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遥泵系统无中继超长跨距传输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项旻 王炜 +5 位作者 张瑞强 戴睿 黄超 杨思宏 杨帆 徐健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1,共3页
对超长距离10Gb/s SDH光传输系统进行了实验。系统采用超低损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使用增强型前向纠错(EFEC)技术、分布式宽谱泵浦技术和旁路遥泵技术。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验测试,实现了单波10Gb/s同步数字体系(SDH)系统442.2km无中继传输。
关键词 超长跨距 无中继传输 遥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泵技术的超长距光传输系统研究与实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克峰 吕建新 +1 位作者 彭阳 汪俊奇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0,共5页
【目的】针对采用遥泵技术的超长距光传输系统传输距离受限问题,文章提出了100与200 Gbit/s业务混合传输的单跨无中继传输系统,实验在不考虑色散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通过调整系统入纤功率和系统中遥泵增益单元的位置来测试系统最大跨段... 【目的】针对采用遥泵技术的超长距光传输系统传输距离受限问题,文章提出了100与200 Gbit/s业务混合传输的单跨无中继传输系统,实验在不考虑色散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通过调整系统入纤功率和系统中遥泵增益单元的位置来测试系统最大跨段损耗。【方法】实验中关键放大技术主要为遥泵、掺铒光纤和拉曼放大技术,在传输中应用掺铒光纤放大器、拉曼放大器和遥泵增益单元对系统中光信号进行无中继放大,并通过调整遥泵增益单元的放置位置来进一步提升中继传输距离,实验采用能够更好提升遥泵放大增益的遥泵旁路接入方式。【结果】实验采用3种不同的模块共9个业务波,分别使用200 Gbit/s偏振复用—正交相移键控(PM-QPSK)、100 Gbit/s PM-QPSK和200 Gbit/s偏振复用—16正交幅度调制(PM-16QAM)调制格式,采用损耗为0.17 dB/km的G.654b超低损耗光纤搭建传输实验,并最终实现了总容量为1.5 Tbit/s、跨段损耗达到75 dB的单跨超长距传输。【结论】结果表明,通过设置最佳的入纤功率和调整遥泵增益单元的位置可以提升系统传输距离,实验结果为搭建基于遥泵技术的超长距光传输系统提供了参考价值,对基于遥泵技术的无中继传输发展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传输系统 遥泵技术 无中继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电网超长距传输新方向:塔内光中继
3
作者 程细海 黄丽艳 +2 位作者 殷天峰 雷学义 王辉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29,67,共3页
针对特高压电网建设对超长距传输提出的更高要求,提出了新的技术方向--塔内光中继.分析了塔内光中继的理论依据并设计了技术方案,在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光纤通信工程石城至环县段实现了我国首个塔内光中继实验工程,工程顺利开通,运... 针对特高压电网建设对超长距传输提出的更高要求,提出了新的技术方向--塔内光中继.分析了塔内光中继的理论依据并设计了技术方案,在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光纤通信工程石城至环县段实现了我国首个塔内光中继实验工程,工程顺利开通,运行稳定,验证了塔内光中继方案的可行性.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塔内光中继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传输 无中继传输 塔内中继 线路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Gb/s 551km G.654.E光纤超长距离传输系统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孙淑娟 李伟华 +5 位作者 邓黎 李葵 林航 汪洪海 张磊 陈方正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51,共3页
不断发展的电力通信网对大容量、无中继光传输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有效面积G.654.E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利用非线性抑制技术、二阶泵浦技术以及前后向随旁路遥泵放大器(ROPA)技术,通过理论分析和系统传输实验,实现了100Gb/s系统551k... 不断发展的电力通信网对大容量、无中继光传输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有效面积G.654.E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利用非线性抑制技术、二阶泵浦技术以及前后向随旁路遥泵放大器(ROPA)技术,通过理论分析和系统传输实验,实现了100Gb/s系统551km的单跨段超长站距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有效面积 二阶泵浦 遥泵放大器 超长跨距传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6km 40×10 Gbit/s旁路ROPA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袁卫国 李垠韬 徐健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23,共3页
为了研究大容量超长跨距无中继光传输技术,采用超低损耗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使用EFEC(增强型前向纠错)技术、Hybrid(混合)光放大器及前置旁路ROPA(远程光泵浦放大器)技术,首次实现了40×10Gbit/s OTN(光传送网)系统286km无中继超长跨... 为了研究大容量超长跨距无中继光传输技术,采用超低损耗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使用EFEC(增强型前向纠错)技术、Hybrid(混合)光放大器及前置旁路ROPA(远程光泵浦放大器)技术,首次实现了40×10Gbit/s OTN(光传送网)系统286km无中继超长跨距传输,系统连续运行24h无误码。该应用成果为衡量超长跨距大容量光纤传输ROPA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应用标准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跨距无中继光传输 增强型前向纠错 远程泵浦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干接收技术在低速ULH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丽 宋新明 +4 位作者 黄丽艳 江毅 徐建 白晓杰 邓黎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0,51,共3页
对DP-QPSK(偏振复用正交相移键控)调制和相干接收技术在低速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实现了2.67Gbit/s速率的实时传输。实验结果表明,DP-QPSK调制和相干接收技术对无中继ULH(超长跨距)光传输系统的OSNR(光信噪比)容限有优化作用。
关键词 偏振复用正交相移键控 相干接收技术 无中继超长跨距传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