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细纤度蚕茧的烘干、煮茧、缫丝工艺试验
1
作者 钱文春 余荣峰 +4 位作者 杨永健 严海建 邵国昌 楼黎静 时连根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1-955,共5页
为了生产高品质的超细纤度生丝,对单丝纤度约1.1 dtex的超细纤度家蚕原料茧的烘干、煮茧、缫丝工艺进行试验优化。依据缫丝成绩,选择烘茧的主要工艺技术条件为:头冲90℃烘90 min,出灶陇堆回性12 h;二冲从90℃匀速降温到75℃,烘120 min... 为了生产高品质的超细纤度生丝,对单丝纤度约1.1 dtex的超细纤度家蚕原料茧的烘干、煮茧、缫丝工艺进行试验优化。依据缫丝成绩,选择烘茧的主要工艺技术条件为:头冲90℃烘90 min,出灶陇堆回性12 h;二冲从90℃匀速降温到75℃,烘120 min至适干。煮茧的主要工艺技术条件为:高温渗透段温度95℃,低温渗透段温度55℃,蒸煮段温度95℃,调整段温度80~90℃,出口保护段温度50℃;煮茧时间7 min。缫丝的主要工艺技术条件为:调换磁眼孔径60~70μm的集绪器,丝鞘长度约14 cm;索绪温度90℃±3℃;缫丝汤温36℃±3℃,流量700 mL/min±100 mL/min;缫丝车速80~100 r/min;人工定粒添绪。研究结果显示:在偏低温度条件下较长时间烘茧以及在低温条件下短时间煮茧,有利于提高蚕茧的解舒率及茧丝的清洁和洁净;以较低的缫丝车速及高温索绪和偏高温度的缫丝汤缫丝,有利于提高蚕茧的解舒率;将缫丝机自动感知定纤添绪改为人工定粒添绪,调换小孔径磁眼集绪器并定稍长的丝鞘,有利于提高生丝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茧 超细纤度茧丝 烘干 煮茧 缫丝 工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