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滤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鸡肉中四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 被引量:5
1
作者 宓捷波 王云凤 +3 位作者 陈其勇 常春艳 彭扬思 葛宝坤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48-750,753,共4页
鸡肉样品经乙腈提取,所得提取液再经能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道尔顿物质的超滤膜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鸡肉中4种有机氯农药艾氏剂、狄氏剂、三氯杀螨醇、乙酯杀螨醇4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在优化的超滤条件下,4种有机氯农药... 鸡肉样品经乙腈提取,所得提取液再经能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道尔顿物质的超滤膜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鸡肉中4种有机氯农药艾氏剂、狄氏剂、三氯杀螨醇、乙酯杀螨醇4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在优化的超滤条件下,4种有机氯农药的测定下限(10S/N)均为0.05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气相色谱-质谱 有机氯农药 鸡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螯合-超滤分离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近岸及河口海水中24种痕量稀土及金属元素 被引量:7
2
作者 林继军 林文博 +2 位作者 弓振斌 段华玲 黄佳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30-1435,共6页
建立了聚丙烯酸螯合-超滤(PCP-UF)分离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海水中痕量稀土及金属元素的方法。pH值高于7.5时,海水中的稀土离子、Cu2+、Pb2+、Cd2+、Co2+、Ni2+等与聚丙烯酸(PAA)形成稳定的高分子螯合物,经超滤截留... 建立了聚丙烯酸螯合-超滤(PCP-UF)分离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海水中痕量稀土及金属元素的方法。pH值高于7.5时,海水中的稀土离子、Cu2+、Pb2+、Cd2+、Co2+、Ni2+等与聚丙烯酸(PAA)形成稳定的高分子螯合物,经超滤截留、硝酸解离后,实现了稀土及金属元素从海水中的分离、富集;采用ICP-MS的全定量数据采集模式、内标校正的标准校正曲线法对待测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7.3%,加标回收率为73%~96%;方法的定量下限(LOQs,10σ)为0.23~13.9 ng/L,方法空白为0.09~8.38 ng/L。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近岸及河口海水中痕量稀土及金属元素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金属螯合物 超滤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海水 稀土及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超滤质谱筛选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洋 周慧 +1 位作者 刘舒 刘志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3-818,共6页
采用体外酶抑制活性检测方法结合超滤质谱(UF-LC/MS)筛选方法对中药提取物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行了筛选.以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药,对5种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提取物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 采用体外酶抑制活性检测方法结合超滤质谱(UF-LC/MS)筛选方法对中药提取物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行了筛选.以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药,对5种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提取物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银杏叶具有最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可作为进一步复筛的对象.利用超滤质谱技术对银杏叶中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行了筛选,从中筛选出4种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n)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本文结果为开发新一代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超滤质谱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管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食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15
4
作者 鞠玲燕 宋晓华 +2 位作者 谷婕 徐成钢 杨丽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7,共6页
建立了超滤管净化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动物源食品中10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新方法。样品经酸化乙腈提取后,采用50 m L Millipore超滤管(截留分子量3 k D)净化,离心液氮吹复溶后,经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 建立了超滤管净化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动物源食品中10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新方法。样品经酸化乙腈提取后,采用50 m L Millipore超滤管(截留分子量3 k D)净化,离心液氮吹复溶后,经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0.1%甲酸-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0种喹诺酮类药物在5.0~100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为0.15~0.75μg/kg,定量下限为0.49~2.59μg/kg,在5.0,10,5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1.4%~85.9%,相对标准偏差(n=6)为3.9%~10.7%。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动物源食品中10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快速确证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动物源食品 喹诺酮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辨质谱-高速逆流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联用快速测定分析红三叶草中环氧合酶-2抑制剂 被引量:2
5
作者 侯万超 刘春明 +3 位作者 夏建丽 黄彧 吴桐 李赛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1-186,共6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对红三叶草乙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环氧合酶-2作为生物靶分子,运用超滤质谱技术以"受体-配体"亲和及超滤法作为分析方法筛选具有酶抑制,共鉴定出7个活性化学成分,分别为大... 利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对红三叶草乙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环氧合酶-2作为生物靶分子,运用超滤质谱技术以"受体-配体"亲和及超滤法作为分析方法筛选具有酶抑制,共鉴定出7个活性化学成分,分别为大豆苷、芒柄花苷、大豆苷元、印度黄檀苷、芒柄花素、德鸢尾素、鹰嘴豆芽素A。利用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Semi-preparative HPLC)和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技术对环氧合酶-2抑制剂进行分离和纯化,7种成分纯化至>80%,其中6种成分>92%。结果表明采用超滤质谱-半制备液相色谱-高速逆流色谱联用技术可以快速鉴定、筛选和纯化红三叶草中环氧合酶-2抑制剂。为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平台,可推广应用于其他酶抑制剂的鉴定和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草 超滤质谱 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高速逆流色谱 环氧合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滤-HPLC-MS/MS技术的苦荞提取物抑制线粒体肿胀活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江林娟 韩林 +1 位作者 李云龙 王敏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7-123,共7页
为了阐明苦荞对肝脏线粒体肿胀的抑制作用和物质基础,采用超滤技术,结合HPLC-MS/MS分析,研究苦荞中靶向肝脏线粒体发挥活性的功能成分。结果表明,苦荞含有丰富的总酚和总黄酮,其中以乙醇-麸皮粉提取物(YF)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2.... 为了阐明苦荞对肝脏线粒体肿胀的抑制作用和物质基础,采用超滤技术,结合HPLC-MS/MS分析,研究苦荞中靶向肝脏线粒体发挥活性的功能成分。结果表明,苦荞含有丰富的总酚和总黄酮,其中以乙醇-麸皮粉提取物(YF)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2.48±0.37)mg GA/g DW和(63.06±0.21)mg rutin/g DW,丙酮和水提取物次之。同时,YF对FeSO 4-VC诱导的肝脏线粒体肿胀抑制效果最好,超滤-HPLC-MS/MS分析发现,苦荞YF中发挥肝脏线粒体肿胀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大黄素和L-苹果酸,其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效果优于大黄素和L-苹果酸。细胞实验进一步证实,槲皮素和山奈酚可有效恢复高脂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降低ROS水平,发挥线粒体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超滤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 线粒体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葵花盘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成分识别与活性分析
7
作者 闫昊前 张扬 +7 位作者 邢芳毓 高建萍 张天阳 李晓静 宋默微 孙冰冰 马莉 张贵锋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4,共9页
从葵花盘中筛选具有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以XO为载体,从葵花盘提取物中特异性吸附分离候选化合物,通过高分辨液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研究XO抑制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从葵花盘醇提物中筛选出咖啡醇等13种化合物,... 从葵花盘中筛选具有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以XO为载体,从葵花盘提取物中特异性吸附分离候选化合物,通过高分辨液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研究XO抑制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从葵花盘醇提物中筛选出咖啡醇等13种化合物,其中,咖啡醇(IC 50=47.49μg/mL,P<0.0001)具有XO抑制活性,为竞争性可逆抑制剂。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咖啡醇与XO特异结合性能,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技术证明咖啡醇可与XO有效结合,并降低其活性。咖啡醇与酶FAD区域的结合阻碍了底物氧化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使酶的结构更加致密,底物难以定位到活性腔中,导致其催化活性下降。咖啡醇对酶的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主要驱动力为疏水作用,且咖啡醇在XO活性腔上只有单一或一类结合位点。咖啡醇是一种潜在抑制XO活性的成分,为治疗高尿酸血症天然产物的筛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盘 黄嘌呤氧化酶 咖啡醇 超滤-质谱联用技术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分级研究腐殖酸的结构组成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丽 冉勇 +2 位作者 傅家谟 盛国英 彭平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7-394,共8页
利用切面流超滤技术将Pahokee泥炭腐殖酸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8个级分,并综合应用元素分析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固体13C核磁共振(13CNMR)和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详细研究了分级前后腐殖酸分子的结构组成特征。... 利用切面流超滤技术将Pahokee泥炭腐殖酸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8个级分,并综合应用元素分析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固体13C核磁共振(13CNMR)和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详细研究了分级前后腐殖酸分子的结构组成特征。研究表明,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腐殖酸分子中的元素碳、元素氢含量增加;而元素氧和含氧官能团含量减少;并且低相对分子质量级分中含有相对较多的木本植物来源的芳香结构,而高相对分子质量级分中含相对较多微生物和植物来源的聚脂肪结构。本研究结果不仅说明环境中的腐殖酸分子是由许多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结构性质各异的腐殖酸分子组成,而且这些腐殖酸分子可能与腐殖酸形成过程中各种来源的物质在不同阶段的腐殖化产物有关,表明了腐殖酸类地质大分子物质的非均一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切面流超滤 元素组成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固体^13C核磁共振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双重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腹水的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顾欢 丛庆伟 +2 位作者 白长川 武春燕 朱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3394-3399,共6页
目的: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讨双重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腹水的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17例单纯肝硬化腹水患者,利用液质联用平台... 目的: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讨双重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腹水的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17例单纯肝硬化腹水患者,利用液质联用平台获得腹水超滤治疗前后患者的代谢物谱。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分析,筛选出差异代谢化合物并将其输入MetaboAnalyst获得相关代谢途径。结果:1)腹水回输治疗后,肝肾阴虚型患者中医证候较前改善;ALT、AST、TBIL较前下降(P<0.05),TP、ALB较前明显升高(P<0.01);Urea、Cre较前明显改善(P<0.01)。2)鉴定出与肝肾阴虚型肝硬化腹水回输治疗密切相关的5种化合物,包括鹅脱氧胆酸、胆酸、顺乌头酸、柠檬酸和棕榈酸,并得出与腹水回输治疗密切相关的3条代谢通路,包括柠檬酸循环、原发性胆汁酸生物合成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结论:腹水回输治疗可能通过影响上述3条代谢通路取得有效临床疗效,为肝肾阴虚型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腹水超滤浓缩回输 肝肾阴虚 肝硬化腹水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蛋白酶中具有水解壳聚糖活性的酶组分分离纯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季旺 谭晶 夏文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35-238,共4页
采用超滤、制备电泳对木瓜蛋白酶进行分离纯化。结果显示:超滤后木瓜蛋白酶的蛋白酶和壳聚糖酶比活力分别从435.10U/mg和2.17U/mg提高到531.39U/mg和2.65U/mg,纯化倍数均提高了1.22倍。制备电泳图谱上显示有五条明显的酶条带,酶活性测... 采用超滤、制备电泳对木瓜蛋白酶进行分离纯化。结果显示:超滤后木瓜蛋白酶的蛋白酶和壳聚糖酶比活力分别从435.10U/mg和2.17U/mg提高到531.39U/mg和2.65U/mg,纯化倍数均提高了1.22倍。制备电泳图谱上显示有五条明显的酶条带,酶活性测定显示条带2具有较高的壳聚糖酶比活力。采用SDS-PAGE和HPLC对此纯化酶组分进行纯度鉴定,结果显示为单一条带和单一峰,说明木瓜蛋白酶中存在具有水解壳聚糖活力的酶组分。HPLC-MS/MS测定该纯化酶组分的氨基酸序列为MRITISGSPG SGTTTLGRSI AEKYSYRYVS AGEVFRGL AK ERNMDLAAFG KIAETDPAID LEIADARQKEI GESSDDIILE GRLAGWMVEN ADLKILLCAS PECRSTRIAA REGLTEKQ AFEMTIERE ACEAGRYMEYYEI DILDFSPYDL ILNSETFSAN ELFAIVDAAVS SLLK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蛋白酶 壳聚糖酶活力 超滤 制备电泳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H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结合遗传算法优化鹰嘴豆中抗炎活性成分的提取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华周 康贺磊 +4 位作者 侯万超 刘春明 李赛男 张语迟 刘震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137,共6页
以异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超声时间、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结合遗传算法优化鹰嘴豆异黄酮提取工艺,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1.73 h、乙醇浓度为78.64%,料液比1∶24... 以异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超声时间、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结合遗传算法优化鹰嘴豆异黄酮提取工艺,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1.73 h、乙醇浓度为78.64%,料液比1∶24.9 g/mL,鹰嘴豆中异黄酮提取率为0.76 mg/g。以5-脂氧合酶为作用靶点,利用超滤-质谱技术(UF-MS)筛选鹰嘴豆中具有抑制5-脂氧合酶作用的潜在抗炎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利用响应面结合遗传算法可以进一步优化提高鹰嘴豆中活性成分的提取率;鹰嘴豆中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成分为大豆苷、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后莫紫檀素和鹰嘴豆芽素A,其结合强度分别为40.82%、36.93%、31.65%、28.75%和2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 响应面(RSM) 遗传算法(GA) 超滤-质谱(uf-ms) 5-脂氧合酶(5-L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市水源水及净水厂中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的分布、含量和去除规律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茜 王金龙 +2 位作者 唐小斌 梁恒 李圭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3-1199,共7页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检测水平的提升,水中痕量的PPCPs被不断发现,水源水以及饮用水中的痕量PPCPs亦被逐步重视起来。为了掌握珠三角某市饮用水系统中PPCPs的变化规律,采用固相萃取和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调查了某市水源水、净...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检测水平的提升,水中痕量的PPCPs被不断发现,水源水以及饮用水中的痕量PPCPs亦被逐步重视起来。为了掌握珠三角某市饮用水系统中PPCPs的变化规律,采用固相萃取和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调查了某市水源水、净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水中目标PPCPs的分布和含量情况,同时研究了目标PPCPs在水厂中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在20个批次的样品中,该市水源1和水源2中分别检出7种和10种PPCPs。水源1中咖啡因的检出质量浓度最高,平均质量浓度为24.7 ng·L^(−1)。水源2中红霉素的检出质量浓度最高,平均质量浓度为22.1 ng·L^(−1)。在20个批次的样品中,常规处理工艺(水厂1、3和4)的出厂水分别检出3种、7种和7种PPCPs,深度处理工艺(水厂2)的出厂水中检出1种PPCPs。出厂水中PPCPs种类远少于水源水,浓度也明显下降。除水厂2以外,管网水中均有PPCPs检出,与出厂水相比,管网水中PPCPs种类和浓度也有所降低。常规处理工艺只对部分目标PPCP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预氯化对PPCPs去除起重要作用;深度处理工艺对大部分目标PPCPs的去除效率较高,其中活性炭吸附工艺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 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水源水 饮用水 水处理工艺 活性炭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茯苓中三萜类活性成分筛选、分离及鉴定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桐 刘春明 李赛男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1-578,共8页
建立了以活性为导向的快速筛选分离及鉴定茯苓中活性成分的分析方法。以茯苓总三萜得率为评价指标,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茯苓石油醚提取的最佳条件为: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 4])浓度为0.4 mol/L,用量为10%,液料比... 建立了以活性为导向的快速筛选分离及鉴定茯苓中活性成分的分析方法。以茯苓总三萜得率为评价指标,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茯苓石油醚提取的最佳条件为: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 4])浓度为0.4 mol/L,用量为10%,液料比为30∶1,提取时间为35 min,提取次数为3次;利用超滤-质谱技术(UF-LC-MS)共筛选得到5个潜在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和3个潜在的5-脂氧合酶(5-LOX)抑制剂。以活性为导向,经高速逆流色谱(HSCCC)结合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Semi-preparative HPLC)技术联合分离,从200 mg茯苓提取物中,分离制备得到2.36 mg 3-表去氢土莫酸、3.54 mg去氢茯苓酸,8.57 mg茯苓酸、5.34 mg松苓新酸、4.32 mg 3-氢化松苓酸,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其纯度均达到90.0%以上;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仪及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单体活性成分进行鉴定。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高效,分离样品纯度高,适用于茯苓中三萜类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研究,为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超滤-质谱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剂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华周 侯万超 +4 位作者 李赛男 刘春明 庄思远 周旭 李彦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154-159,223,共7页
目的以超氧化物歧化酶为作用靶点,快速筛选、分离纯化和鉴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剂。方法首先,利用超滤-质谱技术(UF-MS)对鹰嘴豆中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然后,在活性指导下,应用半制备型液相色谱(Semi-prepara... 目的以超氧化物歧化酶为作用靶点,快速筛选、分离纯化和鉴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剂。方法首先,利用超滤-质谱技术(UF-MS)对鹰嘴豆中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然后,在活性指导下,应用半制备型液相色谱(Semi-preparative HPLC)结合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从鹰嘴豆中分离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剂,最后,运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对分离所得化学成分进行结构解析和鉴定。结果从鹰嘴豆中成功分离纯化并鉴定出五个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剂(分别为大豆苷、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后莫紫檀素、鹰嘴豆芽素A),其纯度均>90%。结论采用超高分辨质谱-半制备液相色谱-高速逆流色谱联用技术可以快速筛选、分离纯化和鉴定鹰嘴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剂,为鹰嘴豆抗炎活性研究及天然产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超滤-质谱 超氧化物歧化酶 高速逆流色谱 半制备型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