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胍改性超支化聚酰胺-胺固色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娟 樊武厚 +4 位作者 蒲宗耀 吴晋川 马逸平 王斌 李林华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以丙烯酸甲酯、二乙烯三胺、己二胺单体为原料,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合成了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胺。为进一步提升固色性能,引入盐酸胍单体进行端氨基改性制得胍改性超支化聚酰胺-胺,并用于活性染料染色纯棉织物的固色整理。... 以丙烯酸甲酯、二乙烯三胺、己二胺单体为原料,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合成了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胺。为进一步提升固色性能,引入盐酸胍单体进行端氨基改性制得胍改性超支化聚酰胺-胺,并用于活性染料染色纯棉织物的固色整理。结果表明,自制胍改性超支化聚酰胺-胺固色剂的固色效果优异,染色织物耐皂洗色牢度和耐干摩擦色牢度均提高1级,耐湿摩擦色牢度提高半级及以上。固色整理对染色织物色光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色剂 超支酰胺- 胍改性 活性染料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超支化半芳型聚酰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瑞 邵悦纳 +2 位作者 花胜权 胡盛 谭志伟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3,99,共6页
以四羟甲基硫酸鏻为原料合成三胺甲基氧化膦,并将其和4,4′-联苯二甲酸作为原料合成含磷超支化半芳型聚酰胺。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碳谱^(13)CNMR、磷谱^(31)PNMR)对三胺甲基氧化膦和含磷超支化半芳型聚酰胺进行结... 以四羟甲基硫酸鏻为原料合成三胺甲基氧化膦,并将其和4,4′-联苯二甲酸作为原料合成含磷超支化半芳型聚酰胺。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碳谱^(13)CNMR、磷谱^(31)PNMR)对三胺甲基氧化膦和含磷超支化半芳型聚酰胺进行结构表征,并计算聚合物的支化度为0.69。采用热重分析(TG)、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微型量热仪(MCC)对聚合物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磷超支化半芳型聚酰胺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超支酰胺 三胺甲基氧 热稳定性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聚氯乙烯共混体系流变性能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赵宝辉 巴信武 +2 位作者 侯文龙 王素娟 韩颖慧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与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 ,研究表明 ,在聚氯乙烯中加入超支化聚 (酰胺 -酯 )可以有效地降低其熔融表观粘度 ,且在 10 0 g PVC中加入 3g超支化聚合物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出现最...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与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 ,研究表明 ,在聚氯乙烯中加入超支化聚 (酰胺 -酯 )可以有效地降低其熔融表观粘度 ,且在 10 0 g PVC中加入 3g超支化聚合物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出现最大值。随着超支化聚 (酰胺 -酯 )加入量的增多 ,共混体系的流动行为逐渐向牛顿型流体转变 ,文中还利用氢键形成机理对其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酰胺-) 氯乙烯 共混 流变性能 力学性能 超支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合成及其改性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晓非 温海飞 +2 位作者 刘立新 王玉婵 张立新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59,共3页
采用邻苯二甲酸酐、二乙醇胺为原料,先在冰水浴条件下,合成AB2型单体,然后进行熔融缩聚制得水溶性超支化聚(酰胺-酯),使用吡啶对羧基进行保护,避免了反应中出现凝胶现象.应用红外谱图对改性的超支化聚(酰胺-酯)进行了分析,用十八酸作封... 采用邻苯二甲酸酐、二乙醇胺为原料,先在冰水浴条件下,合成AB2型单体,然后进行熔融缩聚制得水溶性超支化聚(酰胺-酯),使用吡啶对羧基进行保护,避免了反应中出现凝胶现象.应用红外谱图对改性的超支化聚(酰胺-酯)进行了分析,用十八酸作封端剂对超支化聚(酰胺-酯)进行端基改性.结果表明,产品的红外谱图中没有出现羟基吸收峰,说明产品的端羟基成功地进行了酯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酰胺-) 邻苯二甲酸酐 二乙醇胺 封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春子 王素娟 +1 位作者 姜春燕 巴信武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0-273,共4页
以顺丁烯二酸酐(MA)与二乙醇胺(DEA)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利用熔融缩聚制得每一个重复单元上均带有碳碳不饱和双键的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HBP),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黏度法等对结构进行表征.
关键词 顺丁烯二酸酐 超支不饱和(酰胺-)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的端基光致变色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丁海涛 巴信武 +1 位作者 王素娟 张书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0-184,共5页
采用丁二酸酐、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主要原料,先在冰水浴条件下合成AB3型单体,然后进行熔融缩聚制得超支化聚(酰胺酯)(HBP),最后用4(4′二甲氨基苯基偶氮)苯甲酸对HBP的末端羟基进行功能化改性,得到了一种具有光致变色和酸碱变色性的HBP... 采用丁二酸酐、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主要原料,先在冰水浴条件下合成AB3型单体,然后进行熔融缩聚制得超支化聚(酰胺酯)(HBP),最后用4(4′二甲氨基苯基偶氮)苯甲酸对HBP的末端羟基进行功能化改性,得到了一种具有光致变色和酸碱变色性的HBP;用紫外光谱对改性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变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紫外光照时间延长紫外吸收强度增加;随pH值增大紫外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酰胺-) HBP 功能改性 光致变色 酸碱变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改性PVC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建民 刁建志 +1 位作者 高俊刚 彭政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4-86,共3页
对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HBP)与聚氯乙烯(PVC)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相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聚氯乙烯中加入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可以有效提高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并且在100g PVC中加入3g HBP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 对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HBP)与聚氯乙烯(PVC)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相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聚氯乙烯中加入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可以有效提高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并且在100g PVC中加入3g HBP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出现最大值,抗冲强度基本不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和PVC相容性较好,且与测得的力学结果相一致。同时,利用氢键形成机理对其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超支(酰胺-) 氯乙烯 共混 力学性能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对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刁建志 巴信武 +1 位作者 王素娟 丁海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7,共4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温度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熔体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PP g (St co MMA) ( 80 / 2 0 / 6)共混物中加入 1份HBP时 ,就可以很好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使共混物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 ,同时使熔体表观黏度达到较小值。该共混物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增强了PP/PVC/PP g (St co MMA)的界面粘结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酰胺-) 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物接枝丙烯共混体系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超支化聚(酰胺-酯)对染料相转移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素娟 李文亮 +1 位作者 白利斌 巴信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97-1000,共4页
利用苯甲酰氯对超支化聚(酰胺-酯)端羟基修饰,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以超支化聚(酰胺-酯)为亲水核,苯环为疏水壳的两亲性超支化聚(酰胺-酯)。此两亲性超支化聚合物在0.125~0.5g/L的浓度范围内能够以单分子胶束形式将甲基橙(MO)从水相转移到... 利用苯甲酰氯对超支化聚(酰胺-酯)端羟基修饰,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以超支化聚(酰胺-酯)为亲水核,苯环为疏水壳的两亲性超支化聚(酰胺-酯)。此两亲性超支化聚合物在0.125~0.5g/L的浓度范围内能够以单分子胶束形式将甲基橙(MO)从水相转移到二氯甲烷相,转移是个动态平衡过程,呈现前快后慢的趋势,22h后转移量达到95%,转移后的甲基橙也可以被可逆释放到二氯甲烷相。此外,对甲基橙和甲基蓝(MB)的双染料转移,表明少量甲基蓝分子的存在可以使甲基橙的转移量大大增加,起到了协同转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超支(酰胺-) 相转移 甲基橙 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的改性及热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敏捷 张青 +1 位作者 李春子 巴信武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2-299,共8页
采用不同链长的十四酰氯和十八酰氯对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MHBP)的端羟基进行原位端基改性,制备出2种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黏度法等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热分解行为及其热分... 采用不同链长的十四酰氯和十八酰氯对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MHBP)的端羟基进行原位端基改性,制备出2种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黏度法等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热分解行为及其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其热分解反应不是一级反应,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与末端烷烃链的长度有关,用Ozawa法求出了热分解表观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不饱和(酰胺-) 改性 热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酯-酰胺)对聚碳酸酯的流变改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齐东超 唐黎明 +2 位作者 方宇 冯吉 邱义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5-207,共3页
以丙醇胺、1,2,4-偏苯三酸酐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假AB2型单体,通过熔融聚合的方法得到了一种超支化聚(酯-酰胺)(简称PQ2)。将PQ2分级后得到了高分子量部分PQ2(H)和次高分子量部分PQ2(L)。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PQ2(H)和PQ2(L),可将聚... 以丙醇胺、1,2,4-偏苯三酸酐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假AB2型单体,通过熔融聚合的方法得到了一种超支化聚(酯-酰胺)(简称PQ2)。将PQ2分级后得到了高分子量部分PQ2(H)和次高分子量部分PQ2(L)。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PQ2(H)和PQ2(L),可将聚碳酸酯(PC)的熔融指数分别提高3.7和4.1倍。相比纯PC,PC/PQ2共混组分的拉伸强度没有明显变化,断裂伸长率稍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酰胺) 分级 碳酸 流变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料用聚(酯-酰胺)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良均 王治国 童身毅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1-13,共3页
以苯酐和含氮二元醇为原料 ,合成了聚 (酯 -酰胺 )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对得到的聚合物的结构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测定了聚合的相对分子质量 ,并用油酸与聚合物的端羟基反应 ,得到适用于涂料的树脂。研究了树脂溶液... 以苯酐和含氮二元醇为原料 ,合成了聚 (酯 -酰胺 )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对得到的聚合物的结构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测定了聚合的相对分子质量 ,并用油酸与聚合物的端羟基反应 ,得到适用于涂料的树脂。研究了树脂溶液的流变性及以聚氨酯为固化剂配制成的涂料的涂膜性能 ,结果表明 ,该涂料可在室温下快速固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 (-酰胺)超支合物 合成 性能 涂层材料 漆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ABS/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刁建志 巴信武 +1 位作者 丁海涛 仇满德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58,共4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酰胺-酯)(HBP)对ABS/聚氯乙烯(ABS/PVC)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用量对ABS/PVC(80/20)和相同量HBP对不同比例ABS/PVC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BS/PVC共混物中加入HBP,可以有效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加入2份HB... 研究了超支化聚(酰胺-酯)(HBP)对ABS/聚氯乙烯(ABS/PVC)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用量对ABS/PVC(80/20)和相同量HBP对不同比例ABS/PVC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BS/PVC共混物中加入HBP,可以有效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加入2份HBP时,ABS/PVC(80/20)共混物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HBP,共混物拉伸强度快速下降,而共混物冲击强度单调下降;不同比例ABS/PVC中加入2份HBP共混物拉伸强度比未加入HBP共混物拉伸强度增加,但共混物冲击强度减小。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增强了ABS/PVC的界面黏结作用,减小了共混体系的相分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酰胺-)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物/氯乙烯 力学性能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酯-酰胺)对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的加工流动改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齐东超 唐黎明 +3 位作者 方宇 付志伟 郭宝华 钱震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6-17,共2页
采用超支化聚合物 (HBP)改善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 (UHMWPE)的加工流动性。在摩尔质量为 2 0 0万级的UHMWPE中加入 3 %的HBP ,可使其熔融扭矩值下降约 85 % ;对混合熔体的形态分析证明 ,HBP分子更易于在混合熔体的表面富集 ;初步认为HBP... 采用超支化聚合物 (HBP)改善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 (UHMWPE)的加工流动性。在摩尔质量为 2 0 0万级的UHMWPE中加入 3 %的HBP ,可使其熔融扭矩值下降约 85 % ;对混合熔体的形态分析证明 ,HBP分子更易于在混合熔体的表面富集 ;初步认为HBP通过降低混合熔体的表观粘度来改善UHMWPE的加工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摩尔质量乙烯 超支(-酰胺) 加工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季戊四醇为“核分子”超支化聚酯-酰胺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寇玉霞 童身毅 +2 位作者 刘新泰 曾光明 温晋嵩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5-309,共5页
以二异丙醇胺(DIPA)与六氢苯酐(HHP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端基带有一个羧基、两个羟基的AB2型单体。用季戊四醇(PETL)作为“核分子”,按一定的摩尔配比与AB2型单体反应,分别得到两种不同的超支化聚酯酰胺(1GHP、2GHP)。并采用红外光谱(IR)... 以二异丙醇胺(DIPA)与六氢苯酐(HHP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端基带有一个羧基、两个羟基的AB2型单体。用季戊四醇(PETL)作为“核分子”,按一定的摩尔配比与AB2型单体反应,分别得到两种不同的超支化聚酯酰胺(1GHP、2GHP)。并采用红外光谱(IR)、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粘度法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GHP、2GHP的多分散性指数分别为1.47和2.17,呈现很窄的分子量分布。两种分子的粘度与浓度的关系服从Einstein粘度方程,具有紧凑的球形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戊四醇 超支-酰胺 合成方法 结构表征 摩尔配比 AB2型单体反应 粘度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聚丙烯/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刁建志 丁海涛 +1 位作者 王素娟 巴信武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对聚丙烯/聚氯乙烯(m(PP)∶m(PVC)=80∶20)二元体系和超支化聚(酰胺-酯)/聚丙烯/聚氯乙烯(HBP/PP/PVC)三元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得到了共混物中氯元素面分布图,对氯元...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对聚丙烯/聚氯乙烯(m(PP)∶m(PVC)=80∶20)二元体系和超支化聚(酰胺-酯)/聚丙烯/聚氯乙烯(HBP/PP/PVC)三元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得到了共混物中氯元素面分布图,对氯元素面分布进行了粒径分布统计和平均粒径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质量比为80∶20)共混物中加入3份HBP,增容的效果最好;当HBP达到4份时,PP/PVC(质量比为80∶20)的相容性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容性 HBP/PP/PVC 超支(酰胺) 共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中双键的接枝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淑华 王素娟 +1 位作者 邵书艳 姜春燕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73,共4页
利用水溶性AB2型超支化聚(酰胺-酯)中的不饱和双键和苯乙烯单体发生接枝共聚合反应,接枝物在反应中可以起到自乳化作用.得到目标产物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苯乙烯的特征吸收峰,这表明确实发生了预想的共聚反应.实验还进一步探讨了反应温度... 利用水溶性AB2型超支化聚(酰胺-酯)中的不饱和双键和苯乙烯单体发生接枝共聚合反应,接枝物在反应中可以起到自乳化作用.得到目标产物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苯乙烯的特征吸收峰,这表明确实发生了预想的共聚反应.实验还进一步探讨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搅拌速率和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超支(酰胺-) 水溶性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胥正安 蒋学 +4 位作者 张霞 房宽峻 付少海 田安丽 王潮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8,57,共5页
以二异丙醇胺和六氢化苯二甲酸酐为原料,合成AB2型单体DH;DH和过量的二异丙醇胺在共沸带水剂-二甲苯中进行缩聚反应,合成超支化聚(酰胺-酯)。同时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化学滴定法和凝胶渗透色谱对DH和超支化聚(酰胺-酯)进行表征,并对超... 以二异丙醇胺和六氢化苯二甲酸酐为原料,合成AB2型单体DH;DH和过量的二异丙醇胺在共沸带水剂-二甲苯中进行缩聚反应,合成超支化聚(酰胺-酯)。同时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化学滴定法和凝胶渗透色谱对DH和超支化聚(酰胺-酯)进行表征,并对超支化聚(酰胺-酯)的热稳定性、溶解性和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支化聚(酰胺-酯)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加热到300℃,超支化(酰胺-酯)才出现明显的失重;超支化聚(酰胺-酯)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能溶于醇类、酮类、四氢呋喃等极性溶剂,溶解度参数δ值为21.85~26.29(J/cm3)0.5;相对线型高分子,超支化聚(酰胺-酯)具有较好的流变性,在四氢呋喃溶液中,质量浓度高达40%时,黏度仅为6.61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 (酰胺-) 反应 合成 表征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体直接合成的聚酯杂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9
作者 李岩潼 梁倩倩 +5 位作者 何利 龙欣怡 张迦宇 李佳乐 孙囡 张全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153,共8页
聚合物杂化材料中掺杂少量无机组分会显著提升材料的力学和介电储能等物理性能.溶液共混等传统加工策略过程复杂,碳排放较高,较难规模化实施.本文采用双原位策略从有机-无机单体直接合成出聚酯杂化材料,并利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有机-... 聚合物杂化材料中掺杂少量无机组分会显著提升材料的力学和介电储能等物理性能.溶液共混等传统加工策略过程复杂,碳排放较高,较难规模化实施.本文采用双原位策略从有机-无机单体直接合成出聚酯杂化材料,并利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有机-无机单体至聚酯杂化材料的分子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聚酯原位聚合与无机组分原位生长同步,且聚合物分子链和无机组分在分子尺度相互扩散,形成了典型的有机-无机杂化结构;聚酯杂化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从纯聚酯的58.23 MPa和17.14%提升至68.98 MPa和33.69%,介电常数约为纯聚酯的2.1倍,击穿强度从纯聚酯的235.03 MV/m上升至418.38 MV/m(100℃),最终储能密度从纯聚酯的5.38 J/cm^(3)提高到10.64 J/cm^(3)(10 Hz),提升了97.77%.本文提供了一种低碳制备高性能聚酯杂化材料的策略,拓展了聚酯材料功能开发和应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有机-无机杂材料 力学性能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化哌嗪羧酸聚酰胺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
作者 宋刚福 胡智媛 +1 位作者 高亚伟 王小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3,共10页
研究了基于哌嗪-2-羧酸聚酰胺膜的胺化改性方法及对膜性能的影响。采用界面聚合技术,以哌嗪-2-羧酸和均苯三甲酰氯分别为两相单体制备负电性纳滤初始膜,并通过有机环境胺化进行二次改性,明显提升了负电性纳滤膜表面的正电荷密度。其中,... 研究了基于哌嗪-2-羧酸聚酰胺膜的胺化改性方法及对膜性能的影响。采用界面聚合技术,以哌嗪-2-羧酸和均苯三甲酰氯分别为两相单体制备负电性纳滤初始膜,并通过有机环境胺化进行二次改性,明显提升了负电性纳滤膜表面的正电荷密度。其中,多乙烯多胺直接表面改性法显著提升膜表面正电荷密度和水渗透系数[最高170.0 L/(m^(2)·h·MPa)],增加MgCl_(2)截留(60.3%)和降低Na_(2)SO_(4)截留(27.4%);而有机环境层状界面聚合法可使纳滤膜具备适中的水渗透系数[75.0 L/(m^(2)·h·MPa)]、减小的膜孔径(0.37 nm)和近电中性的膜表面(MgCl_(2)和Na_(2)SO_(4)截留率分别为71.5%和78.3%)。同时,利用孔径相异/相近和电性不同的纳滤膜截留全氟化合物,并结合膜结构表征,显示膜表面位置的电荷对截留发挥关键作用,是尺寸筛分效应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纳滤膜 哌嗪-2-羧酸 表面电荷调控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