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顺磁性壳聚糖质粒明胶微球骨植入体的制备及其体外特性 被引量:8
1
作者 罗聪 安洪 +4 位作者 蒋电明 杨晓兰 叶兰 朱照静 何涣玲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3-418,共6页
目的:制备超顺磁性壳聚糖pDsVEGF165Red1-N1质粒明胶微球(superparamagnetic chitosan pDsVEGF165Red1-N1gelatin microsoheres,SPCPGM),并对其在振荡磁场作用下,体外药物释放规律进行研究。方法:先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纳米超顺磁Fe3O4... 目的:制备超顺磁性壳聚糖pDsVEGF165Red1-N1质粒明胶微球(superparamagnetic chitosan pDsVEGF165Red1-N1gelatin microsoheres,SPCPGM),并对其在振荡磁场作用下,体外药物释放规律进行研究。方法:先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纳米超顺磁Fe3O4壳聚糖纳米粒(superparamagnetic Fe3O4chitosan nanospheres,SPFCN),再与质粒(pDsVEGF165Red1-N1)组装成磁性壳聚糖质粒微粒(superparamagnetic chitosan pDsVEGF165Red1-N1 nanoparticles,SPCPN)。再用交联固化法制备成SPCPGM。将此SPCPGM填入人工多孔骨植入体中,在37℃下,0.01 mol/L PBS中进行体外药物溶出试验,用振荡磁场干预,测定质粒的释放量。结果:振荡磁场能够增加含SPCPGM多孔骨植入体中质粒释放速率,与非磁性的壳聚糖pDsVEGF165Red1-N1质粒明胶微球(chitosan pDsVEGF165Red1-N1 gelatin microspheres,CPGM)相比,25 d时使药物释放量提高4倍。结论:SPCPGM具有药物缓释功能,振荡磁场可重复性增加体系中药物的溶出,此体系药物缓释周期超过3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微粒 振荡磁场 控释 质粒 植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期局灶性脑缺血后炎性反应的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增强MRI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烁慧 陆方 +5 位作者 杨赛 范德生 龚志刚 程瑞新 朱琼 詹松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8-552,共5页
目的:通过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微粒(USPIO)观察大鼠急性期局灶性脑缺血后炎症反应。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每组各24只,进行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造模。造模成功后,立即于大鼠尾静脉注射USPIO对比剂。两组均按造模后MR扫... 目的:通过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微粒(USPIO)观察大鼠急性期局灶性脑缺血后炎症反应。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每组各24只,进行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造模。造模成功后,立即于大鼠尾静脉注射USPIO对比剂。两组均按造模后MR扫描时间点(6h、12h、24h、36h、48h、72h)平均分成6亚组行MR扫描,结束后即刻取脑行HE染色观察细胞坏死、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铁微粒、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吞噬细胞。结果:6h模型亚组于MRI图像上梗死灶未见明显强化。12~72h模型亚组梗死灶于T_2WI及T_2W快速场回波(T_2WFFE)图像上呈负性强化,于T_1WI图像上呈正性强化。除72h亚组的T_2W-FFE序列外(t=0.728,P=0.478),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的6h、12h、24h、36h、48h、72h各亚组的各序列上的病灶信号强度比值均见明显差异(P<0.01)。普鲁士蓝染色示12~72h模型组梗死灶铁微粒沉积,免疫组化染色(CD68)显示病灶区吞噬细胞增生。结论:USPIO可作为大鼠急性期脑缺血后炎症反应活体监测的新型MRI对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磁性氧化铁微粒 吞噬细胞 炎性反应 急性期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C种植瘤靶向USPIO标记间充质干细胞MRI活体示踪试验
3
作者 王雪芹 张永峰 +2 位作者 赵荣荣 王希臻 王海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2-56,共5页
将超顺磁性氧化铁微粒-多聚赖氨酸(USPIO-PLL)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移植入小鼠Lewis肺癌细胞(LLC)种植瘤模型小鼠,利用3.0TMR对HUMSCs的活体示踪技术,观察移植小鼠体内的HUMSCs磁共振(MRI)信号及肿块大小的变化,探讨HUMSCs... 将超顺磁性氧化铁微粒-多聚赖氨酸(USPIO-PLL)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移植入小鼠Lewis肺癌细胞(LLC)种植瘤模型小鼠,利用3.0TMR对HUMSCs的活体示踪技术,观察移植小鼠体内的HUMSCs磁共振(MRI)信号及肿块大小的变化,探讨HUMSCs移植肺癌动物模型后的定向迁移、转化情况及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肿瘤的影响。以PLL为转染剂,用USPIO对HUMSCs-PLL进行磁性标记;将磁标记的HUMSCs通过鼠尾静脉移植入Lewis肺瘤细胞(LLC)种植瘤小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1d、10d进行MRI观察。结果显示,USPIO-PLL可安全有效标记HUMSCs,标记率大于96%,细胞活性达标。移植后1dMRI可监测到HUMSCs到达肿瘤区,10d到达肿瘤区MSCs增多,MRI信号显著降低(P<0.05)。建模成功后,各试验组移植后1d和10d肿瘤体积差异不显著(P>0.05);移植后1d和10d抑瘤率均为正值。说明3.0T MRI可以有效进行标记干细胞移植后的活体示踪。HUMSCs对LLC种植瘤有定向趋化作用,可以聚集至肿瘤区域发挥抑瘤作用,又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多种影响相互交叉最终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肺癌 顺磁性氧化铁微粒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