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弯曲波宽频分波超栅拓扑优化设计和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林 张雪彬 +1 位作者 刘涛 章俊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超表面/超栅的出现,使得波前调控变得越来越方便和灵活.然而大多数现有超表面/超栅均基于经验设计,其波前调控性能往往没有达到最佳,并且工作频率带宽窄,严重制约着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当入射角大于某一临界角时,... 超表面/超栅的出现,使得波前调控变得越来越方便和灵活.然而大多数现有超表面/超栅均基于经验设计,其波前调控性能往往没有达到最佳,并且工作频率带宽窄,严重制约着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当入射角大于某一临界角时,用来设计各种超表面的广义斯涅耳定理将失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高阶衍射定理,提出了一种利用遗传算法的宽频分波超栅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基于上述优化设计方法,针对薄板中弯曲波,具体设计了的三种宽频分波超栅,其胞元由两个相位差为π的子功能单元组成.首先,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这三种超栅性能进行了数值表征;然后,利用3D打印技术加工试件开展了实验验证;最后,与其他两种方法设计的同类超栅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弯曲波宽频分波超栅在设定的宽频范围内功能稳定,达到宽频分波效果.虽然本文仅考虑了弯曲波,但设计思路同样适用于其他形式的弹性波.研究结果将为其他宽频超栅设计提供一种可能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拓扑优化 超栅 高阶衍射 分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摩阻超静定土工格栅在粗粒土夹层中的剪胀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崔新壮 姜鹏 +2 位作者 王艺霖 金青 陈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在加筋土工程中,采用异型格栅和设置粗粒土夹层可以有效增强筋土相互作用。然而粗粒土夹层厚度的确定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一种带有凸起节点结构的高摩阻超静定土工格栅(high resistance hyperstatic geogrids,简称HRHG)与砾石的... 在加筋土工程中,采用异型格栅和设置粗粒土夹层可以有效增强筋土相互作用。然而粗粒土夹层厚度的确定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一种带有凸起节点结构的高摩阻超静定土工格栅(high resistance hyperstatic geogrids,简称HRHG)与砾石的直剪试验结果,建立了剪切硬化筋土界面的剪胀本构模型,并进一步研究了筋土剪胀应力在土体内引起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通过开展不同法向压力(30、50、80 kPa)下的直剪试验,研究了不同粗粒土夹层厚度(60、100、140、180 mm)对筋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并与筋土界面剪胀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筋土界面剪胀本构模型可以有效计算剪缩位移和剪胀位移,且最终剪胀位移随法向压力增加而减小。由界面剪胀应力引起的粗粒土中附加应力随着与筋土界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但是剪胀范围逐步增大。粗粒土夹层厚度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界面剪切强度,但存在最优夹层厚度使界面剪切强度的增幅迅速降低。最优夹层厚度随着法向压力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对比分析最优夹层厚度与剪胀应力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筋土界面剪胀本构模型的确定最优夹层厚度的半经验公式,可为HRHG在工程中的设计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定土工格 筋土相互作用 直剪试验 剪胀应力 粗粒土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廓度误差对超声速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卓远 耿少娟 +2 位作者 刘帅鹏 刘稼昊 刘海龙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目的]旨在评估轮廓度误差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并为叶片鲁棒性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单峰值轮廓度误差分布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压力面和吸力面不同轮廓度组合误差对超声速压气机平面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 [目的]旨在评估轮廓度误差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并为叶片鲁棒性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单峰值轮廓度误差分布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压力面和吸力面不同轮廓度组合误差对超声速压气机平面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吸力面轮廓度误差分布是影响叶栅总压损失的关键因素,随着吸力面轮廓度峰值误差位置向下游移动,总压损失系数逐渐降低;压力面和吸力面误差分布对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系数的影响趋势相反。对较低来流马赫数的叶栅,吸力面误差对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均起主导作用;对较高来流马赫数的叶栅,压力面误差对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影响明显。激波位置和激波强度、激波后扩张通道的流道型线综合决定了叶片表面和叶栅流道内的流动状态,使得近吸力面侧流动损失增大,近压力面侧流动损失减小,其综合效果决定了叶栅损失、气流折转角和静压升的变化。[结论]结果对指导跨声速压气机设计、加工和超差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声速叶 轮廓度误差 误差精度 误差分布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壁吸/吹气对超声速压气机叶栅流场影响机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清华 曹志远 胡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91-2002,共12页
附面层吸/吹气是抑制流动分离、提高压气机叶片负荷的有效技术途径。针对超声速压气机叶栅内激波诱导的角区分离,分别采用多种不同的端壁吸/吹气方案对其进行流动控制,旨在探索端壁吸/吹气对激波干涉下角区分离的控制机理,并对比分析端... 附面层吸/吹气是抑制流动分离、提高压气机叶片负荷的有效技术途径。针对超声速压气机叶栅内激波诱导的角区分离,分别采用多种不同的端壁吸/吹气方案对其进行流动控制,旨在探索端壁吸/吹气对激波干涉下角区分离的控制机理,并对比分析端壁吸/吹气对超声速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激波/端壁附面层干涉下,该超声速压气机叶栅内存在大范围的激波诱导角区分离,角区分离使得该超声速叶栅存在强三维效应,二维叶栅中的单正激波变为'斜激波+正激波'结构,叶中吸力面尾缘开式分离变为闭式分离;端壁吸气可有效抑制该超声速叶栅的角区分离,吸气后近端壁区损失系数大幅降低,最优端壁吸气缝方案的起始点与亚声速压气机叶栅相同,但端壁吸气后叶中的双激波结构变为单正激波结构,叶中流动分离增大;端壁吹气也可有效抑制角区分离,其控制效果略优于端壁吸气,其原因是吹气缝处的静压高于吸气缝,对激波的增强作用弱于端壁吸气;与端壁吸气方案不同的是,最优端壁吹气缝方案的起始点位于叶片前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附面层干扰 声速压气机叶 角区分离 附面层抽吸 附面层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小型叶栅空化流场试验研究
5
作者 张瑶 周志杰 +1 位作者 罗先武 许洪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9-124,共6页
采用弦长为14 mm的超小型Clark-Y叶栅,进行了多种空化数下的空化试验以探讨超小尺度下的空化机理和空化尺度效应。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随着空化数降低,超小型叶栅的空化发展可分为空化初生、片状空化、云状空化、超空化几个阶段。... 采用弦长为14 mm的超小型Clark-Y叶栅,进行了多种空化数下的空化试验以探讨超小尺度下的空化机理和空化尺度效应。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随着空化数降低,超小型叶栅的空化发展可分为空化初生、片状空化、云状空化、超空化几个阶段。通过与超小型翼型空化流场比较,发现由于受翼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栅中翼型的空穴形态在各个空化阶段均表现为薄且狭长,空化发展相对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叶 小尺度空化 片状空化 云状空化 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涡轮叶栅超声速气膜冷却数值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费微微 单勇 +2 位作者 王敏敏 谭晓茗 张靖周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6-921,共6页
为了研究超声速涡轮叶栅通道内的超声速气膜冷却,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主流压比2.33~4、冷气入射角度15°~45°条件下的涡轮叶栅超声速气膜流动和传热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超声速气膜射流与主流作用后产生的斜激波与尾缘... 为了研究超声速涡轮叶栅通道内的超声速气膜冷却,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主流压比2.33~4、冷气入射角度15°~45°条件下的涡轮叶栅超声速气膜流动和传热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超声速气膜射流与主流作用后产生的斜激波与尾缘激波交汇,形成两道反射激波,其中一道反射激波作用在气膜孔下游的叶片表面又形成了反射;在不同的主流压力下,超声速气膜射流在叶片法向和展向上展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对转涡对(CVP)在展向上相互挤压,扼制了高温主流卷入叶片壁面;主流压比增加到4,气膜射流区在法向拉长,在展向相对较弱,导致主流在对转涡对(CVP)的作用下被卷入气膜射流的底层,壁面冷却效率降低;气膜入射角从15°增大到45°,冷却效率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入射角30°时冷却效率相对最大,这与射流的穿透能力、冷却气流再覆壁面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涡轮叶 声速气膜冷却 数值模拟 流动特征 冷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激励控制超声速压气机叶栅激波/边界层干扰仿真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盛佳明 张海灯 +2 位作者 吴云 唐孟潇 高丽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28-2236,共9页
为研究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对超声速压气机叶栅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控制作用,建立了模拟等离子体激励作用效果的唯象学模型,进一步以ARL-SL19超声速叶栅为对象,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电弧放电等离子体与叶栅通道内部流动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叶... 为研究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对超声速压气机叶栅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控制作用,建立了模拟等离子体激励作用效果的唯象学模型,进一步以ARL-SL19超声速叶栅为对象,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电弧放电等离子体与叶栅通道内部流动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叶栅流动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唯象学模型能够较好模拟电弧放电等离子体诱导产生冲击波的气动特性。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对叶栅通道内部流动主要具有三种作用效果:在放电区,注入的热量会产生阻塞效应,增加近壁面气流的流动损失;在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区,能够改变激波系结构,减小激波损失;在尾迹区,冲击波会诱导产生脱落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流动控制 声速叶 激波/边界层干扰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弱连接扇形超流体干涉栅陀螺的性能分析
8
作者 赵玉龙 沈怀荣 +1 位作者 任元 邵琼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1-968,共8页
针对传统超流体干涉栅陀螺中梯度热相位的引入使得角速度信息被无用信息淹没而不易提取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种无梯度热相位的多弱连接扇形超流体干涉栅陀螺结构,并对该陀螺的精度和灵敏度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在明晰了干涉栅结构... 针对传统超流体干涉栅陀螺中梯度热相位的引入使得角速度信息被无用信息淹没而不易提取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种无梯度热相位的多弱连接扇形超流体干涉栅陀螺结构,并对该陀螺的精度和灵敏度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在明晰了干涉栅结构中梯度热相位形成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了无梯度热相位且相邻干涉环路面积相等的新型干涉栅陀螺结构。其次建立了该陀螺的数学模型,验证了陀螺敏感角速度的过程。最后对该系统的角速度检测范围和灵敏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究了敏感面积、薄膜面积、约瑟夫森频率、微孔数目和弱连接数对超流体干涉栅陀螺检测角速度的影响,通过仿真对比分析,验证了该结构陀螺的超高精度、超高灵敏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干涉陀螺 梯度热相位 高精度 高灵敏度 惯性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厚度梁实现弯曲波异常透射
9
作者 林碧尊 李静茹 缪忠健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1-360,共10页
文章面向平面弯曲波提出具有组合厚度梁的非共振单相板,旨在实现一定频率范围内的透射波异常偏转、聚焦和贝塞尔波束功能。利用传递矩阵法计算组合厚度梁的透射系数和相移,通过有限元对组合厚度梁的理论计算进行验证。依据广义斯奈尔定... 文章面向平面弯曲波提出具有组合厚度梁的非共振单相板,旨在实现一定频率范围内的透射波异常偏转、聚焦和贝塞尔波束功能。利用传递矩阵法计算组合厚度梁的透射系数和相移,通过有限元对组合厚度梁的理论计算进行验证。依据广义斯奈尔定律,构造具有相位梯度变化的新型超栅结构,用于实现对入射弯曲波的偏转、聚焦等功能。利用有限元进行了计算模拟,结果证明超栅在不同频率下具有多功能透射能力。文章提出了一种简单、紧凑和具有多功能透射能力的超栅,这为控制弯曲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厚度梁 透射波 相位梯度 超栅 广义斯奈尔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预旋对预压缩叶栅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颜 邱名 +1 位作者 江雄 王子维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25-2733,共9页
进口预旋对改善叶间匹配、提高压气机效率和抗畸变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基于课题组自主研发的RANS方程解算器,以ARL-SL19,SM-1.5预压缩叶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讨进口预旋对预压缩叶栅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 进口预旋对改善叶间匹配、提高压气机效率和抗畸变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基于课题组自主研发的RANS方程解算器,以ARL-SL19,SM-1.5预压缩叶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讨进口预旋对预压缩叶栅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叶栅进口引入正预旋,叶栅流动处于溢流状态,来流相对马赫数由1.50降为1.43,叶栅前缘脱体激波表现为一道槽道正激波和一道向远上游延伸的外伸激波,此时叶栅流动损失较大;叶栅进口引入负预旋,叶栅流动始终处于起动状态,随着进口负预旋的增大,来流相对马赫数增加,叶栅流动损失增大。无论进口处存在正预旋还是负预旋,叶栅流动始终遵循唯一进气角原理;当预压缩超声速叶栅处于溢流状态时,可通过减小正预旋或引入进口负预旋的方式使其起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预旋 声速叶 预压缩叶型 起动状态 溢流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压气机静/转干涉的非定常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颜 江雄 +1 位作者 邱名 王子维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9-756,共8页
为进一步揭示超声速流动条件下压气机叶排干扰机理,提高对跨/超声速压气机流动的认识,基于课题组自主研发RANS方程解算器,运用非定常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超声速压气机静/转叶栅级间干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速压气机静/转叶栅通道... 为进一步揭示超声速流动条件下压气机叶排干扰机理,提高对跨/超声速压气机流动的认识,基于课题组自主研发RANS方程解算器,运用非定常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超声速压气机静/转叶栅级间干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速压气机静/转叶栅通道中存在较为复杂的相互干涉,下游转子叶栅外伸激波被上游静子叶栅切割,并强烈扰动静子叶栅通道中的流动,造成静子叶片表面压力波动较大;静子叶栅尾迹区存在较强的熵增,在向下游传播的过程中被转子叶栅切割,在转子叶栅通道中,尾迹区域变形并向压力面靠拢,最终与转子叶栅尾迹相互作用,使得转子叶栅尾迹呈类卡门涡街形式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激波转子式 声速叶 静转子干涉 尾迹激波干扰 非定常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涡轮动叶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洋 钟易成 +1 位作者 惠广晗 徐伟祖 《航空发动机》 2012年第4期47-52,共6页
研究了基于2维等熵特征线理论的超声速涡轮叶栅设计方法,通过编程开发了超声速涡轮转子叶栅设计软件,该软件可根据进、出口马赫数及进口气流角设计出需要的超声速涡轮转子叶栅。在此基础上应用FLUENT详细地分析了涡轮转子叶栅流场。结... 研究了基于2维等熵特征线理论的超声速涡轮叶栅设计方法,通过编程开发了超声速涡轮转子叶栅设计软件,该软件可根据进、出口马赫数及进口气流角设计出需要的超声速涡轮转子叶栅。在此基础上应用FLUENT详细地分析了涡轮转子叶栅流场。结果表明:该流场分布合理,未出现激波、分离等现象,且在高载荷系数下具有较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涡轮叶 特征线 激波 高载荷 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水堆生产放射性同位素^(60)Co堆芯物理设计研究
13
作者 杨波 苗富足 +1 位作者 汤春桃 孟智良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3-328,共6页
放射性同位素^(60)Co是一种性能很好的γ放射源,在工业和医疗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针对秦山第三核电厂CANDU-6型重水堆调节棒组件进行变更设计,用^(59)Co替换不锈钢经堆内辐照后生产^(60)Co。本文介绍了重水堆生产放... 放射性同位素^(60)Co是一种性能很好的γ放射源,在工业和医疗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针对秦山第三核电厂CANDU-6型重水堆调节棒组件进行变更设计,用^(59)Co替换不锈钢经堆内辐照后生产^(60)Co。本文介绍了重水堆生产放射性同位素^(60)Co堆芯物理设计方法和程序系统,并利用电厂实测数据(调节棒组反应性价值和^(60)Co出堆活度)验证本文所建立的堆芯物理设计方法和程序系统是正确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 调节棒 超栅 DRAGON/RF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te leakage current of NMOSFET with ultra-thin gate oxide
14
作者 胡仕刚 吴笑峰 席在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105-3109,共5页
As dimensions of th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SFET) are scaling down and the thickness of gate oxide is decreased,the gate leakage become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and has been one of the mo... As dimensions of th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SFET) are scaling down and the thickness of gate oxide is decreased,the gate leakage become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and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s to MOSFET and circuits lifetime.Based on reliability theory and experiments,the direct tunneling current in lightly-doped drain (LDD) NMOSFET with 1.4 nm gate oxide fabricated by 90 nm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 process was studied in depth.High-precision semiconductor parameter analyzer was used to conduct the tests.Law of variation of the direct tunneling (DT) current with channel length,channel width,measuring voltage,drain bias and reverse substrate bias was reveal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of the DT current obeys index law;there i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gate current and channel dimension;drain bias and substrate bias can reduce the gate cur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tunneling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SFET) gate ox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