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键可控紫外光固化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朝华 陈婵 +2 位作者 孙宁 李珩 李亦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4-1228,共5页
以甘油为核,二乙醇胺(DEOA)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合成了含6个端羟基的加核型超支化聚氨酯(HBPU-OH),再通过加入IPDI和丙烯酸羟乙酯(HEA)等原料引入聚氨酯基团和丙烯酸双键,制备出加核型双键数目可调的紫外光(UV)固化超支... 以甘油为核,二乙醇胺(DEOA)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合成了含6个端羟基的加核型超支化聚氨酯(HBPU-OH),再通过加入IPDI和丙烯酸羟乙酯(HEA)等原料引入聚氨酯基团和丙烯酸双键,制备出加核型双键数目可调的紫外光(UV)固化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HBPUA).用傅里叶交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表征了HBPUA的结构,用示差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研究了HBPUA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合成了超支化结构的HBPUA;HBPUA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67.8℃,低于HBPU-OH的T_g(110.0℃),这是由于HEA的引入增加了分子的柔性;HBPU-OH和HBPUA的热分解均出现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 加核型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双键可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固化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2
作者 孙宁 冯春云 +3 位作者 陈婵 吴智谋 李珩 程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6,共5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新戊二醇(NPG)、二乙醇胺(DEOA)为原料合成了含扩链剂的端羟基超支化聚氨酯(HPU-OH),并用异氰酸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的半加成产物(IPDI-HEA)对其改性制备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PUA)。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新戊二醇(NPG)、二乙醇胺(DEOA)为原料合成了含扩链剂的端羟基超支化聚氨酯(HPU-OH),并用异氰酸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的半加成产物(IPDI-HEA)对其改性制备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PUA)。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测试表明HEA成功接入HPU-OH中,得到超支化结构的HPUA;热重分析显示HPU-OH和HPUA均有3个热分解温度段,分解历程相近;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HPUA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于HPU-OH。将HPUA添加到普通的环氧丙烯酸酯中光固化成膜,涂膜测试表明,添加10%的HPUA的光固化树脂,其固化膜铅笔硬度从B提高到2H,摆杆硬度从0.59提高到0.76,附着力从2级提高到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固 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涂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的UV固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林金娜 曾幸荣 侯有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413-1416,1430,共5页
用FTIR和光差扫描量热法Photo-DSC对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BUA)的光固化动力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固化气氛对HBUA体系的固化速率影响很大,在空气中,HBUA的最大反应速率(Rpmax)和最终碳碳双键转化率(Pf)均比在N2中的相应值低;当... 用FTIR和光差扫描量热法Photo-DSC对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BUA)的光固化动力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固化气氛对HBUA体系的固化速率影响很大,在空气中,HBUA的最大反应速率(Rpmax)和最终碳碳双键转化率(Pf)均比在N2中的相应值低;当光引发剂Darocur1173浓度为4%,HDDA浓度为20%时,HBUA体系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及最高的最终碳碳双键转化率,分别为7.25 J/(g.s)和8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UV固 光差扫描量热法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结构及光固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肖文清 廖列文 +1 位作者 尹国强 周新华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12,17,共4页
以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为研究对象,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其合成过程中主要活性基团变化,并结合核磁共振氢谱及核磁共振碳谱分析合成树脂的结构,结果表明:实验合成得到了目标产物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对涂膜紫外光固... 以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为研究对象,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其合成过程中主要活性基团变化,并结合核磁共振氢谱及核磁共振碳谱分析合成树脂的结构,结果表明:实验合成得到了目标产物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对涂膜紫外光固化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分子结构中羧基及不饱和双键含量对固化速度及最终双键转化率有重要影响,双键最终转化率可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水溶性 动力学 紫外光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文清 周新华 +2 位作者 李晶 蒋旭红 涂伟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80,共3页
以TDI、HPA、丁二酸酐、超支化聚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可紫外光固化的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用FT-IR跟踪研究了合成过程基团的变化。测试了超支化预聚体水溶液粒径,结果表明该粒径随丁二酸酐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对固化膜的力学性... 以TDI、HPA、丁二酸酐、超支化聚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可紫外光固化的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用FT-IR跟踪研究了合成过程基团的变化。测试了超支化预聚体水溶液粒径,结果表明该粒径随丁二酸酐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对固化膜的力学性能测试和热重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端丙烯酸酯基含量的增加,固化膜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均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水性树脂 紫外光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柔性链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海晖 向洪平 刘晓暄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50,56,共6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二乙醇胺(DEOA)为原料,经一步法自缩聚反应制备超支化聚氨酯(HPU-OH)。再以聚乙二醇(PEG200)、IPDI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原料合成一端为异氰酸基团、另一端为双键的预聚体IPDI/PEG200/HEA,将其接枝到HPU-O...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二乙醇胺(DEOA)为原料,经一步法自缩聚反应制备超支化聚氨酯(HPU-OH)。再以聚乙二醇(PEG200)、IPDI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原料合成一端为异氰酸基团、另一端为双键的预聚体IPDI/PEG200/HEA,将其接枝到HPU-OH后合成含柔性链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PUA)。优化了合成条件;并采用FT-IR、~1H NMR和GPC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以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Irgacure184)作为光引发剂,对HPUA涂膜紫外光固化后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IPDI/PEG200/HEA的合成条件为温度35℃、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用量为丙烯酸羟乙酯质量的0.037 5%、反应时间为120 min;优化后HPUA的合成条件为温度70℃、DBTDL用量为0.05%、反应时间为120 min。合成的HPUA产品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_n)为13 683,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PDI)为2.1;与同类产品相比,其固化速度快且涂膜柔韧性优异,光固化速度为3 s,柔韧性1 mm,铅笔硬度2H,附着力1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紫外光固 涂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UV固化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徐朝华 尹顺 +4 位作者 孙宁 李珩 姜少华 李亦彪 程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6-164,共9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等为原料,采用不同扩链剂对自制的超支化聚氨酯进行改性,制备出一系列可紫外光固化的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BPUA-X)。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热重分析(TG)、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乌...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等为原料,采用不同扩链剂对自制的超支化聚氨酯进行改性,制备出一系列可紫外光固化的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BPUA-X)。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热重分析(TG)、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乌氏黏度计对HBPUA-X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FT-IR与NMR测试结果证实了合成产物为HBPUA-X;黏度计的测试结果表明:产品的特性黏度随扩链剂长度的增加而升高;将HBPUA添加到光固化环氧丙烯酸中成膜,TG与DSC的测试表明:涂膜的热分解温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扩链剂长度的增加,涂膜的残余量逐渐减少,涂膜的玻璃化温度逐渐下降;性能测试表明:当添加10%质量分数的HBPUA-X时,涂膜的附着力由3级提高到1级以上,柔韧性由8 mm提高到2 mm以上;同时摆杆硬度与抗冲击强度也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固 超支聚氨酯 丙烯酸酯 扩链剂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固化膜性能 被引量:30
8
作者 肖文清 涂伟萍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0-245,共6页
以新戊二醇为核,二羟甲基丙酸为支化单体合成得到每个分子中含有16个端羟基的超支化脂肪族聚酯,将其与自制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丙酯单体的NCO端基团反应,获得新型可紫外光固化的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应用红外光谱分别... 以新戊二醇为核,二羟甲基丙酸为支化单体合成得到每个分子中含有16个端羟基的超支化脂肪族聚酯,将其与自制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丙酯单体的NCO端基团反应,获得新型可紫外光固化的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应用红外光谱分别对超支化聚酯、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紫外光固化胶膜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同时应用力学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单体官能度及用量对固化膜物理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活性单体用量的增加,固化膜的抗冲击强度增加,硬度减小,活性单体官能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其硬度;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固化膜具有两个热分解温度,初始分解温度大于200℃,另一分解温度约为375℃;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固化膜具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s,Tg.h),随着活性单体官能度的增加,Tg.s降低,Tg.h升高,有利于相分离,而其用量的增加却不利于相分离;利用红外和凝胶法分析对比研究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光固化行为,结果表明其不饱和双键的最终转化率高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聚酯 聚氨酯 紫外固 行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UV固化的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与表征(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林金娜 曾幸荣 +1 位作者 侯有军 石红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31,34,共6页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可UV固化的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BUA)。用SEC、FT-IR、1H-NMR和TG对HBUA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其UV固化膜的机械性能。结果表明:HBUA的分子量分布系数为2.31,丙烯酸端基改性程度为79.8%。HBUA的粘度较低有利于混合及涂布...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可UV固化的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BUA)。用SEC、FT-IR、1H-NMR和TG对HBUA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其UV固化膜的机械性能。结果表明:HBUA的分子量分布系数为2.31,丙烯酸端基改性程度为79.8%。HBUA的粘度较低有利于混合及涂布。UV固化膜具有高的硬度和良好的柔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聚酯 聚氨酯丙烯酸酯 UV固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光固化膜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文清 周新华 +2 位作者 尹国强 李晶 蒋旭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93-95,共3页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丙酯、丁二酸酐、自制超支化聚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可紫外光固化的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其合成过程中基团的变化。固化膜热分析表明,随着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中...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丙酯、丁二酸酐、自制超支化聚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可紫外光固化的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其合成过程中基团的变化。固化膜热分析表明,随着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端丙烯酸酯基含量的增加,热降解温度从171.0℃升高到238.9℃,玻璃化转变温由56.2℃升高到72.8℃;其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随着TDI.HPA含量的增加,硬度增加,而柔韧性和抗冲击强度都呈递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 聚氨酯丙烯酸酯 紫外光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丙烯酸酯基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波 邓紫方 +2 位作者 姜可健 徐洲彤 胡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4-196,共3页
通过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二乙醇胺(DEOA)反应得到AB2中间体,AB2中间体进行自聚反应合成端羟基超支化聚氨酯(HPU)。并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研究了自聚反应温度对合成HPU的影响。以... 通过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二乙醇胺(DEOA)反应得到AB2中间体,AB2中间体进行自聚反应合成端羟基超支化聚氨酯(HPU)。并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研究了自聚反应温度对合成HPU的影响。以HPU为核,将其与半封端IPDI-PPG-HEMA反应,引入端丙烯酸酯基团,得到最终产物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PUA)。对HPUA进行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热重(TG)等分析表征。结果表明:AB2中间体进行自聚合成HPU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55℃、反应时间为20h,用化学分析法滴定得出HPU的NCO%含量达到0.13%,经计算分子量为17827,说明HPU是由质量含量较高的HPU-5代和含量较低的HPU-6代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 聚氨酯 丙烯酸酯 UV固 自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固化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帅 李贵勋 +4 位作者 何素芹 刘浩 刘文涛 朱诚身 李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共8页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或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与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反应生成线型的分子结构,再加入甘油得到具有超支化结构的聚氨酯预聚体,接枝上丙烯酸酯制得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通过红外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凝胶...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或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与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反应生成线型的分子结构,再加入甘油得到具有超支化结构的聚氨酯预聚体,接枝上丙烯酸酯制得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通过红外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和热重分析等对PU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甘油和丙烯酸酯的加入比例、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PUA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了预期结构的超支化PUA;10 min左右即可快速UV固化成1 mm厚膜;随着交联剂含量的增加,2种PUA的拉伸强度均达到50 MPa以上;拉伸剪切强度接近0.8 MPa;固化膜沸水中的吸水率低于5%,丙酮中的溶胀率低于300%,在酸或碱溶液中浸泡7 d,无起泡、起皱和发白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 聚氨酯丙烯酸酯 超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紫外光固化膜性能研究
13
作者 黎汉生 杨望 +4 位作者 孙浩斌 吴芹 史大昕 赵芸 矫庆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1-185,191,共6页
以季戊四醇为核、2,2-二羟甲基丙酸为臂,采用一步熔融法合成了含16个端羟基的超支化聚酯(HBPE)。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2-羟乙酯的半加成产物改性HBPE,制备了一系列末端含有不同数量C=C的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BPUA),并对HB... 以季戊四醇为核、2,2-二羟甲基丙酸为臂,采用一步熔融法合成了含16个端羟基的超支化聚酯(HBPE)。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2-羟乙酯的半加成产物改性HBPE,制备了一系列末端含有不同数量C=C的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BPUA),并对HBPUA涂料固化过程和固化膜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BPUA改性度越大、用量越多,涂料固化时间越短,C=C转化率增大,固化膜的硬度增强,柔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减弱;当HBPUA质量分数超过60%时,涂料固化速度快,C=C转化率大于90%,固化膜综合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 聚氨酯丙烯酸酯 紫外光固 过程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法研究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热性能及热分解机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宁 陈婵 +1 位作者 冯春云 李亦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87-893,共7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TG)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自制的超支化聚氨酯(HPU)和UV固化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PUA)在不同气氛下的热失重行为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热重红外联用仪(TG-FTIR)探究了HPU和HPUA的热分解机理... 采用热重分析仪(TG)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自制的超支化聚氨酯(HPU)和UV固化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PUA)在不同气氛下的热失重行为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热重红外联用仪(TG-FTIR)探究了HPU和HPUA的热分解机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HPU和HPUA在氮气气氛下具有相似的热分解行为,均有3段热分解温度;在空气气氛下的热分解与氮气气氛下的热分解相比,其分解行为相似,但前者的分解更迅速。DSC分析表明:接入丙烯酸羟乙酯(HEA)后,HPUA的Tg明显低于HPU。热红联用对热分解机理的分析表明:空气气氛下的分解比氮气气氛下更迅速,降解更完全。HPU的3段热分解分别为:醇的降解、氨基甲酸酯键的降解、脲基键的降解;HPUA的3段热分解分别为:丙烯酸羟乙酯的降解、氨基甲酸酯键的降解、脲基键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红外联用仪(TG-FTIR) 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玻璃转变温度 热分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阻尼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月姣 杨建军 +2 位作者 张建安 吴庆云 吴明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82-1485,共4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元醇(PTMEG)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主要原料,三羟甲基丙烷(TMP)和自制的超支化聚氨酯(HBPU)为交联剂,合成了聚氨酯(PU)/聚丙烯酸酯(PA)水性乳液。热重分析(TGA)及动态力学分析(DMA)研究表明,采用两种交...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元醇(PTMEG)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主要原料,三羟甲基丙烷(TMP)和自制的超支化聚氨酯(HBPU)为交联剂,合成了聚氨酯(PU)/聚丙烯酸酯(PA)水性乳液。热重分析(TGA)及动态力学分析(DMA)研究表明,采用两种交联剂合成的聚合物耐热性能相差不大,均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阻尼因子tanδ约为0.75,tanδ>0.3的温度范围约为60℃);随着PA组份含量的增加,阻尼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聚氨酯 丙烯酸酯 阻尼性能 动态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互穿网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月姣 杨建军 +2 位作者 张建安 吴庆云 吴明元 《印染》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8-10,14,共4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醚二元醇(N210)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主要原料,三羟甲基丙烷(TMP)、蓖麻油(CO)、自制超支化聚氨酯(HBPU)为交联剂,合成了水性聚氨酯(PU)/聚丙烯酸酯(PA)互穿网络聚合物(IPN)。试验结果表明,HBPU型IPN的耐热性稍...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醚二元醇(N210)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主要原料,三羟甲基丙烷(TMP)、蓖麻油(CO)、自制超支化聚氨酯(HBPU)为交联剂,合成了水性聚氨酯(PU)/聚丙烯酸酯(PA)互穿网络聚合物(IPN)。试验结果表明,HBPU型IPN的耐热性稍差,但反应黏度较低,反应较易进行;随着PA含量的增大,乳液粒径增大,胶膜的断裂伸长率降低,耐热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整 超支聚氨酯 丙烯酸酯 互穿网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丙烯酸酯基超支化聚酯/聚氨酯丙烯酸酯体系的紫外光固化行为及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兴元 罗运军 +1 位作者 夏敏 李晓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79,83,共4页
利用红外光谱(FT-IR)法研究了端丙烯酸酯基超支化聚酯(VHBP)/聚氨酯丙烯酸酯(PUA)体系紫外光固化反应,并研究了不同代数及含量VHBP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PUA达到最终双键转化率所需的时间最短,VHBP代数和含量高的体系时间较长。... 利用红外光谱(FT-IR)法研究了端丙烯酸酯基超支化聚酯(VHBP)/聚氨酯丙烯酸酯(PUA)体系紫外光固化反应,并研究了不同代数及含量VHBP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PUA达到最终双键转化率所需的时间最短,VHBP代数和含量高的体系时间较长。在PUA中加入VHBP后涂层硬度大幅提高,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优于传统的PUA/环氧丙烯酸酯体系。随着VHBP含量的增加,涂层的硬度逐渐增大,耐冲击性和附着力有所降低。在相同VHBP含量时,硬度随代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聚合物 聚氨酯丙烯酸酯 紫外光固 涂层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氨酯氟代聚丙烯酸酯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贾磊 安秋凤 +3 位作者 潘家炎 张蓓 康少冉 马立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42-1045,1066,共5页
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乙二醇(PEG-600)、三乙醇胺(TEOA)、丙烯酸羟乙酯(HEA)等为原料,合成以双键封端的超支化聚氨酯(HPU),再与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C6F)、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丁酯(BA)等,通过... 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乙二醇(PEG-600)、三乙醇胺(TEOA)、丙烯酸羟乙酯(HEA)等为原料,合成以双键封端的超支化聚氨酯(HPU),再与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C6F)、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丁酯(BA)等,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超支化聚氨酯氟代聚丙烯酸酯(HPUFA)。通过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量仪等对产物结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n(NCO)/n(OH)=1.4时,HPUFA用量1.5 g/100 g乙酸乙酯时应用效果较佳;经HPUFA处理的织物接触角达到137.5°,静态吸水时间达9.5 h,疏油等级6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 聚氨酯 氟代聚丙烯酸酯 防水 纺织染整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核型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涂膜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朝华 陈婵 +2 位作者 孙宁 李珩 李亦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103,共3页
选用甘油为核,二乙醇胺(DEOA)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引入扩链剂新戊二醇(NPG),制得含扩链剂的端羟基加核型超支化聚氨酯(HBPU-OH);进一步与半加成产物IPDI-HEA反应,引入端丙烯酸双键,制得三端羟基的加核型超支化聚氨酯丙烯... 选用甘油为核,二乙醇胺(DEOA)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引入扩链剂新戊二醇(NPG),制得含扩链剂的端羟基加核型超支化聚氨酯(HBPU-OH);进一步与半加成产物IPDI-HEA反应,引入端丙烯酸双键,制得三端羟基的加核型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BPUA),并对其进行表征。FT-IR及NMR测试表明成功合成了HBPUA;DSC测试表明HBPU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比HBPU-OH的低。含三端羟基的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BPUA-N-3)与目标树脂的相容能力更好。涂膜性能测试表明当HBPUA-N-3加入量为10%时,复合涂膜柔韧性和附着力没有明显变化,柔韧性≤2,附着力为2级;铅笔硬度和抗冲击强度都有明显提高,铅笔硬度为3H,抗冲击强度是50MJ/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核型 UV光固 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Si和Zn丙烯酸酯防火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20
作者 李保君 张顺 +1 位作者 张一达 杨磊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8,56,共8页
为了提高光固化丙烯酸酯涂层的防火性能,通过KH570与水反应合成了超支化含硅树脂(HBPSi),将HBPSi与丙烯酸羟乙酯-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半加成物(HEA-TDI)反应制备出有紫外光(UV)固化功能的超支化阻燃预聚物(SMASi),再把SMASi与金属化合物和... 为了提高光固化丙烯酸酯涂层的防火性能,通过KH570与水反应合成了超支化含硅树脂(HBPSi),将HBPSi与丙烯酸羟乙酯-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半加成物(HEA-TDI)反应制备出有紫外光(UV)固化功能的超支化阻燃预聚物(SMASi),再把SMASi与金属化合物和环氧丙烯酸酯(EA)进行复配,经UV固化成涂层。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了产物的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涂层的透光率,并采用极限氧指数仪、热重分析仪、垂直燃烧仪及锥形量热仪对涂层的防火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在ZnCl_(2)/EA体系中添加适量的SMASi,可提高涂层的透光率、残炭率及耐水性;当其添加量为10%时,成炭率、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级别及热释放速率均达最佳,分别为50.0%、48、V-0和209 KW/m^(2),显著降低了涂层的热释放速率,有效改善了涂层的防火性能。制备出的涂层能满足透明膨胀防火涂层的使用要求,在木质文物、家具及古建筑等防火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酸 超支含硅丙烯酸酯 防火 成炭 透明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