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科学家发明超薄电池
1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46-646,共1页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7月6日报道,德国科学家日前研制了一种可通过印刷方法生产的高效能电池,它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外形小巧,厚度不到l毫米,质量不到1克。很长一段时间里电池一直是笨重的。现在,这种新型超薄电池将引起一场电池...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7月6日报道,德国科学家日前研制了一种可通过印刷方法生产的高效能电池,它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外形小巧,厚度不到l毫米,质量不到1克。很长一段时间里电池一直是笨重的。现在,这种新型超薄电池将引起一场电池领域的革命。研究人员通过利用纳米技术将普通锂离子电池缩小并封闭到一张纤维素纸张上。它能像印刷报纸那样“印刷”电池,廉价地大规模生产这种高效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科学家 超薄电池 大规模生产 发明 印刷方法 锂离子电池 纳米技术 研究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界面复合对双面半透明超薄Cu(In,Ga)Se_(2)太阳电池电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许保良 李航瑜 +1 位作者 涂野 殷官超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5-361,共7页
从理论上探究在背面和双面入射情况下背界面复合对具有明显肖特基势垒的超薄CIGSe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详细讨论增加Sb所带来的背界面复合和空穴传输两种矛盾的电学效应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背面和双面入射时背界面附近会有更多的光生... 从理论上探究在背面和双面入射情况下背界面复合对具有明显肖特基势垒的超薄CIGSe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详细讨论增加Sb所带来的背界面复合和空穴传输两种矛盾的电学效应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背面和双面入射时背界面附近会有更多的光生载流子,导致光生电子背复合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尤为重要。在背面入射下,光生电子背复合占据主导地位,钝化背界面有利于电池效率的提升。这与正面入射下增加Sb有助于提升电池效率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双面入射时,随着背面入射强度的增加,增加Sb所引起的光生电子背复合效应的损失会逐渐超过空穴传输效应的增益,导致在高的Sb范围内电池效率提升不明显。正向吸收层梯度带隙的引入极大缓解双面入射时背界面对光生电子的复合,可显著提升电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CIGSe太阳电池 双面入射 肖特基势垒 背界面复合 空穴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对背面照射半透明超薄Cu(In,Ga)Se_(2)太阳能电池电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裴寒宁 李航瑜 +1 位作者 许保良 殷官超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29-4638,共10页
本文使用太阳能电池电容模拟中器(SCAPS-1D)和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研究了SiO_(2)纳米颗粒对半透明超薄Cu(In,Ga)Se_(2)(CIGSe)太阳能电池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背面照射时,CIGSe/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背界面附近会产生大量的光... 本文使用太阳能电池电容模拟中器(SCAPS-1D)和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研究了SiO_(2)纳米颗粒对半透明超薄Cu(In,Ga)Se_(2)(CIGSe)太阳能电池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背面照射时,CIGSe/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背界面附近会产生大量的光生载流子,导致光生电子的背复合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非常显著。高背复合速率(Sb=1.0×10^(7)cm/s)下,在CIGSe/TCO背界面引入SiO_(2)纳米颗粒对光生载流子浓度降低的影响大于对空间电荷区移动的影响,这导致电池的背复合电流呈下降趋势。然而,此时空穴传输带来的性能改善被高额的背复合电流所掩盖,因此对于背面照射的半透明超薄CIGSe太阳能电池来说,低背复合速率(钝化背界面)能够提高电池性能,这与正面照射时高Sb提升电池性能的结论完全相反。因此,降低背复合对光捕获的消耗来增加短路电流密度是提升电池性能的有效手段。这些发现代表了背面入射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提高半透明超薄CIGSe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提供了新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透明超薄CIGSe太阳能电池 SiO_(2)纳米颗粒 背面照射 CIGSe/TCO背界面复合 仿真模拟 光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界面纳米光子结构提高透明导电氧化物基超薄Cu(In, Ga)Se_(2)太阳能电池电学性能的理论探究
4
作者 李航瑜 宋浩 +2 位作者 涂野 裴寒宁 殷官超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63-3070,3088,共9页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基超薄Cu(In, Ga)Se_(2)(CIGSe)太阳能电池具有建筑光伏一体化的潜力,然而由于背肖特基结的存在,其增大背复合速率S_b在提高空穴传输的同时也增加了光生电子背复合,从而抑制了其性能的提高。本文使用1D-SCAPS软件对...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基超薄Cu(In, Ga)Se_(2)(CIGSe)太阳能电池具有建筑光伏一体化的潜力,然而由于背肖特基结的存在,其增大背复合速率S_b在提高空穴传输的同时也增加了光生电子背复合,从而抑制了其性能的提高。本文使用1D-SCAPS软件对背界面纳米光子结构(NPs)如何提高电池的性能进行理论探究,结果表明,背界面NPs的引入产生了复杂的电学效应。一方面,NPs本身不吸收光能,从而降低了背界面附近的有效光吸收体积,导致背界面光生载流子浓度降低,光生电子的背复合显著降低;另一方面,NPs的引入增加了吸收层厚度,导致空间电荷区(SCR)远离背界面,降低了其对光生电子的收集效率,增加了背复合。在高背复合速率(S_(b)=1.0×10^(7)cm·s^(-1))下,光生载流子浓度降低产生的背复合降低大于SCR移动产生的背复合增加,因此总体的背复合降低。与此同时,背复合的降低还缓解了高S_b时的光生电子损耗,从而解除了随S_b增大而增加的背复合对电池性能的抑制。这些发现为设计和优化TCO基超薄CIGSe太阳能电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O基超薄CIGSe太阳能电池 纳米光子结构 肖特基势垒 光捕获 背复合 透明导电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晶硅太阳电池表面介质纳米结构减反及陷光机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岩岩 钱敏 +2 位作者 蒋晓慧 张瑞英 吴雪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5-140,共6页
该文以实现宽谱减反、吸收增强的介质纳米结构织构化表面超薄晶硅太阳电池为目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系统仿真不同形貌纳米结构对太阳电池宽谱减反及吸收性能的影响。同时,借助仿真所得电场强度分布数据,进一步分析介质纳米结... 该文以实现宽谱减反、吸收增强的介质纳米结构织构化表面超薄晶硅太阳电池为目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系统仿真不同形貌纳米结构对太阳电池宽谱减反及吸收性能的影响。同时,借助仿真所得电场强度分布数据,进一步分析介质纳米结构织构化表面的超薄晶硅电池减反及陷光机理。结果表明:基于Mie共振散射、Fabry-Perot共振等多种模式的共同作用,表面制备介质纳米结构的超薄晶硅电池对入射光的吸收能力较表面制备单层减反层的电池大大提升,在部分波段甚至超过Yablonovitch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反膜 光吸收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介质纳米结构 超薄晶硅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理论模拟计算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车晋 卢海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5,93,共7页
采用AFORS-HET软件对超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窗口层、本征层的掺杂浓度、厚度、带隙等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和优化,结合实际具体分析了每个参数对超薄异质结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且得出了最佳的优化参数。模拟结果表明:对于衬底厚度仅为80... 采用AFORS-HET软件对超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窗口层、本征层的掺杂浓度、厚度、带隙等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和优化,结合实际具体分析了每个参数对超薄异质结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且得出了最佳的优化参数。模拟结果表明:对于衬底厚度仅为80μm的超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随着窗口层厚度的增加,电池性能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结合实际,得出窗口层的最佳厚度范围是5~9 nm;随着窗口层掺杂浓度的增加,电池性能整体呈现先增加后趋于恒定的趋势,窗口层理论上的最佳掺杂浓度范围为7×10^19~8×10^19;窗口层的带隙宽度对电池的开路电压和效率影响较大,对填充因子和短路电流有较小的影响,窗口层的最优带隙范围为1.85~2.0 eV。随着本征层厚度的增加,电池的填充因子FF和效率E ff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短路电流逐渐减小,而开路电压基本不变,本征层的最佳厚度是5~10 nm;当本征层的光学带隙小于1.8 eV时,对电池性能影响较小,当大于1.8 eV,电池性能急剧下降,因此本征层的最佳带隙范围是1.6~1.8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硅 超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模拟计算 窗口层 本征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腔陷光的超薄晶硅电池结构设计
7
作者 高洁 陆晓东 +3 位作者 王欣欣 王洋 李禹阔 张宇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70-1674,共5页
基于电池前后表面电极构成的金属微腔和电池前表面微腔的双微腔结构设计,并借助微透镜控制入射光场性质,设计了一种可用于超薄晶硅电池的陷光结构。计算表明:这种陷光结构可有效提高不同厚度的超薄晶硅电池的吸光效率;电池有源层越薄,... 基于电池前后表面电极构成的金属微腔和电池前表面微腔的双微腔结构设计,并借助微透镜控制入射光场性质,设计了一种可用于超薄晶硅电池的陷光结构。计算表明:这种陷光结构可有效提高不同厚度的超薄晶硅电池的吸光效率;电池有源层越薄,该陷光结构增强光吸收的效果越明显;在晶硅电池的有源层厚度为3$m时,电池效率达16.31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光结构 超薄晶硅电池 输出参数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电池低应力电极设计
8
作者 铁剑锐 李晓东 杜永超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12-1513,1538,共3页
超薄太阳电池蒸镀背电极后因应力不均有可能出现翘曲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两种低应力电极,分别为网状背电极和局部加厚背电极。采用电子束蒸发金属电极方法,在厚度为50μm,高效GaInP/GaAs/Ge正向晶格匹配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上制... 超薄太阳电池蒸镀背电极后因应力不均有可能出现翘曲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两种低应力电极,分别为网状背电极和局部加厚背电极。采用电子束蒸发金属电极方法,在厚度为50μm,高效GaInP/GaAs/Ge正向晶格匹配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上制备了网状低应力电极和局部加厚背电极。该电池面积为12.25cm^2,光电转换效率为29.52%(AM0,25℃),无明显翘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应力电极 超薄太阳电池 网状背电极 局部加厚背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将推出智能新包装
9
作者 何京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03年第3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美国 智能包装 灯光效果 超薄柔软电池 声音效果 新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