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作为钻井液页岩抑制剂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宣扬 蒋官澄 +2 位作者 宋然然 王治法 林永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8-186,共9页
研究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作为水基钻井液高性能页岩抑制剂的应用潜力,通过膨润土线性膨胀实验、造浆实验、沉降实验以及泥页岩热滚回收实验等手段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亚胺的抑制性能进行评价,考察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亚胺对无土相... 研究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作为水基钻井液高性能页岩抑制剂的应用潜力,通过膨润土线性膨胀实验、造浆实验、沉降实验以及泥页岩热滚回收实验等手段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亚胺的抑制性能进行评价,考察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亚胺对无土相钻井液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能够有效抑制膨润土和泥页岩的水化分散,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600和750000的聚乙烯亚胺抑制效果相对最强;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亚胺主要通过抑制膨润土晶层膨胀以及中和膨润土颗粒外表面负电荷来抑制膨润土的水化膨胀、分散,而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亚胺主要通过超支化分子链的架桥作用抑制膨润土颗粒的分散;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亚胺尽管抑制性优异,但是与阴离子聚合物类处理剂配伍性较差,而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亚胺对体系的流变性和滤失量基本没有负面作用,甚至能够小幅提高体系切力,改善体系的携岩和悬浮加重材料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页岩抑制剂 井壁稳定 聚乙烯 超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作为高效水基钻井液页岩抑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宋然然 蒋官澄 +4 位作者 宣扬 赵利 王凯 贺垠博 王金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0-396,共7页
为解决钻井过程中的泥页岩井壁失稳问题,选取了重均分子量为6×104g/mol的超支化聚乙烯亚胺(HPEI)作为水基钻井液页岩抑制剂,通过膨润土造浆实验、线性膨胀实验和泥页岩热滚回收实验对其泥页岩抑制性能进行了评价,通过红外光谱表征... 为解决钻井过程中的泥页岩井壁失稳问题,选取了重均分子量为6×104g/mol的超支化聚乙烯亚胺(HPEI)作为水基钻井液页岩抑制剂,通过膨润土造浆实验、线性膨胀实验和泥页岩热滚回收实验对其泥页岩抑制性能进行了评价,通过红外光谱表征、X-射线衍射实验以及热重分析对其抑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PEI对膨润土水化膨胀有良好的抑制作用,20%膨润土在1.5%HPEI溶液中造浆后的动切力仅为0.5 Pa,膨润土在3%HPEI溶液的膨胀高度较蒸馏水中减少了67%;溶液的pH值越低,HPEI的质子化程度越高,对膨润土水化分散的抑制性能越好。HPEI抑制黏土水化膨胀的机理为:HPEI分子进入黏土层间,通过静电引力和氢键的共同作用减弱黏土水化分散,其疏水结构阻止水分子进入黏土层间,抑制膨润土晶层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聚乙烯 页岩抑制剂 钻井液 井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乙烯亚胺-聚天冬氨酸苄酯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焦永华 周军 +2 位作者 李妍 张开 付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80-1284,共5页
以超支化聚合物聚乙烯亚胺为引发剂,天冬氨酸苄酯-NCA为单体,利用热开环聚合法合成了超支化聚乙烯亚胺-聚天冬氨酸苄酯共聚物(PEI-PBLA).用核磁共振波谱对PEI-PBLA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EI-PBLA在水溶液及有机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 以超支化聚合物聚乙烯亚胺为引发剂,天冬氨酸苄酯-NCA为单体,利用热开环聚合法合成了超支化聚乙烯亚胺-聚天冬氨酸苄酯共聚物(PEI-PBLA).用核磁共振波谱对PEI-PBLA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EI-PBLA在水溶液及有机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以芘为荧光探针测定了共聚物在水中形成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以甲基橙为客体分子,研究了共聚物胶束的包覆能力,结果表明,共聚物对客体分子的吸附与溶液的pH值有关.研究了共聚物与质粒DNA的复合发现,PEI-PBLA能够很好地与质粒DNA复合,并且可以避免DNA酶的降解,对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此聚合物在药物传输、可控释放及基因载体等方面都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聚乙烯(PEI) 聚天冬氨酸苄酯 高分子胶束 基因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分子桥联水杨醛亚胺镍配合物的合成及对乙烯齐聚反应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8
4
作者 王俊 杨光 +1 位作者 李翠勤 施伟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36-1540,共5页
合成了一种具有超支化结构的新型水杨醛亚胺配体及其Ni(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一可见光谱(UV—Vis)、氢核磁共振谱(1HNMR)和碳核磁共振谱(1CNMR)对其结构进行... 合成了一种具有超支化结构的新型水杨醛亚胺配体及其Ni(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一可见光谱(UV—Vis)、氢核磁共振谱(1HNMR)和碳核磁共振谱(1C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考察了超支化水杨醛亚胺镍配合物对乙烯齐聚反应的催化活性及聚合条件(A1/Ni摩尔比、聚合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及聚合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5℃、Al/Ni摩尔比为500时,该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达到5.59×10^5g/(molNi·h),得到的聚合产物为全馏分烯烃,其中高碳烯烃C10~C18的含量最高达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分子 水杨醛配体 镍配合物 乙烯齐聚 高碳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功能化聚乙烯亚胺-罗丹明B酰肼比率及可视化荧光测定Cr(Ⅵ)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传孝 余梦雯 +1 位作者 宋朵朵 孙向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2-859,共8页
在微波辅助条件下,合成了具有蓝色荧光特性的甲醛功能化的聚乙烯亚胺(FPEI).在硫酸介质中,FPEI表面质子化的氨基通过静电作用吸附Cr(Ⅵ),致使FPEI 480 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同时,罗丹明B酰肼(RBH)被Cr(Ⅵ)氧化生成强荧光发... 在微波辅助条件下,合成了具有蓝色荧光特性的甲醛功能化的聚乙烯亚胺(FPEI).在硫酸介质中,FPEI表面质子化的氨基通过静电作用吸附Cr(Ⅵ),致使FPEI 480 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同时,罗丹明B酰肼(RBH)被Cr(Ⅵ)氧化生成强荧光发射的罗丹明B,体系的吸光度在250~600 nm范围显著增强,覆盖了FPEI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由此产生的内滤效应导致FPEI的荧光进一步降低.罗丹明B 580 nm处荧光强度和FPEI 480 nm处荧光强度的比值(F_(580)/F_(480))与Cr(VI)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紫外灯照射下体系的荧光由蓝色逐渐变为橙黄色,由此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比率及可视化荧光测定六价铬的新方法.在最优条件下,比率荧光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3.6μmol/L,检出限(3σ)为12 nmol/L,可视化荧光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4~2.8μmol/L.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及选择性好,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的回收率为90%~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功能聚乙烯 罗丹明B酰肼 比率荧光 可视荧光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双吡啶亚胺铬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乙烯齐聚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俊 刘锦义 +2 位作者 陈丽铎 兰天宇 王力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3-781,共9页
以1.0代(G)超支化大分子(C38H51N9O2)为配体骨架,2-氯-4-甲基吡啶和CrCl3(THF)3为原料,依次经过取代和配合反应合成了一种超支化双吡啶亚胺配体及其铬催化剂。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电喷雾电离质谱(ES... 以1.0代(G)超支化大分子(C38H51N9O2)为配体骨架,2-氯-4-甲基吡啶和CrCl3(THF)3为原料,依次经过取代和配合反应合成了一种超支化双吡啶亚胺配体及其铬催化剂。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与理论设计预期一致。考察了反应温度、乙烯压力、Al与Cr摩尔比(n(Al)/n(Cr))、溶剂及助催化剂种类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甲苯为溶剂,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当反应温度为45℃,乙烯压力为4MPa,n(Al)/n(Cr)=300,催化剂用量为7μmol时,活性可达1.32×10^5g/(mol(Cr)·h),C6和C8的选择性为5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代超支大分子 超支双吡啶配体 铬催 乙烯齐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化壳聚糖-低分子聚乙烯亚胺/DNA复合物的肝靶向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谭平萍 李曼 +1 位作者 王颖 冯德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9-380,共12页
目的:研究半乳糖化壳聚糖-低分子聚乙烯亚胺(galactosylated chitosan-graft-polyethyleneimine,GC-PEI)/DNA复合物在体内外的肝靶向性。方法:GC-PEI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protein,EGFP)质粒(pEGFP-C... 目的:研究半乳糖化壳聚糖-低分子聚乙烯亚胺(galactosylated chitosan-graft-polyethyleneimine,GC-PEI)/DNA复合物在体内外的肝靶向性。方法:GC-PEI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protein,EGFP)质粒(pEGFP-Cl)在0.01 mol/L PBS,150 mmol/L NaCl,5%葡萄糖溶液中自组装成3种不同溶媒介导的GC-PEI/DNA复合物,检测复合物粒径大小与形态,Zeta电位以及结合和保护DNA的能力;并进一步测定GC-PEI聚合物的毒性,研究复合物的肝靶向转染效率。结果:在GC-PEI与DNA质量比为1∶1-2.5∶1时,GC-PEI聚合物能有效地结合和保护所携带的DNA免受核酸酶和血清的降解。复合物粒子呈规则的球形,有明显的核壳结构。GC-PEI聚合物在检测细胞中未显示出明显毒性;动物体内急性毒性实验显示:通过尾静脉注射50-300μg的GC-PEI聚合物入小鼠后,实验小鼠2周内无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发生。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GC-PEI/DNA复合物在肝细胞系(QSG7701/core,L02)中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表达明显高于非肝细胞系(SGC-7901,HBE)细胞。体内实验表明转染48 h后,小鼠肝组织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检测到明显的绿色荧光,而其他主要脏器未见明显荧光。结论:GC-PEI聚合物能够在体内外特异性将外源基因或DNA导入肝细胞,具有良好的肝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壳聚糖-低分子聚乙烯 肝靶向性 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双/多模态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朱静怡 盛慧 +1 位作者 张林珊 管婧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9197-19205,共9页
分子影像学技术作为癌症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在组织、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显示活体生理学变化,并进一步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目前,现代分子影像学技术包括X射线断层摄影术(CT)、光声成像(PA)、磁共振成像(MR)、荧光... 分子影像学技术作为癌症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在组织、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显示活体生理学变化,并进一步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目前,现代分子影像学技术包括X射线断层摄影术(CT)、光声成像(PA)、磁共振成像(MR)、荧光成像(FL)、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各单一成像模式均存在优缺点,在空间分辨率、软组织分辨率、灵敏度及准确性等方面无法提供综合全面的信息以诊断及监测癌症。双/多模态成像模式的构建可极大地弥补以上缺陷,通过结合各单模态成像技术的优势来全面地反映癌症的发生、发展。因此,双/多模态造影剂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在众多纳米造影剂中,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由于优良的结构及理化性质,外围基团可进行功能化修饰,内部空腔可负载多种有机/无机化合物,其作为纳米造影剂的优良平台被广泛使用。对超支化聚乙烯亚胺外围基团修饰聚乙二醇、叶酸、透明质酸可提高其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及组织特异性,进一步经螯合剂负载金属离子、包裹或稳定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可有效整合各种成像元素,以实现双/多模态成像。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平台作用,可增强成像元素的生物相容性、组织特异性、肿瘤富集度,构建的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双/多模态成像造影剂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癌症的早期精确诊断,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双/多模态成像造影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目前报道的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双/多模态成像造影剂的构建及生物医学应用进行总结,涵盖CT/MR成像、CT/PA成像、SPECT/CT成像、PET/MR成像、FL/MR成像及三模态成像,为新型智能化纳米造影剂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聚乙烯 纳米平台 双/多模态成像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交联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纸张增湿强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党园园 沈一丁 +1 位作者 李小瑞 刘勇兵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8,共7页
利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和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对聚乙烯亚胺(PEI)进行改性,制得自交联季铵化聚乙烯亚胺(MPEI)。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GTA和KH560质量分数分别为2%和1%(相对于PEI总质量)、反应温度50℃... 利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和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对聚乙烯亚胺(PEI)进行改性,制得自交联季铵化聚乙烯亚胺(MPEI)。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GTA和KH560质量分数分别为2%和1%(相对于PEI总质量)、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 h)下制得的MPEI固含量为12%、黏度为482.1 mPa·s、平均粒径为119.6 nm,稳定性良好,室温下放置90天无凝胶现象。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热重分析(TG)仪、黏度仪、粒径分析仪及溶液稳定性分析仪等对MPEI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探讨不同GTA质量分数的MPEI对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纸张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向纸浆内添加质量分数为1.6%(相对于绝干浆质量)的MPEI并进行抄纸,与原纸相比,MPEI纸张的干抗张指数、湿抗张指数、耐折度和撕裂指数分别提高了34%、300%、515%和12%。本课题制得的MPEI不含有机氯,是一种新型环保的纸张增湿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季铵 自交联 环保 湿抗张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化聚乙烯亚胺阻燃粘胶织物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之铭 张超 +1 位作者 张晨曦 朱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167,共7页
为降低多元羧酸交联剂的强酸性对阻燃粘胶织物的强力损伤,以多氨基磷酸酯化聚乙烯亚胺(BPEI-DP)为阻燃剂,在1,2,3,4-丁烷四羧酸(BTCA)的交联作用下得到阻燃粘胶织物,研究了其表面化学组成、阻燃性能、热降解稳定性能和热释放行为,分析了... 为降低多元羧酸交联剂的强酸性对阻燃粘胶织物的强力损伤,以多氨基磷酸酯化聚乙烯亚胺(BPEI-DP)为阻燃剂,在1,2,3,4-丁烷四羧酸(BTCA)的交联作用下得到阻燃粘胶织物,研究了其表面化学组成、阻燃性能、热降解稳定性能和热释放行为,分析了BPEI-DP/BTCA体系对粘胶织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粘胶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提升至28.9%,垂直燃烧测试中阻燃织物离火自熄,无续燃和阴燃现象,损毁长度为9.9 cm;相比于纯粘胶织物,阻燃粘胶织物的成炭性显著提升,热释放明显降低,最大热释放速率下降了34%;其耐水洗性能与N-羟甲基-3-(二甲氧基膦酰基)丙酰胺阻燃粘胶织物相当,20次标准水洗后LOI值从28.9%下降至24.9%;该阻燃体系有效保留了粘胶织物的断裂强力,保留率可达70%左右,为高品质阻燃纺织品的设计制备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胶织物 磷酸酯聚乙烯 1 2 3 4-丁烷四羧酸 阻燃整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乙烯醇/支化聚乙烯亚胺离子交换膜不同烃基对其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黄文娟 徐开俊 +1 位作者 范敏敏 王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6-82,共7页
以聚乙烯醇/支化聚乙烯亚胺(PVA/BPEI)为基体,分别选用多种卤代烃为季铵化试剂制备阴离子交换膜(AEMs),并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对膜的关键性能进行表征,以及基于分子结构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以3-氯-1-丙醇为季铵化试剂制备所得的... 以聚乙烯醇/支化聚乙烯亚胺(PVA/BPEI)为基体,分别选用多种卤代烃为季铵化试剂制备阴离子交换膜(AEMs),并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对膜的关键性能进行表征,以及基于分子结构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以3-氯-1-丙醇为季铵化试剂制备所得的AEM于80℃电导率可达79. 03 m S/cm,IEC值为3. 1 meq/g,且该膜由于羟基在膜内形成的氢键作用使其具有优异的热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膜内季铵基团随其疏水链长度及结构的不同对AEMs性能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引入含有羟基的柔性侧链可在膜内构成氢键网络形成亲疏水结构,是提高膜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膜 聚乙烯 聚乙烯 季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核苷酸链靶向性载体乳糖化聚乙烯亚胺的合成及糖量测定
12
作者 杨汝艳 田海林 时锡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55-957,共3页
Through reducing incubation time,the low-level lactosed polyethyleneimine(L-PEI)was prepared by reductive amination of PEI with lactose.The content of galactose residue in the complex was determined with phenol-sulfur... Through reducing incubation time,the low-level lactosed polyethyleneimine(L-PEI)was prepared by reductive amination of PEI with lactose.The content of galactose residue in the complex was determined with phenol-sulfuric acid method and the lactose rate was calculated.The result shows that: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in galactos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1.25~12.5μg/mL(r=0.996),RSD of reappearance was 2.16%,the average rate of recoveries was 92.5%(RSD=2.18%).With a 6.27% lactose rate,the developed L-PEI reached its expected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聚乙烯 还原 酚-硫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聚乙烯亚胺原位化学沉积聚偏氟乙烯杂化膜的制备及染料过滤性能
13
作者 黄小华 刘冬青 +2 位作者 蔡思洲 解勤兴 孟建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2-130,共9页
水中可溶有机物的去除,特别是溶解染料的去除,是目前污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文中将儿茶酚和聚乙烯亚胺(PEI)在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中进行贻贝仿生化学沉积,向PVDF铸膜液中引入亲水聚合物单元来改善膜的亲水性、调控膜孔结构,制... 水中可溶有机物的去除,特别是溶解染料的去除,是目前污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文中将儿茶酚和聚乙烯亚胺(PEI)在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中进行贻贝仿生化学沉积,向PVDF铸膜液中引入亲水聚合物单元来改善膜的亲水性、调控膜孔结构,制备了带有亲水单元的PVDF杂化膜,并评价了其过滤染料水溶液的性能。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均证明儿茶酚-PEI在PVDF溶液中发生了化学沉积反应;杂化膜的水接触角从纯PVDF膜的84°降至43°,膜的亲水性得到改善。杂化膜表面的等电位点pH值从3.54提高到4.26,儿茶酚-PEI的化学沉积为膜表面引入了更多正电荷。化学沉积聚合物的引入降低了膜中海绵结构的厚度,增大了指状孔的直径,降低了膜阻力,提高了膜的水通量。当PEI-儿茶酚的质量分数为1.0%、固含量为16%时,膜对10 mg/L结晶紫溶液的截留大于99%,经50 h后,膜的截留率稳定在7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儿茶酚-聚乙烯学沉积 膜亲水改性 染料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与尿素合成高支化聚脲及其胶接性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家宇 杜官本 +4 位作者 杨红星 任俊宇 冉鑫 李智 杨龙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102,共6页
以支化聚乙烯亚胺(PEI)和尿素(U)经过脱氨缩聚反应,一步法合成高度支化的脲基聚合物;将其配制成50%的水溶液作为木材胶黏剂,制备胶合板;对所制备胶合板进行胶合强度以及耐水性能试验,并研究了PEI的分子质量以及U/PEI的摩尔比对胶合强度... 以支化聚乙烯亚胺(PEI)和尿素(U)经过脱氨缩聚反应,一步法合成高度支化的脲基聚合物;将其配制成50%的水溶液作为木材胶黏剂,制备胶合板;对所制备胶合板进行胶合强度以及耐水性能试验,并研究了PEI的分子质量以及U/PEI的摩尔比对胶合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EI相对分子质量为1 800,U/PEI摩尔比为3∶1时,胶合板的综合性能最佳,其干强度达到了2.38 MPa, 63℃热水和沸水浸渍3 h后的湿强度分别为2.22和1.41 MPa。利用^(13)C NMR、FT-IR对所制备的脲基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U与PEI发生脱氨缩聚反应,成功合成出U-PEI支化脲基聚合物;进而利用DSC和TGA研究了聚合物胶黏剂的固化性能及热稳定性能,分析结果显示聚脲胶黏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为了证明该脲基聚合物可以应用到更多领域,本研究采用综合性能最佳的脲基聚合物测试了其在不同基材表面的胶接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其在不锈钢、铝和钢化玻璃表面的黏接强度超过了4 MPa,脲基的引入增强了内聚力,同时增强了表面黏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尿素 高支聚脲 胶黏剂 无醛胶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聚醚醚酮酮/氨基封端超支化聚酰亚胺复合膜的制备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鹏 吴宪 +3 位作者 张汉宇 由凯元 刘振超 刘佰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5-407,共3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因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及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是质子交换膜,其性能对燃料电池的使用性能有直接的影响[1,2].目前具有工业化水平的是Nafion~膜,但是其价格高,运行温度低,因而人们...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因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及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是质子交换膜,其性能对燃料电池的使用性能有直接的影响[1,2].目前具有工业化水平的是Nafion~膜,但是其价格高,运行温度低,因而人们希望研制能够替代Nafion~的非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3,4].研究发现,磺化聚芳醚酮等芳香型聚合物膜在实现了高质子传导率的同时,往往会牺牲其在高温和高湿度下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强度[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聚合物 聚芳醚酮 质子交换膜 聚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亚胺化和热亚胺化合成超支化聚酰亚胺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小进 陈文求 +1 位作者 易昌凤 徐祖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28,共4页
以三(4-氨基苯基)胺(TAPA)为三胺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为二酐单体,采用A2+B3的方式,分别通过化学亚胺化和热亚胺法化制得了氨基封端超支化聚酰亚胺(AM-HBPI)和酐基封端超支化聚酰亚胺(AD-HBPI),然后采用红外(FT-IR)、核磁共振(1H-... 以三(4-氨基苯基)胺(TAPA)为三胺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为二酐单体,采用A2+B3的方式,分别通过化学亚胺化和热亚胺法化制得了氨基封端超支化聚酰亚胺(AM-HBPI)和酐基封端超支化聚酰亚胺(AD-HBPI),然后采用红外(FT-IR)、核磁共振(1H-NMR)、X射线衍射(XRD)、溶解性和热失重分析(TGA)等对合成的超支化聚酰亚胺(HBPI)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并将两种方法所得HBPI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化学亚胺化和热亚胺化均能制得AM-HBPI和AD-HBPI,它们结晶度低,分子链间距比线性聚酰亚胺小;化学亚胺化AM-HBPI和AD-HBPI的溶解性比对应的热亚胺化HBPI好;所得的AM-HBPI和AD-HBPI的10%的失重温度分别为580℃和550℃,800℃时的质量保持率分别为62%和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聚酰 三(4-氨基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醚胺为单体的超支化聚酰亚胺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川 黄明富 +2 位作者 颜善银 徐祖顺 易昌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7-150,共4页
以聚醚胺(T-403)、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3,3′,4,4′-二苯甲酮二酐(BTDA)为单体,采用A2+B3法通过热亚胺化和化学亚胺化得到一系列超支化聚酰亚胺(HBPIs)。通过红外光谱测试(FT-IR)、热重分析测试(TGA)、溶解性测试和X射线衍射分析(... 以聚醚胺(T-403)、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3,3′,4,4′-二苯甲酮二酐(BTDA)为单体,采用A2+B3法通过热亚胺化和化学亚胺化得到一系列超支化聚酰亚胺(HBPIs)。通过红外光谱测试(FT-IR)、热重分析测试(TGA)、溶解性测试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FT-IR表明生成了预期的聚合物;TGA表明合成的超支化共聚PI随着共聚体系中芳香二胺的比例增大,其在N2中5%和10%的热失重温度也随之升高;溶解性测试表明合成的超支化聚酰胺酸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化学亚胺化合成的HBPI溶解性良好;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明聚合物的结晶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 共缩聚 聚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超支化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营 张秋禹 +1 位作者 任杰 孙九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81-85,共5页
超支化聚酰亚胺(HBPIs)具有超支化聚合物和聚酰亚胺的综合性能,较高的玻璃化温度和良好的溶解性能。总结了用AB2型单体、A2+B3型单体和A2+B′B2型单体合成HBPIs的方法,并对其性能及应用进行了说明。AB2型单体难以合成,A2+B3型单体聚合... 超支化聚酰亚胺(HBPIs)具有超支化聚合物和聚酰亚胺的综合性能,较高的玻璃化温度和良好的溶解性能。总结了用AB2型单体、A2+B3型单体和A2+B′B2型单体合成HBPIs的方法,并对其性能及应用进行了说明。AB2型单体难以合成,A2+B3型单体聚合虽然具有易制备和可以修饰结构的优点但容易产生凝胶化反应,用A2+B′B2型单体制备HBPIs可避免凝胶化反应,有利于实现HBPIs的大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聚酰 合成方法 性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道洪 贾德民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3,共5页
综述了采用AB_2型单体、A_2+B_3型单体、A_2+B′B_2型单体和AB+AB_2型单体合成超支化聚酰亚胺(HBPI)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A_2+B_3型单体(包括二酐/三胺、二胺/三酐单体)制备HBPI的技术、HBPI的改性及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HBPI具有较高... 综述了采用AB_2型单体、A_2+B_3型单体、A_2+B′B_2型单体和AB+AB_2型单体合成超支化聚酰亚胺(HBPI)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A_2+B_3型单体(包括二酐/三胺、二胺/三酐单体)制备HBPI的技术、HBPI的改性及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HBPI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良好的溶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聚酰 溶解性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_2+B'B_2型超支化聚酰亚胺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营 张秋禹 +1 位作者 任杰 孙九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2-55,共4页
使用均苯四甲酸酐(PMDA)作为A2型单体,2,46,-三氨基嘧啶(TAP)作为B'B2型单体,通过控制反应中二酐和三胺的滴加顺序及物质的量的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端基终端的超支化聚酰亚胺(HBPIs)。然后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 使用均苯四甲酸酐(PMDA)作为A2型单体,2,46,-三氨基嘧啶(TAP)作为B'B2型单体,通过控制反应中二酐和三胺的滴加顺序及物质的量的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端基终端的超支化聚酰亚胺(HBPIs)。然后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失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合成的超支化聚酰亚胺进行测试和表征。因为TAP中2-位氨基与4-,6-位氨基具有不同的反应活性,避免了聚合过程中凝胶的形成。结果表明:当二酐和三胺的物质的量的比从1∶1增大到2∶1时,其支化度增大,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玻璃化转变温度和10%热失重温度相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聚酰 凝胶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