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政党政治与超政党体制:比较与竞争——兼论中国政党制度生命力 被引量:15
1
作者 汪波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97,共7页
随着社会多元化与否决政治的盛行,西方政党政治的民主悖论、统合断裂与体制失灵日益显著。西方政党体制与超政党体制可从四个层面比较:从利益代表来看,超政党体制下执政党超越各利益集团单一利益诉求,代表国家根本利益。从利益表达来看... 随着社会多元化与否决政治的盛行,西方政党政治的民主悖论、统合断裂与体制失灵日益显著。西方政党体制与超政党体制可从四个层面比较:从利益代表来看,超政党体制下执政党超越各利益集团单一利益诉求,代表国家根本利益。从利益表达来看,西方政党体制主要体现为代议民主、多党竞争、票决民主;超政党体制下民主性主要通过纵向民主、协商民主、群众路线实现。从利益整合功能来看,超政党体制由于利益代表超然性,更能对各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有效整合,形成社会包容性共识。从执政绩效功能来看,相对于西方政党体制的"否决政治",超政党体制能将各阶层多元化利益诉求凝聚于国家统一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政党体制 否决政治 包容性共识 制度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政治道路的理论阐释——分与合的政治均衡 被引量:3
2
作者 汪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1,共6页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秩序大变局的背景下,分与合的分析框架构成比较制度分析的一种新的观察视角。竞争性选举不再是衡量政治制度现代化的唯一标准,善政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宪法结构下实现分与合的政治均衡。中国特色的政治道路主要通过四重机...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秩序大变局的背景下,分与合的分析框架构成比较制度分析的一种新的观察视角。竞争性选举不再是衡量政治制度现代化的唯一标准,善政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宪法结构下实现分与合的政治均衡。中国特色的政治道路主要通过四重机制:超政党体制、协商民主为工具的多元利益统合、资本制衡、基于民主集中制的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了分与合的总体均衡,构成一种秩序为前提富有弹性的政治机制,最终有助于塑造全球化竞争中的国家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政治道路 分与合的均衡 超政党体制 协商民主 资本制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