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英语写作思维模式与写作过程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欧阳海鹏
-
机构
吉首大学外语系
-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3-86,共4页
-
文摘
本文运用心理语言学关于语言运用的理论,探讨写作中超语言因素与阅读的内在联系;分析英汉语写作思维差异;最后,得出结论:(1)写作教学应重视作者与读者的交际功能;(2)加强教师对学生写作的引导作用,把教学重点从写作范式转移到写作过程上来,以强化学生书面交际功能;(3)教师批改学生习作的方式应随着写作重点的转移而改进。
-
关键词
超语言因素
写作思维
写作过程
交际功能
-
Keywords
extra linguistic factors
thinking of writing
writing process
communicative function
-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词义的理解与翻译
- 2
-
-
作者
姚志勇
-
机构
南通师范学院外文系
-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34-137,共4页
-
文摘
在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 ,对词义的理解和选择至关重要。本文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 ,就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英汉语不同的习惯表达方式以及词的感情色彩等三方面入手 ,讨论了词义翻译处理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指出要透过词的表层结构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到深层结构去捕捉其真正含义 ,同时要善于排除超语言因素的障碍 ,用目的语中最确切的词汇表达出来 。
-
关键词
词义
翻译
语境
超语言因素
感情色彩
-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现代汉语语体的分类问题
被引量:7
- 3
-
-
作者
王维成
-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97-102,共6页
-
文摘
语体分类是语体研究的中心议题,而分类标准则是语体分类的关键和重心.科学的分类是以事物的本质属性为根据的,因此语体的分类也应由语体的本质属性决定,分类标准也据此而确定.然而由于人们对语体的本质属性认识不同,因而使得分类标准各不相同,具体分类也就千差万别.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关键词
书面语体
语体的分类
言语特点
超语言因素
语体分类
文艺语体
言语风格
现代汉语
口语语体
科学文艺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发话目的与会话含义
被引量:2
- 4
-
-
作者
何恒幸
-
出处
《外国语文》
1994年第1期59-68,共10页
-
文摘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与利奇的礼貌原则偏重于对会话形式的归纳,未能充分体现会话形式背后的实质。本文分析了会话中发话目的及其组合,指出了会话深层结构的复杂性;说明了会话形式与发话目的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认为发话目的是最深层的会话含义。要提高会话能力,到位地与人交谈,必须学会追踪对方的发话目的。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发话目的的推导等其他一些问题。
-
关键词
会话含义
礼貌原则
语言形式
合作原则
特殊会话含义
格赖斯
对立统一
辩证关系
复杂性
超语言因素
-
分类号
H314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政论语体与交际过程模式诸变量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乃立
-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92-96,共5页
-
文摘
近年来,对语体的深入研究已是语言学界比较重视的课题。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情况看,已把注意力移至语体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来,从社会交流的角度来观察语言使用中的不同体裁和风格。这对语体分类的研究无疑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使语体分类研究不仅从以形容词来表达的主观心理感觉中跨出来,而且进一步跨越了没有经过严密的统计分析,而想当然地认为“本族语的人是本能地知道什么成分具有语体作用”的“不太科学”和“标准不明”的描述,进入到把语体放在社会交际过程中,以在社会交际过程中起作用的超语言因素以及与之相应的语言因素作为考察语体类别的依据。正比较理性的。
-
关键词
语体分类
过程模式
交际过程
政论文
信息通道
社会心理学
超语言因素
变量
语体范畴
分类研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