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未来移动通信的超蜂窝网络架构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明 许希斌 牛志升 《中兴通讯技术》 2014年第2期11-16,共6页
提出了一种面向未来移动通信的超蜂窝网络架构设计,其核心技术包括:超蜂窝无线组网技术、接入网虚拟小区技术和云平台支撑技术。超蜂窝无线组网技术的特点是空口控制与业务覆盖的分离,进而演进为对空口资源和流程的重构;接入网虚拟小区... 提出了一种面向未来移动通信的超蜂窝网络架构设计,其核心技术包括:超蜂窝无线组网技术、接入网虚拟小区技术和云平台支撑技术。超蜂窝无线组网技术的特点是空口控制与业务覆盖的分离,进而演进为对空口资源和流程的重构;接入网虚拟小区技术的特点是处理逻辑与空口覆盖的分离,进而演进为以用户为中心、结合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接入网处理重构;云平台支撑技术的特点是接入网处理与计算资源的分离,进而演进为面向运营、平台化和虚拟化的计算重构。超蜂窝网络架构的设计与大规模天线阵、高频段大带宽通信的新兴物理层传输技术有很好的统一性,并且衍生出了一些新颖的跨层跨域的统一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蜂窝网络架构 虚拟化 平台化 空口覆盖分离 接入网处理重构 接入网计算重构 大规模天线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密集蜂窝网络智能干扰协调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秦爽 董星辰 冯钢 《中兴通讯技术》 2020年第5期45-52,共8页
提出了一种面向超密集蜂窝网智能干扰协调的动态功率控制算法。从网络动态决策的角度出发,在动态干扰环境下,将超密集蜂窝网络中的小基站发送功率的动态调整问题建模为一个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Actor-Critic(AC... 提出了一种面向超密集蜂窝网智能干扰协调的动态功率控制算法。从网络动态决策的角度出发,在动态干扰环境下,将超密集蜂窝网络中的小基站发送功率的动态调整问题建模为一个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Actor-Critic(AC)方法的小基站功率智能控制算法,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干扰协调算法相比,所提出的智能功率控制算法能有效降低网络中基站间的干扰,提升网络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蜂窝网络 干扰协调 功率控制 强化学习 A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超密集异构蜂窝无线网络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江玉涵 邹玉龙 郑宝玉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67,共9页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对无缝网络覆盖和高速数据传输要求日趋增强,超密集异构蜂窝无线网络通过减小小区半径,增加低功率节点数量进行超密集组网,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和频谱效率,因而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对无缝网络覆盖和高速数据传输要求日趋增强,超密集异构蜂窝无线网络通过减小小区半径,增加低功率节点数量进行超密集组网,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和频谱效率,因而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超密集异构蜂窝无线网络中愈发密集的网络部署也带来了各种严峻的问题,包括超密集异构蜂窝无线网络中的系统干扰问题、无线信息的安全传输问题、以及网络运营的能量供给问题等。为此,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超密集异构蜂窝无线网络架构,接着从干扰管理、物理层安全和能量效率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超密集异构蜂窝无线网络中的关键技术和当前挑战,最后,进一步展望了超密集异构蜂窝无线网络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异构蜂窝无线网络 干扰管理 物理层安全 能量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效与资源优化的超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础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牛志升 龚杰 周盛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47,共14页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正面临以受限的频谱与能量大幅度提高网络容量的严峻挑战,需要从系统和网络的角度探索频谱与能量的高效利用机理与方法。提出一种全新的超蜂窝体系架构,将网络中的控制信令与业务数据传输在覆盖上进行适度分离,实现资...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正面临以受限的频谱与能量大幅度提高网络容量的严峻挑战,需要从系统和网络的角度探索频谱与能量的高效利用机理与方法。提出一种全新的超蜂窝体系架构,将网络中的控制信令与业务数据传输在覆盖上进行适度分离,实现资源与业务的弹性匹配,联合优化频谱和能量效率,满足未来移动通信网大容量和低能耗的双重需求。分别介绍了超蜂窝体系架构下的网络能效理论、高能效的传输与网络协作、业务建模与高能效服务,最后给出了超蜂窝系统的演示验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蜂窝网络 分离架构 网络能效 能量时延折中 业务空时分布 差异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超密集网络中的Markov预测切换 被引量:3
5
作者 孟庆民 赵媛媛 +2 位作者 岳文静 邹玉龙 王小明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6-174,共9页
针对超密集蜂窝网络中大规模机器类通信所涉及的通信与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arkov预测的切换方案。首先考虑半结构化的中心控制的异构网络设计,该设计中含有密集部署的虚拟节点,以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的覆盖。该网络可以根据用户的... 针对超密集蜂窝网络中大规模机器类通信所涉及的通信与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arkov预测的切换方案。首先考虑半结构化的中心控制的异构网络设计,该设计中含有密集部署的虚拟节点,以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的覆盖。该网络可以根据用户的移动性及网络通信量动态调整接入点。其次构建Markov模型,引入负载感知思想,通过权衡信号质量与小区负载,有效地预测用户的下一个最优接入点。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用于小区切换预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蜂窝网络 大规模机器类通信 MARKOV模型 负载感知 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双碳”战略的绿色通信与网络: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3
6
作者 牛志升 周盛 孙宇璇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4,共14页
面向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战略需求,移动通信与网络需要在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前提下大幅度降低全网能耗,因此需要研究使用更少的能量传递更多信息(SMILE, send more information bits with... 面向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战略需求,移动通信与网络需要在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前提下大幅度降低全网能耗,因此需要研究使用更少的能量传递更多信息(SMILE, send more information bits with less energy)的理论与技术。为了应对该挑战,仅靠无线传输技术的改进和硬件实现水平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系统和网络的角度探索能量的高效利用机理与方法。从能量的"节流"和"开源"2个维度展开,并针对日益增长的计算能耗给出解决方案。具体地,通过引入超蜂窝网络架构实现网络的柔性覆盖与弹性接入,使业务基站和边缘服务器在业务量较低时可以进入休眠状态,减少能量的浪费(即"节流")。同时,大量引入可再生绿色能源(即"开源"),通过能量流与信息流的智能适配,大幅降低电网的能耗。进一步地,通过网络功能虚拟化、通信与计算资源的高能效协同,以及移动智能体的分布式计算与协同等手段,实现绿色计算与人工智能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通信 可再生能源 超蜂窝网络 人工智能 绿色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站和微基站群之间的预测性信道调度算法 被引量:5
7
作者 谢映海 姚若河 吴斌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29,共11页
针对5G超蜂窝网络的宏基站和微基站群之间的非实时业务传输,提出了一种新型预测性信道调度算法。首先,利用静止通信体之间无线信道的随机平稳过程特征,从古典概率论的角度为调度过程建立了一个离散信道状态概率空间并对其进行事件域分割... 针对5G超蜂窝网络的宏基站和微基站群之间的非实时业务传输,提出了一种新型预测性信道调度算法。首先,利用静止通信体之间无线信道的随机平稳过程特征,从古典概率论的角度为调度过程建立了一个离散信道状态概率空间并对其进行事件域分割;然后,通过各事件域的概率数值计算实现对多用户多非实时业务的高效调度。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计算复杂度低,和其他一些经典调度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可在更长时间维度上进行业务优化传输,在吞吐量性能上逼近最大信噪比算法,重负荷情况下系统吞吐量提升了约14%;同时通过精确量化计算实现了业务期望速率和实际调度速率的自适应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蜂窝网络 平稳随机过程 离散信道状态概率空间 预测性信道调度 量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人与人和机器到机器共存下能效最大化的上行用户分配算法 被引量:3
8
作者 田辉 王聪 +2 位作者 马文峰 朱熠 陈裕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02-2910,共9页
针对5G超密集异构蜂窝网络中人与人(H2H)和机器到机器(M2M)共存场景下有服务质量(QoS)保障和负载均衡的上行用户分配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匹配理论的用户分配算法。该算法在用户分配过程中同时考虑不同类型节点的接入控制策略,在最大... 针对5G超密集异构蜂窝网络中人与人(H2H)和机器到机器(M2M)共存场景下有服务质量(QoS)保障和负载均衡的上行用户分配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匹配理论的用户分配算法。该算法在用户分配过程中同时考虑不同类型节点的接入控制策略,在最大化网络能效的同时,实现节点QoS保障。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不仅能够在能效、负载均衡以及QoS保障方面获得更好的性能,并且能获得与穷举法相近的性能。此外,所提算法的收敛速度很快且不受节点和基站数目变化的影响,适合解决H2H和M2M共存场景中的用户分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异构蜂窝网络 人与人和机器到机器共存 用户分配 能量有效 服务质量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