验后观察破坏形貌.构建了相应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其可靠性,并基于该数值模型,进一步阐明不同入射角下的UHMWPE纤维层合板抗侵彻机理.结果表明:当层合板受到平头弹丸斜侵彻作用时,弹头局部接触所引发的应力集中使得层合板更容易发生强度失效,但由于层合板的等效厚度增加且弹丸偏转所造成的弹体与层合板接触面积增加,使得入射角的影响与弹丸入射速度有关.当入射速度较低时,层合板的抗侵彻性能随着入射角增大而略微减小;而当入射速度远大于弹道极限时,层合板的抗侵彻性能随着入射角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侵彻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合板 抗侵彻性能 入射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三乙基硅基FI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建双 杨超 王新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99-1202,1207,共5页
以卤代苯酚为原料,在咪唑和4-二甲氨基吡啶存在下,与三乙基氯硅烷反应,得到酚氧邻位为三乙基硅基取代的取代苯酚,随后与多聚甲醛反应,得到取代水杨醛,与伯胺通过醛胺缩合,得到苯氧亚胺配体,最后与金属络合,得到两种含三乙基硅基的苯氧... 以卤代苯酚为原料,在咪唑和4-二甲氨基吡啶存在下,与三乙基氯硅烷反应,得到酚氧邻位为三乙基硅基取代的取代苯酚,随后与多聚甲醛反应,得到取代水杨醛,与伯胺通过醛胺缩合,得到苯氧亚胺配体,最后与金属络合,得到两种含三乙基硅基的苯氧亚胺锆催化剂,用于催化乙烯聚合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聚合温度为70℃,乙烯压力1.0 MPa,n(Al)/n(Zr)=7000条件下,以甲苯为溶剂,催化剂j的催化活性可达8.45 kg PE/(mmol·Zr·h),所得聚乙烯的黏均分子量介于100×104~800×104 g/mol,其熔点139℃,结晶度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基硅基 FI催化剂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乙烯淤浆聚合
14
作者 王原 郭建双 张琦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97-1801,共5页
以硅胶、甲基铝氧烷、茂金属络合物为原料制备了两种硅胶负载型金属络合物M1和M2,评价了催化乙烯聚合性能,研究了催化聚合动力学,对树脂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乙烯聚合活性为2250~13800 g PE/g Cat,树脂黏均分子量为21×1... 以硅胶、甲基铝氧烷、茂金属络合物为原料制备了两种硅胶负载型金属络合物M1和M2,评价了催化乙烯聚合性能,研究了催化聚合动力学,对树脂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乙烯聚合活性为2250~13800 g PE/g Cat,树脂黏均分子量为21×10^(4)~48×10^(4)g/mol。M1催化乙烯聚合动力学活性释放平稳、衰减缓慢,M2呈现出活性快速释放、衰减较快的特点。随着树脂分子量下降,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均降低,断裂伸长率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乙烯聚合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
15
作者 曹育才 张长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95-498,共4页
综合评述了国内外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状况.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催化剂为钛系载体型催化剂,铬系、钒系、茂金属以及非茂过渡金属催化剂用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制备也得到了研究.从催化活性、活... 综合评述了国内外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状况.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催化剂为钛系载体型催化剂,铬系、钒系、茂金属以及非茂过渡金属催化剂用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制备也得到了研究.从催化活性、活性中心分布、催化剂形态、共聚性能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调节性能5方面展望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催化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系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不同铝氧烷体系制备具有双峰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利东 王齐 范志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777-1779,共3页
A series of alkylaluminoxanes(TEAO, BTEAO, TAAO and BEBAO) were synthesized by hydrolysis of aluminium alkyls and modified with para-fluorophenylboric acid. Their cocatalytic performances, especially their effects on ... A series of alkylaluminoxanes(TEAO, BTEAO, TAAO and BEBAO) were synthesized by hydrolysis of aluminium alkyls and modified with para-fluorophenylboric acid. Their cocatalytic performances, especially their effects on molecular weight an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polyethylene catalyzed by{ 2C 5H 3N}FeCl 2(Ar=2,6-diisopropylphenyl) (1) were studied. Under the action of iron-based catalyst together with all of the four alkylaluminoxanes linear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with broad or bimodal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was formed,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an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polyethylene could be adjusted to some extent by changing n(Al)/n(Fe) ratios and architecture of aluminoxa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分子量分布 聚乙烯 铝氧烷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量宽峰分布聚乙烯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邹丰楼 李杨 +4 位作者 邹晓天 李松涛 宋玉春 周秀中 徐善生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0年第2期28-30,33,共4页
以复合茂金属催化剂和双载体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考察聚乙烯(PE)分子量分布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两者都使PE分子量分布加宽,其中复合茂金属催化剂Cp_2ZrCl_2/YB3使分子量分布从2.37增至9.18。分子量分布增加幅度与不同复合茂金属... 以复合茂金属催化剂和双载体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考察聚乙烯(PE)分子量分布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两者都使PE分子量分布加宽,其中复合茂金属催化剂Cp_2ZrCl_2/YB3使分子量分布从2.37增至9.18。分子量分布增加幅度与不同复合茂金属催化剂、催化剂配比、2载体量之比及负载催化剂用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分子量宽峰分布 茂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用钛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小林 张晓霞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102,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用钛系催化剂的优势、合成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UHMWPE所用催化剂正朝着超高活性、形态可控、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精确可调的方向发展。通过改进催化剂合成技术,可制备更符合加工... 综述了国内外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用钛系催化剂的优势、合成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UHMWPE所用催化剂正朝着超高活性、形态可控、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精确可调的方向发展。通过改进催化剂合成技术,可制备更符合加工要求的聚合物,并有力地推进了UHMWPE新应用领域的开发。新一代性能优良的UHMWPE用催化剂应充分考虑:提高催化活性,为实现聚合物性质的精确控制提供基础;均匀的活性中心分布;优良的共聚合性能;优异的相对分子质量调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钛系催化剂 共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耐高温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薛淑云 叶伟 +2 位作者 王征 夏平原 管永银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0,共8页
针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熔点低、易蠕变的缺点,以复合材料热压加工环境为测试条件,通过分析不同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下的力学稳定性能,研究UHMWPE纤维的耐高温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 针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熔点低、易蠕变的缺点,以复合材料热压加工环境为测试条件,通过分析不同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下的力学稳定性能,研究UHMWPE纤维的耐高温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仪和力学性能测试仪等仪器设备,表征并分析了UHMWPE纤维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热压温度及时间对UHMWPE纤维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150℃及以下热压处理时,纤维力学性能随着热压时间的增加而变化不大;在160℃及以上热压处理时,长时间的热处理导致纤维力学性能下降明显,在160℃处理40 s时丝束断裂强力为153 N,强力损失为46.50%;当热压温度大于纤维熔点时,纤维强力出现急速下降,在170℃热压处理10 s时强力下降到了121 N,强力损失达到了57.80%。研究结果可为UHMWPE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工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热稳定性能 断裂强力 断裂伸长 高性能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多级热拉伸过程中的蠕变行为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硕 王勇军 +3 位作者 金依林 王刚强 戴钧明 吕汪洋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93,共9页
蠕变行为是限制超高强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应用领域的关键因素。为研究超高强型UHMWPE纤维在多级热拉伸过程中的蠕变行为,以工业生产线上不同热拉伸倍率纤维为样品,采用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仪、万能试验机和化纤高强丝蠕变性... 蠕变行为是限制超高强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应用领域的关键因素。为研究超高强型UHMWPE纤维在多级热拉伸过程中的蠕变行为,以工业生产线上不同热拉伸倍率纤维为样品,采用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仪、万能试验机和化纤高强丝蠕变性能测试仪,表征纤维在热拉伸过程中的凝聚态结构、力学性能和蠕变行为。分析了不同温度、应力下纤维蠕变率的变化规律,以及蠕变大小与纤维结构和力学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热拉伸的分级进行,纤维的结晶和取向度分别可达88.97%和0.973,同步改善了纤维的力学性能和抗蠕变性能。当测试温度低于70℃时,纤维蠕变不明显;随着施加应力的增加,蠕变表现出快速增加和缓慢增长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转变时间点随着温度和施加应力的增加而缩短。但当温度达到90℃时,纤维的蠕变呈现不断加速的结果,施加应力越大,后期的蠕变加速度也越大。当纤维发生10%的蠕变后,其断裂强力得到提高,而当蠕变超过20%时,力学性能转而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 凝聚态结构 蠕变行为 力学性能 热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