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大西洋14°S热液区残余氧化物超显微组构及REE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兵 石学法 +3 位作者 叶俊 方习生 张迎秋 高晶晶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8-396,共9页
南大西洋14°S热液区是由中国科研人员于2009年在大西洋中脊首次发现的。为进一步了解研究本区硫化物后期蚀变过程,我们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质谱仪(ICP-MS)等方法,对14°S热液区原生热液产物蚀变风化所形成... 南大西洋14°S热液区是由中国科研人员于2009年在大西洋中脊首次发现的。为进一步了解研究本区硫化物后期蚀变过程,我们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质谱仪(ICP-MS)等方法,对14°S热液区原生热液产物蚀变风化所形成的残余氧化物进行了超显微组构及稀土元素(REE)研究。结果显示,残余氧化物主要由无定形硅组成,结晶矿物种类少,结晶程度较差。热液成因的无定形硅在海水蚀变过程中,表现出溶解再沉淀的特征,易形成硅质盖层,有助于深部硫化物矿床的保存。原生热液产物遭受海水蚀变是一个富集REE的过程,表明表生环境下热液产物中稀土可较好地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S热液区 残余氧化物 硅质结壳 超显微组构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