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沉积熔融法制备超疏水微结构表面
- 1
-
-
作者
刘洋
欧阳清
栾红伟
-
机构
海军工程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海军工程大学教研保障中心
-
出处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3,共5页
-
文摘
传统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如加工成本高、受加工设备精度影响大、形貌尺寸随机性大。为得到低成本、形貌尺寸相对可控的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提出了新型制备技术——沉积熔融法。通过金属颗粒悬浊液的自然沉积使微纳尺寸的颗粒均匀分布在金属表面,经熔融、再结晶使其与金属表面结合,再采用低表面能高分子修饰,制备出超疏水微结构表面。通过此方法采用锡铅合金在以黄铜、45号钢、6063铝合金基底上制备了超疏水微结构表面,并发现了金属基底材质与微结构表面的疏水性能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当微米尺寸的颗粒直径越小,制备的微结构表面的疏水性就越大。此外,相较于传统超疏水表面加工方法,沉积熔融法可实现微米级形貌的制备,且具有加工效率高、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不影响原工件强度等优点,但其难以在弧形表面上应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
关键词
超疏水微结构表面
沉积熔融法
金属颗粒分散
超声振动
-
Keywords
superhydrophobic microstructure surface
deposition melting method
dispersion of metal particles
supersonic vibration
-
分类号
TG178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O647.1
[理学—物理化学]
-
-
题名超疏水材料表面液—气界面的稳定性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27
- 2
-
-
作者
吕鹏宇
薛亚辉
段慧玲
-
机构
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北京大学工学院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
IFSA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
-
出处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9-225,共47页
-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1225208)
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11521202)资助项目
-
文摘
超疏水表面功能材料在防污、流动减阻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其中液–气界面的稳定性是关系到该种材料性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微结构液–气界面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浸润状态转变过程,浸润状态恢复过程和气泡形态演化过程三个方面.在压强变化、气体扩散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液–气界面会发生失稳现象,并以不同的形态变化方式进行演化发展.该文首先总结了三类液–气界面稳定性问题.在不同的演化阶段,液–气界面具有不同的位置和形状,体现出不同的稳定性.然后,分别针对液滴系统和水下浸没系统,考虑了几种主要的影响因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超疏水微结构液–气界面稳定性研究的主要进展,总结液–气界面的演化机制.最后,展望了该领域中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
关键词
超疏水微结构表面
液-气界面
稳定性
演化规律
浸润状态转变过程
-
Keywords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liquid-gas interfaces, stability, wetting transition,drag reduction
-
分类号
O363.2
[理学—流体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