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氧化钨氢还原制取超细钨粉 被引量:27
1
作者 廖寄乔 黄志锋 +2 位作者 吕海波 陈绍衣 邹志强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55,共5页
选取相成分单一的氢钨青铜 (HTB ,H0 .33WO3)、铵钨青铜 (ATB ,(NH4) 0 .5 WO3)、紫钨 (TVO ,WO2 .72 )、黄钨(TYO ,WO3)和相成分不单一的蓝钨 (TBO ,含WO2 .9和WO2 .72 两相 )作为原料 ,研究钨原料对制取超细钨粉的影响 .结果表明 :相... 选取相成分单一的氢钨青铜 (HTB ,H0 .33WO3)、铵钨青铜 (ATB ,(NH4) 0 .5 WO3)、紫钨 (TVO ,WO2 .72 )、黄钨(TYO ,WO3)和相成分不单一的蓝钨 (TBO ,含WO2 .9和WO2 .72 两相 )作为原料 ,研究钨原料对制取超细钨粉的影响 .结果表明 :相成分单一的氧化钨通过氢还原能制取细而均匀的钨粉 ;紫钨WO2 .72 制得的钨粉细而均匀 ,分散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钨 还原 超细钨粉 制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等离子体超细钨粉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田开文 尚福军 +1 位作者 史洪刚 黄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0年第1期63-66,共4页
利用连续式、感应等离子体粉体制备装置进行超细钨粉制备技术的研究,比较测定经感应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前后粉体的流动性、氧杂质含量和粒度。结果表明,用感应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的超细钨粉流动性较原料粉体提高20%以上,氧杂质含量显著降低... 利用连续式、感应等离子体粉体制备装置进行超细钨粉制备技术的研究,比较测定经感应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前后粉体的流动性、氧杂质含量和粒度。结果表明,用感应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的超细钨粉流动性较原料粉体提高20%以上,氧杂质含量显著降低,超细粉体制备装置对于制备粉体的粒度具有较为精确的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等离子体技术 超细钨粉 流动性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色氧化钨氢还原制取超细钨粉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晓东 傅小明 +2 位作者 柴永新 傅明喜 戴起勋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以蓝钨为原料,通过氢还原制取超细钨粉末,研究了还原温度、装舟量和氢气流量对制取钨粉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温度是制取超细钨粉的关键因素,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可以使用蓝钨制得超细钨粉。
关键词 蓝钨 氢还原 超细钨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钨粉的粒度表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廖寄乔 黄伯云 王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8-453,共6页
对供给态和研磨态超细钨粉的颗粒粒度进行了表征。将供给态粉和研磨态粉由激光衍射法、FSSS法和BET法测量出颗粒粒度。结果表明 :利用激光衍射法和FSSS法所测量出来的供给态粉和研磨态粉的粒度结果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测量系统的缺陷和... 对供给态和研磨态超细钨粉的颗粒粒度进行了表征。将供给态粉和研磨态粉由激光衍射法、FSSS法和BET法测量出颗粒粒度。结果表明 :利用激光衍射法和FSSS法所测量出来的供给态粉和研磨态粉的粒度结果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测量系统的缺陷和测量原理的不合适导致的。可以使用吸附等温线来获得表面粗糙度的分数维维数D和微孔的表面积St,且用D和St 来修正dBET的计算公式。使用修正公式得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钨粉 颗粒粒度表征 粒度计算公式 硬质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氧化水热晶化法制备超细钨粉 被引量:6
5
作者 韩煜娴 丘泰 宋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40,共4页
通过H2O2氧化工业级钨粉颗粒制备出纳米级WO3粉体,采用两段还原法对所得的产物进行氢还原后得到超细钨粉。用XRD、SEM、BET等对所得产物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结果表明:工业级钨粉经氧化水热晶化处理后所得产物为单斜相WO3,平均粒径约... 通过H2O2氧化工业级钨粉颗粒制备出纳米级WO3粉体,采用两段还原法对所得的产物进行氢还原后得到超细钨粉。用XRD、SEM、BET等对所得产物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结果表明:工业级钨粉经氧化水热晶化处理后所得产物为单斜相WO3,平均粒径约为60nm;将制得的WO3在氢气氛下还原,800℃下保温45min后得到颗粒分布较窄、平均粒径约150nm的立方相钨粉。当还原温度升高至900℃时,所得的钨粉颗粒明显长大,部分粒径长大至2~3μm,但颗粒的球形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水热晶化法 三氧化钨 超细钨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W_(18)O_(49)制造超细钨粉及超细碳化钨粉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绍衣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56-460,共5页
在适当的温度和气氛下,于回转炉中,实现了仲钨酸铵(APT)转变成W_(18)O_(49)的连续生产。在相同的氢还原和碳化工艺条件下,W_(18)O_(49)比黄色或蓝色氧化钨制得的钨粉、碳化钨粉细和均匀,而且不易长大.以W_(18)O_(49)为原料用传统工艺制... 在适当的温度和气氛下,于回转炉中,实现了仲钨酸铵(APT)转变成W_(18)O_(49)的连续生产。在相同的氢还原和碳化工艺条件下,W_(18)O_(49)比黄色或蓝色氧化钨制得的钨粉、碳化钨粉细和均匀,而且不易长大.以W_(18)O_(49)为原料用传统工艺制取超细钨粉、超细碳化钨粉是合理的、先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还原 超细钨粉 超细碳化钨粉 钨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钨粉高能球磨工艺的探讨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彩霞 《江西有色金属》 2005年第1期33-34,40,共3页
通过M ASTERSIZR-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钨粉粒度随球磨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情况,讨论了不同球磨时间和搅拌转速对钨粉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球磨浓度40%、球磨时间70h、球料比30:1、搅拌转速750r/m in的条件下,可制得-5.0μm颗粒产率为... 通过M ASTERSIZR-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钨粉粒度随球磨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情况,讨论了不同球磨时间和搅拌转速对钨粉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球磨浓度40%、球磨时间70h、球料比30:1、搅拌转速750r/m in的条件下,可制得-5.0μm颗粒产率为68.93%的超细钨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钨粉 高能球磨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含量的氧化钨粉对超细钨粉制备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丽杰 田磊 +2 位作者 徐志峰 谢中华 聂华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66,共6页
研究了不同氧含量的氧化钨粉对超细钨粉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蓝钨(WO_(2.90))为原料制取的钨粉粒度都在1μm左右,以紫钨(WO_(2.72))为原料制备的钨粉的粒度均小于以蓝钨为原材料制备的粉体。不同氧含量的氧化钨粉制备超细钨粉时,影... 研究了不同氧含量的氧化钨粉对超细钨粉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蓝钨(WO_(2.90))为原料制取的钨粉粒度都在1μm左右,以紫钨(WO_(2.72))为原料制备的钨粉的粒度均小于以蓝钨为原材料制备的粉体。不同氧含量的氧化钨粉制备超细钨粉时,影响粉末FSSS粒度的顺序为:还原温度>氢气流量>装舟量>推舟速度。以紫钨为原料,在还原温度700~840℃、推舟速度18min/舟、装舟量0.35kg/舟、氢气流量50~60m3/h的条件下,制备的钨粉粒度为0.3μ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钨 氢还原 蓝钨 紫钨 超细钨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艺生产优质蓝钨 超细钨粉和超细碳化钨
9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 1994年第20期9-10,共2页
本项目开发了一条以新型钨酸盐仲钨酸联胺(ART)为原料,生产纯组分四方晶型蓝钨及超细(细)钨粉的流程,通过对有关工艺条件、ART热分解及蓝钨氢还原动力学的研究。
关键词 超细钨粉 蓝钨 最佳工艺条件 纯组分 钨酸盐 生产制备 超细粉末 还原动力学 超细碳化钨粉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丝电爆法制备超细钨粉的生产与特性
10
作者 葛鹏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6年第5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生产效率 超细钨粉 金属纳米粉末 特性 制备 电爆 钨丝 蒸发凝聚法 硬质合金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钨粉的制备及其性能
11
作者 黄金昌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1997年第9期8-10,共3页
关键词 超细钨粉 热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钨晶型对超细碳化钨粉粒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项培云 张华民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78,共4页
以棒状和针状两种晶型的紫钨为原料,制备了超细钨粉及超细碳化钨粉。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仪、激光粒度分布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粉末进行分析,研究了棒状紫钨和针状紫钨对超细碳化钨粉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针状紫钨为原料能制备粒度... 以棒状和针状两种晶型的紫钨为原料,制备了超细钨粉及超细碳化钨粉。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仪、激光粒度分布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粉末进行分析,研究了棒状紫钨和针状紫钨对超细碳化钨粉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针状紫钨为原料能制备粒度更细的优质超细碳化钨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钨 晶格类型 超细钨粉 超细碳化钨粉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