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薄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剥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宇航 孙艳娟 +5 位作者 徐瑾 杨梅 张欢欢 刘忆 吴生丽 邹菁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23-230,共8页
超薄二维(2D)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子、光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及各种潜在应用,在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化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迅速发展.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是一类主要由碳和氮原子组成的2D聚合物材料,但块状g-C_3N_4比表面积... 超薄二维(2D)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子、光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及各种潜在应用,在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化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迅速发展.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是一类主要由碳和氮原子组成的2D聚合物材料,但块状g-C_3N_4比表面积小、分散性差严重影响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因此,人们常采用剥离方法制备超薄g-C_3N_4纳米片.本文主要详述了目前常用的热氧化剥离、超声辅助液相剥离和酸碱化学剥离等方法的现状及机理,并讨论了超薄g-C_3N_4纳米片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石墨相氮化碳 超薄纳米片 剥离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Co_3O_4纳米片薄膜制备及其电化学传感器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慧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1-635,共5页
本文以电沉积的金属钴薄膜作为原材料,通过简单的氧化技术获得了薄膜前驱体材料,并进一步在35℃热处理条件下获得了超薄Co_3O_4纳米片薄膜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手段对材料的物理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循环... 本文以电沉积的金属钴薄膜作为原材料,通过简单的氧化技术获得了薄膜前驱体材料,并进一步在35℃热处理条件下获得了超薄Co_3O_4纳米片薄膜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手段对材料的物理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循环伏安法(CV)表征了该薄膜材料的电化学活性.作为电化学传感器件的活性材料,该薄膜材料对H_2O_2的检测表现出较宽的线性浓度检测范围(0~4 mmol·L^(-1))和较高的电流响应(~1.15 m A·cm^(-2)),在该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3O4 薄膜材料 超薄纳米片 电化学传感器 H2O2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超薄碳纳米片复合铂钌单原子合金催化剂的电化学析氢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范建玲 唐灏 +4 位作者 秦凤娟 许文静 谷鸿飞 裴加景 陈文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0-187,共8页
为了减少贵金属的用量,降低成本,提高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构建单原子合金(SAA)是一个非常可行的解决方案.设计了一种超小PtRu单原子合金物种均匀分散在掺氮超薄碳纳米片上的电催化剂(PtRu SAA/NC),并通过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 为了减少贵金属的用量,降低成本,提高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构建单原子合金(SAA)是一个非常可行的解决方案.设计了一种超小PtRu单原子合金物种均匀分散在掺氮超薄碳纳米片上的电催化剂(PtRu SAA/NC),并通过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光谱进行了结构确认.与纯Ru团簇和氮掺杂的碳片相比,PtRu SAA/NC具有更高的析氢反应(HER)催化活性和特殊的稳定性,在0.5 mol/L H_(2)SO_(4)溶液中进行HER时,表现出较小的Tafel斜率(43 mV/dec),且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过电位仅为54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合金催化剂 氮掺杂超薄纳米 电化学析氢反应 电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Sm-MOF纳米片的合成及可见光催化降解芥子气模拟剂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冯丽 邵兰兴 +2 位作者 李思骏 全文选 庄金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56,共8页
超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纳米片具有高密度、易暴露的表面活性位点、较短的底物/产物扩散路径等特点,是性能优异的异相催化剂.本文以光活性有机配体(H_(4)TBAPy)和镧系金属离子Sm^(3+)构筑光活性超薄MOFs纳米片,以苯甲酸作为调节剂... 超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纳米片具有高密度、易暴露的表面活性位点、较短的底物/产物扩散路径等特点,是性能优异的异相催化剂.本文以光活性有机配体(H_(4)TBAPy)和镧系金属离子Sm^(3+)构筑光活性超薄MOFs纳米片,以苯甲酸作为调节剂,利用微波法快速合成了Sm-TBAPy二维纳米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了Sm-TBAPy二维纳米片的形貌、结构和组成.所合成的Sm-TBAPy为单分散二维纳米片,宽度约为200 nm,厚度约为12 nm,BET比表面为163 m^(2)/g,禁带宽度为2.62 eV.Sm-TBAPy二维纳米片在室温、氧气氛围和可见光照射条件下,可将芥子气模拟剂[2-氯乙基乙基硫醚(CEES)]高效、高选择性氧化成亚砜产物CEESO,且催化剂经过4次循环使用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性能.结合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提出了Sm-TBAPy二维纳米片可见光催化氧化CEES的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纳米 芥子气 可见光催化 2-氯乙基乙基硫醚 微波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层羟镁铝石纳米片的制备和应用
5
作者 苗哲彦 曹耀武 +3 位作者 唐保春 马月花 赵杰 郭清海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30,共9页
羟镁铝石是水中有害阴离子组分的有效去除剂,且在处理过程中不引发二次污染,但难以经传统阴离子黏土合成技术制备。利用优化后机械化学方法合成了高纯羟镁铝石,并进一步通过片层剥离技术成功制备了超薄层羟镁铝石纳米片,避免了传统方法... 羟镁铝石是水中有害阴离子组分的有效去除剂,且在处理过程中不引发二次污染,但难以经传统阴离子黏土合成技术制备。利用优化后机械化学方法合成了高纯羟镁铝石,并进一步通过片层剥离技术成功制备了超薄层羟镁铝石纳米片,避免了传统方法制备的羟镁铝石因颗粒团聚而吸附性能无法充分发挥的情况。文中尝试了6种分层剂(甲醇、乙醇、正丁醇、丙酮、天冬酰胺、甲酰胺),其中甲酰胺分层效果最佳,由其制备的超薄层羟镁铝石片层纤薄、孔隙发育,比表面积达163.3 m^(2)/g,对典型有害组分Cr(Ⅵ)、Sb(Ⅲ)、Sb(Ⅴ)的吸附容量则分别可达12.98、25.46、29.18 mg/L,显著高于未分层羟镁铝石及其他分层剂处理后的羟镁铝石。超薄层羟镁铝石纳米片在水污染处理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层羟镁铝石纳米 机械化学法 分层 甲酰胺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超小镍铁水滑石的声悬浮制备
6
作者 加晓丹 李金龙 +5 位作者 张绍炳 贾金鑫 赵顺省 杨再文 杨征 刘向荣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9,共10页
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清洁能源,有助于降低CO_(2)排放。电催化分解水产氢产氧或许可实现未来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在诸多纳米材料中,超薄二维纳米材料因其可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等特点,在电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清洁能源,有助于降低CO_(2)排放。电催化分解水产氢产氧或许可实现未来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在诸多纳米材料中,超薄二维纳米材料因其可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等特点,在电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镍铁水滑石(NiFe-LDH)是非常有前景的过渡金属电催化分解水产氧反应(OER)催化剂。采用水热法制备Ni_(x)Fe_(1)-LDH(x=1,2,3)前体,利用超声悬浮剥离法实现超薄超小镍铁水滑石纳米片的快速制备。声悬浮法利用超声波发射端和反射端间产生的高强度声辐射力来抵消样品的重力,进而使样品被悬浮。超声波反复叠加形成的高声强驻波,更易实现超薄超小纳米材料的快速制备。研究发现,通过超声悬浮技术可实现仅用20μL甲酰胺在20 min内成功将Ni_(1)Fe_(1)-LDH前体从横向尺寸为1500 nm、厚度为25.66 nm剥离为分散较为均匀、横向尺寸约10 nm、厚度低至0.649 nm的超薄超小镍铁水滑石纳米片,并具有优异的OER性能。不同物质的量比的镍铁水滑石随超声悬浮时间逐渐增加,OER性能逐渐提高。其中,当电流密度达10 mA/cm^(2)时,Ni_(1)Fe_(1)-LDH-20 min的过电位低至309 mV,相比于Ni_(1)Fe_(1)-LDH前体的过电位673 mV,降低了364 mV,其塔菲尔斜率也相应从137 mV/dec降至67 mV/dec,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增大了2.4倍。与其他过渡金属基催化剂相比,在OER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铁水滑石 析氧反应 声悬浮 剥离 超薄超小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薄层MoS_(2)可饱和吸收体的被动调Q固体Nd∶YAG激光器 被引量:4
7
作者 付鑫鹏 付喜宏 +5 位作者 姚聪 杨飞 张俊 彭航宇 秦莉 宁永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8-673,共6页
利用超声剥离法制备了超薄层MoS_(2)纳米片分散液可饱和吸收体,以石英池为容器插入Nd∶YAG激光器的平凹谐振腔中,调节谐振腔镜的位置并增大泵浦功率,成功实现了Nd∶YAG激光器被动调Q脉冲输出。实验结果显示,泵浦功率为2.46 W时,激光器... 利用超声剥离法制备了超薄层MoS_(2)纳米片分散液可饱和吸收体,以石英池为容器插入Nd∶YAG激光器的平凹谐振腔中,调节谐振腔镜的位置并增大泵浦功率,成功实现了Nd∶YAG激光器被动调Q脉冲输出。实验结果显示,泵浦功率为2.46 W时,激光器开始调Q运转。泵浦功率为14.55 W时,实现了485 mW的脉冲激光输出功率,重复频率为189.75 kHz,脉冲宽度为1.2μs,对应的最大脉冲能量为2.56μJ。结果表明,超薄层MoS_(2)分散液是适用于1064 nm波长固体激光器被动调Q运转的可饱和吸收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层MoS_(2)纳米分散液 可饱和吸收体 Nd∶YAG激光器 被动调Q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的V_(10)O_(24)·12H_(2)O@ACFC:一种高性能对称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8
作者 黄贤敏 李紫薇 +3 位作者 张晓妍 刘慧 高红艳 汪海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7-24,共8页
超级电容器因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为探索出一种低成本、易获得、高性能的电极材料,本工作以廉价易得的碳布为基材采用电化学刻蚀法使其活化,并以此为载体成功诱导了V_(2)O_(5)溶胶转化为凝胶,再经冷冻... 超级电容器因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为探索出一种低成本、易获得、高性能的电极材料,本工作以廉价易得的碳布为基材采用电化学刻蚀法使其活化,并以此为载体成功诱导了V_(2)O_(5)溶胶转化为凝胶,再经冷冻干燥处理获得了在活化碳布表面包覆有V_(10)O_(24)·12H_(2)O超薄纳米片的复合材料,实现了在简易、温和的条件下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材料。通过UV-Vis光谱揭示了这一吸附转化的过程,电化学活化的本质是在碳布上引入了含氧官能团且在表现出介孔特性的同时碳布的吸附性能也得到了增强。SEM、XRD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为“内核”,以V_(10)O_(24)·12H_(2)O超薄纳米片为“外壳”的核壳结构。电化学测试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该复合材料的比容量为488 F/g;以电流密度为5 A/g对该复合材料进行长循环测试,可获得初始比容量为256 F/g,且在循环初期容量不断增加,在10 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100%(相比4 000次以后),其展现出超长的循环稳定性;在功率密度为1 875 W/kg下,该复合材料仍可输出20.1 Wh/kg的能量密度。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得益于该电极材料核壳结构的协同作用,正是这种核壳结构成功地将发生在ACFC-1.0上的双电层电容行为与发生在V_(10)O_(24)·12H_(2)O超薄纳米片上的赝电容行为有机结合,为设计新的高性能超级电容器提供了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碳布 吸附 核壳结构 含氧官能团 V_(10)O_(24)·12H_(2)O超薄纳米片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