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大西洋14°S热液区残余氧化物超显微组构及REE特征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兵
石学法
+3 位作者
叶俊
方习生
张迎秋
高晶晶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8-396,共9页
南大西洋14°S热液区是由中国科研人员于2009年在大西洋中脊首次发现的。为进一步了解研究本区硫化物后期蚀变过程,我们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质谱仪(ICP-MS)等方法,对14°S热液区原生热液产物蚀变风化所形成...
南大西洋14°S热液区是由中国科研人员于2009年在大西洋中脊首次发现的。为进一步了解研究本区硫化物后期蚀变过程,我们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质谱仪(ICP-MS)等方法,对14°S热液区原生热液产物蚀变风化所形成的残余氧化物进行了超显微组构及稀土元素(REE)研究。结果显示,残余氧化物主要由无定形硅组成,结晶矿物种类少,结晶程度较差。热液成因的无定形硅在海水蚀变过程中,表现出溶解再沉淀的特征,易形成硅质盖层,有助于深部硫化物矿床的保存。原生热液产物遭受海水蚀变是一个富集REE的过程,表明表生环境下热液产物中稀土可较好地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S热液区
残余氧化物
硅质结壳
超显微组构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大西洋14°S热液区残余氧化物超显微组构及REE特征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兵
石学法
叶俊
方习生
张迎秋
高晶晶
机构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8-396,共9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大西洋中脊13°S~14°S脊段区域成矿学研究(2015T02)
中国大洋协会"十二五"前沿性项目--慢速洋中脊非转换断层内热液成矿机制研究(DY125-22-QY-02)
文摘
南大西洋14°S热液区是由中国科研人员于2009年在大西洋中脊首次发现的。为进一步了解研究本区硫化物后期蚀变过程,我们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质谱仪(ICP-MS)等方法,对14°S热液区原生热液产物蚀变风化所形成的残余氧化物进行了超显微组构及稀土元素(REE)研究。结果显示,残余氧化物主要由无定形硅组成,结晶矿物种类少,结晶程度较差。热液成因的无定形硅在海水蚀变过程中,表现出溶解再沉淀的特征,易形成硅质盖层,有助于深部硫化物矿床的保存。原生热液产物遭受海水蚀变是一个富集REE的过程,表明表生环境下热液产物中稀土可较好地保存。
关键词
14°S热液区
残余氧化物
硅质结壳
超显微组构
稀土元素
Keywords
the 14°S hydrothermal field
residual oxides
silica-crust
ultra-microstructure
rare earth elements(REEs)
分类号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大西洋14°S热液区残余氧化物超显微组构及REE特征
李兵
石学法
叶俊
方习生
张迎秋
高晶晶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