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黄汤降糖降脂活性成分的多靶标亲和超滤质谱研究
1
作者 徐勇兵 郭明全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0-822,I0004,共14页
三黄汤是传统的中药复方,临床上被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肥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三黄汤中具有显著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首先测试三黄汤对α-葡萄糖苷酶(α-Glu)和脂肪酶(LP)的抑制活性,然后分别以... 三黄汤是传统的中药复方,临床上被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肥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三黄汤中具有显著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首先测试三黄汤对α-葡萄糖苷酶(α-Glu)和脂肪酶(LP)的抑制活性,然后分别以α-Glu、α-淀粉酶(α-Amy)和LP这3个靶酶为靶标,采用多靶标亲和超滤质谱技术从三黄汤中筛选出24、17和25种分别能够与α-Glu、α-Amy和LP结合的潜在活性配体,其中,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等多个成分具有显著的降糖和降脂活性。随后,对筛选出的部分代表性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本研究结合3种糖脂代谢相关药物靶标,采用多靶标亲和超滤质谱技术探究三黄汤复方中潜在的降糖降脂活性成分,并据此构建多成分多靶标作用网络图,可为阐明降糖降脂活性物质基础和防治肥胖和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超滤质谱 三黄汤 降糖 降脂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和超滤质谱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周慧 王义民 +2 位作者 郑重 刘舒 刘志强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1-652,共12页
亲和超滤质谱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药物小分子发现模式。该技术利用配体与受体之间特异性结合,通过超滤装置快速筛选活性小分子化合物,再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鉴定活性成分结构。亲和... 亲和超滤质谱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药物小分子发现模式。该技术利用配体与受体之间特异性结合,通过超滤装置快速筛选活性小分子化合物,再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鉴定活性成分结构。亲和超滤质谱技术集药物活性成分筛选、结构鉴定于一体,尤其适用于从复杂体系中筛选潜在的活性小分子化合物。近年来,针对中药发挥药理作用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的重要特点,亲和超滤质谱技术已被广泛用于从中药提取物中筛选与特定蛋白靶点相结合的小分子活性物质,对阐明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以活性成分作为先导化合物的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是对传统药物发现方法的有利补充。本工作综述了该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原理、特点、应用进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超滤质谱(AUF-MS) 中药 靶蛋白 活性成分筛选 高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超滤质谱法筛选中药复方二妙丸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晨 刘舒 +1 位作者 刘志强 宋凤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40-1645,共6页
采用离心超滤质谱分析技术(UF-UPLC/Q-TOF/MS),结合体外酶活性实验方法,对中药复方二妙丸提取物中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进行了筛选.体外酶活性实验测得二妙丸水提液对黄嘌呤氧化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218±0.0034)mg/mL,表明... 采用离心超滤质谱分析技术(UF-UPLC/Q-TOF/MS),结合体外酶活性实验方法,对中药复方二妙丸提取物中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进行了筛选.体外酶活性实验测得二妙丸水提液对黄嘌呤氧化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218±0.0034)mg/mL,表明二妙丸具有较强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进一步采用离心超滤质谱技术对二妙丸水提物中潜在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进行筛选,从中筛选并鉴定了9种具有潜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为开发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及阐明二妙丸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妙丸 黄嘌呤氧化酶 离心超滤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超滤质谱筛选川乌中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乌头类生物碱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洪彬 刘舒 +2 位作者 王春艳 刘志强 宋凤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35-1639,共5页
采用离心超滤质谱技术从川乌总生物碱提取物中筛选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乌头类生物碱成分,并用LC-MSn技术对筛选出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从川乌总生物碱中筛选并鉴定出9种与人血清白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乌头类生物碱:... 采用离心超滤质谱技术从川乌总生物碱提取物中筛选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乌头类生物碱成分,并用LC-MSn技术对筛选出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从川乌总生物碱中筛选并鉴定出9种与人血清白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乌头类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10-OH-中乌头碱、中乌头碱、10-OH-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脱氧乌头碱和3,13-脱氧乌头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乌 离心超滤质谱 人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la细胞增殖抑制模型结合离心超滤质谱筛选中药抗癌药物 被引量:2
5
作者 魏忠宝 马蕾 +3 位作者 刘舒 刘志强 石毅 曲晓波 《质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4-502,共9页
采用基于MTT比色法的Hela细胞增殖抑制模型评价中药提取物的抗癌活性,并利用离心超滤质谱方法对活性最强的中药提取物中抗癌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长春花提取物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最强,与阳性对照药阿霉素相当,且抑... 采用基于MTT比色法的Hela细胞增殖抑制模型评价中药提取物的抗癌活性,并利用离心超滤质谱方法对活性最强的中药提取物中抗癌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长春花提取物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最强,与阳性对照药阿霉素相当,且抑制活性与给药浓度呈正相关。延胡索提取物在3个不同给药浓度下也可以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三尖杉、黄连和喜树果提取物在高浓度时能够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而刺五加提取物则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利用离心超滤质谱从长春花提取物中筛选得到2种存活素基因启动子片段结合剂和6种钙调蛋白结合剂,经多级串联质谱分析鉴定,分别为蛇根碱、鸡骨常山碱、它波宁、环氧长春碱、长春新碱和21’-氧代环氧长春碱。本研究可为中药抗癌药物的筛选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超滤质谱 HELA细胞 中药 筛选 抗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超滤质谱筛选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洋 周慧 +1 位作者 刘舒 刘志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3-818,共6页
采用体外酶抑制活性检测方法结合超滤质谱(UF-LC/MS)筛选方法对中药提取物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行了筛选.以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药,对5种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提取物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 采用体外酶抑制活性检测方法结合超滤质谱(UF-LC/MS)筛选方法对中药提取物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行了筛选.以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药,对5种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提取物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银杏叶具有最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可作为进一步复筛的对象.利用超滤质谱技术对银杏叶中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行了筛选,从中筛选出4种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n)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本文结果为开发新一代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超滤质谱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辨质谱-高速逆流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联用快速测定分析红三叶草中环氧合酶-2抑制剂 被引量:2
7
作者 侯万超 刘春明 +3 位作者 夏建丽 黄彧 吴桐 李赛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1-186,共6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对红三叶草乙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环氧合酶-2作为生物靶分子,运用超滤质谱技术以"受体-配体"亲和及超滤法作为分析方法筛选具有酶抑制,共鉴定出7个活性化学成分,分别为大... 利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对红三叶草乙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环氧合酶-2作为生物靶分子,运用超滤质谱技术以"受体-配体"亲和及超滤法作为分析方法筛选具有酶抑制,共鉴定出7个活性化学成分,分别为大豆苷、芒柄花苷、大豆苷元、印度黄檀苷、芒柄花素、德鸢尾素、鹰嘴豆芽素A。利用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Semi-preparative HPLC)和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技术对环氧合酶-2抑制剂进行分离和纯化,7种成分纯化至>80%,其中6种成分>92%。结果表明采用超滤质谱-半制备液相色谱-高速逆流色谱联用技术可以快速鉴定、筛选和纯化红三叶草中环氧合酶-2抑制剂。为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平台,可推广应用于其他酶抑制剂的鉴定和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草 超滤质谱 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高速逆流色谱 环氧合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葵花盘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成分识别与活性分析
8
作者 闫昊前 张扬 +7 位作者 邢芳毓 高建萍 张天阳 李晓静 宋默微 孙冰冰 马莉 张贵锋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4,共9页
从葵花盘中筛选具有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以XO为载体,从葵花盘提取物中特异性吸附分离候选化合物,通过高分辨液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研究XO抑制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从葵花盘醇提物中筛选出咖啡醇等13种化合物,... 从葵花盘中筛选具有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以XO为载体,从葵花盘提取物中特异性吸附分离候选化合物,通过高分辨液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研究XO抑制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从葵花盘醇提物中筛选出咖啡醇等13种化合物,其中,咖啡醇(IC 50=47.49μg/mL,P<0.0001)具有XO抑制活性,为竞争性可逆抑制剂。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咖啡醇与XO特异结合性能,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技术证明咖啡醇可与XO有效结合,并降低其活性。咖啡醇与酶FAD区域的结合阻碍了底物氧化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使酶的结构更加致密,底物难以定位到活性腔中,导致其催化活性下降。咖啡醇对酶的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主要驱动力为疏水作用,且咖啡醇在XO活性腔上只有单一或一类结合位点。咖啡醇是一种潜在抑制XO活性的成分,为治疗高尿酸血症天然产物的筛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盘 黄嘌呤氧化酶 咖啡醇 超滤-质谱联用技术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花中异黄酮类活性成分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桐 黄彧 +3 位作者 侯万超 夏建丽 刘春明 李赛男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3-358,共6页
建立了快速分离及鉴定葛花中活性化合物的方法。采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得到葛花提取物,以α-葡萄糖苷酶和乳酸脱氢酶作为生物靶分子,以超滤质谱技术筛选酶抑制剂。运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所得酶抑制剂,以乙酸乙酯-乙醇-水(4.0∶0.5... 建立了快速分离及鉴定葛花中活性化合物的方法。采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得到葛花提取物,以α-葡萄糖苷酶和乳酸脱氢酶作为生物靶分子,以超滤质谱技术筛选酶抑制剂。运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所得酶抑制剂,以乙酸乙酯-乙醇-水(4.0∶0.5∶3.0,V/V/V)组成三元溶剂体系,从200 mg葛花粗提物中,一次性分离制备得到2.36 mg葛根素、8.57 mg鸢尾苷、5.34 mg染料木苷,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纯度均达到90.0%以上。该三个化合物均可与α-葡萄糖苷酶及乳酸脱氢酶亲和,具有潜在的抗糖尿病及抗脑卒中的活性。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及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确定了每个化合物的结构。该方法简单、快速、高效,分离样品纯度高,适用于葛花中异黄酮类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超滤质谱 葛花 异黄酮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茯苓中三萜类活性成分筛选、分离及鉴定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桐 刘春明 李赛男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1-578,共8页
建立了以活性为导向的快速筛选分离及鉴定茯苓中活性成分的分析方法。以茯苓总三萜得率为评价指标,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茯苓石油醚提取的最佳条件为: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 4])浓度为0.4 mol/L,用量为10%,液料比... 建立了以活性为导向的快速筛选分离及鉴定茯苓中活性成分的分析方法。以茯苓总三萜得率为评价指标,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茯苓石油醚提取的最佳条件为: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 4])浓度为0.4 mol/L,用量为10%,液料比为30∶1,提取时间为35 min,提取次数为3次;利用超滤-质谱技术(UF-LC-MS)共筛选得到5个潜在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和3个潜在的5-脂氧合酶(5-LOX)抑制剂。以活性为导向,经高速逆流色谱(HSCCC)结合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Semi-preparative HPLC)技术联合分离,从200 mg茯苓提取物中,分离制备得到2.36 mg 3-表去氢土莫酸、3.54 mg去氢茯苓酸,8.57 mg茯苓酸、5.34 mg松苓新酸、4.32 mg 3-氢化松苓酸,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其纯度均达到90.0%以上;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仪及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单体活性成分进行鉴定。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高效,分离样品纯度高,适用于茯苓中三萜类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研究,为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超滤-质谱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结合遗传算法优化鹰嘴豆中抗炎活性成分的提取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华周 康贺磊 +4 位作者 侯万超 刘春明 李赛男 张语迟 刘震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137,共6页
以异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超声时间、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结合遗传算法优化鹰嘴豆异黄酮提取工艺,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1.73 h、乙醇浓度为78.64%,料液比1∶24... 以异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超声时间、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结合遗传算法优化鹰嘴豆异黄酮提取工艺,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1.73 h、乙醇浓度为78.64%,料液比1∶24.9 g/mL,鹰嘴豆中异黄酮提取率为0.76 mg/g。以5-脂氧合酶为作用靶点,利用超滤-质谱技术(UF-MS)筛选鹰嘴豆中具有抑制5-脂氧合酶作用的潜在抗炎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利用响应面结合遗传算法可以进一步优化提高鹰嘴豆中活性成分的提取率;鹰嘴豆中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成分为大豆苷、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后莫紫檀素和鹰嘴豆芽素A,其结合强度分别为40.82%、36.93%、31.65%、28.75%和2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 响应面(RSM) 遗传算法(GA) 超滤-质谱(UF-MS) 5-脂氧合酶(5-L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剂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华周 侯万超 +4 位作者 李赛男 刘春明 庄思远 周旭 李彦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154-159,223,共7页
目的以超氧化物歧化酶为作用靶点,快速筛选、分离纯化和鉴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剂。方法首先,利用超滤-质谱技术(UF-MS)对鹰嘴豆中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然后,在活性指导下,应用半制备型液相色谱(Semi-prepara... 目的以超氧化物歧化酶为作用靶点,快速筛选、分离纯化和鉴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剂。方法首先,利用超滤-质谱技术(UF-MS)对鹰嘴豆中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然后,在活性指导下,应用半制备型液相色谱(Semi-preparative HPLC)结合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从鹰嘴豆中分离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剂,最后,运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对分离所得化学成分进行结构解析和鉴定。结果从鹰嘴豆中成功分离纯化并鉴定出五个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剂(分别为大豆苷、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后莫紫檀素、鹰嘴豆芽素A),其纯度均>90%。结论采用超高分辨质谱-半制备液相色谱-高速逆流色谱联用技术可以快速筛选、分离纯化和鉴定鹰嘴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剂,为鹰嘴豆抗炎活性研究及天然产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超滤-质谱 超氧化物歧化酶 高速逆流色谱 半制备型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