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腺苷对小鼠前额叶皮质锥体细胞超极化激活阳离子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闫洁 陈芳 +3 位作者 贾晓军 李博 谌小维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03-905,共3页
目的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探讨腺苷对小鼠前额叶皮质锥体细胞的超极化激活阳离子电流(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ation current,IH)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前额叶皮质脑片,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下,观察腺苷对锥体细胞IH的调... 目的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探讨腺苷对小鼠前额叶皮质锥体细胞的超极化激活阳离子电流(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ation current,IH)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前额叶皮质脑片,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下,观察腺苷对锥体细胞IH的调节作用。结果记录的43个细胞中有41个观察到IH;腺苷能够使该电流幅度减小,并使I-V曲线显著下移(P<0.01,P<0.05),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腺苷具有抑制前额叶皮质锥体细胞IH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额叶皮质 腺苷 超极化激活阳离子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亮先 陈烽烽 芶大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离子通道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层中的跨膜蛋白,其基本功能是产生生物电,并通过完成对某些离子的转运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近十年研究表明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通道对动物的生理过程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分子机制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调... 离子通道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层中的跨膜蛋白,其基本功能是产生生物电,并通过完成对某些离子的转运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近十年研究表明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通道对动物的生理过程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分子机制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突触的整合、突触的传递、抑制海马的长时程增强等有关,临床研究显示脑的自发放电、心脏的起搏电流、病理性疼痛的产生等与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 超极化激活电流 分子机制 临床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在脑缺血及其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冉丰 章歌雅 何治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02-504,F0003,共4页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hyperpola rization 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 gated cation,HCN)通道属于一种特殊的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目前研究结果显示,HCN通道各亚型在基因和蛋白表达层面的变化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产...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hyperpola rization 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 gated cation,HCN)通道属于一种特殊的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目前研究结果显示,HCN通道各亚型在基因和蛋白表达层面的变化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产生极大影响,如参与神经系统的颞叶癫痫、神经病理性疼痛、脑缺血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 认知功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功能抑制剂ZD7288通过凋亡途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娟 曾晓莉 +3 位作者 赵博 陈静 李自成 何治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68-669,共2页
目的运用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法建立大鼠缺血2 h/再灌注22 h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凋亡途径探讨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HCN)通道功能抑制剂ZD7288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1)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 目的运用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法建立大鼠缺血2 h/再灌注22 h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凋亡途径探讨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HCN)通道功能抑制剂ZD7288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1)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ZD7288组和MK-801组,通过MCAO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2 h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前2 h经侧脑室给予药物,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5μL,ZD7288组给予ZD7288 5μL(5 g·L^(-1)),MK-801组给予MK-801 5μL(330 g·L^(-1)),再灌注22 h后处死大鼠。(2)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及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评价脑缺血后脑损伤。(3)运用HE染色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各组皮质及海马神经元细胞结构改变。(4)TUNEL染色法评估脑缺血再灌注后各组皮质及海马神经元凋亡。(5)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各组HCN1和HCN2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AIF,P53及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6)运用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各组HCN1和HCN2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3,AIF,Bax,Bcl-2和P53的表达。结果 (1)TTC染色后计算各组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脑梗死体积。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梗死体积明显增加(P<0.01),ZD7288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2)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上升(P<0.01),ZD7288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3)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皮质和海马CA1,CA3及DG区神经元的病理变化。假手术组大鼠皮质和海马CA1,CA3及DG区神经细胞排列整齐紧密,胞核清晰,细胞核大而圆,可见小胶质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元细胞排列散乱,核固缩深染,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状,出现较多月牙形病理改变细胞。给予ZD7288后,大鼠皮质和海马CA1及海马DG区神经细胞病理变化较模型组相比均有所改善,海马CA3区变化不明显。(4)TUNEL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1)。给予ZD7288后,凋亡细胞数较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各区凋亡率统计分析可知,模型组皮质和海马CA1,CA3及DG区细胞凋亡数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给予ZD7288后,与模型组相比,皮质及海马DG区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1),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数减少(P<0.05),而海马CA3区变化不明显。(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CN1和HCN2主要在胞膜中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皮质HCN1表达增强(P<0.05),海马CA1,CA3及DG区表达明显增强(P<0.01)。给予ZD7288后,与模型组相比,皮质HCN1表达下降(P<0.05),海马CA1及DG区HCN1表达明显下降(P<0.01),CA3区无明显变化。HCN2表达与HCN1表达趋势一致。AIF,Bax,P53和胱天蛋白酶3在胞膜和胞核中均有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皮质和海马CA1及DG区AIF,P53,Bax及胱天蛋白酶3表达明显增强(P<0.01),而Bcl-2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CA3区胱天蛋白酶3表达明显增强(P<0.01),AIF和P53表达增强(P<0.05),而Bcl-2表达明显减少(P<0.01)。给予ZD7288后,皮质和海马CA1及DG区AIF,P53,Bax及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较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海马CA3区AIF和P53表达下降(P<0.05),海马CA3区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ZD7288组皮质、海马CA1和CA3及DG区Bcl-2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6)Western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HCN1,HCN2,AIF,P53,Bax及胱天蛋白酶3表达水平上调(P<0.05),Bcl-2表达水平下调(P<0.05);给予ZD7288后,HCN1,HCN2,AIF,P53,Bax及胱天蛋白酶3表达水平较模型组相比下调(P<0.05),而Bcl-2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 (1)HCN通道抑制剂ZD7288能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行为学评分,改善神经元病理变化,改善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对大鼠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2)HCN通道特异性抑制剂ZD7288对缺血2 h/再灌注22 h造成的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与神经元凋亡存在一定的关系,具体机制与调节AIF,P53,Bax,Bcl-2和胱天蛋白酶3蛋白表达有关,其通过抑制促凋亡蛋白AIF,P53,Bax和胱天蛋白酶3蛋白表达并促进抑凋亡蛋白Bcl-2蛋白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 凋亡 缺血再灌注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亚型在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的特异性表达
5
作者 黄姣艳 程小娥 +3 位作者 马龙先 张达颖 蒋昌宇 柳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7-836,共10页
目的:探讨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channels,HCN通道)4种亚型在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的表达与分布特点。方法:选取3~5周龄SD大鼠,雌雄不拘,制作L4~L5段脊髓横切片,... 目的:探讨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channels,HCN通道)4种亚型在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的表达与分布特点。方法:选取3~5周龄SD大鼠,雌雄不拘,制作L4~L5段脊髓横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激光共聚焦成像技术,观察HCN通道的4种亚型在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亚细胞结构中的分布。结果:HCN通道不同亚型在正常SD大鼠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和分布具有特异性:(1)HCN1主要与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NeuN)]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共存,HCN2和HCN3主要与NeuN共定位;(2)HCN2主要与肽能初级传入神经末梢标志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共存,HCN4主要与非肽能初级传入神经末梢标志物[异凝集素B4(isolectin B4,IB4)]共存;(3)HCN1和HCN4主要与神经元树突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共存;(4)HCN4主要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轴突末梢标志物[囊泡γ-氨基丁酸转运体(vesicularγ-aminobutyric acid transporter,VGAT)]共存。结论:HCN1~4主要分布在大鼠脊髓背角浅层,且在神经元、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亚细胞结构中呈特异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 脊髓背角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2在小鼠糖尿病神经性病变疼痛中的驱动作用
6
作者 Tsantoulas C Laínez S +2 位作者 Wong S 张奉明 王兵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糖尿病病人经常遭受持续疼痛的困扰,对此尚无有效的镇痛药物。本文应用I型和II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来研究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2(HCN2)在糖尿病疼痛中可能发挥的驱动性作用。在小(直径)伤害性感觉神经元中用药理方法阻断或敲... 糖尿病病人经常遭受持续疼痛的困扰,对此尚无有效的镇痛药物。本文应用I型和II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来研究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2(HCN2)在糖尿病疼痛中可能发挥的驱动性作用。在小(直径)伤害性感觉神经元中用药理方法阻断或敲除HCN2基因可抑制糖尿病相关的机械性痛敏,并减少了脊髓二级神经元的激活;胞内的HCN2调节剂,即环磷腺苷(c AMP)在疼痛糖尿病鼠的躯体感觉神经元中的浓度增高。所以本文研究者认为,胞内增高的c AMP通过促进HCN2激活和初级伤害性感激神经末梢的持续和反复的电发放而驱动了糖尿病相关性疼痛。本研究表明,HCN2可作为糖尿病神经性病变(PDN)的镇痛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 糖尿病神经性病变 超极化激活 小鼠模型 疼痛 感觉神经元 镇痛药物 糖尿病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神经结扎慢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超极化激活电流(I_h)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邓伦斌 曹晓杰 +2 位作者 姚磊 韩济生 万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 :研究超极化激活电流 (hyperpolarization activatedcurrent,Ih)在慢性神经源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以单侧L5和L6脊神经结扎制备神经源性痛大鼠模型 ,运用全细胞电压钳技术记录和分析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神经元Ih... 目的 :研究超极化激活电流 (hyperpolarization activatedcurrent,Ih)在慢性神经源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以单侧L5和L6脊神经结扎制备神经源性痛大鼠模型 ,运用全细胞电压钳技术记录和分析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神经元Ih 的表达和激活特征。结果 :脊神经结扎后 ,相应节段小直径DRG神经元表达Ih 的细胞比率升高 ,但大、中直径神经元Ih 没有改变 ,另外大、中、小直径神经元Ih 的活性增强。结论 :神经损伤导致DRG神经元Ih 的表达和电流活性发生改变 ,提示此种电流参与了神经源性痛“外周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结扎 慢性痛 大鼠 背根神经节细胞 超极化激活电流 神经痛 病理生理学 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抑制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的超极化激活电流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梦叶 刘娜娜 +3 位作者 彭斯聪 李凌超 张达颖 柳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55-1161,共7页
目的 研究米诺环素对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SG)神经元超极化激活电流(Ih)的影响。方法选取3~5周龄雄性SD大鼠,制作离体脊髓横切片,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SG神经元矗,灌流不同浓度米诺环素(1-300μmol/L)并观察其对厶的影响... 目的 研究米诺环素对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SG)神经元超极化激活电流(Ih)的影响。方法选取3~5周龄雄性SD大鼠,制作离体脊髓横切片,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SG神经元矗,灌流不同浓度米诺环素(1-300μmol/L)并观察其对厶的影响。结果记录的SG神经元中约50%可记录到Ih,该电流被,Ih阻断剂CsCl和ZD7288阻断。米诺环素可减低川唇值、减小Ih电流密度,此效应呈可逆性及剂量依赖性,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为34μmol/L。结论米诺环素具有抑制脊髓背角SG神经元Ih的作用,从而降低SG神经元兴奋性,对疼痛的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超极化激活电流 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钙激活钾电流的特征和功能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振 江沈锷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5-157,共3页
钙激活钾电流是由动作电位激活的一类外向钾电流,它是由不同类型的钙激活钾通道所介导。钙激活钾电流参与动作电位复极化和后超极化电位的形成。
关键词 激活 电流 超极化 蜂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胆碱对豚鼠外毛细胞的电压依赖性外向整流钾电流的影响
10
作者 杨军 汪吉宝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1-33,49,共4页
目的 观察乙酰胆碱(ACh)对不同长度豚鼠耳蜗外毛细胞(OHC)电压依赖性外向整流钾电流的影响,分析 ACh对钾电流激活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100μmol/L的ACh对短OHC电压依赖性外向整流钾... 目的 观察乙酰胆碱(ACh)对不同长度豚鼠耳蜗外毛细胞(OHC)电压依赖性外向整流钾电流的影响,分析 ACh对钾电流激活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100μmol/L的ACh对短OHC电压依赖性外向整流钾电流的影响较大,刺激电压为50mV时,最大外向电流的幅度增加了34.8%。ACh对峰电流的影响大于稳态电流,改变了外向整流钾电流的动力学特征。ACh将OHC的零电流电位向超极化方向移位约5mV。100μmol/L的ACh使OHC电压依赖性外向整流钾电流的激活动力学发生改变,V(1/2)=(-52.38±3.98)mV,较作用前明显超极化,激活的电压敏感性也提高,S=(40±4.14)mV(n=5)。结论ACh增加了OHC电压依赖性外向整流钾通道的电导,使通道的激活电压向超极化方向移位。ACh的作用是使OHC超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毛细胞 乙酰胆碱 外向整流钾电流 超极化 激活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的去极化反跳及调控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凌超 张达颖 +3 位作者 彭斯聪 吴静 蒋昌宇 柳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SG)神经元的去极化反跳及调控机制,以期对去极化反跳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5周龄SD大鼠,制作离体脊髓纵切片,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SG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点及接受超极化刺激后的反应,...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背角胶状质(SG)神经元的去极化反跳及调控机制,以期对去极化反跳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5周龄SD大鼠,制作离体脊髓纵切片,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SG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点及接受超极化刺激后的反应,并观察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HCN)通道阻断剂和T型钙(Cav3)通道阻断剂对去极化反跳的作用。结果共记录了63个SG神经元的电活动,其中23个无去极化反跳,19个为去极化反跳无放电,21个为去极化反跳伴放电。无去极化反跳组SG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阈值(-28.7±1.6 m V)明显高于去极化反跳伴放电组(-36.0±2.0 m V)(P<0.05)。HCN通道阻断剂氯化铯和ZD7288可显著延长去极化反跳伴放电的潜伏期,分别从45.9±11.6 ms增加到121.6±51.3 ms(P<0.05)和从36.2±10.3 ms增加到73.6±13.6 ms(P<0.05);ZD7288也能显著延长去极化反跳不伴放电的潜伏期,从71.9±35.1 ms增加到267.0±68.8 ms(P<0.05),而T型钙通道阻断剂氯化镍和米贝地尔可显著降低去极化反跳伴放电的振幅,分别从19.9±6.3 m V降到9.5±4.5 m V(P<0.05)和从26.1±9.4 m V降到15.5±5.0 m V(P<0.05),米贝地尔同样能显著降低去极化反跳不伴放电的振幅,从14.3±3.0 m V降低至7.9±2.0 m V(P<0.05)。结论近2/3的SG神经元有去极化反跳,其潜伏期和振幅分别受HCN通道和T型钙通道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反跳 脊髓背角胶状质神经元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 T型钙通道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离子通道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特性(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Andreas LUDWIG Franz HOFMANN +2 位作者 宗贤刚 Martin BIEL Martin BIEL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7,共7页
心脏的起搏受控于一类存在于心脏窦房结被称作If 的离子通道 ,该通道是被细胞膜的超极化所激活 .新近 ,一类被命名为超极化激活及环化核苷酸调控的阳离子 (HCN)通道被克隆 .该家族至少有4个成员 ,即HCN1~HCN4 .其中 2个HCN2和HCN4在心... 心脏的起搏受控于一类存在于心脏窦房结被称作If 的离子通道 ,该通道是被细胞膜的超极化所激活 .新近 ,一类被命名为超极化激活及环化核苷酸调控的阳离子 (HCN)通道被克隆 .该家族至少有4个成员 ,即HCN1~HCN4 .其中 2个HCN2和HCN4在心脏有丰富表达 .用异体表达系统表达克隆的HCN2和HCN4通道蛋白 ,其通道特性类似心脏的天然If 通道 .本综述讨论了HCN通道之间的分子结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离子通道 分子结构 功能特性 超极化激活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N通道在听觉传导通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葛鑫颖 周沫 +5 位作者 刘锦峰 戴金升 原晶晶 刘梦婷 张娟 王宁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68,共5页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HCN channel)广泛表达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通过其介导的超极化激活阳离子电流(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ation current,Ih)调节...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HCN channel)广泛表达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通过其介导的超极化激活阳离子电流(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ation current,Ih)调节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和兴奋性来影响听觉的精确加工和传导,对时间信息的精确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HCN通道结构和分布以及电生理作用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HCN通道在正常及单侧聋或双侧聋情况下听觉传导通路中的作用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N通道 超极化激活阳离子电流 听觉传导 单侧听觉剥夺 声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侧海马CA1区HCN2通道功能下调参与慢性炎症痛
14
作者 刘风雨(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1,共1页
海马作为边缘系统的重要结构,在疼痛感知和疼痛慢性化中起关键作用。近期对人类和啮齿类的研究表明,腹侧海马CA1 (ventral hippocampal CA1,vCA1)的功能失调,包括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以及与其他脑区功能连接度降低,参与调控疼痛慢性化。然... 海马作为边缘系统的重要结构,在疼痛感知和疼痛慢性化中起关键作用。近期对人类和啮齿类的研究表明,腹侧海马CA1 (ventral hippocampal CA1,vCA1)的功能失调,包括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以及与其他脑区功能连接度降低,参与调控疼痛慢性化。然而,vCA1调控疼痛的分子机制不清。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s,HCN),尤其是HCN1和HCN2亚型,在CA1区锥体神经元表达丰富,具有稳定膜电位等作用。该研究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小鼠模型,探讨vCA1区HCN通道是否参与调节慢性炎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 神经元兴奋性 腹侧海马 慢性化 完全弗氏佐剂 边缘系统 CA1区 功能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铯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喻欣 郭莲军 +3 位作者 艾永循 徐旭林 何治 宗贤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探讨氯化铯(CsCl)一种非选择性的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的阳离子通道(HCN通道)阻断剂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的机制。方法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模型上,连续2wk给予CsCl(200、400mg·kg-1,ig),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 目的探讨氯化铯(CsCl)一种非选择性的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的阳离子通道(HCN通道)阻断剂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的机制。方法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模型上,连续2wk给予CsCl(200、400mg·kg-1,ig),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成绩,实验结束后动物处死取脑测定海马组织MDA的含量,SOD、tNOS和iNOS的活性。采用离体海马脑片培养,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方法测定CsCl(0.2,2,20mmol.L-1)对脑片培养液中谷氨酸、甘氨酸和牛磺酸释放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组相比,CsCl组小鼠的游泳距离延长(P<0.05),海马组织MDA的含量,SOD、tNOS和iNOS的活性无明显改变.在离体海马脑片培养实验,CsCl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谷氨酸的释放(P<0.05);对其它氨基酸的释放没有影响。结论提示CsCl可损伤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海马谷氨酸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铯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的阳离子通道 学习和记忆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D7288抑制急性内脏痛大鼠痛觉敏化
16
作者 黄扬 唐影 +2 位作者 刘宾 鲍成佳 林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7期721-726,共6页
观察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CN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ZD7288对急性内脏痛大鼠痛觉敏化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通过结肠内注射1%醋酸1mL,建立急性内脏痛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N2在模型大鼠腰骶段背根神... 观察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CN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ZD7288对急性内脏痛大鼠痛觉敏化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通过结肠内注射1%醋酸1mL,建立急性内脏痛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N2在模型大鼠腰骶段背根神经节及胸腰段与腰骶段脊髓背角的表达;通过腹壁撤退反射评分和腹外斜肌放电测量,观察模型大鼠鞘内分别给予50与100nmol/LZD7288后内脏痛觉敏化是否发生改变。结果:HCN2在模型大鼠腰骶段背根神经节及胸腰段与腰骶段脊髓背角的表达均较对照大鼠增强(P〈0.05)。鞘内注射50~100nmol/LZD7288可以剂量依赖性降低急性内脏痛模型大鼠的腹壁撤退反射评分和腹外斜肌放电幅值(P〈0.05)。结论:ZD7288可抑制急性内脏痛大鼠的痛觉敏化,而背根神经节和脊髓的HCN2通道可能在其发病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痛 背根神经节 脊髓 ZD7288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N1通道基因敲除下调小鼠膀胱Cajal间质细胞中BK通道的表达及功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碧韶 刘骞 +4 位作者 朱景振 龙洲 冯观贵 李龙坤 宋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观察小鼠HCN1通道基因敲除对其膀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中BK通道的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探讨这种影响对膀胱兴奋性调控的意义。方法健康清洁成年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和HCN1通道基因敲除的C57BL/6J小鼠各4... 目的观察小鼠HCN1通道基因敲除对其膀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中BK通道的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探讨这种影响对膀胱兴奋性调控的意义。方法健康清洁成年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和HCN1通道基因敲除的C57BL/6J小鼠各48只(雌雄各半)分别记为正常组和敲基因组,反转录PCR(RT-PCR)、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其膀胱ICCs中BK通道各亚基的表达变化,离体逼尿肌肌条实验检测加入BK通道阻滞剂IBTX前后肌条收缩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分别加入BK通道激动剂NS1619、阻滞剂IBTX前后小鼠膀胱ICCs内钙荧光的变化。结果 Q-PCR显示敲基因组小鼠膀胱中BK通道α、β1、β2、β3、β4各亚基表达均降低(P<0.01);Western blot显示敲基因组小鼠膀胱中BK通道α、β1、β2、β3、β4亚基表达均降低(其中α、β3、β4:P<0.01;β1、β2:P<0.05);免疫荧光双标显示敲基因组小鼠膀胱ICCs中BK通道α亚基表达降低(P<0.01);离体逼尿肌肌条实验显示加入IBTX后敲基因组和正常组肌条收缩幅度均变大(P<0.01,P<0.05),且敲基因组肌条收缩幅度的变化值小于正常组(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加入NS1619后两组ICCs内钙荧光均降低(P<0.05)、加入IBTX后两组ICCs内钙荧光均增强(P<0.01),且不论加入激动剂或阻滞剂,敲基因组加药前后ICCs内钙荧光的变化值均小于正常组(P<0.01)。结论小鼠HCN1通道基因敲除下调了其膀胱ICCs中BK通道的表达及功能,这种下调可能是对HCN1通道基因敲除后膀胱收缩减弱的一种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Cs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小鼠 基因敲除 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N4、Cx43在电击死者窦房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晓峰 梁栋 +3 位作者 韩奇 周士锋 郑茂金 王超群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研究电击死者心脏窦房结组织中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channel 4,HCN4)及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2013年徐州医学院病理学... 目的研究电击死者心脏窦房结组织中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channel 4,HCN4)及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2013年徐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尸体解剖中有明确电流斑的电击死者34例作为电击死组,并设交通事故颅脑损伤死者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N4和Cx43在心脏窦房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CN4阳性细胞表达于窦房结细胞膜及细胞质中,Cx43阳性细胞表达于窦房结T细胞及心肌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中。电击死组HCN4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Cx43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击死者窦房结组织中HCN4和Cx43表达的变化,说明电击死可能与心脏电生理的改变及冲动传导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电击伤 窦房结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 连接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增加心房颤动发生的可能机制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占欣 高学英 +2 位作者 肖冰 刘凡 鲁静朝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5期486-490,共5页
伊伐布雷定在降低窦性心律下心力衰竭或冠心病患者的心室率方面有明显益处。但临床实践提示,伊伐布雷定的应用会增加非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房颤发生风险。基于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证据,本文将系统阐述伊伐布雷定增加房颤发生风险的可能... 伊伐布雷定在降低窦性心律下心力衰竭或冠心病患者的心室率方面有明显益处。但临床实践提示,伊伐布雷定的应用会增加非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房颤发生风险。基于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证据,本文将系统阐述伊伐布雷定增加房颤发生风险的可能机制,并为伊伐布雷定的临床应用提供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伊伐布雷定 起搏电流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阳离子门控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调控靶基因HCN4在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付勇 毛亮 +4 位作者 李妙龄 于风旭 李新 廖斌 邓明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419-2423,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右心耳组织miR-1及其靶基因HCN4表达,探讨miR-1参与风心病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 36例风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存在房颤,分为房颤组(AF组)和窦性心律组(SR组),术前均进行心脏彩超、心电图... 目的通过检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右心耳组织miR-1及其靶基因HCN4表达,探讨miR-1参与风心病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 36例风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存在房颤,分为房颤组(AF组)和窦性心律组(SR组),术前均进行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测,术中取右心耳组织,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1及靶基因HCN4的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CN4蛋白表达,应用膜片钳技术检测右心耳心肌细胞起搏电流(If)。结果 AF组miR-1基因表达小于SR组[(0.005 0±0.000 7)vs.(0.009 4±0.002 5),P <0.05];而HCN4基因表达水平AF组高于SR组[(0.255 2±0.019 4)vs.(0.159 2±0.013 1),P <0.05];免疫组化AF组HCN4蛋白表达较窦性心律组增强;Western Blot检测HCN4蛋白表达水平AF组高于SR组[(1.170 2±0.055 98)vs.(0.360 6±0.017 78),P <0.05];右心耳心肌细胞起搏电流改变,AF组半稳态激活电压(V1/2)为(-88±5.9)mV,稳态激活曲线斜率(K)为(8.2±1.8);SR组V1/2为(-97±4.5)mV,K为(11.4±2.6)。结论风心病房颤患者miR-1表达降低,调控HCN4基因、蛋白表达增高,导致房颤心肌细胞起搏电流的改变,可能参与风心病房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风湿性心脏病 窦性心律 心房颤动 MIR-1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 起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