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
作者 瞿其曙 何友昭 +2 位作者 淦五二 李敏 林祥钦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57-63,共7页
本文介绍了Sol Gel法制备超细SiO2 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并对其它的制备方法作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 SOL-GEL法 超细二氧化硅 制备 官能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周产力 寇战峰 刘钧 《无机盐工业》 CAS 2001年第4期22-24,共3页
综述了我国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研究现状及主要特点 ,并对其在橡胶制品、塑料制品、涂料、粘合剂等领域的应用做简要介绍 。
关键词 超细二氧化硅 制备 应用 物理方法 气相法 液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二氧化硅的改性及其在润滑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翟晓瑜 张秋禹 +1 位作者 徐庶 王为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3-487,共5页
超细二氧化硅由于其优良的摩擦学性能,在润滑油添加剂领域倍受关注。本文介绍了超细二氧化硅的表面结构特征、表面改性机理及常用的改性方法,着重介绍了醇酯法、硅烷偶联剂法及表面聚合物接枝改性法,并对其改性趋势作了进一步探究。最... 超细二氧化硅由于其优良的摩擦学性能,在润滑油添加剂领域倍受关注。本文介绍了超细二氧化硅的表面结构特征、表面改性机理及常用的改性方法,着重介绍了醇酯法、硅烷偶联剂法及表面聚合物接枝改性法,并对其改性趋势作了进一步探究。最后概述了超细二氧化硅在润滑油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在润滑油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二氧化硅 改性 润滑油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电泳涂料用改性超细二氧化硅的表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毋伟 张京玲 +1 位作者 郭锴 陈建峰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51,共4页
对超重力沉淀法制备的超细二氧化硅以应用于阴极电泳涂料为目的 ,用硅烷偶联剂在水介质中进行表面改性 ,并对改性后的超细二氧化硅用TEM (透射电子显微镜 )、粒径分析、比表面积测定、热重分析等方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改性后超细二... 对超重力沉淀法制备的超细二氧化硅以应用于阴极电泳涂料为目的 ,用硅烷偶联剂在水介质中进行表面改性 ,并对改性后的超细二氧化硅用TEM (透射电子显微镜 )、粒径分析、比表面积测定、热重分析等方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改性后超细二氧化硅的一些特性和表面性质都发生了变化 ,可以用该方法对超细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以满足阴极电泳涂料应用的特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电泳涂料 改性 超细二氧化硅 硅烷偶联剂 超重力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恒沸蒸馏干燥超细二氧化硅凝胶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海弟 郭锴 《无机盐工业》 CAS 2002年第6期1-3,共3页
研究了利用恒沸蒸馏脱除超细二氧化硅滤饼中水分的可行性和具体实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恒沸蒸馏可以明显地减弱颗粒之间的团聚和结块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作为蒸馏液的正丁醇较为彻底地将颗粒间隙的水分通过形成共沸物的方法脱出。... 研究了利用恒沸蒸馏脱除超细二氧化硅滤饼中水分的可行性和具体实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恒沸蒸馏可以明显地减弱颗粒之间的团聚和结块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作为蒸馏液的正丁醇较为彻底地将颗粒间隙的水分通过形成共沸物的方法脱出。正丁醇本身具有的较低表面张力和较低极性使粉体内部空间结构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证据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超细二氧化硅凝胶 研究 纳米粉体 恒沸蒸馏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郑婧 陈晓晖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09-1113,共5页
本文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二氧化硅。考察了溶剂、温度、添加剂等因素对制备二氧化硅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确定了制备超细二氧化硅较好的工艺条件:以丙酮为溶剂、氨水为催化剂、pH值为9左右、反应温度为40℃... 本文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二氧化硅。考察了溶剂、温度、添加剂等因素对制备二氧化硅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确定了制备超细二氧化硅较好的工艺条件:以丙酮为溶剂、氨水为催化剂、pH值为9左右、反应温度为40℃。并采用XRD、N2等温吸附-脱附、FT-IR、SEM等手段对二氧化硅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二氧化硅为无定形结构,孔径分布集中在2~25nm,BET比表面积可达200m2/g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二氧化硅 溶胶-凝胶 正硅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超细二氧化硅 被引量:5
7
作者 何清玉 郭锴 王琳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6-28,52,共4页
以水玻璃和硫酸为原料,采用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合成了超细二氧化硅粉体。研究表明:与传统搅拌槽反应器相比,在超重力反应器内,二氧化硅沉淀反应的时间可大大缩短(缩短至10 m in以内);通过产品分析测试发现,所得到的二氧化硅产品具有粒径小... 以水玻璃和硫酸为原料,采用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合成了超细二氧化硅粉体。研究表明:与传统搅拌槽反应器相比,在超重力反应器内,二氧化硅沉淀反应的时间可大大缩短(缩短至10 m in以内);通过产品分析测试发现,所得到的二氧化硅产品具有粒径小(<20 nm)、粒度均匀、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较窄等特点,并具备能提高与高分子材料的相互作用的中大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二氧化硅 水玻璃 浓硫酸 超重力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堵用超细碳酸钙与超细二氧化硅分散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进军 李文飞 +2 位作者 陈辛未 李学涯 李春霞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0,共6页
为探讨水基钻井液用超细碳酸钙粉体和超细二氧化硅粉体在水溶液中的分散状况,利用扫描电镜对超细微粒进行初始形貌分析,讨论了超声时间、pH、搅拌速度等物理分散因素对超细碳酸钙粉体和超细二氧化硅粉体分散效果及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同时... 为探讨水基钻井液用超细碳酸钙粉体和超细二氧化硅粉体在水溶液中的分散状况,利用扫描电镜对超细微粒进行初始形貌分析,讨论了超声时间、pH、搅拌速度等物理分散因素对超细碳酸钙粉体和超细二氧化硅粉体分散效果及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对超细微粒进行了化学分散.研究表明:放置后的超细微粒会发生团聚,其中超细碳酸钙中径达5~6μm,超细二氧化硅中径达6~7μm;物理分散方法对超细微粒的分散效果影响不大,化学试剂分散效果明显优于物理分散;相同分散剂作用下,超细碳酸钙的分散效果优于超细二氧化硅,超细碳酸钙经过化学试剂分散处理后D_(10)可以达到120 nm,Zeta电位值达-56.3 mV;优化条件下制得的分散体系中,超细碳酸钙的沉降稳定性较好,放置24 h后沉降率在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碳酸钙粉体 超细二氧化硅粉体 粒径分布 分散剂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酯接枝超细二氧化硅改性环氧树脂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亮亮 杨隽 +1 位作者 匡志娟 高玉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492-1495,1499,共5页
在催化剂存在下,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反应单体,可成功地接枝超支化聚酯到经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处理过的超细二氧化硅表面。通过IR、TG、氨基分析、亲水性测试等表征其性能。结果表明,每1.5 g二氧化硅和0.65 g KH-... 在催化剂存在下,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反应单体,可成功地接枝超支化聚酯到经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处理过的超细二氧化硅表面。通过IR、TG、氨基分析、亲水性测试等表征其性能。结果表明,每1.5 g二氧化硅和0.65 g KH-550反应表面氨基含量最多,为7.986 mmol/g;每1.00 g KH-550改性二氧化硅和3.00 g DMPA反应产物接枝率最高,为85.55%,产物亲油疏水性最好,使液体石蜡黏度改变最小。不同代超支化聚酯改性二氧化硅固化环氧树脂,漆膜性能表明,4.00 g DMPA改性二氧化硅固化环氧树脂漆膜铅笔硬度和柔韧性增加,改性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二氧化硅 超支化聚酯 环氧树脂 漆膜 接枝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学法制备超细二氧化硅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英 马亚鲁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2-14,共3页
本文综述了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微乳法等三种湿化学方法在制备超细二氧化硅纳米材料方面的应用。结合各方法的特点,从反应机理、工艺控制、影响因素、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评述。
关键词 超细二氧化硅 化学沉淀法 溶胶-凝胶法 微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学法制备超细二氧化硅粉体材料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英 马亚鲁 《无机盐工业》 CAS 2003年第6期8-11,共4页
随着超细二氧化硅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其制备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综述了目前制备超细二氧化硅粉体常用的两种湿化学法,即化学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并从反应机理、工艺控制、影响因素、存在问题等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述,... 随着超细二氧化硅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其制备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综述了目前制备超细二氧化硅粉体常用的两种湿化学法,即化学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并从反应机理、工艺控制、影响因素、存在问题等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述,从而为综合改善制备的工艺条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制备 超细二氧化硅 粉体材料 化学沉淀法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hini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二氧化硅 被引量:2
12
作者 伍媛婷 王秀峰 仝小飞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19,共3页
以乙醇和去离子水为溶剂,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Pechini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超细二氧化硅粉体,采用热分析(TG-DTG、DSC)、X射线衍射(XRD)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等对二氧化硅粉体... 以乙醇和去离子水为溶剂,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Pechini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超细二氧化硅粉体,采用热分析(TG-DTG、DSC)、X射线衍射(XRD)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等对二氧化硅粉体制备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000℃以下煅烧所得二氧化硅粉体均为非晶相,pH影响了煅烧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燃烧;煅烧温度为500℃时,所得二氧化硅纳米粉体的粒径约为10 nm;煅烧温度升高至600℃时,粉体团聚严重,晶粒尺寸增大至2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二氧化硅 Pechini溶胶-凝胶法 柠檬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法制备超细二氧化硅粉体
13
作者 杜宝安 董丽新 高慧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05期150-151,共2页
以水玻璃和硝酸铵为原料,用固相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超细粉体.并用SEM、XRD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粒子呈球形,粒子直径为70-80nm。固相法操作方便、合成工艺简单,是一种制备高产率单分散超细氧化物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超细二氧化硅 固相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淀法合成超细二氧化硅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婧 林吟沁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941-2945,2949,共6页
以硅酸钠为硅源,乙酸乙酯为酸化剂,通过沉淀法制备超细二氧化硅。考察了硅酸钠浓度、焙烧温度、超声分散等因素对制备二氧化硅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得出制备超细二氧化硅较好的工艺条件:硅酸钠的浓度为0.20 g/m L,焙烧条件为600℃,... 以硅酸钠为硅源,乙酸乙酯为酸化剂,通过沉淀法制备超细二氧化硅。考察了硅酸钠浓度、焙烧温度、超声分散等因素对制备二氧化硅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得出制备超细二氧化硅较好的工艺条件:硅酸钠的浓度为0.20 g/m L,焙烧条件为600℃,4 h。并采用XRD、N_2等温吸附-脱附、FT-IR、SEM等手段对二氧化硅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二氧化硅为无定形结构,分散性较好,BET比表面积可达400 m^2/g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二氧化硅 沉淀法 硅酸钠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石酸溶制备超细二氧化硅改性研究
15
作者 王玲 熊雨婷 +4 位作者 崔兆纯 贾蓝波 范晨子 刘淑贤 聂轶苗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37,共4页
橄榄石酸溶制备超细二氧化硅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但是制备的超细二氧化硅表面羟基键合严重、分散性能差、易团聚。利用硅烷偶联剂对橄榄石酸溶制备的超细二氧化硅进行改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硅烷偶联剂品种、改性时间、改性... 橄榄石酸溶制备超细二氧化硅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但是制备的超细二氧化硅表面羟基键合严重、分散性能差、易团聚。利用硅烷偶联剂对橄榄石酸溶制备的超细二氧化硅进行改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硅烷偶联剂品种、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及改性剂用量等因素对超细二氧化硅改性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硅烷偶联剂KH-550加入量为6 mL/g、改性时间为5 h、改性温度为75℃条件下,制备的超细二氧化硅表面的羟基数量减少至2.08×10^(20)个/g、接枝率为8.35%、接触角达到101.51°,极大地提高了超细二氧化硅的表面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二氧化硅 橄榄石酸溶 硅烷偶联剂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SiO_2填充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的动态流变特性 被引量:13
16
作者 胡洪国 郑强 陶小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85-987,共3页
Dynamic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poly(methyl vinyl)siloxane(PMVS) filled with ultratra silica (SiO 2) were analyzed on an advanced rheometric expansion system(ARES) at 25 ℃ by varying the strain (γ) and the frequen... Dynamic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poly(methyl vinyl)siloxane(PMVS) filled with ultratra silica (SiO 2) were analyzed on an advanced rheometric expansion system(ARES) at 25 ℃ by varying the strain (γ) and the frequency (ω).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 incorporation of 5% SiO 2 into PMVS at 25 ℃ could be enough to impact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n the storage modulus (G′) of the uncured system,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caused by the strong interactions among silica fillers. Meanwhile, γ dependence of G′ related to Payne effect was observed upon increasing γ amplitude, and no distinct “second plateau” was observed even the content of SiO 2 approached 20%. We owe this phenomenon partly to the surface esterification of silanols and partly to the unvulcanized PM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二氧化硅 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 动态流变特性 动态粘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工级高纯超细SiO_2粉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军 盖国胜 宋守志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2-64,共3页
高纯超细石英粉生产工艺系统和产品研究的成果介绍 ,目前已经进入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品种规格和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主要产品的各项主要指标达到国内领先 ,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最主要的指标与实际达到的值为 :SiO2 ≥ 99 9% ,Na+ 1ppm ,Cl... 高纯超细石英粉生产工艺系统和产品研究的成果介绍 ,目前已经进入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品种规格和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主要产品的各项主要指标达到国内领先 ,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最主要的指标与实际达到的值为 :SiO2 ≥ 99 9% ,Na+ 1ppm ,Cl-≤ 1ppm ,Fe3 + ≤ 1ppm ,电那里率≤ 3μ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超细二氧化硅 溶融硅微粉 结晶硅微粉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技术制备超细SiO_2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涌 宋丽贤 +2 位作者 宋英泽 芦艾 周玉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12-1717,共6页
本文以水玻璃为硅源,利用超临界CO2(sc CO2)技术制备出超细SiO2粉体,研究了压力、温度对超细SiO2粒子粒径和Zeta电位的影响,采用Zeta电位及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XRD)、自动吸附仪等测试方法对粉体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 本文以水玻璃为硅源,利用超临界CO2(sc CO2)技术制备出超细SiO2粉体,研究了压力、温度对超细SiO2粒子粒径和Zeta电位的影响,采用Zeta电位及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XRD)、自动吸附仪等测试方法对粉体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当压力为8 MPa,温度为50℃时,所得超细SiO2粒子粒径分布较窄且平均粒径最小,为472.9 nm,且Zeta电位取得较小值,为-55.68 mV;所得超细SiO2粒子属于非晶态,且与市售的T36-5 SiO2粒子相比,其孔结构更加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 超细二氧化硅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SiO_2颗粒废料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文建湘 倪忠斌 +2 位作者 杨成 刘晓亚 陈明清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04-107,共4页
以通信光纤生产中产生的超细二氧化硅颗粒废料为原料,经水纯化处理后,用硅烷类偶联剂对其表面进行化学改性.傅立叶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超细二氧化硅颗粒表面的硅羟基吸收峰明显减小,热失重增加,表明其与硅烷类偶联剂发... 以通信光纤生产中产生的超细二氧化硅颗粒废料为原料,经水纯化处理后,用硅烷类偶联剂对其表面进行化学改性.傅立叶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超细二氧化硅颗粒表面的硅羟基吸收峰明显减小,热失重增加,表明其与硅烷类偶联剂发生了化学键合;激光光散射和扫描电字显微镜的测定结果发现,改性后的超细二氧化硅颗粒粒径减小,颗粒分散性大大提高,在电镜照片中无明显的大团聚体,表明超细二氧化硅颗粒表面键合了疏水性有机分子链,疏水性增强,达到了改性目的,为超细二氧化硅废料的回收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二氧化硅 表面改性 改性剂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SiO_2表面改性及在孔结构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20
作者 文建湘 孙竹青 +2 位作者 倪忠斌 刘晓亚 陈明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27-1230,共4页
从回收利用二氧化硅废料颗粒的角度出发,用硅烷类偶联剂对废料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并将其作为合成有序硅基孔结构材料的原料。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激光光散射结果表明达到了改性目的。然后用TEM和SEM研究了晶化温度对硅基孔材料形... 从回收利用二氧化硅废料颗粒的角度出发,用硅烷类偶联剂对废料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并将其作为合成有序硅基孔结构材料的原料。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激光光散射结果表明达到了改性目的。然后用TEM和SEM研究了晶化温度对硅基孔材料形态的影响,发现优化合成条件可以得到有序结构材料,为超细二氧化硅废料的回收利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二氧化硅 表面改性 改性剂 硅基孔结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