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稳矿化材料(LDHs)对镉污染红壤性水稻土的修复效果
1
作者 龙燕 徐高理 +2 位作者 杨林 晏婷 欧阳潞 《土壤与作物》 2025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制约绿色农业健康发展的突出短板之一。超稳矿化材料(LDHs)是一种新型的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因其具有分层结构、高比表面积和可交换的层间阴离子而在土壤修复领域表现出高效、稳定的特点。探究LDHs对土壤-作...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制约绿色农业健康发展的突出短板之一。超稳矿化材料(LDHs)是一种新型的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因其具有分层结构、高比表面积和可交换的层间阴离子而在土壤修复领域表现出高效、稳定的特点。探究LDHs对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Cd的影响,可以为Cd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Cd污染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苋菜盆栽实验方法,设置了0、2 g·kg^(-1)、5 g·kg^(-1)、10 g·kg^(-1)和20 g·kg^(-1)5个不同LDHs用量处理,研究了LDHs用量对土壤pH、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及苋菜中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LDHs后pH值显著提高0.85~3.54个单位(P<0.05),且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有效态Cd含量随施用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58.5%~99.6%(P<0.05)。当施用量为2 g·kg^(-1)时,苋菜地上部分Cd含量与CK差异不显著;施用量≥5 g·kg^(-1)时,苋菜地上部分Cd含量随施用量增加而降低,降幅为52.5%~87.8%(P<0.05);苋菜地下部分Cd含量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且较CK显著降低45.3%~85.5%(P<0.05)。苋菜富集系数与上述变化规律一致。土壤pH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BCF_(shoot-soil)、BCF_(root-soil)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BCF_(root-soil)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BCF_(shoot-soil)呈正相关关系。LDHs能显著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Cd活性,从而减少Cd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和富集,对Cd在土壤-作物系统中具有良好的阻控作用,可有效应用于Cd污染农田的钝化修复。结合生产成本与修复效果综合考虑,LDHs施用量以10 g·kg^(-1)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ldhs) 镉污染 红壤性水稻土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铝类水滑石超稳矿化Cd^(2+)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湉 张剑宇 +3 位作者 张旭钏 陈馨 陶然婷 雷晓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1-1126,共6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SO_(4)^(2-)插层的钙铝水滑石(CaAl-SO_(4)-LDH),采用XRD,FTIR,SEM,ICP-OES等方法对制备的CaAl-SO_(4)-LDH进行表征,探究了CaAl-SO_(4)-LDH超稳矿化Cd^(2+)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CaAl-SO_(4)-LDH对Cd^(2+...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SO_(4)^(2-)插层的钙铝水滑石(CaAl-SO_(4)-LDH),采用XRD,FTIR,SEM,ICP-OES等方法对制备的CaAl-SO_(4)-LDH进行表征,探究了CaAl-SO_(4)-LDH超稳矿化Cd^(2+)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CaAl-SO_(4)-LDH对Cd^(2+)的超稳矿化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当Cd^(2+)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1;CaAl-SO_(4)-LDH对Cd^(2+)的超稳矿化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该矿化过程以化学作用为主,在CaAl-SO_(4)-LDH层板上发生了同晶取代;CaAl-SO_(4)-LDH对Cd^(2+)的矿化过程是一个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超稳矿化过程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铝类水滑石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发泡混凝土的制备及固碳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他旭鹏 张源 +5 位作者 万志军 曹钊 李建伟 李绪萍 陈景序 张靖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22-4234,共13页
实现绿色低碳是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一种采用超临界CO_(2)相变发泡技术制备泡沫混凝土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兼具高孔隙结构和固碳能力的硅酸盐水泥基超临界CO_(2)发泡混凝土。研究了超临界CO_(2)对材... 实现绿色低碳是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一种采用超临界CO_(2)相变发泡技术制备泡沫混凝土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兼具高孔隙结构和固碳能力的硅酸盐水泥基超临界CO_(2)发泡混凝土。研究了超临界CO_(2)对材料干密度、孔隙结构和固碳能力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相变发泡混凝土制备过程是考虑硅酸盐水泥特性及其与CO_(2)矿化反应特性的温压动态协调过程。利用超临界CO_(2)相变发泡技术制备硅酸盐水泥基泡沫混凝土机理可分为CO_(2)-水泥浆液共存、CO_(2)-水泥浆液共溶、超临界CO_(2)-水泥浆液共溶、卸压发泡4个阶段。提高实验压力可以增大超临界CO_(2)-混凝土体系中的CO_(2)质量分数,降低超临界CO_(2)发泡混凝土的干密度,超临界CO_(2)发泡混凝土干密度为787.14~993.52 kg/m^(3),变化范围为8.28%~19.20%。超临界CO_(2)发泡混凝土孔隙率的发展受CO_(2)在超临界CO_(2)-混凝土体系中的扩散—溶解—反应行为影响,其孔隙率为47.87%~89.79%,增大实验压力,优化保压时间是制备高孔隙率超临界CO_(2)发泡混凝土的发展方向。超临界CO_(2)发泡混凝土泡孔总体呈均匀、规则、独立的圆孔,其孔径大致相同,约为0.2 mm。增大实验压力可以促进CO_(2)矿化反应程度,有效优化泡孔结构及分布密度。每吨超临界CO_(2)发泡混凝土骨架固碳率为6.32%~10.36%,泡孔储碳量为0.98~2.27 kg,具有明显的固碳潜力,但其制备工艺及参数仍需进一步改善。超临界CO_(2)发泡混凝土有望发展为一种近零碳矿用功能性材料,对实现煤电一体化基地源头减碳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 临界二氧 封存 泡沫混凝土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基水滑石材料在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郑美琪 马达 +3 位作者 刘婷婷 林彦军 孔祥贵 段雪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12,共6页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原因,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吸附法是一种极具可操作性和规模化推广的修复技术,因此,开发具有高选择性、高吸附量的吸附剂迫在眉睫。类水滑石是一类典型的阴离子插层材料,因其层板组成可调、层间阴离子...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原因,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吸附法是一种极具可操作性和规模化推广的修复技术,因此,开发具有高选择性、高吸附量的吸附剂迫在眉睫。类水滑石是一类典型的阴离子插层材料,因其层板组成可调、层间阴离子可交换、结构记忆效应等特点已经在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概述了盐湖镁资源高值化转化制备镁基水滑石材料并用于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的工作,介绍了镁基水滑石在重金属污染耕地原位修复方面的应用进展,讨论了超稳矿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最后对镁基水滑石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镁基水滑石 层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ygen-and photo-induced decay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Mechanisms and strategies
5
作者 PENG Xin-xin ABDALLA Danyal +3 位作者 LIU Fei DAOUD Walid A. YUAN Yong-bo LIN Y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2期4366-4396,共31页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have emerged as a promisi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with their rapid improvement in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from 3.8%to 26.7%.However,the unsatisfactory stability is still a major hurdl...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have emerged as a promisi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with their rapid improvement in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from 3.8%to 26.7%.However,the unsatisfactory stability is still a major hurdle to the future commercialization of PSCs.Among various causes of instability,oxygen and photo-induced instability are indispensable aspects to be considered,especially there is a growing demand of manufacturing PSCs with low-cos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This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 timely and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investigations related to the oxygen-and photo-induced decay(OP-decay)in perovskites.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OP decay pathways and decay rate have been discussed.Techniques for the analysis of oxygen and photo-induced decay processes are included.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photo-oxygen stability have been summarized,from the aspects of suppressing the generation yield of superoxide,protecting perovskites from the generated superoxide,and slowing down the oxygen penetration,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vskite solar cells oxygen-and photo-induced decay superoxide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