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集群的“超稳定结构”及其突破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庆华 汤薇 孙虹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4-39,共6页
从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来看,当产业集群发展到成熟阶段以后,可能会形成某种特定意义上的"超稳定结构",从而抑制产业集群的学习效率和创新效率,致使产业集群走向衰退。产业集群的"超稳定结构"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类型:... 从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来看,当产业集群发展到成熟阶段以后,可能会形成某种特定意义上的"超稳定结构",从而抑制产业集群的学习效率和创新效率,致使产业集群走向衰退。产业集群的"超稳定结构"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基于网络层级关系的"超稳定结构";二是基于社会根植特性的"超稳定结构"。产业集群应通过实行全球化市场的持续扩张、深化专业化分工的业务领域、拓宽专业化分工的空间区域等措施,突破产业集群的"超稳定结构",以促进产业集群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超稳定结构 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超稳定结构”的形成——对《新闻联播》的深度解读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215,共4页
自从摄影、电影和电视技术发展起来之后,我们这个世界便逐渐由文字时代转入到一个影像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电影、电视的迅速发展,影像文化研究也有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影像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值得探讨的话... 自从摄影、电影和电视技术发展起来之后,我们这个世界便逐渐由文字时代转入到一个影像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电影、电视的迅速发展,影像文化研究也有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影像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值得探讨的话题。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影像在这一历史转型期具有重要作用,电影、电视、纪录片等影像生动地记录和再现了巨变社会的方方面面:国家、地方、城市和乡村,社会各个阶层的状况都被生动地记载在各类影像中。比起文字来,影像似乎更客观真实地把握和展示世界,但是影像文化的背后总是隐含着文化和权力结构。因此,有必要探讨不同类型的影像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通过深入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电影、电视纪录片和广告视像的文化内涵,具体探讨不同类型的影像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以期对影像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联播》 超稳定结构 社会转型 政治传播学 文化象征意义 解读 中国大陆 电视新闻节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社会史如何呈现?——《延续与断裂:徽州乡村的超稳定结构与社会变迁》读后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玉贵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8-161,165,共5页
唐力行先生的大作《延续与断裂:徽州乡村的超稳定结构与社会变迁》(下文简称《延续与断裂》)于2015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著作虽是先生所主持的20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权力下的乡村统合——16至20世纪徽州乡村社会权... 唐力行先生的大作《延续与断裂:徽州乡村的超稳定结构与社会变迁》(下文简称《延续与断裂》)于2015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著作虽是先生所主持的20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权力下的乡村统合——16至20世纪徽州乡村社会权力关系研究”的最终成果,但同时也可视为耗费先生数十年时间和心血关于徽学研究的精品力作.无论是宏观结构上的谋篇布局,还是力透纸背的具体论述,或是顺畅活泼的文字表达,再或是随处可见的与前人的频繁互动等等,《延续与断裂》都堪称-部整体社会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稳定结构 社会史研究 乡村社会 社会变迁 断裂 徽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商务印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的五类型人格理论与超稳定心理结构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同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113,共11页
传统的五类型人格理论是中国人格理论的核心之一,论文首先考察了其形成的过程和主要发展;其次重点分析、诠释和评价了"圣人人格、君子人格、士者人格、庶人人格和小人人格"五种人格类型的内涵、特征、外在事功以及形成原因;最... 传统的五类型人格理论是中国人格理论的核心之一,论文首先考察了其形成的过程和主要发展;其次重点分析、诠释和评价了"圣人人格、君子人格、士者人格、庶人人格和小人人格"五种人格类型的内涵、特征、外在事功以及形成原因;最后,通过对中国人格理论的双核心"五类型人格论"和"五因素人格论"关系的分析,提出了超稳定心理结构的理论构想,进而推论超稳定心理结构是传统中国超稳定社会结构的深层心理原因,并进行了纲要式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格理论 五类型人格论 五因素人格论 超稳定心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贺诗歌的结构艺术 被引量:3
5
作者 治芳 《江淮论坛》 CSSCI 1993年第4期96-102,共7页
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向少谈结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一是古代诗歌体制小,篇幅短,少有鸿篇钜制,尤其缺乏长篇叙事之作,因而结构问题并不显得突出。二是自隋唐以来,近体诗蓬勃发展,占了诗创作的主流,而以律诗和绝句为标志的近体诗,既已... 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向少谈结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一是古代诗歌体制小,篇幅短,少有鸿篇钜制,尤其缺乏长篇叙事之作,因而结构问题并不显得突出。二是自隋唐以来,近体诗蓬勃发展,占了诗创作的主流,而以律诗和绝句为标志的近体诗,既已形成陈陈相因、固定不变的超稳定结构模式,其所谓结构艺术自然也就引不起研究者们的兴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艺术 李贺诗歌 近体诗 中国古代诗歌 超稳定结构 结构问题 研究者 绝句 隋唐 意象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科举:中国儒家社会全面散构的多米诺骨牌——废科举百年祭 被引量:4
6
作者 高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8-222,共5页
科举制是中国儒家社会道统、王统、族统三维共构的制度性联结之关键枢纽所在。儒家道统的制度化、专制王权的合法化、宗族社会的合理化均赖其居中构建调节;中国儒家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奥秘即在于此。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清廷仅认为... 科举制是中国儒家社会道统、王统、族统三维共构的制度性联结之关键枢纽所在。儒家道统的制度化、专制王权的合法化、宗族社会的合理化均赖其居中构建调节;中国儒家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奥秘即在于此。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清廷仅认为是一个教育制度的改革,结果,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1911年辛亥革命,二千年帝制王权覆灭;1915年新文化运动,儒家道统遭全面批判;1927年宗族社会之领导层———“土豪劣绅”在国民革命中被埋葬。废科举导致了中国儒家社会的全面散构与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儒家 多米诺骨牌效应 儒家道统 宗族社会 超稳定结构 1905年 1911年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1927年 专制王权 教育制度 辛亥革命 国民革命 科举制 制度性 制度化 合法化 合理化 领导层 改革 清廷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方山区开发的战略指导思想
7
作者 夏振坤 《企业经济》 1988年第12期6-10,共5页
正当全国城乡如火如荼地推进着现代化进程的时候,占国土总面积三分之一的山区(不包括高原面积)却仍然徘徊在贫困线上。在那里,传统的观念形态、“平静”的生活方式、准中世纪的经济循环……简直可以说是“不受尘埃半点浸,竹篱茅舍自甘心... 正当全国城乡如火如荼地推进着现代化进程的时候,占国土总面积三分之一的山区(不包括高原面积)却仍然徘徊在贫困线上。在那里,传统的观念形态、“平静”的生活方式、准中世纪的经济循环……简直可以说是“不受尘埃半点浸,竹篱茅舍自甘心”!尽管从中央到地方投入了大量资金,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收效并不理想。这样,山区问题,便成了中国迈向现代化的一个拖后腿的大难题。山区问题的症结何在?出路如何?笔者试图根据南方山区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工业 山区开发 自然经济 超稳定结构 发达地区 现代化进程 生活方式 山区经济 商品经济 南方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局与再分配效应:西部资金瓶颈的新视角
8
作者 林睿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23,共2页
虽然西部大开发5年来投资大幅增长,但东中西投资比重5年来一直保持在58∶22∶20左右,呈现一种难以突破的超稳定结构,尤其近两年差距出现抬头趋势。其原因,除经济基础、区位条件、思想观念、国家政策向东倾斜外,项目布局和产业政策是更... 虽然西部大开发5年来投资大幅增长,但东中西投资比重5年来一直保持在58∶22∶20左右,呈现一种难以突破的超稳定结构,尤其近两年差距出现抬头趋势。其原因,除经济基础、区位条件、思想观念、国家政策向东倾斜外,项目布局和产业政策是更重要的原因。货币媒介和复杂的金融运动不仅掩盖了差别政策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再分配的效应,而且因乘数效应进一步放大了再分配效应。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需要从布局方面对政策进行审视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资金瓶颈 东西投资差距超稳定结构 项目布局 国民收入再分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的消失:当代文学中的乡土叙事 被引量:2
9
作者 郑迦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6-188,共3页
"五四"新文学时期既开创了乡土文学的类型,也奠定了乡土文学的三个基本叙事品格。而20世纪90年代异军突起的"新乡土小说",在对乡土社会的文学还原中,其实探讨了"乡土社会"内核失却的原因,基于乡村"... "五四"新文学时期既开创了乡土文学的类型,也奠定了乡土文学的三个基本叙事品格。而20世纪90年代异军突起的"新乡土小说",在对乡土社会的文学还原中,其实探讨了"乡土社会"内核失却的原因,基于乡村"超稳定文化结构"的瓦解和改变。考察近年来文学创作中的乡土题材作品,可以发现在虚构和非虚构的乡土叙事的两端,剩下的是作家回望中的忧虑和焦虑,乡土想象被非虚构的纪实性乡村描写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乡土叙事 超稳定文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研究中的两大偏颇
10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6期64-64,共1页
一是有些人用西方的史学方法论,如新三论、旧三论、计量史学、模糊史学等等来替代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如用所谓控制论研究中国历史,便编造出中国封建社会有个“超稳定结构”,它不仅使中国封建社会持续了2000多年,甚至使传入中国的马... 一是有些人用西方的史学方法论,如新三论、旧三论、计量史学、模糊史学等等来替代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如用所谓控制论研究中国历史,便编造出中国封建社会有个“超稳定结构”,它不仅使中国封建社会持续了2000多年,甚至使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变成了封建的马克思主义。用它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使革命变成了一场农民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封建社会 史学方法论 新三论 传入中国 计量史学 超稳定结构 控制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