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级电容电池用炭类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向阳 娄世菊 +2 位作者 杨娟 刘宏专 邹幽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9,共4页
超级电容电池是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新型储能器件,对其负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炭材料上。分析了超级电容电池用炭类负极的工作原理,综述了可用作超级电容电池负极的活性炭/石墨复合材料和三维炭材料的制备方法与电化学性能,... 超级电容电池是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新型储能器件,对其负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炭材料上。分析了超级电容电池用炭类负极的工作原理,综述了可用作超级电容电池负极的活性炭/石墨复合材料和三维炭材料的制备方法与电化学性能,分析了现行超级电容电池用炭类材料研究中的不足,指出超级电容电池用炭类负极材料的研究重点应集中在对其储能机理进行深层次研究。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炭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电池 炭类负极 储能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电池用碳类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劼 杨娟 +4 位作者 郝新 张治安 赖延清 周向阳 汤依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1-624,628,共5页
研制了新型储能器件超级电容电池用石墨和活性炭复合负极材料,应用恒流充放电法,考察了这种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这种碳复合负极材料兼具良好的电容特性和电池特性,在基本保持电池特性的同时,能将电容器电位窗口从2.5V提... 研制了新型储能器件超级电容电池用石墨和活性炭复合负极材料,应用恒流充放电法,考察了这种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这种碳复合负极材料兼具良好的电容特性和电池特性,在基本保持电池特性的同时,能将电容器电位窗口从2.5V提高至3.5V vs Li/Li+,能量密度从21.7Wh/kg提高至40.3Wh/kg,增大近两倍;有很好的倍率性能,电流密度从0.1A/g增加到1A/g时,比容量仅下降了1.3F/g;同时能保持良好的循环性能,10次容量保持率即使在3.5V高压下仍有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电池 石墨 活性炭 复合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型超级电容电池容量测试标准与装置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牛红涛 彭建华 +2 位作者 杨春生 余晓曦 张俊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4期190-193,共4页
动力型超级电容电池的优点是充放电速度快,低温特性良好,可提供大电流充放电,无污染等,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建立超级电容电池的测试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池产业的发展。总结了相关蓄电池常用的测试标准与规范,在... 动力型超级电容电池的优点是充放电速度快,低温特性良好,可提供大电流充放电,无污染等,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建立超级电容电池的测试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池产业的发展。总结了相关蓄电池常用的测试标准与规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力型超级电容电池容量测试和功率密度测试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充放电自动测试装置,为今后超级电容电池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测试标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电池 充放电 测试标准 容量测试 自动测试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电池用多层次孔双功能炭材料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娟 张红旭 +1 位作者 娄世菊 周向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0-253,共4页
以酚醛树脂为碳源、碱性化合物为模板,制备了超级电容电池负极用多层次孔双功能炭(HPBC)材料,进行了TEM、SEM、氮气吸脱附、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制备的HPBC具有大-中-微的多层次孔结构;在LiPF6/EC+DMC和EhNBFa/AN电解液... 以酚醛树脂为碳源、碱性化合物为模板,制备了超级电容电池负极用多层次孔双功能炭(HPBC)材料,进行了TEM、SEM、氮气吸脱附、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制备的HPBC具有大-中-微的多层次孔结构;在LiPF6/EC+DMC和EhNBFa/AN电解液中均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具有Li+嵌脱储能与双电层吸脱附储能的“双功能”特性,在0~2.0V、0.2C时的可逆比容量达289mAh/g,双电层比电容达18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电池 双功能炭负极 多层次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氟硼酸四乙基铵对超级电容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汪红梅 刘胜奇 +2 位作者 刘素琴 刘建生 李永坤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研究了四氟硼酸四乙基铵(Et4,NBF4)添加到LiPF6基电解液(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质量比为1∶1∶1)对(LiMn2O4+活性炭(AC))/Li4Ti5O12超级电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线性扫描(LSV)、循环伏安(CV)及电池充放电... 研究了四氟硼酸四乙基铵(Et4,NBF4)添加到LiPF6基电解液(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质量比为1∶1∶1)对(LiMn2O4+活性炭(AC))/Li4Ti5O12超级电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线性扫描(LSV)、循环伏安(CV)及电池充放电等测试结果表明:Et4NBF4盐改变了复合电解液中离子对的结构,提高了复合电解液的高电压稳定性和电导率.在实验条件下,随着复合盐电解液中Et4NBF4含量的增加,电池放电容量也增加,含有Et4NBF4与LiPF6物质的量的比为4∶1的电解液的电池电化学性能最好,在4C倍率下循环5,000周后,容量还有86.8,mA·h,保持率为9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硼酸四乙基铵 复合盐 超级电容电池 (LiMn2O4+AC) LI4TI5O12 Et4 NBF4 (LiMn2 O4+AC) Li4 Ti5 O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性炭/镍钴锰酸锂(AC/LiNi_(0.5)Co_(0.2)Mn_(0.3)O_2)复合正极的锂离子超级电容电池的构建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夏恒恒 安仲勋 +6 位作者 黄廷立 方文英 杜连欢 吴明霞 索路路 徐甲强 华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233-1241,共9页
采用有机体系(NMP+PVDF)混料及乙醇萃取的方法成功制得活性炭/LiNi_(0.5)Co_(0.2)Mn_(0.3)O_2(AC/NCM)复合电极片,通过设计不同AC/NCM配比能够调控能量和功率密度。选取AC/NCM为1/3配比的复合正极和硬碳(HC)负极组装的超级电容电池循环... 采用有机体系(NMP+PVDF)混料及乙醇萃取的方法成功制得活性炭/LiNi_(0.5)Co_(0.2)Mn_(0.3)O_2(AC/NCM)复合电极片,通过设计不同AC/NCM配比能够调控能量和功率密度。选取AC/NCM为1/3配比的复合正极和硬碳(HC)负极组装的超级电容电池循环伏安(CV)曲线呈现近似矩形的容性特征,恒流充放电过程电压随时间的变化(V-t曲线)呈现出良好的线性行为。此外,采用导电炭黑(SP)/碳纳米管(CNT)/石墨烯(graphene)=3/1/1的质量比设计了复合导电剂,立体导电网络的构建有效降低了器件内阻。按照IEC 62660—1标准,在2.5~4.2 V电压窗口,83.4 W/kg功率密度下测得的能量密度高达66.6 W·h/kg,在最大功率密度6.5 kW/kg下测得的能量密度为21.5 W·h/kg。器件充满电后在65℃高温存储168 h能量保有率为97.4%,且无任何胀气现象,平均自放电率为27.5 mV/天,表现出优良的高温特性。采用14 C和50 C电流循环充放电1000次后能量保有率分别为99.06%和96.45%,体现出该超级电容电池的长寿命优势。在12kW/kg平均放电功率密度下进行脉冲测试,连续放电100次后该器件仍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表明在车辆启动、脉冲器件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电池 锂离子 活性炭 镍钴锰酸锂 复合正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
7
作者 帅怡 李维斌 晏沔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80,共10页
为匹配中国环流三号装置磁体线圈功率和能量需求,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设计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放电策略。以环向场线圈为储能系统输出端负载,建立系统预测模型,根据电池、超级电容特性和负载能量需求设计目标函数,实时求解最优... 为匹配中国环流三号装置磁体线圈功率和能量需求,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设计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放电策略。以环向场线圈为储能系统输出端负载,建立系统预测模型,根据电池、超级电容特性和负载能量需求设计目标函数,实时求解最优开关序列。对电池储能子系统、超级电容储能子系统分别采用长周期慢控、短周期快控,实现电池稳定放电和超级电容瞬态响应。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验证,混合储能系统稳定输出满足负载需求的平顶电流,其电流纹波为0.22%,验证控制策略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系统 模型预测控制 CUK变换器 电池-超级电容 磁体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阴影遮挡下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一体化阵列功率补偿及其动态阵列重构
8
作者 杨洪明 刘璐雨 +2 位作者 段献忠 Archie James Johnston 杨洪朝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55-3465,I0002,I0003,共13页
针对局部阴影遮挡下太阳能电池最大输出功率降低,进一步导致光伏阵列行电流不均衡,功率-电压(P-U)输出特性曲线产生多峰值等问题,提出了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solar cell-supercapacitor,SCS)一体化阵列方案,由SCS器件、动态重构拓扑与... 针对局部阴影遮挡下太阳能电池最大输出功率降低,进一步导致光伏阵列行电流不均衡,功率-电压(P-U)输出特性曲线产生多峰值等问题,提出了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solar cell-supercapacitor,SCS)一体化阵列方案,由SCS器件、动态重构拓扑与常规光伏阵列相连接组成。基于SCS器件的超级电容充/放电特性,提出行电压闭环控制策略,根据光伏阵列行电压与最大功率点电压的偏差,以一体化阵列输出功率最大为控制目标,以开关矩阵连接方式为决策变量,调整SCS器件与光伏阵列连接方式,均衡光伏阵列各行电流,实现SCS器件对阴影遮挡电池进行功率补偿。搭建9×9的SCS一体化阵列仿真模型,对比分析4种典型动态云层阴影遮挡模式下,全交叉型(total-cross-tied,TCT)、静态阵列重构技术、动态阵列重构技术、SCS一体化阵列的输出特性。结果表明:SCS一体化阵列填充因子达77.4%,功率损耗约18W,优于其他3种方案。SCS一体化方案有效提高了局部阴影遮挡下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阴影遮挡 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一体化阵列 动态重构 行电压闭环控制 功率补偿 行电流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膜对双电层电容器和混合型电池-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现众 张熊 +1 位作者 黄博 马衍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5-491,共7页
隔膜是双电层电容器和混合型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电化学储能器件的重要组成元件.本文采用1 mol?L-1四乙基四氟硼酸铵的丙烯碳酸酯电解液制备了基于活性炭的扣式双电层电容器,并采用1 mol?L-1六氟磷酸锂锂离子电解液制备了(LiNi0.5Co0.2Mn0... 隔膜是双电层电容器和混合型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电化学储能器件的重要组成元件.本文采用1 mol?L-1四乙基四氟硼酸铵的丙烯碳酸酯电解液制备了基于活性炭的扣式双电层电容器,并采用1 mol?L-1六氟磷酸锂锂离子电解液制备了(LiNi0.5Co0.2Mn0.3O2+活性炭)/石墨体系的混合型电池-超级电容器.研究了不同类型隔膜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其对双电层电容器和混合型电池-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四种隔膜分别是无纺布聚丙烯毡、多孔聚丙烯薄膜、Al2O3涂层的聚丙烯薄膜和纤维素纸隔膜.进行了表面形貌、差示扫描量热、电解液吸液量和表观接触角测试表征.电化学测试表明,采用纤维素隔膜的双电层电容器具有最高的比电容和更优的倍率性能,电容器的自放电性能差别不大.而对于混合型电池-超级电容器,采用聚丙烯薄膜和无纺布聚丙烯毡隔膜器件的比容量比其它器件约高20%,且采用纤维素隔膜的器件自放电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层电容 混合型电池-超级电容 吸液量 表观接触角 自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0
作者 乔亮波 张晓虎 +2 位作者 孙现众 张熊 马衍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6,共9页
储能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电并网、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目标的关键支撑技术。能量型储能器件与功率型储能器件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是能量管理和功率管理的高效系统,充分发挥了能量型储能的持久性和... 储能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电并网、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目标的关键支撑技术。能量型储能器件与功率型储能器件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是能量管理和功率管理的高效系统,充分发挥了能量型储能的持久性和功率型储能的快速性,大幅提升了储能系统的综合性能和经济性。本文概述了能量型和功率型电化学储能技术及特点,总结了各类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分析了混合储能系统在电网储能、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详细分析了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包括混合储能系统控制和能量管理,总结了近期较为常见的混合储能系统使用的控制方法;混合储能系统的参数匹配和技术经济性进行分析;介绍了混合储能系统拓扑结构分类,并讨论各种拓扑结构的优缺点。此外,还对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和单一储能系统进行了仿真对比,验证了混合储能系统相较于单一储能系统的优越性。最后,对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型储能 功率型储能 混合储能系统 电池-超级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阴影条件下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件的充放电控制方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宁 杨洪明 +1 位作者 徐岩 王懂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79,共8页
局部阴影条件下,传统光伏阵列中被遮挡光伏组件和未遮挡光伏组件的功率输出特性不一致,导致光伏阵列的功率输出曲线存在多峰值。为此,利用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件(Solar cell-supercapacitor device, SCSD)的发电-储能双重功能,构建了... 局部阴影条件下,传统光伏阵列中被遮挡光伏组件和未遮挡光伏组件的功率输出特性不一致,导致光伏阵列的功率输出曲线存在多峰值。为此,利用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件(Solar cell-supercapacitor device, SCSD)的发电-储能双重功能,构建了以SCSD为基本单元的光伏阵列,并对正常光照和局部阴影下SCSD的数学模型及工作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开关网络的充放电控制方法。局部阴影下利用开关网络变换不仅能对SCSD进行独立控制,实现SCSD内部的超级电容对本身光伏功率缺额进行补偿,而且能控制多个SCSD的超级电容相互配合,共同补偿光伏功率缺额。最后基于Matlab仿真,验证了该方法不仅能有效避免储能电池组不均衡问题,而且能在局部阴影下使光伏阵列输出功率曲线恢复单峰值,最大限度地降低局部阴影下的光伏功率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件 局部阴影 功率多峰值 充放电策略 功率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阴影遮挡下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件阵列建模及其缺失电流协同补偿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洪明 陈博文 +2 位作者 王懂 尹邦哲 周任军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1,共7页
在局部阴影条件下,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件(SCSD)阵列中被遮挡器件与未被遮挡器件的功率输出特性不一致,导致SCSD阵列输出功率曲线存在多峰值,需要建立局部阴影遮挡下SCSD阵列的数学模型,并解决局部阴影导致的功率多峰值问题。为此,建... 在局部阴影条件下,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件(SCSD)阵列中被遮挡器件与未被遮挡器件的功率输出特性不一致,导致SCSD阵列输出功率曲线存在多峰值,需要建立局部阴影遮挡下SCSD阵列的数学模型,并解决局部阴影导致的功率多峰值问题。为此,建立了正常均匀光照、局部轻度阴影遮挡、局部重度阴影遮挡下SCSD阵列的数学模型,详细刻画了不同阴影遮挡条件下SCSD阵列的输出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SCSD阵列中超级电容充放电以补偿阴影遮挡器件缺失电流的方法。MATLAB仿真和实验室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分段函数形式能准确描述局部阴影遮挡下SCSD阵列的数学模型;所提超级电容电流补偿方法不但能使局部阴影遮挡下SCSD阵列的输出功率恢复单峰值,而且有效提高了局部阴影遮挡下SCSD阵列的总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件 局部阴影遮挡 功率多峰值 缺失电流 充放电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阴影条件下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串联阵列电流补偿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洪明 王颖杰 +2 位作者 陈博文 王懂 尹邦哲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31,共10页
为解决局部阴影遮挡导致太阳能电池阵列无法完全工作在最大功率点的问题,本文构造以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为基本单元的串联阵列,提出局部阴影条件下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串联阵列电流补偿方法。通过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充电/放电控制对太... 为解决局部阴影遮挡导致太阳能电池阵列无法完全工作在最大功率点的问题,本文构造以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为基本单元的串联阵列,提出局部阴影条件下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串联阵列电流补偿方法。通过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充电/放电控制对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流进行补偿,实现局部阴影条件下串联阵列不同输出电流的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匹配,使阵列输出功率达到最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局部阴影下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阵列电流补偿方法能够使阵列中的每个太阳能电池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实现了太阳能电池与超级电容“发电-储能”一体化协调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件 局部阴影 串联阵列 电流补偿 功率多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 被引量:17
14
作者 孙现众 张熊 +1 位作者 王凯 马衍伟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6-603,共18页
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兼具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优点,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产业化仍存在一系列的器件结构设计、电极材料筛选、预嵌锂工艺和电解液与电极的界面等基础及工艺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课题组的研究工... 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兼具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优点,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产业化仍存在一系列的器件结构设计、电极材料筛选、预嵌锂工艺和电解液与电极的界面等基础及工艺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介绍了近年来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的研究进展,内容涉及锂离子电容器正/负极材料的筛选、预嵌锂工艺的优化、内并联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型超级电容器复合正极组成材料的调控、隔膜的选择、电解液的组成、以及器件的高/低温性能,分析了锂离子电容器的容量衰减机制,探讨了锂离子电池型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制,并提出了未来对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 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 预嵌锂工艺 储能机制 容量衰减行为 高/低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olling the conductivity and microporosity of biocarbon to produce supercapacitors with battery-level energies at an ultrahigh power
15
作者 CHENG Bei XIE Xing-yan +5 位作者 WAN Liu CHEN Jian ZHANG Yan DU Cheng GUO Xue-feng XIE Ming-jiang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9-420,共12页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new-generation electric vehicles that require high power output(over 15 kW/kg),it is crucial to increase the energy density of car-bon-based supercapacitors to a level comparable to tha...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new-generation electric vehicles that require high power output(over 15 kW/kg),it is crucial to increase the energy density of car-bon-based supercapacitors to a level comparable to that of batteries,while maintaining a high power density.We re-port a porous carbon material produced by immersing pop-lar wood(PW)sawdust in a solution of KOH and graphene oxide(GO),followed by carbonization.The resulting mater-ial has exceptional properties as an electrode for high-en-ergy supercapacitors.Compared to the material prepared by the direct carbonization of PW,it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as in-creased from 0.36 to 26.3 S/cm.Because of this and a high microporosity of over 80%,which provides fast electron channels and a large ion storage surface,when used as the electrodes for a symmetric supercapacitor,it gave a high energy density of 27.9 Wh/kg@0.95 kW/kg in an aqueous electrolyte of 1.0 mol/L Na_(2)SO_(4).The device also had battery-level energy storage with maximum energy densities of 73.9 Wh/kg@2.0 kW/kg and 67.6 Wh/kg@40 kW/kg,an ultrahigh power density,in an organic electrolyte of 1.0 mol/L TEABF4/AN.These values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30−45 Wh/kg for Pb-acid batteries and 30−55 Wh/kg for aqueous lithium batteries.This work indicates a way to prepare carbon materials that can be used in supercapacit-ors with ultrahigh energy and power den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uced GO modification Loose wood Symmetric supercapacitor Battery-level energy den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of graphene assembled films as platforms for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16
作者 ZHU Yong-fang JI Xiao-dong +4 位作者 PAN Wen-kai WU Geng LI Peng LIU Bo HE Da-ping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539,共21页
Because of their low electrical conductivity,sluggish ion diffusion,and poor stability,conventional electrode materials are not able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s of energy storage and portable devices.Graphene assemble... Because of their low electrical conductivity,sluggish ion diffusion,and poor stability,conventional electrode materials are not able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s of energy storage and portable devices.Graphene assembled films(GAFs)formed from graphene nanosheets have an ultrahigh conductivity,a unique 2D network structure,and exceptional mechanical strength,which give them the potential to solve these problems.However,a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GAFs as an advanced electrode material is lacking.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use of GAFs in electrochemistry,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ir synthesis methods,surface/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and physical properties,and thus understand their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Their advantages in batteries,supercapacitors,an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ar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with an emphasis on their 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ion transport kinetics,and interfacial stability.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se devices,such as chemical inertness and mechanical brittleness,are discussed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are proposed,including defect engineering and hybrid structures.This review should deepen our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of GAFs in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and provide actionable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stable,high-performance electrod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assembled films BATTERIES SUPERCAPACITORS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Synthesis metho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of carbon nanotubes in moder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被引量:2
17
作者 SONG Yao-ming QIU Shi-xin +7 位作者 FENG Shu-xin ZUO Rui ZHANG Ya-ting JIA Ke XIA Xue CHEN Ming-ming JI Ke-meng WANG Cheng-yang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7-1074,共38页
The quest for sustainable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 is more critical than ever,with the rise in global energy demand and the urgency of transition from fossil fuels to renewable sources.Carbon nanotubes(CNTs),with thei... The quest for sustainable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 is more critical than ever,with the rise in global energy demand and the urgency of transition from fossil fuels to renewable sources.Carbon nanotubes(CNTs),with their exceptiona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structural integrity,are at the forefront of this endeavor,offering promising ways for the advance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EES)devices.This review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the synthesis,properties,and applications of CNTs in the context of EES.We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CNT synthesis methods,including arc discharge,laser ablation,an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and highlight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derived CNTs and a novel CNT aggregate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ordered macroporous structure.We also examine the role of CNTs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various EES devices such as lith-ium-ion,lithium-metal,lithium-sulfur,sodium,and flexible batteries as well as supercapacitors.We underscore the challenges that remain,including the scalability of CNT synthesi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NTs in electrode materials,and propose potential solu-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The review presents a forward-looking perspective on the pivotal role of CNTs in shaping the fu-ture of sustainable EES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tubes CNT synthesis Metal-ion batteries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Flexible batteries SUPERCAPACI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孔结构双功能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娟 娄世菊 +2 位作者 周向阳 李劼 赖延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6-1222,共7页
在500~900℃的活化温度下,以酚醛树脂为碳源,采用模板-物理活化联合法制备系列超级电容电池用层次孔结构双功能碳负极材料。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比表面积测试仪分析材料的物理结构,组装模拟电容器和对锂半电池,利用恒流充放电法... 在500~900℃的活化温度下,以酚醛树脂为碳源,采用模板-物理活化联合法制备系列超级电容电池用层次孔结构双功能碳负极材料。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比表面积测试仪分析材料的物理结构,组装模拟电容器和对锂半电池,利用恒流充放电法及循环伏安法考察其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制备的层次孔结构碳材料具有较大的中微孔结构和局域石墨微晶结构;在LiPF6/EC+DMC和Et4NBF4/AN两种电解液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中以活化温度为600℃时制备的碳材料性能最优,其锂离子半电池可逆容量达到611.2 mA.h/g(0.2C),50次循环效率为74%,6C倍率下稳定可逆容量仍高达223 mA.h/g,模拟电容器比电容高达143 F/g(0.1 A/g),且倍率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电池 层次孔结构 石墨微晶 碳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炭微球/活性炭复合材料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娟 周向阳 娄世菊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3-458,共6页
以中间相炭微球(CMS)为核心材料,沥青为壳层材料前躯体,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备了中间相炭微球/活性炭(AC)复合材料。将所制CMS/AC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电池的负极材料,组装了模拟电容器和锂离子半电池。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 以中间相炭微球(CMS)为核心材料,沥青为壳层材料前躯体,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备了中间相炭微球/活性炭(AC)复合材料。将所制CMS/AC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电池的负极材料,组装了模拟电容器和锂离子半电池。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材料的物理结构,并研究了CMS/A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MS/AC复合负极材料在六氟磷锂/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LiPF6/EC+DMC)与四氟硼酸四乙基铵/乙腈(Et4NBF4/AN)电解液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比电容在模拟电容器中达到25.8 F/g,在锂离子半电池中能达到306.6mAh/g(0.2C);同时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电池 中间相炭微球 活性炭 复合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VISOR的电动飞机牵引车仿真系统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文科 陈志 +2 位作者 王志 高艳雯 安喜平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3年第5期31-35,46,共6页
电动飞机牵引车作为一种无污染、低噪声的机场地面保障车辆,可以减少机场对于空气的污染,是机场地面保障设备发展的方向。本文根据电动飞机牵引车研发的需要,针对ADVISOR仿真软件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了二次开发。通过建立电动飞机牵引... 电动飞机牵引车作为一种无污染、低噪声的机场地面保障车辆,可以减少机场对于空气的污染,是机场地面保障设备发展的方向。本文根据电动飞机牵引车研发的需要,针对ADVISOR仿真软件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了二次开发。通过建立电动飞机牵引车整车、电池等部件模型,增加或修改相应的数据文件,从而建立了基于超级电容电池的四轮驱动电动飞机牵引车仿真系统。利用建立的仿真系统和飞机牵引车的典型工况,以某型电动飞机牵引车为研究对象,对其整车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仿真系统能够对整车动力性能进行仿真,对于样车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飞机牵引车 超级电容电池 ADVISOR仿真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