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抑制 被引量:4
1
作者 马超 罗连化 赵海珠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5,共13页
以2014-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当员工持股比例超过一定水平后,能够通过提升员工稳定性与努力程度的渠道强化员工监督动机,并通过提升员工议价... 以2014-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当员工持股比例超过一定水平后,能够通过提升员工稳定性与努力程度的渠道强化员工监督动机,并通过提升员工议价能力与员工之间利益一致性的渠道来提高员工监督能力,从而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形成有效抑制。因此,当员工持股比例达到一定水平后,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能够实现员工与股东的激励相容,从而成为一种约束高管自利行为的有效公司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持股计划 超额在职消费 激励相容 公司治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企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基于有效激励和权力约束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春霞 姬静然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25-133,共9页
国有企业“半市场化半行政化”薪酬制度对高管的激励不足,可能增强其通过“在职消费”谋取替代性补偿的动机,而“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等内部治理问题又为高管在职消费提供了机会。国有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股东,强... 国有企业“半市场化半行政化”薪酬制度对高管的激励不足,可能增强其通过“在职消费”谋取替代性补偿的动机,而“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等内部治理问题又为高管在职消费提供了机会。国有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股东,强化了股东监督、抑制高管谋取超额在职消费的机会,同时影响薪酬制度向市场化转变,增强对国有企业高管的激励。文章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检验了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参与治理能够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产生抑制作用,且这一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和竞争性行业中更显著。本研究为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改、提升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额在职消费 混合所有制改革 非国有股东 国有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工监事与超额在职消费
3
作者 辛颖 董雅浩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60-67,共8页
职工监事是实现企业员工参与公司治理、强化企业民主管理的主要方式。文章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职工监事对管理层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当上市公司职工监事比例更高时,管理层超额在职消费更低,职工监事能够发挥... 职工监事是实现企业员工参与公司治理、强化企业民主管理的主要方式。文章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职工监事对管理层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当上市公司职工监事比例更高时,管理层超额在职消费更低,职工监事能够发挥监事会的治理作用,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职工薪酬福利水平越高时,职工监事对管理层超额在职消费的降低作用越弱,而职工的内外部薪酬差距增强了职工监事的治理作用。同时,管理层权力削弱了职工监事对管理层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职工监事比例的增加则能够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价值。研究结论一方面丰富了监事会相关文献,另一方面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工监事 超额在职消费 监事会 代理问题 会计信息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控制、产权性质与超额在职消费——基于2007—2014年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59
4
作者 牟韶红 李启航 陈汉文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98,共9页
在充分梳理国内外在职消费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内部控制对于上市公司超额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为主要研究目标,从外部政策变化视角入手,即借助限薪令和八项规定的颁布,利用厦门大学内部控制指数(2007—2014),区分国有与非国有上市公司,对... 在充分梳理国内外在职消费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内部控制对于上市公司超额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为主要研究目标,从外部政策变化视角入手,即借助限薪令和八项规定的颁布,利用厦门大学内部控制指数(2007—2014),区分国有与非国有上市公司,对我国2007—2014年非金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和超额在职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显著降低上市公司超额在职消费程度,运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而且,国有上市公司中内部控制对于超额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分别对2009年限薪令出台的前后情况、2012年八项规定出台的前后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政策生效后内部控制对国有上市公司超额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超额在职消费 国有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管超额在职消费不同治理机制间协调研究——基于政府审计与内部控制关系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池国华 郭芮佳 邹威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在实践中,多种治理机制并存的情况下,高管超额在职消费问题依然不断出现。这意味着,现阶段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治理的关键可能在于不同治理机制之间的协调,因此,厘清不同治理机制之间的理论关系是当前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选择政... 在实践中,多种治理机制并存的情况下,高管超额在职消费问题依然不断出现。这意味着,现阶段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治理的关键可能在于不同治理机制之间的协调,因此,厘清不同治理机制之间的理论关系是当前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选择政府审计和内部控制这两种重要的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治理机制,探究二者在治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在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治理过程中,政府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程序上的互补关系,且该互补关系不是源自于内部控制的中介效应,而是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为政府审计程序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支持。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缺乏跨时间的互补关系,即政府审计虽然能够在审计期间提高内控质量,但是提高的这部分内部控制质量仅在被审计后前两年发挥了作用,并没有在非审计期间持续发挥治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内部控制 替代效应 互补效应 超额在职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高管在职消费、超额在职消费与企业价值——“代理观”与“效率观”的理论协调及其实证检验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月明 吴春雷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7,共9页
为了协调企业高管在职消费"代理观"与"效率观"二者间的矛盾,将在职消费分解为正常在职消费与超额在职消费,并基于薪酬替代理论构建测度超额在职消费的经验模型,采用2007年-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平行面板数据检验正常在职消费和超额在... 为了协调企业高管在职消费"代理观"与"效率观"二者间的矛盾,将在职消费分解为正常在职消费与超额在职消费,并基于薪酬替代理论构建测度超额在职消费的经验模型,采用2007年-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平行面板数据检验正常在职消费和超额在职消费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结果显示,超额在职消费在现实中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其对企业价值会产生消极影响。这意味着,在职消费中的超额在职消费作为代理成本的一种形式,在涉及高管薪酬激励及其业绩后果的相关问题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职消费 效率观 代理观 超额在职消费 企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化程度、超额在职消费与盈余管理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东清 李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19-126,共8页
基于在职消费效率观与代理观相融合的视角,将企业在职消费区分为正常在职消费与超额在职消费,以2012—2015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检验了两者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超额在职消费会引发企业高管盈余管理行为;... 基于在职消费效率观与代理观相融合的视角,将企业在职消费区分为正常在职消费与超额在职消费,以2012—2015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检验了两者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超额在职消费会引发企业高管盈余管理行为;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超额在职消费引起的盈余管理行为更为显著;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抑制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所引起的盈余管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额在职消费 正常在职消费 盈余管理 市场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际控制人控股多家上市公司与超额在职消费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昌玲 高鹏 王化成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0-89,共10页
文章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实际控制人监督职能角度,研究实际控制人同时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对管理者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所属实际控制人同时控股多家上市公司时,其超额在职消费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上市公司。进一步研究表... 文章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实际控制人监督职能角度,研究实际控制人同时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对管理者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所属实际控制人同时控股多家上市公司时,其超额在职消费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上市公司。进一步研究表明,产权性质和外部治理环境能够对二者关系产生显著影响:民营企业和分析师关注度较高企业,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对其超额在职消费不存在显著影响;媒体监督较高企业和十八大之后,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对其超额在职消费的促进作用受到显著抑制。文章研究不仅丰富了实际控制人监督和超额在职消费领域的相关文献,同时对实际控制人如何有效治理公司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控制人 超额在职消费 产权性质 外部治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额在职消费对债务约束治理效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俞静 王宇辰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157,共6页
债务约束治理效应之一是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产生影响,而在职消费的超额部分作为管理层权力寻租的表现,会影响这一债务约束治理效应。通过对2010—2015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随着债务约束的增强,股东... 债务约束治理效应之一是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产生影响,而在职消费的超额部分作为管理层权力寻租的表现,会影响这一债务约束治理效应。通过对2010—2015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随着债务约束的增强,股东会关注债权人利益,通过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来减少债务代理成本;在此基础上通过计量超额在职消费发现,超额在职消费会削弱债务约束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负向影响,并且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表明:由于管理层权力给予高管自定薪酬的能力,所以超额在职消费削弱了高管薪酬的债务约束治理效应。旨在给债权人在信贷风险定价时提供新的考量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额在职消费 管理层权力 债务约束 薪酬业绩敏感性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与超额在职消费:激浊扬清还是推波助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兴全 杨征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0-73,共14页
作为企业治理的重要问题之一,代理成本诱发超额在职消费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文章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考察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资本水平差异对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资本显著提高了超额在职消费,... 作为企业治理的重要问题之一,代理成本诱发超额在职消费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文章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考察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资本水平差异对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资本显著提高了超额在职消费,起到推波助澜的负面效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司治理水平维度上通过提高机构投资持股比例、短期债务融资比例及扩大独立董事比例和监事会规模均能抑制社会资本加剧超额在职消费的负面效用,公司治理环境维度上通过强化企业内部治理环境、加快市场化进程亦能削弱社会资本对超额在职消费的“推波助澜”。以上结论为社会资本利弊之争提供有益补充,亦凸显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治理替代效应,同时为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水平及政府优化制度环境与规则治理以抑制社会资本负面效用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超额在职消费 治理水平 治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超额在职消费——基于“陆港通”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东 王爱群 闫盼盼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0-71,共12页
“陆港通”是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关键步骤,对于规范上市公司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基于“陆港通”实施背景,本文以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陆港... “陆港通”是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关键步骤,对于规范上市公司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基于“陆港通”实施背景,本文以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陆港通”显著降低了管理层的超额在职消费水平;股权集中度越高,“陆港通”标的公司超额在职消费下降的幅度越大;该结论在使用PSM方法控制样本选择偏差以及进行安慰剂检验后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陆港通”实施后,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改善是资本市场开放抑制标的公司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路径;并且,当外部信息环境较差时,资本市场开放对超额在职消费发挥了更大的治理效应。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约束管理层的隐性私利侵占行为。本文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治理效应的相关研究,也为监管部门继续完善并推进互联互通交易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陆港通 公司治理 超额在职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巡视、超额在职消费及其渠道效应——基于中共十八大反腐建设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野 余应敏 陈文川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39,共11页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反腐败斗争与党风廉政建设。随着巡视制度被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立为党内监督制度,巡视工作也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与职责,目前已完成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巡视,这为我们开展巡视制度的相关研究提供...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反腐败斗争与党风廉政建设。随着巡视制度被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立为党内监督制度,巡视工作也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与职责,目前已完成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巡视,这为我们开展巡视制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本文以被巡视国有企业的下属上市公司为检验样本,采用PSM-DID的分析方法,考察党的巡视对企业腐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党的巡视能够显著抑制国企高管的超额在职消费行为;(2)党的巡视对超额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在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更为显著;(3)渠道效应研究表明,党的巡视通过加强媒体的报道、约束地方的保护主义,从而抑制国企高管的超额在职消费行为。分位数回归及安慰剂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本文的研究为检验反腐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微观角度的经验证据,这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党的巡视制度,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他国学习中国经验提供了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反腐败斗争 巡视制度 超额在职消费 渠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监管”下审计监督的个体治理效应——基于地方国有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褚剑 陈骏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99,共15页
本文基于地方国有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视角研究审计监督对国有企业发挥的个体治理效应。采用2007—2017年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样本,本文以地方审计机关负责人的监督背景为切入点实证考察"严监管"背景下审计监督对地方国有企... 本文基于地方国有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视角研究审计监督对国有企业发挥的个体治理效应。采用2007—2017年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样本,本文以地方审计机关负责人的监督背景为切入点实证考察"严监管"背景下审计监督对地方国有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个体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地方审计机关负责人的监督背景能够显著抑制地方国有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并且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2013年开始的"严监管"时期。这一结果在多种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审计机关负责人的监督背景与地方国有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负向关系不仅受到审计监督的动机和能力的影响,而且受到国有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最终,地方审计机关负责人的监督背景能够有效缓解地方国有企业因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引致的公司价值减损和股价崩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监督 政府审计 个体效应 国企治理 超额在职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约参照点、高管薪酬激励与超额在职消费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125,共13页
基于契约参照点理论,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探究契约参照点、高管薪酬激励与超额在职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发现:契约参照点与超额在职消费之间具有正向关系;高管薪酬激励有利于降低超额在职消费,对契约... 基于契约参照点理论,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探究契约参照点、高管薪酬激励与超额在职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发现:契约参照点与超额在职消费之间具有正向关系;高管薪酬激励有利于降低超额在职消费,对契约参照点与超额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且存在产权和经理人市场化程度方面的差异。研究还发现:与"八项规定"政策实施前相比,该政策实施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对契约参照点与超额在职消费之间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说明这一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上述结论对如何进行高管薪酬契约设计以及解决高管超额在职消费问题提供了相应的证据支持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参照点 高管薪酬激励 超额在职消费 “八项规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善捐赠、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宏斌 刘晗辰 赵伟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48,共9页
以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慈善捐赠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及企业自媒体信息披露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实证发现:上市公司慈善捐赠规模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显著正相关,而企业自媒体信息披露抑制了高管以慈善捐赠... 以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慈善捐赠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及企业自媒体信息披露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实证发现:上市公司慈善捐赠规模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显著正相关,而企业自媒体信息披露抑制了高管以慈善捐赠为幌子的超额在职消费行为。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效力较强和内部控制环境较好的企业中,自媒体信息披露对慈善捐赠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正相关关系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本文丰富了慈善捐赠与高管代理行为领域的研究,也为企业运用自媒体信息披露加强公司治理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同时也为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自媒体信息的辨别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捐赠 超额在职消费 自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背景、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来自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吴成颂 唐伟正 钱春丽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69,共8页
以2008~2013年沪市A股制造业为样本,通过将在职消费划分成正常、超额两部分,研究发现:以薪酬管制、冗员负担为代表的制度背景与上市公司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显著正相关。并且,高管超额在职消费会显著损害企业绩效,而正常在职消费则能显著... 以2008~2013年沪市A股制造业为样本,通过将在职消费划分成正常、超额两部分,研究发现:以薪酬管制、冗员负担为代表的制度背景与上市公司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显著正相关。并且,高管超额在职消费会显著损害企业绩效,而正常在职消费则能显著提升公司业绩,证明调和在职消费两种理论的关键在于一个合理的"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前约束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攫取超额在职消费的力量主要来自公司内部治理以及外在政治因素,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并未能产生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薪酬管制 冗员负担 正常在职消费 超额在职消费 企业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监督视角下在职消费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姬霖 魏书媛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10-114,共5页
文章主要探讨在职消费中超额在职消费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和媒体监督是否能够起到监督作用。对超额在职消费进行划分、计量和分析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超额在职消费对财务绩效起负向激励作用,这种作用在... 文章主要探讨在职消费中超额在职消费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和媒体监督是否能够起到监督作用。对超额在职消费进行划分、计量和分析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超额在职消费对财务绩效起负向激励作用,这种作用在非国有上市公司更显著。同时,验证了媒体监督在超额在职消费对财务绩效负向激励中的调节作用,而非国有上市公司更容易受到媒体监督调节作用的影响。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超额在职消费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中引入媒体监督,并在此基础上按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划分探讨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额在职消费 财务绩效 媒体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财务行为的传染效应——基于在职消费的证据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修平 高鹏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8-80,共13页
本文以我国2007-2015年企业集团控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集团内部超额在职消费的传染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集团内部存在超额在职消费的传染效应,即当企业集团内某一成员企业的超额在职消费规模发生大幅上升时,... 本文以我国2007-2015年企业集团控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集团内部超额在职消费的传染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集团内部存在超额在职消费的传染效应,即当企业集团内某一成员企业的超额在职消费规模发生大幅上升时,下一年度企业集团内其他成员企业的超额在职消费规模会受到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超额在职消费的传染效应主要影响媒体监督水平较低的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企业。这一结论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有效抑制这一传染效应。本文的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集团内部传染效应领域的研究,发现了新的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因素;同时,本文的结论对于企业如何降低超额在职消费规模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超额在职消费 传染效应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非效率投资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丹丹 李笑迎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9,共9页
基于2010—2018年审计署实施中央企业审计事件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和机制以及非效率投资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TFP的提升,这种提升主要是通过缓解代理问题... 基于2010—2018年审计署实施中央企业审计事件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和机制以及非效率投资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TFP的提升,这种提升主要是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和抑制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发挥作用的。非效率投资在国家审计对制造业企业TFP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即抑制非效率投资是国家审计促进企业TFP提升的重要作用路径。进一步地,二次审计正向调节了国家审计对企业TFP的影响效应。国家审计的促进作用在非效率投资程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且主要缓解了制造业企业投资不足问题。研究结论为微观企业借助审计监督力量更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审计治理机制提供了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非效率投资 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监督 双重差分模型 代理问题 高管超额在职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组织嵌入能否遏制国企高管自利行为?——来自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6
20
作者 代彬 谈星辰 刘星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12,共16页
党组织通过双向进入和交叉任职有机嵌入公司治理体系是中国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所在,也是国企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义。基于2010—2017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表明总体上看,党组织嵌入能够有效遏制国企高管自利行为,且嵌入程度越高治... 党组织通过双向进入和交叉任职有机嵌入公司治理体系是中国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所在,也是国企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义。基于2010—2017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表明总体上看,党组织嵌入能够有效遏制国企高管自利行为,且嵌入程度越高治理效果越好,高质量审计可以强化党组织嵌入对高管自利行为的遏制效应。但在不同的治理情景下,不同党组织嵌入方式对不同高管自利行为的治理效果具有异质性双向进入能够显著遏制国企高管的3种自利行为(攫取超额薪酬、拉大薪酬差距和增加超额在职消费),而交叉任职仅对国企高管攫取超额薪酬具有较好的治理效果;高质量审计可以强化党组织嵌入对国企高管谋取超额薪酬和超额在职消费的遏制作用,但未能有效强化党组织嵌入对薪酬差距扩大的治理功效;相对于中央企业和公益类国企,在地方国企和商业类国企中党组织嵌入对高管自利行为的治理效果更佳;分析师关注程度的提高和党组织新鲜血液的流入并未显著增强党组织嵌入对国企高管自利行为的遏制作用。应因企制宜有针对性地完善党组织嵌入国企治理体系的制度和机制,优化嵌入路径,加强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协同治理,不断提升党组织嵌入的治理效率和绩效,促进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组织嵌入 高管自利行为 国有企业 审计监督 双向进入 交叉任职 超额薪酬 超额在职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