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胍改性超支化聚酰胺-胺固色剂的制备及应用
1
作者 梁娟 樊武厚 +4 位作者 蒲宗耀 吴晋川 马逸平 王斌 李林华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以丙烯酸甲酯、二乙烯三胺、己二胺单体为原料,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合成了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胺。为进一步提升固色性能,引入盐酸胍单体进行端氨基改性制得胍改性超支化聚酰胺-胺,并用于活性染料染色纯棉织物的固色整理。... 以丙烯酸甲酯、二乙烯三胺、己二胺单体为原料,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合成了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胺。为进一步提升固色性能,引入盐酸胍单体进行端氨基改性制得胍改性超支化聚酰胺-胺,并用于活性染料染色纯棉织物的固色整理。结果表明,自制胍改性超支化聚酰胺-胺固色剂的固色效果优异,染色织物耐皂洗色牢度和耐干摩擦色牢度均提高1级,耐湿摩擦色牢度提高半级及以上。固色整理对染色织物色光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色剂 超支酰胺- 胍改性 活性染料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超支化半芳型聚酰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瑞 邵悦纳 +2 位作者 花胜权 胡盛 谭志伟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3,99,共6页
以四羟甲基硫酸鏻为原料合成三胺甲基氧化膦,并将其和4,4′-联苯二甲酸作为原料合成含磷超支化半芳型聚酰胺。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碳谱^(13)CNMR、磷谱^(31)PNMR)对三胺甲基氧化膦和含磷超支化半芳型聚酰胺进行结... 以四羟甲基硫酸鏻为原料合成三胺甲基氧化膦,并将其和4,4′-联苯二甲酸作为原料合成含磷超支化半芳型聚酰胺。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碳谱^(13)CNMR、磷谱^(31)PNMR)对三胺甲基氧化膦和含磷超支化半芳型聚酰胺进行结构表征,并计算聚合物的支化度为0.69。采用热重分析(TG)、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微型量热仪(MCC)对聚合物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磷超支化半芳型聚酰胺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超支酰胺 三胺甲基氧 热稳定性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聚氯乙烯共混体系流变性能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赵宝辉 巴信武 +2 位作者 侯文龙 王素娟 韩颖慧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与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 ,研究表明 ,在聚氯乙烯中加入超支化聚 (酰胺 -酯 )可以有效地降低其熔融表观粘度 ,且在 10 0 g PVC中加入 3g超支化聚合物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出现最...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与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 ,研究表明 ,在聚氯乙烯中加入超支化聚 (酰胺 -酯 )可以有效地降低其熔融表观粘度 ,且在 10 0 g PVC中加入 3g超支化聚合物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出现最大值。随着超支化聚 (酰胺 -酯 )加入量的增多 ,共混体系的流动行为逐渐向牛顿型流体转变 ,文中还利用氢键形成机理对其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酰胺-) 氯乙烯 共混 流变性能 力学性能 超支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合成及其改性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晓非 温海飞 +2 位作者 刘立新 王玉婵 张立新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59,共3页
采用邻苯二甲酸酐、二乙醇胺为原料,先在冰水浴条件下,合成AB2型单体,然后进行熔融缩聚制得水溶性超支化聚(酰胺-酯),使用吡啶对羧基进行保护,避免了反应中出现凝胶现象.应用红外谱图对改性的超支化聚(酰胺-酯)进行了分析,用十八酸作封... 采用邻苯二甲酸酐、二乙醇胺为原料,先在冰水浴条件下,合成AB2型单体,然后进行熔融缩聚制得水溶性超支化聚(酰胺-酯),使用吡啶对羧基进行保护,避免了反应中出现凝胶现象.应用红外谱图对改性的超支化聚(酰胺-酯)进行了分析,用十八酸作封端剂对超支化聚(酰胺-酯)进行端基改性.结果表明,产品的红外谱图中没有出现羟基吸收峰,说明产品的端羟基成功地进行了酯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酰胺-) 邻苯二甲酸酐 二乙醇胺 封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改性PVC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建民 刁建志 +1 位作者 高俊刚 彭政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4-86,共3页
对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HBP)与聚氯乙烯(PVC)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相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聚氯乙烯中加入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可以有效提高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并且在100g PVC中加入3g HBP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 对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HBP)与聚氯乙烯(PVC)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相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聚氯乙烯中加入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可以有效提高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并且在100g PVC中加入3g HBP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出现最大值,抗冲强度基本不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和PVC相容性较好,且与测得的力学结果相一致。同时,利用氢键形成机理对其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超支(酰胺-) 氯乙烯 共混 力学性能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酯-酰胺)对聚碳酸酯的流变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齐东超 唐黎明 +2 位作者 方宇 冯吉 邱义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5-207,共3页
以丙醇胺、1,2,4-偏苯三酸酐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假AB2型单体,通过熔融聚合的方法得到了一种超支化聚(酯-酰胺)(简称PQ2)。将PQ2分级后得到了高分子量部分PQ2(H)和次高分子量部分PQ2(L)。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PQ2(H)和PQ2(L),可将聚... 以丙醇胺、1,2,4-偏苯三酸酐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假AB2型单体,通过熔融聚合的方法得到了一种超支化聚(酯-酰胺)(简称PQ2)。将PQ2分级后得到了高分子量部分PQ2(H)和次高分子量部分PQ2(L)。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PQ2(H)和PQ2(L),可将聚碳酸酯(PC)的熔融指数分别提高3.7和4.1倍。相比纯PC,PC/PQ2共混组分的拉伸强度没有明显变化,断裂伸长率稍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酰胺) 分级 碳酸 流变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超支化聚(酰胺-酯)分散剂在颜料分散中的应用
7
作者 孙妍 黄静红 房宽峻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4,共5页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应用自制的超支化聚(酰胺-酯)分散剂(HPD)制备水性颜料分散体系,研究了分散剂、颜料、分散方法、超声分散时间及添加剂平平加O等条件对颜料分散体系粘度、离心稳定性、粒径及其分布等性...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应用自制的超支化聚(酰胺-酯)分散剂(HPD)制备水性颜料分散体系,研究了分散剂、颜料、分散方法、超声分散时间及添加剂平平加O等条件对颜料分散体系粘度、离心稳定性、粒径及其分布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PD对颜料有较好的分散效果,在HPD用量为15%(对颜料质量),颜料用量2%,超声40 min的条件下,颜料粒径可达217 nm,体系离心稳定性达83.4%,粘度保持在1.88 mPa.s.平平加O作为润湿剂有助于HPD在颜料表面吸附,获得更好的分散稳定效果,用量应控制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酰胺-)分散剂 水性 有机颜料 分散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合成及其光致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秦红 周建 +1 位作者 安业娜 祁波 《胶体与聚合物》 2010年第4期174-177,共4页
采用丁二酸酐、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主要原料,在冰水浴条件下合成AB_3型单体,然后进行熔融缩聚制得超支化聚(酰胺-酯)(HBP);再将含羧基的螺吡喃光致变色基元通过反应活性基团羧基与AB_3超支化聚合物末端羟基的反应而引入到AB_3超支化聚... 采用丁二酸酐、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主要原料,在冰水浴条件下合成AB_3型单体,然后进行熔融缩聚制得超支化聚(酰胺-酯)(HBP);再将含羧基的螺吡喃光致变色基元通过反应活性基团羧基与AB_3超支化聚合物末端羟基的反应而引入到AB_3超支化聚合物末端上,得到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超支化聚合物(MHBP)。利用红外、核磁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谱对超支化聚合物光致变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HBP同时具有超支化聚合物的性能和光致变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合物 (酰胺-) 光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胺-酯)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增韧增强PVC的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赵辉 罗运军 +1 位作者 李杰 夏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8-261,共4页
用偶联剂KH-550和超支化聚(胺-酯)对纳米S iO2进行改性,并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得了PVC/S iO2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超支化聚(胺-酯)的接枝改性可以明显提高纳米S... 用偶联剂KH-550和超支化聚(胺-酯)对纳米S iO2进行改性,并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得了PVC/S iO2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超支化聚(胺-酯)的接枝改性可以明显提高纳米S iO2在PVC基体中的分散均匀性;超支化聚(胺-酯)接枝改性纳米S iO2的加入可有效提高PVC的力学性能,且添加量为1%时,效果最好,同时PVC的加工性能也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胺-) 纳米SIO2 表面改性 力学性能 加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胺添加比例对超支化聚合物改性脲醛树脂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廖晶晶 周晓剑 +3 位作者 杜官本 王辉 雷洪 王洪艳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6,共6页
将聚酰胺-胺作为改性剂添加至低摩尔比脲醛树脂(UF树脂)中,以提高低摩尔比UF树脂的固化速度,增强树脂的胶合强度。通过在UF树脂合成过程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聚酰胺-胺,考察聚酰胺-胺对不同摩尔比UF树脂的影响,包括树脂性能和所制备板材... 将聚酰胺-胺作为改性剂添加至低摩尔比脲醛树脂(UF树脂)中,以提高低摩尔比UF树脂的固化速度,增强树脂的胶合强度。通过在UF树脂合成过程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聚酰胺-胺,考察聚酰胺-胺对不同摩尔比UF树脂的影响,包括树脂性能和所制备板材的力学强度。结果表明:聚酰胺-胺添加比例为2%~3%时,UF树脂的固体含量增加、固化时间缩短、固化温度降低,并且这种优势在低摩尔比UF树脂中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改性后的UF树脂制备板材的内结合强度增大,即使是摩尔比为1.1的UF树脂,所制板材的内结合强度也远大于国标要求。聚酰胺-胺改性UF树脂在固化特性和所制板材性能上的优异表现可以在保证板材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明显提高板材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能耗,这种改性是非常有前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合物 酰胺- 脲醛树脂 添加比例 摩尔比 特性 内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接枝氧化石墨烯及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瑞敏 郝延蔚 +8 位作者 周永恒 陈志隆 刘进 王丽 周华 师兆忠 曹红霞 魏言真 赵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9-76,共8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再用核准一步酯化缩聚法接枝改性氧化石墨烯制备了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接枝氧化石墨烯(HP-GO),将其与环氧树脂(EP)复配制得了HP-GO/EP复合材料。HP-GO的结构和特性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 采用改进的Hummer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再用核准一步酯化缩聚法接枝改性氧化石墨烯制备了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接枝氧化石墨烯(HP-GO),将其与环氧树脂(EP)复配制得了HP-GO/EP复合材料。HP-GO的结构和特性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GO上成功接枝上了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对复配的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拉伸断面形貌和热稳定性表征,并考察了GO和HP-GO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的分散状态。结果表明,HP-GO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在HP-GO的质量分数为0.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7.24MPa,86.09 MPa和12.64kJ/m^(2),与空白EP相比,分别增加了66.7%,37.39%和23.20%。拉伸断面形貌分析表明,纯EP是脆性断裂,而HP-GO/EP是典型的韧性断裂;热重分析发现,HP-GO较纯GO能更好地提高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HP-GO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的分散状态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羟基超支(胺-) 石墨烯 接枝改性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慧慧 张瑜 +3 位作者 闫波 刘峻 刘水平 马准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88,共4页
采用超支化聚酰胺酯作为增韧剂,制备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测试其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并用扫描电镜对冲击断面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加入使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从12.27kJ/m2提高到29.78kJ/m2,并且其拉伸和弯曲强度都没... 采用超支化聚酰胺酯作为增韧剂,制备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测试其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并用扫描电镜对冲击断面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加入使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从12.27kJ/m2提高到29.78kJ/m2,并且其拉伸和弯曲强度都没有下降。弯曲测试和冲击断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应力发白现象,进一步验证了超支化聚合物的空穴化理论在提高高聚物韧性中的作用。同时,扫描电镜图片显示复合材料呈现蜂窝形态,有大量撕裂物,应力条纹趋于分散。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酰胺 环氧树脂 增韧 应力发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荣国 房小明 +1 位作者 肖荔人 陈庆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2-98,共7页
超支化聚酰胺酯(HBPEA)是超支化聚合物(HBP)的一小分支,容易从商品化原料合成,可集聚酰胺、聚脂和HBP三类聚合物的性能于一体,在多领域呈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很受关注。主要介绍了超支化大分子的建构思路,HBPEA的合成及应用研... 超支化聚酰胺酯(HBPEA)是超支化聚合物(HBP)的一小分支,容易从商品化原料合成,可集聚酰胺、聚脂和HBP三类聚合物的性能于一体,在多领域呈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很受关注。主要介绍了超支化大分子的建构思路,HBPEA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酰胺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胺-酯)接枝改性纳米TiO_2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熊磊 马宏毅 +2 位作者 王汝敏 梁红波 管静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对纳米TiO2表面进行化学改性的新方法,即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进行表面预处理,得到接枝有KH550的纳米TiO2,在此基础上以改性纳米TiO2为中心核,通过与AB2型单体进行缩聚反应,在纳米TiO2的表面原位接枝超支化聚(胺-酯)(HBP)。红... 提出了一种对纳米TiO2表面进行化学改性的新方法,即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进行表面预处理,得到接枝有KH550的纳米TiO2,在此基础上以改性纳米TiO2为中心核,通过与AB2型单体进行缩聚反应,在纳米TiO2的表面原位接枝超支化聚(胺-酯)(HBP)。红外光谱、热失重和透射电镜的测试结果表明纳米TiO2表面接枝上了超支化聚合物,接枝率约为15%。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2经超支化聚(胺-酯)接枝改性后,在乙醇和氯仿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超支(胺-) 改性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胺)酯基二茂铁/E-51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柴春鹏 王小辰 +2 位作者 张雅 李国平 罗运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128,共5页
为制备结构/吸波一体化的复合材料,将超支化聚(胺)酯基二茂铁(HAPE-Fc)作为吸波荆通过物理共混与经超支化环氧(EHBP)改性的E.51环氧树脂基体复合,研究复合材料的密度、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密度较小,介... 为制备结构/吸波一体化的复合材料,将超支化聚(胺)酯基二茂铁(HAPE-Fc)作为吸波荆通过物理共混与经超支化环氧(EHBP)改性的E.51环氧树脂基体复合,研究复合材料的密度、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密度较小,介于1.15g/cm^3~1.23g/cm^3之间;热稳定性较好,起始热分解温度均高于250℃,最大热分解温度均高于290℃;力学性能最好的为第二代超支化聚(胺)酯基二茂铁(G2-HAPE—Fc)添加量为5%的复舍材料,拉伸强度为59.05MPa,断裂伸长率为5.77%,冲击强度为12.89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胺)基二茂铁 超支环氧 环氧树脂 吸波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超支化聚(胺-酯)复鞣剂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学川 伏芋桥 +1 位作者 强涛涛 刘俊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4,共4页
以二乙醇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制得N,N-二羟乙基-3-胺基丙酸甲酯,再由"一步法"使其与季戊四醇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一种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采用IR、1H-NMR和GPC等方法对超支化聚(胺-酯)的分子结构进行... 以二乙醇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制得N,N-二羟乙基-3-胺基丙酸甲酯,再由"一步法"使其与季戊四醇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一种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采用IR、1H-NMR和GPC等方法对超支化聚(胺-酯)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从超支化聚(胺-酯)结构出发,分析了其在皮革复鞣中的应用性能及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胺-) 合成 表征 复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端基超支化聚(胺-酯)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辉 罗运军 +1 位作者 杨树 孙瑞敏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29-632,共4页
以乙醇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N-羟乙基-3-胺基-N,N-二丙酸甲酯AB2单体,并采用FT 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单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丁二酸酐为反应中心核,N-羟乙基-3-胺基-N,N-二丙酸甲酯为单体,制得了1-5代酯... 以乙醇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N-羟乙基-3-胺基-N,N-二丙酸甲酯AB2单体,并采用FT 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单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丁二酸酐为反应中心核,N-羟乙基-3-胺基-N,N-二丙酸甲酯为单体,制得了1-5代酯端基超支化聚(胺-酯)。采用核磁共振法对1-5代酯端基超支化聚(胺-酯)的支化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采取的是加入中心核并逐步加入单体的有核准一步缩聚法,所合成的超支化聚(胺-酯)具有较高的支化度;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结果表明,超支化聚(胺-酯)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具有单分散性;超支化聚(胺-酯)的粘度较低且在多种溶剂中均有较好的溶解性,分解温度均高于17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胺-)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流控芯片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子分离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冰 林栋 +3 位作者 许林 类彦辉 薄强龙 寿崇琦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0-444,共5页
利用亲水性超支化聚酰胺酯通过化学键合的方法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流控芯片的表面进行改性。对改性后PMMA微流控芯片的表面进行了接触角的测定,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体视显微镜观察了改性后芯片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改性后... 利用亲水性超支化聚酰胺酯通过化学键合的方法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流控芯片的表面进行改性。对改性后PMMA微流控芯片的表面进行了接触角的测定,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体视显微镜观察了改性后芯片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PMMA微流控芯片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致密、连续的亲水性涂层,芯片表面的亲水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接触角由未改性时的89.9°降低到29.5°。改性后芯片的电渗流较之改性前明显降低。利用芯片对腺苷和L-赖氨酸两种生物分子进行了分离检测。两种生物分子实现了完全分离,所得到的检测峰峰形尖锐,分离清晰。对腺苷和L-赖氨酸的分离柱效(理论塔板数)分别高达8.44×104塔板/m和9.82×104塔板/m,分离度(Rs)达到5.31,均远远高于未改性的芯片。改性后的芯片具有良好的分离时间重现性。本研究为提高PMMA微流控芯片的亲水性和应用范围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酰胺 微流控芯片 表面改性 亲水性 氨基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胺-酯)的合成及在皮革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学川 刘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5-127,共3页
以三羟甲基丙烷为中心核分子,N,N-二羟乙基-3-胺基丙酸甲酯为合成单体,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超支化聚(胺-酯)复鞣剂(G1、G2和G3),并用红外(IR)光谱、核磁共振(1H-NMR)和羟值测定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以三羟甲基丙烷为中心核分子,N,N-二羟乙基-3-胺基丙酸甲酯为合成单体,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超支化聚(胺-酯)复鞣剂(G1、G2和G3),并用红外(IR)光谱、核磁共振(1H-NMR)和羟值测定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超支化聚(胺-酯)化学结构与设计的分子结构一致。将其用作皮革复鞣剂,相对传统复鞣剂的复鞣效果,经超支化聚(胺-酯)复鞣后的皮革在抗裂强度和透气性等方面的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且随着代数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胺-) 合成 表征 皮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超支化聚(酯-胺)的溶液聚集行为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黎明 冯吉 方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6-139,共4页
基于不同摩尔比哌啶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的反应,合成了系列两亲性超支化聚(酯-胺),设计哌啶与TMPTA摩尔比为1:1、1:2和1:3的模型反应,通过分析模型反应产物的氢核磁谱图,确定了化学位移为4.0~4.2间各峰的归... 基于不同摩尔比哌啶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的反应,合成了系列两亲性超支化聚(酯-胺),设计哌啶与TMPTA摩尔比为1:1、1:2和1:3的模型反应,通过分析模型反应产物的氢核磁谱图,确定了化学位移为4.0~4.2间各峰的归属.进而可用来计算聚合物中各种特征结构单元的相对含量及支化度。采用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技术分析该聚合物在丙酮/酸性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研究了聚合物结构和溶液条件对聚集体尺寸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胺) 结构分析 两亲性 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