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支化双吡啶亚胺铬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乙烯齐聚性能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俊 刘锦义 +2 位作者 陈丽铎 兰天宇 王力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3-781,共9页
以1.0代(G)超支化大分子(C38H51N9O2)为配体骨架,2-氯-4-甲基吡啶和CrCl3(THF)3为原料,依次经过取代和配合反应合成了一种超支化双吡啶亚胺配体及其铬催化剂。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电喷雾电离质谱(ES... 以1.0代(G)超支化大分子(C38H51N9O2)为配体骨架,2-氯-4-甲基吡啶和CrCl3(THF)3为原料,依次经过取代和配合反应合成了一种超支化双吡啶亚胺配体及其铬催化剂。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与理论设计预期一致。考察了反应温度、乙烯压力、Al与Cr摩尔比(n(Al)/n(Cr))、溶剂及助催化剂种类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甲苯为溶剂,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当反应温度为45℃,乙烯压力为4MPa,n(Al)/n(Cr)=300,催化剂用量为7μmol时,活性可达1.32×10^5g/(mol(Cr)·h),C6和C8的选择性为5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代超支大分子 超支化双吡啶亚胺配体 铬催 乙烯齐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分子桥联水杨醛亚胺镍配合物的合成及对乙烯齐聚反应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俊 杨光 +1 位作者 李翠勤 施伟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36-1540,共5页
合成了一种具有超支化结构的新型水杨醛亚胺配体及其Ni(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一可见光谱(UV—Vis)、氢核磁共振谱(1HNMR)和碳核磁共振谱(1CNMR)对其结构进行... 合成了一种具有超支化结构的新型水杨醛亚胺配体及其Ni(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一可见光谱(UV—Vis)、氢核磁共振谱(1HNMR)和碳核磁共振谱(1C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考察了超支化水杨醛亚胺镍配合物对乙烯齐聚反应的催化活性及聚合条件(A1/Ni摩尔比、聚合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及聚合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5℃、Al/Ni摩尔比为500时,该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达到5.59×10^5g/(molNi·h),得到的聚合产物为全馏分烯烃,其中高碳烯烃C10~C18的含量最高达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分子 水杨醛配体 镍配合物 乙烯齐聚 高碳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双/多模态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静怡 盛慧 +1 位作者 张林珊 管婧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9197-19205,共9页
分子影像学技术作为癌症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在组织、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显示活体生理学变化,并进一步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目前,现代分子影像学技术包括X射线断层摄影术(CT)、光声成像(PA)、磁共振成像(MR)、荧光... 分子影像学技术作为癌症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在组织、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显示活体生理学变化,并进一步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目前,现代分子影像学技术包括X射线断层摄影术(CT)、光声成像(PA)、磁共振成像(MR)、荧光成像(FL)、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各单一成像模式均存在优缺点,在空间分辨率、软组织分辨率、灵敏度及准确性等方面无法提供综合全面的信息以诊断及监测癌症。双/多模态成像模式的构建可极大地弥补以上缺陷,通过结合各单模态成像技术的优势来全面地反映癌症的发生、发展。因此,双/多模态造影剂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在众多纳米造影剂中,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由于优良的结构及理化性质,外围基团可进行功能化修饰,内部空腔可负载多种有机/无机化合物,其作为纳米造影剂的优良平台被广泛使用。对超支化聚乙烯亚胺外围基团修饰聚乙二醇、叶酸、透明质酸可提高其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及组织特异性,进一步经螯合剂负载金属离子、包裹或稳定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可有效整合各种成像元素,以实现双/多模态成像。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平台作用,可增强成像元素的生物相容性、组织特异性、肿瘤富集度,构建的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双/多模态成像造影剂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癌症的早期精确诊断,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双/多模态成像造影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目前报道的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双/多模态成像造影剂的构建及生物医学应用进行总结,涵盖CT/MR成像、CT/PA成像、SPECT/CT成像、PET/MR成像、FL/MR成像及三模态成像,为新型智能化纳米造影剂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聚乙烯 纳米平台 /多模态成像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吡啶环芳香三胺的合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文求 杨小进 +3 位作者 陈川 颜善银 徐祖顺 易昌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8-50,共3页
采用商品化的原料,在酸性介质中经改进的Chichibabin反应先合成含吡啶环的三硝基化合物,再用水合肼催化还原得到一种新型的含吡啶环BB’2型芳香三胺单体。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质谱(MS)、元素分析与熔点(m.p.)测试... 采用商品化的原料,在酸性介质中经改进的Chichibabin反应先合成含吡啶环的三硝基化合物,再用水合肼催化还原得到一种新型的含吡啶环BB’2型芳香三胺单体。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质谱(MS)、元素分析与熔点(m.p.)测试对产物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和测试。这种新型含吡啶环芳香三胺单体的成功合成将为一类新型超支化聚酰亚胺的制备奠定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 芳香三 超支聚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手性双二茂铁希呋碱亚胺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环丙烷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戴慧聪 胡向平 +2 位作者 陈惠麟 白长敏 郑卓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以手性二茂铁乙胺为手性前体分别与吡啶二醛和吡啶二酮进行希呋碱缩合反应,合成了两种二茂铁手性亚胺膦配体,并经元素分析,1HNMR,31PNM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用这类化合物作为手性配体,研究了其金属Ru(II)配合物对苯乙烯与重氮乙酸乙酯的... 以手性二茂铁乙胺为手性前体分别与吡啶二醛和吡啶二酮进行希呋碱缩合反应,合成了两种二茂铁手性亚胺膦配体,并经元素分析,1HNMR,31PNM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用这类化合物作为手性配体,研究了其金属Ru(II)配合物对苯乙烯与重氮乙酸乙酯的不对称环丙烷反应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的Ru(II)配合物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配体 不对称环丙烷反应 苯乙烯 重氮乙酸乙酯
原文传递
“扫帚型”镍系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乙烯齐聚的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翠勤 林治宇 +3 位作者 施伟光 王凤凤 符子剑 王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48,共5页
以直链十四胺为核的低代"扫帚型"大分子、水杨醛和Ni Cl2为原料,依次通过希夫碱反应和络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扫帚型"水杨醛亚胺镍催化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证实其合... 以直链十四胺为核的低代"扫帚型"大分子、水杨醛和Ni Cl2为原料,依次通过希夫碱反应和络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扫帚型"水杨醛亚胺镍催化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证实其合成产品的结构与理论结构相符。在甲基铝氧烷(MAO)活化下,该催化剂具有良好催化乙烯齐聚的性能,且随着反应压力的升高和Al/Ni(摩尔比)增加,其催化活性增大;在反应温度为25℃,反应压力为0.5 MPa,Al/Ni摩尔比为1500时,该催化剂的活性可达2.33×106g/(mol Ni·h),聚合产物主要是C8以下的低碳烯烃,含量高达94%以上。相同条件下,其催化乙烯齐聚的活性高于与其具有类似结构的超支化镍系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代超支分子 水杨醛配体 镍催 乙烯齐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7
作者 付迎波 胡一晗 黄学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7期40-41,共2页
以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和碳化双(环己基亚胺)(DCC)催化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种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和谷氨酸二甲酯的缩合物,并采用波谱学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
关键词 1 2--(2-氨基苯氧基)-乙烷-N N N′ N′-四乙酸(BAPTA) 衍生物 (环己基)(DCC) 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