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点始叶螨内参基因筛选及其在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EsSOD表达分析中的应用
1
作者 梁晓 陈青 +1 位作者 伍春玲 方永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5-181,共7页
为了筛选稳定内参基因分析六点始叶螨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EsSOD的表达量,本研究采用geNorm、Bestkeeper、Normfind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6个候选内参基因actin、gapdh、rpl13、α-tub、β-tub和18sRNA在六点始叶螨幼螨、前若螨、后若螨... 为了筛选稳定内参基因分析六点始叶螨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EsSOD的表达量,本研究采用geNorm、Bestkeeper、Normfind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6个候选内参基因actin、gapdh、rpl13、α-tub、β-tub和18sRNA在六点始叶螨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雌成螨中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根据geNorm软件分析得出6个候选内参引物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actin>β-tub>rpl13>α-tub>gapdh>18sRNA;根据NormFinder软件分析得出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rpl13>β-tub>actin>α-tub>18sRNA>gapdh;根据BestKeeper软件分析得出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β-tub>rpl13>actin>gapdh>α-tub>18sRNA;最终根据RefFinder软件的综合分析结果,actin和β-tub是稳定性最佳的2个内参引物。分别以actin和β-tub为内参进行EsSOD基因表达量的RT-qPCR分析,结果表明,与取食感螨橡胶树种质‘IAN2904’后EsSOD表达量相比,不同龄期六点始叶螨取食抗螨橡胶树种质‘IRCI12’后EsSOD表达量均降低。本研究获得了可用于六点始叶螨EsSOD表达量分析的稳定内参引物,为橡胶树种质抗螨性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点始叶螨 内参基因 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essod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植物激素对橡胶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余文才 孔广红 +1 位作者 亚华金 和丽岗 《热带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62-68,共7页
为探究外源植物激素对橡胶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橡胶树优良品种GT1芽接无性系幼苗为试验材料,分析外源脱落酸(ABA)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下SOD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外源ABA处理下,... 为探究外源植物激素对橡胶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橡胶树优良品种GT1芽接无性系幼苗为试验材料,分析外源脱落酸(ABA)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下SOD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外源ABA处理下,SOD活性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大多数HbSOD基因家族成员显著上调表达,少数成员显著下调表达;在外源MeJA处理下,SOD活性在处理前期(0~3 h)无显著变化,后期(6~48 h)显著下降,大多数HbSOD基因家族成员显著下调表达或无显著变化,只有少数成员(HbCSD5和HbMSD2)显著上调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外源激素ABA和MeJA处理下,SOD酶活性与HbFSD1基因表达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推测ABA和MeJA可能通过调控HbSODs基因表达的信号调控网络进而调节SOD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超氧化物歧化酶 基因表达 脱落酸 茉莉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鉴定及低温胁迫表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莉莎 李玉波 +3 位作者 胡晓丽 杨欣丽 易克贤 黄兴 《中国热带农业》 2024年第1期23-27,22,共6页
剑麻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纤维作物,生产中易受到寒害威胁而造成减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重要的保护酶,在植物应答低温等逆境条件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前人研究已初步明确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剑麻低温处理后起重要作用,但其在剑麻中... 剑麻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纤维作物,生产中易受到寒害威胁而造成减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重要的保护酶,在植物应答低温等逆境条件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前人研究已初步明确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剑麻低温处理后起重要作用,但其在剑麻中的基因序列及分子调控机制尚未明确。在已发表的剑麻转录组数据库中鉴定出5个SOD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其在不同植物物种中进化较保守。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低温胁迫后5个基因表达模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均与SOD活性变化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2个CSD基因和1个FSD基因与SOD活性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这3个基因在应答低温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鉴定了剑麻SOD基因并初步明确其应答低温胁迫表达模式,为深入开展剑麻抗寒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 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低温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杧果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家族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施绍璞 周开兵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6期718-727,共10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植物抗氧化系统中的一类重要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杧果SOD(MiSOD)的基因功能,在不同组织与增强UV-B照射下的表达模式。本研究基于杧果基因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蛋白质特性、系统进化关系、...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植物抗氧化系统中的一类重要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杧果SOD(MiSOD)的基因功能,在不同组织与增强UV-B照射下的表达模式。本研究基于杧果基因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蛋白质特性、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多个方面鉴定MiSOD基因家族成员,并通过转录组分析鉴定MiSOD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模式。杧果中共鉴定得到10个SOD基因,MiSOD蛋白大多属于稳定蛋白与酸性蛋白。多物种SOD蛋白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OD按照蛋白类型被聚类为三个亚组。基因结构分析显示,SOD基因含有5~8个内含子,同一进化分支的基因,结构更为相似,其蛋白的保守基序与保守结构域也相同。10个MiSOD分布于7条染色体与1条碎片片段上,包含3对片段复制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MiSOD成员启动子中包含生长发育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和逆境响应相关元件。MiSOD基因在“Alphonso”杧果不同组织中表达模式不同,MiCu/Zn-SOD3、MiFe-SOD1、2、3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均较低,果肉、叶片、树皮和果皮中MiCSD4表达量最高,种子中MiMSD1表达量最高,根与花中,MiCSD1表达量最高;在增强UV-B照射的“台农一号”杧果果肉中,与对照相比,MiSOD基因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MiSOD基因家族成员可能通过感受不同种类的信号而行使不同的功能,从而形成不同的表达模式;在“台农一号”杧果响应UV-B胁迫中,SOD可能不起关键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MiSOD基因对不同信号的响应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量表达小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对烟草耐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海娜 李小娟 +1 位作者 李存东 肖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03-1408,共6页
利用前期克隆的小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TaSOD1.1和TaSOD1.2,构建融合上述基因编码阅读框(ORF)的双元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获得了过量表达TaSOD1.1和TaSOD1.2的转基因烟草植株。研究表明,NaCl处理下,与对照相比... 利用前期克隆的小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TaSOD1.1和TaSOD1.2,构建融合上述基因编码阅读框(ORF)的双元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获得了过量表达TaSOD1.1和TaSOD1.2的转基因烟草植株。研究表明,NaCl处理下,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植株伤害较小,叶片失绿面积较少,植株长势明显增强,叶片的SOD活性均明显提高,而MDA含量明显降低。转基因植株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表现与SOD活性相同的趋势。表明在烟草中高表达小麦TaSOD1.1和TaSOD1.2基因,通过外源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调节,能增加植株SOD活性,减轻盐分胁迫造成的细胞膜质过氧化,增强植株抵御盐分胁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 遗传转化 烟草 耐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对苹果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梁国庆 孙静文 +1 位作者 周卫 王秀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8-444,共7页
采用果实薄片培养试验研究不同钙浓度(0、1和10 mmo1/L CaCl2,5 mmo1/L EGTA)和处理时间(6、12、24和48 h)下苹果果实活性氧代谢特征;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编码苹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基因在分子水平的表达。高钙... 采用果实薄片培养试验研究不同钙浓度(0、1和10 mmo1/L CaCl2,5 mmo1/L EGTA)和处理时间(6、12、24和48 h)下苹果果实活性氧代谢特征;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编码苹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基因在分子水平的表达。高钙处理12 h后,SOD酶的活性显著增加,O.2-产生速率显著下降;高钙处理24 h后,CAT酶的活性显著增加,H2O2含量显著下降;缺钙处理下SOD酶和CAT酶的活性受到抑制,O.2-形成速率和H2O2含量显著增加。基因表达实验显示,高钙处理12 h后,SOD基因的表达量增加,与SOD酶活性变化一致,说明SOD酶的活性取决于SOD基因的表达量;高钙处理12 h后,CAT1基因的表达量增加,而CAT酶的活性是在加钙处理24 h后显著增加,说明CAT酶的活性并不完全取决于CAT1基因的表达量,推断其酶活性还取决于该基因翻译后的修饰调控。上述研究表明,苹果外源补钙通过在分子水平上调SOD和CAT1基因表达量来激活SOD和CAT酶的活性,有效减少体内活性氧积累,确保果实生理代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超氧化物歧化酶 氧化氢酶 基因表达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紫菜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荣 刘涛 +2 位作者 周晓君 庄筠昀 茅云翔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2-528,共7页
为研究紫菜抗逆抗病的分子机制,以本实验室建立的条斑紫菜表达序列标签(EST)和全长cDNA富集文库,结合PCR技术,克隆了条斑紫菜编码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cDNA及基因组DNA全长序列,并进行了序列特性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基... 为研究紫菜抗逆抗病的分子机制,以本实验室建立的条斑紫菜表达序列标签(EST)和全长cDNA富集文库,结合PCR技术,克隆了条斑紫菜编码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cDNA及基因组DNA全长序列,并进行了序列特性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958个核苷酸,包含一个完整Mn-SOD基因的ORF,编码224个氨基酸和终止密码子;该基因在基因组中序列长度为1416bp,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这既不同于高等植物的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也不同于人的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该基因编码区密码子的平均GC含量为60.9%,第三位密码子的GC含量高达84.9%;序列中包含4个与Mn^2+的结合位点及一个保守的金属结合结构域,预测分子量为24469.09Da,等电点为5.99;条斑紫菜Mn-SOD与人的相关蛋白具有类似的空间结构,都有6个跨膜α螺旋结构域;由cDNA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莱茵衣藻相似性为57.7%,系统发生分析表明条斑紫菜Mn-SOD与绿藻莱茵衣藻和硅藻海链藻的亲缘关系较近.这是该基因在红藻门中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胞质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序列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峰 王宏斌 王金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以水稻(Oryza sativa)品种Cpslo17幼穗为材料,通过RT-PCR克隆了长度为698bp的编码水稻细胞质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OsCu/Zn-SOD)。序列分析表明其覆盖基因完整编码框,编码由15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它与玉米(Zea maize)Cu/Zn-SOD基因... 以水稻(Oryza sativa)品种Cpslo17幼穗为材料,通过RT-PCR克隆了长度为698bp的编码水稻细胞质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OsCu/Zn-SOD)。序列分析表明其覆盖基因完整编码框,编码由15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它与玉米(Zea maize)Cu/Zn-SOD基因序列的相似率为88%。TargetP和ChloroP预测编码蛋白N端无信号肽序列,且此编码区段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利用Swiss-Model站点预测OsCu/Zn-SOD三维结构,并分析其铜锌离子结合位点的结构。RT-PCR结果表明OsCu/Zn-SOD在水稻不同品种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存在差异,OsCu/Zn-SOD在Cpslo17的分裂旺盛的幼嫩组织如幼穗、开花期花序和未成熟种子中表达量较高,而在叶片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在愈伤组织中表达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序列分析 基因组结构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铁型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CmFeSOD)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5
9
作者 韩珊 刘裕峰 +6 位作者 朱天辉 刘应高 谯天敏 李姝江 汪煜伶 徐缨络 莫义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5-944,共10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逆境条件下清除细胞内活性氧的关键酶,而铁型超氧化物歧化酶(FeSOD)作为该酶系中的关键酶之一,与植物的抗病性关系密切。根据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Bl)转录组数据中分析得到FeSOD基因EST...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逆境条件下清除细胞内活性氧的关键酶,而铁型超氧化物歧化酶(FeSOD)作为该酶系中的关键酶之一,与植物的抗病性关系密切。根据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Bl)转录组数据中分析得到FeSOD基因EST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以板栗幼叶的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CmFeSOD基因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的cDNA序列,并推定其氨基酸序列,同时将该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进行不同条件的诱导表达。结果表明,板栗CmFeSOD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大小为705bp,共编码234个氨基酸,推测其蛋白分子质量为26.0165ku,理论等电点(pI)为6.86,具有FeSOD家族的特征基序和保守结构域,GenBank登录号为KY312852。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板栗CmFeSOD与核桃的亲缘关系最近。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通过原核表达获得CmFeSOD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29ku,CmFeSOD蛋白在30℃,添加0.4mmol/LIPTG,诱导6h表达量最高,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超氧化物歧化酶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克隆及测序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明 郑学勤 邵寒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5-168,共4页
以甘薯(Ipomoeabatatas(L.)Poir)叶为材料提取植物总RNA,经反转录后,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并克隆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cDNA,并进行测序分析。该序列全长482bp,其读码框编码152个氨... 以甘薯(Ipomoeabatatas(L.)Poir)叶为材料提取植物总RNA,经反转录后,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并克隆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cDNA,并进行测序分析。该序列全长482bp,其读码框编码152个氨基酸,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甘薯块根SOD基因的cDNA序列相比,具有99%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甘薯 基因克隆 PCR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立虎 朱保建 +6 位作者 刘朝良 魏国清 吴祥 曹甲 钱岑 汤良文 周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7-551,共5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的重要保护性酶类。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柞蚕(Antheraea pernyi)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的ORF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共编码154个氨基酸,具有Cu/Zn-SOD的保守性结构特征,与家蚕(Bomb...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的重要保护性酶类。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柞蚕(Antheraea pernyi)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的ORF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共编码154个氨基酸,具有Cu/Zn-SOD的保守性结构特征,与家蚕(Bombyxmori)、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以及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Cu/Zn-SOD基因的同源性分别是81.5%、81.7%、81.5%、66.7%。柞蚕蛹经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用半定量PCR方法检测,发现照射不同时间脂肪体内Cu/Zn-SOD基因的转录水平存在差异,在照射5 min后开始增加,至10 min时为转录高峰,15 min时又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基因克隆 同源性分析 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割手密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sSOD-1a)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艳丽 胡小文 +3 位作者 邢淑莲 徐磊 张树珍 刘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3-508,共6页
本文以高粱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NCBI登录号为XM 002445626.1)c DNA序列为探针,对甘蔗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检索、筛选和拼接,通过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验证,获得了1个割手密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全长c DNA序列(Ss SOD-1a,Gene Bank登录号为... 本文以高粱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NCBI登录号为XM 002445626.1)c DNA序列为探针,对甘蔗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检索、筛选和拼接,通过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验证,获得了1个割手密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全长c DNA序列(Ss SOD-1a,Gene Bank登录号为KJ002571)。序列全长703 bp,由624 bp的开放读码框,36 bp的5’非翻译区和43 bp的3’非翻译区组成,编码207个氨基酸。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该蛋白序列具有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保守结构域,属于SOD家族。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割手密Ss SOD-1a蛋白序列与鹰嘴豆、高粱、玉米等物种同源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手密 超氧化物歧化酶 基因克隆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桂枝汤挥发油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飞 黄庆晖 +6 位作者 黄越玲 孙卫文 戴丽军 沈岩松 李敏雄 陈盛强 刘忠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法获取柴胡桂枝汤挥发油,并在Fmr1基因敲除小鼠(脆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上观察柴胡桂枝汤挥发油的抗癫痫作用,及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将30只30日龄的Fmr1基... 目的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法获取柴胡桂枝汤挥发油,并在Fmr1基因敲除小鼠(脆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上观察柴胡桂枝汤挥发油的抗癫痫作用,及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将30只30日龄的Fmr1基因敲除小鼠(KO)和30只30日龄的野生型小鼠(WT)分别分成两组(KO空白组和KO用药组,WT空白组和WT用药组),按1.7ml/kg的剂量腹腔注射柴胡桂枝汤挥发油,观察柴胡桂枝汤挥发油对小鼠旷场行为的影响,并取不同部位的小鼠脑组织制成1∶10(重量体积比)的组织匀浆,测定SOD活性及MDA、NO的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用药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运动的平均速度、总路程、穿过各区的次数减少;脑组织中SOD活性增高,而MDA、NO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汤挥发油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探索性、兴奋性、运动性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癫痫作用与清除自由基、阻止过氧化物生成,减少NO的神经毒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桂枝汤挥发油 FMR1基因敲除小鼠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蓼铜伴侣蛋白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共转化烟草的耐盐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静 曲春浦 +2 位作者 许志茹 杨传平 刘关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8-217,共10页
为验证西伯利亚蓼铜伴侣蛋白基因(Ps ATX)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Ps SOD)共转化的烟草是否具有耐盐功能,分别构建了植物单价表达载体pROKⅡ-Ps ATX、pROKⅡ-Ps SOD和双价表达载体pROKⅡ-Ps ATX-PsSOD,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烟草,PC... 为验证西伯利亚蓼铜伴侣蛋白基因(Ps ATX)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Ps SOD)共转化的烟草是否具有耐盐功能,分别构建了植物单价表达载体pROKⅡ-Ps ATX、pROKⅡ-Ps SOD和双价表达载体pROKⅡ-Ps ATX-PsSOD,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烟草,PCR验证转基因植株后测定了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烟草的丙二醛(MDA)、活性氧、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此鉴定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结果表明:(1)Ps ATX和Ps SOD基因已成功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2)在100 mmol·L-1Na Cl处理条件下,转双价基因植株的MDA、活性氧、脯氨酸含量均比野生型和转单价基因植株低,而SOD活性则高于这两类植株。证明Ps ATX和Ps SOD基因共转化的烟草植株比转单价基因植株具有更强的耐Na Cl能力。本研究将为研究Ps ATX和Ps SOD基因的抗逆机制奠定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伴侣蛋白基因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双价表达载体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刺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杉 董颖 +7 位作者 王摆 杨爱馥 陈仲 关晓燕 蒋经伟 姜北 孙红娟 周遵春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8-295,共8页
采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首次克隆了仿刺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cDNA全长1500 bp ,其中包含5′-非翻译区长129 bp ,3′-UTR长912 bp ,开放阅读框459 bp ,编码15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5.47 ku。仿... 采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首次克隆了仿刺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cDNA全长1500 bp ,其中包含5′-非翻译区长129 bp ,3′-UTR长912 bp ,开放阅读框459 bp ,编码15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5.47 ku。仿刺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cDNA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保守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蛋白家族标签序列42 GFHIHQFGDNT52及136 GNAGGRAACGVI147,4个Cu2+结合位点(His-44,-46,-61,-118)和4个Zn2+结合位点(His-61,-69,-78,Asp-81),一对二硫键(Cys-55,-144)。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仿刺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匙胸瘿蜂和烟粉虱相似度最高,为71%。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仿刺参处于无脊椎动物分支中,与紫海胆位于同一小支上。实时定量 PCR结果显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mRNA在仿刺参肠、体壁、肌肉、呼吸树、体腔细胞和管足中均有表达,在管足中表达量最高。在细菌脂多糖刺激后4~12 h ,体腔细胞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表明仿刺参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对细菌脂多糖刺激有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基因表达 细菌脂多糖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在保加利亚乳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16
作者 黄勇 张德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2-95,共4页
目的:克隆大肠杆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A)并在保加利亚乳杆菌(L6032)中表达,以提高该菌对氧的耐受性,同时为SOD发酵奶的研制奠定实验室基础。方法:PCR扩增大肠杆菌sodA,将其克隆入乳酸菌表达载体pMG36e中,并将该重组质粒pMG36e-so... 目的:克隆大肠杆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A)并在保加利亚乳杆菌(L6032)中表达,以提高该菌对氧的耐受性,同时为SOD发酵奶的研制奠定实验室基础。方法:PCR扩增大肠杆菌sodA,将其克隆入乳酸菌表达载体pMG36e中,并将该重组质粒pMG36e-sod电转入L6032中表达。用SOD测试盒测定SOD的表达活性,同时对L6032及其重组子在MRS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及其在有氧条件下的存活情况进行比较,初步探讨SOD在L6032中的活性表达对其氧耐受性的影响。结果:构建了重组质粒pMG36e-sod,经酶切和PCR鉴定与预期完全吻合。核酸测序显示插入的sodA片段能正确编码SOD氨基酸序列。利用电转化成功地将重组质粒导入L6032中,SOD的表达活性约590.5NU/mgprot。SOD的活性表达,能增强保加利亚乳杆菌对氧的耐受性,在有氧条件下重组子的生长和存活率都优于原菌。结论:SodA在保加利亚乳杆菌中获得了成功表达,增强了该菌对氧的耐受性,有利于该菌的开发应用。同时也为下一步SOD发酵奶的研制奠定了实验室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加利亚乳杆菌 超氧化物歧化酶 基因克隆与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威夷椰子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闯 谢潮添 +3 位作者 游学明 云叶 钟然 杨盛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67-170,共4页
以热带植物夏威夷椰子(Chamaedoreacostricana)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SOD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特异基因片段.回收该基因片段,与pMD182T载体连接,并转化到感受态大肠杆菌ER2566细胞,获得Cu·ZnSOD基因片段的克隆... 以热带植物夏威夷椰子(Chamaedoreacostricana)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SOD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特异基因片段.回收该基因片段,与pMD182T载体连接,并转化到感受态大肠杆菌ER2566细胞,获得Cu·ZnSOD基因片段的克隆.序列分析表明夏威夷椰子Cu·ZnSOD基因片段含3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编码64个氨基酸,与玉米、红薯和白杨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2.81%,81.25%,81.25%和7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威夷椰子 基因片段 超氧化物歧化酶 序列分析 克隆 基因组DNA PCR扩增 SOD基因 氨基酸序列 热带植物 大肠杆菌 特异引物 序列设计 感受态 T载体 内含子 外显子 分析表 同源性 Cu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秀娟 黄劭 +3 位作者 刘亚伟 陈茜 邓鹏 姜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构建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Cu/Zn-SOD,SOD1)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并对其功能进行鉴定,为研究细胞内SOD1基因表达调控和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重要工具。方法提取人基因组DNA,PCR扩增SOD1 5′非编码区启动子序... 目的构建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Cu/Zn-SOD,SOD1)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并对其功能进行鉴定,为研究细胞内SOD1基因表达调控和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重要工具。方法提取人基因组DNA,PCR扩增SOD1 5′非编码区启动子序列(-1 499-+17);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由SOD1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将该载体瞬时转染Hella细胞,观察静息或佛波酯(PMA)刺激下红色荧光蛋白表达,以检测SOD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结果酶切和DNA测序证明所构建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正确;该表达载体静息状态下在Hella细胞表达少量红色荧光蛋白,经PMA刺激后,能够表达较多高亮度的红色荧光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SOD1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其对相关刺激有很好的反应,可用于SOD1基因表达信号调控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转录启动子 基因 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对中华蜜蜂死亡率及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俊峰 吴小波 +1 位作者 王子龙 曾志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9-42,共4页
本研究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为试验材料,通过笼养的方法饲养刚出房的中华蜜蜂,并饲喂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vitamin C,VC),检测其对中华蜜蜂死亡率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Acc-SOD1)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VC添加剂... 本研究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为试验材料,通过笼养的方法饲养刚出房的中华蜜蜂,并饲喂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vitamin C,VC),检测其对中华蜜蜂死亡率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Acc-SOD1)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VC添加剂量的升高,中华蜜蜂的死亡率显著下降(P<0.05),Acc-SOD1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维生素C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91G/A、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及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1 位作者 秦咏梅 李光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9-366,共8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91G/A、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xtracellular superoxide dismutase,EC-SOD)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以及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91G/A、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xtracellular superoxide dismutase,EC-SOD)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以及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NAFLD患者600例,以6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和生活习惯方面无明显差异。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PCR检测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91G/A和EC-SOD基因多态性。14C-尿素呼气试验法(14C-urea breath test,14C-UBT)检测受检者H.Pylori与14C结合的每分钟衰变数(disntegration per minute,DPM)以判断H.Pylori感染情况;分析Pro12Ala,EC-SOD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结果:–11391G/A(AA)基因型和EC-SOD(CG+GG)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分别为50.67%和50.33%,在对照组分别为23.83%和24.17%,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91G/A:P=0.0051;EC-SOD:P=0.0057)。–11391G/A(AA)基因型患NAFLD的风险显著增加(OR=3.2822,95%CI:1.9170-5.2039)。EC-SOD(CG+GG)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3.1800,95%CI:1.7974-5.2391)。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11391G/A(AA)/EC-SOD(CG+GG)基因型者在NAFLD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5.50%和5.83%,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9)。–11391G/A(AA)/EC-SOD(CG+GG)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显著增加(OR=10.3190,95%CI:8.1869-20.5102)。病例组的H.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H.Pylori感染率(OR=3.1667,95%CI:1.9139-5.7443,P=0.0062),H.Pylori感染与–11391G/A(AA)和EC-SOD(CG+GG)基因型均有交互作用(–11391G/A:γ=1.8532,EC-SOD:γ=1.7899)。结论:携带–11391G/A(AA)和EC-SOD(CG+GG)基因型的个体属NAFLD高危险人群,这些基因型和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促进了NAFLD的发生、发展,应当采取根除H.Pylori或调控基因表达的措施以达到有效预防NAFLD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联素基因启动子 –11391G/A 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 多态性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