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理念的普遍性问题研究——超民族性的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曾凡跃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7-92,共6页
法理念是法的内在精神。普遍性是法理念的重要特征,而法理念的超民族性则是其普遍性的重要表现。虽然基于人类的共同生活总会产生某些超越了民族性差异的法理念。但从根本上讲,超民族的法理念是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实践性特征的法理念。在... 法理念是法的内在精神。普遍性是法理念的重要特征,而法理念的超民族性则是其普遍性的重要表现。虽然基于人类的共同生活总会产生某些超越了民族性差异的法理念。但从根本上讲,超民族的法理念是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实践性特征的法理念。在当今,各具民族、国家、地域等具体特征的法理念与具有超民族的、全球意义的法理念的共生互补、相互转化正是当今法理念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民族性 法理念 法律文化 法律意识 人文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生命体——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不能数典忘祖”、“历久弥新”为中心 被引量:11
2
作者 肖伟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4期5-14,共10页
“不能数典忘祖”、“历久弥新”这两个成语化的表达是研究中华文化生命体必须高度关注的。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就意味着数典忘祖,就会犯颠覆性错误,就会严重伤害我们的文化生命体,就会丧失中华民族... “不能数典忘祖”、“历久弥新”这两个成语化的表达是研究中华文化生命体必须高度关注的。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就意味着数典忘祖,就会犯颠覆性错误,就会严重伤害我们的文化生命体,就会丧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性,最终就会导致精神独立性的丧失。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能数典忘祖”是贯穿文化生命体、文化主体性和精神独立性的一根红线,是“第二个结合”的另外一种表述形式。“历久弥新”与“不能数典忘祖”凸显了魂脉与根脉的极端重要性,着力强调了文化的超民族性、超时代性,标志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极大深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两大观念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命体 不能数典忘祖 历久弥新 第二个结合 超民族性 时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