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细晶Q460高强钢焊接接头组织与韧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杜宝帅 张忠文 +1 位作者 李新梅 邹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80-82,90,共4页
采用手工焊条电弧焊和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对超细晶Q460钢进行了焊接,分析表征了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冲击韧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5515焊条焊接,焊缝金属主要为先共析铁素体、多边形铁素体与少量珠光体。采用ER5... 采用手工焊条电弧焊和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对超细晶Q460钢进行了焊接,分析表征了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冲击韧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5515焊条焊接,焊缝金属主要为先共析铁素体、多边形铁素体与少量珠光体。采用ER55-G焊丝,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焊缝金属主要由针状铁素体和少量多边形铁素体组成,焊丝中Ti元素的添加有利于获得针状铁素体组织。采用较小的焊接线能量,超细晶Q460钢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为粒状贝氏体组织。焊缝金属的显微硬度高于热影响区和母材的显微硬度,热影响区未出现软化现象。冲击试验表明,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均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而且热影响区的韧性高于焊缝金属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晶钢 焊接接头 显微组织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晶Q460钢多层多道焊接头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2
作者 杜宝帅 马学周 +1 位作者 张忠文 胥国祥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46,115,共5页
依据热弹塑性理论,建立了超细晶Q460钢多层多道焊三维热力学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超细晶钢多层多道焊接头残余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接过程中每层焊缝表面的纵向应力峰值逐渐减小... 依据热弹塑性理论,建立了超细晶Q460钢多层多道焊三维热力学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超细晶钢多层多道焊接头残余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接过程中每层焊缝表面的纵向应力峰值逐渐减小.焊接结束后,焊缝及其近缝区域表现出较高的纵向残余拉应力,应力峰值与材料屈服强度相近.焊根处横向残余拉应力明显较高,但应力峰值小于屈服强度.Von-mises等效应力在起弧及熄弧端较大,达到屈服强度,其余位置均小于屈服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晶钢 残余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结构中间坯制备超细晶低碳钢的组织特性与强化机理
3
作者 李慧杰 韦浩 +1 位作者 徐晓宁 叶其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78-1583,1590,共7页
通过中间坯超快冷工艺,在0.2%C-2%Mn普碳钢中获得表层铁素体和心部马氏体的梯度层状组织,实现了钢板压下量约50%的大变形温轧.大变形马氏体经450℃和530℃退火后,制备出平均晶粒尺寸为0.52μm和0.66μm的超细晶组织.利用扫描电镜(SEM)... 通过中间坯超快冷工艺,在0.2%C-2%Mn普碳钢中获得表层铁素体和心部马氏体的梯度层状组织,实现了钢板压下量约50%的大变形温轧.大变形马氏体经450℃和530℃退火后,制备出平均晶粒尺寸为0.52μm和0.66μm的超细晶组织.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准静态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超细晶钢板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610℃退火粗晶钢板,450℃和530℃退火超细晶钢的屈服强度可提升2~3倍,平均屈服强度分别达到了1475 MPa和1196 MPa,延伸率也显著下降.晶界强化和位错强化是超细晶钢强度提升的主要强化机制,而加工硬化率降低导致了超细晶钢的塑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结构 超细晶钢 微观组织 强度 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材料形变诱导相变现象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成江 李殿中 李依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4-6,43,共4页
介绍了形变诱导相变现象的定义和特点,论述了形变诱导超细晶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其形成机理,同时介绍了形变诱导相变现象在板材轧制工艺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形变 相变 超细 钢铁材料 形变诱导相变 板材 轧制 显微组织 超细晶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加热对低碳微合金钢相变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任杰 袁清 +3 位作者 莫家璇 张志成 唐恩 徐光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1-408,共8页
通过热模拟实验,在5~120℃/s加热速率下对低碳微合金钢进行奥氏体化处理。根据膨胀量-温度曲线、微观组织、母相奥氏体晶粒和第二相颗粒表征结果,研究了加热速率对低碳微合金钢相变和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速率的增加,... 通过热模拟实验,在5~120℃/s加热速率下对低碳微合金钢进行奥氏体化处理。根据膨胀量-温度曲线、微观组织、母相奥氏体晶粒和第二相颗粒表征结果,研究了加热速率对低碳微合金钢相变和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速率的增加,钢的A_(c1)、A_(c3)温度显著升高,奥氏体相变区间收窄,铁素体+珠光体转变在更高温度下进行。高加热速率导致未回溶的第二相NbC颗粒体积分数和亚结构缺陷增多,从而提升了综合强化效果。此外,奥氏体化温度对冷却过程中相变的影响程度大于保温时间,故优先采用较低的奥氏体化温度有助于细化母相奥氏体晶粒。综上所述,快速加热技术可促进初始奥氏体组织的细化和晶粒均匀化,证实了其在制备微/纳米超细晶钢工艺上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晶钢 快速加热 奥氏体化 相变 细晶强化 第二相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