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超抗原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姜永强 宁保安 +3 位作者 郑玉玲 马茹 李韩平 高志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 (SEB) ,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SEB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表达和分离纯化 ,并对其超抗原活性和免疫学活性与天然SEB进行比较研究。观察重组SEB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 目的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 (SEB) ,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SEB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表达和分离纯化 ,并对其超抗原活性和免疫学活性与天然SEB进行比较研究。观察重组SEB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以及对小鼠肝癌和肉瘤的体内抑瘤效果。结果 SEB获得高效表达 ,并一步将其纯化至均质。与天然毒素相比较 ,重组SEB的免疫学活性与超抗原活性基本相似。首次证明 ,即使SEB的浓度为 10ng/L ,仍然对人肝癌细胞有显著地抑制作用 ,其对小鼠体内的肝癌和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重组SEB在体内外均有一定肿瘤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b肠毒素 抗原 表达 纯化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肠毒素B突变体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俞红 李雪萍 钱利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44,34,共4页
目的 研究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突变体的免疫原性和作为超抗原疫苗的应用前景。方法 利用小鼠动物模型 ,分别对SEB 2 3位突变体 (SEB -M2 3)和 15 0位突变体 (SEB -M 15 0 )作毒力、免疫原性和保护力试验。结果 小鼠致死性试验表明 ... 目的 研究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突变体的免疫原性和作为超抗原疫苗的应用前景。方法 利用小鼠动物模型 ,分别对SEB 2 3位突变体 (SEB -M2 3)和 15 0位突变体 (SEB -M 15 0 )作毒力、免疫原性和保护力试验。结果 小鼠致死性试验表明 ,与野生型SEB (SEB -N)相比 ,SEB -M 2 3的毒力大幅度下降 ,而SEB -M15 0的毒力则未见下降。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发现 ,SEB -M15 0与SEB -N相比 ,cpm掺入量相似 ,说明 15 0位突变并不影响SEB超抗原的活性 ;SEB -M2 3与SEB -N相比 ,其cpm掺入量显著下降 ,表明 2 3位突变可显著降低SEB超抗原活性。ELISA结果显示 ,以SEB -N、SEB -M 2 3、SEB-M 15 0三种蛋白免疫小鼠 ,都能诱生一定量的抗体 ,且产生的抗体水平非常接近 ,无统计学意义。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结果证明 ,SEB -M2 3蛋白免疫的小鼠能抵抗野生型SEB致死剂量的攻击 ,同时被动转移免疫小鼠的抗血清能保护接受致死剂量SEB -N的小鼠免于死亡。结论 SEB -M 2 3毒力低、免疫原性强 ,有可能成为一种很有希望的超抗原候选疫苗 ,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b 突变体 免疫原性 抗原疫苗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肠毒素B突变体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俞红 钱利生 李雪萍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38-239,244,共3页
目的 应用重组和克隆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突变体。方法 利用PCR和PCR致变技术从产SEB的标准株扩增SEB基因 ,与原核表达载体 pTrc99A重组后引入大肠杆菌JM1 0 9。通过序列测定鉴定突变基因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目的 应用重组和克隆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突变体。方法 利用PCR和PCR致变技术从产SEB的标准株扩增SEB基因 ,与原核表达载体 pTrc99A重组后引入大肠杆菌JM1 0 9。通过序列测定鉴定突变基因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分别检测表达产物和表达量。结果 获得了 3株重组菌NJM1 0 9、M2 3JM1 0 9、M1 5 0JM 1 0 9。测序表明 ,SEB N序列与已报道的天然seb完全一致 ;SEB M 2 3第 2 3位天冬酰胺密码子AAT发生定向突变 ,即由丝氨酸密码子AGT替代 (N2 3S) ;SEB M1 5 0第1 5 0位氨基酸发生非定向突变 ,由苏氨酸密码子ACT突变为丙氨酸密码子GCT(T1 5 0A)。表达SEB M1 5 0和SEB M2 3的重组细菌裂解液经SDS PAGE ,在 2 80 0 0处可见有表达条带 ,非重组菌则无。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和蛋白浓度测定表明 ,重组菌表达目的蛋白量为 5 μg/ml培养液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 3.5 %。 结论 获得了2株能表达SEB突变体的工程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b 突变体 克隆 细菌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性超抗原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白介素-2、γ-干扰素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峻岭 陈学荣 +1 位作者 孙晓慧 康瑞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56-656,共1页
关键词 银屑病 葡萄球菌肠毒素b 抗原 外周血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 NK T细胞在超抗原SEB诱导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接英 潘志强 +2 位作者 陈钰 张文华 武宇影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研究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亚单位(SEB)治疗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与CD4+自然杀伤(NK)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Fisher 344大鼠21只作为供体,Lewis大鼠42只作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建立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将受体... 目的研究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亚单位(SEB)治疗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与CD4+自然杀伤(NK)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Fisher 344大鼠21只作为供体,Lewis大鼠42只作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建立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SEB组在角膜移植术前腹腔内注射75μg/kgSEB 0.2 mL,每4日1次,共3次;SEB联合地塞米松组除按上述方法注射SEB外,在角膜移植术后每日结膜下注射5 g/L地塞米松0.1 mL,每日1次,共3次;生理盐水组按SEB组的方法腹腔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观察植片混浊、水肿和新生血管指标并进行评分。术后第10天,每组取3只受体大鼠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测。结果SEB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2.50±1.41)d,较SEB联合地塞米松组(10.38±3.07)d和生理盐水组(7.30±0.67)d明显延长(P<0.05)。SEB组淋巴细胞的增生能力明显降低,脾脏和颌下淋巴结中的CD4+NK T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SEB联合地塞米松组脾脏和颌下淋巴结中的CD4+和CD8+细胞百分数均明显降低。SEB组房水和血清中IL-2质量浓度均明显降低,而IL-10质量浓度均明显升高。结论超抗原SEB能够明显延长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手术植片的存活时间,其作用机制与上调了CD4+NK T细胞有关,CD4+NK T细胞对于免疫耐受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亚单位 NK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抗原SEB在同种异体细胞移植小鼠中诱导的免疫耐受及其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钰 彭虹 +2 位作者 尉承泽 梁峰 孙岩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探讨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体内诱导的免疫耐受性及其特征。方法 采用MHC不同的两种小鼠进行淋巴细胞移植。用流式细胞术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技术,检测受体鼠T 细胞亚群的变化,供体鼠H-2Kd分子在受体鼠... 目的  探讨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体内诱导的免疫耐受性及其特征。方法 采用MHC不同的两种小鼠进行淋巴细胞移植。用流式细胞术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技术,检测受体鼠T 细胞亚群的变化,供体鼠H-2Kd分子在受体鼠体内表达的阳性率与免疫应答性。结果(1)注射SEB可选择性地降低CD4+T细胞和CD4+T/H-2Kb+细胞的百分率,而不影响CD8+T细胞的数量。在SEB注射的21 d,抑制作用最强,其对CD4+T细胞和CD4+T/H-2Kb+细胞的抑制率分别是6.24%和23.38%。(2)在进行异源性MHC淋巴细胞移植时注射SEB,于移植细胞后21 d, 受体小鼠肝脏淋巴细胞上开始表达供体小鼠H-2Kd分子,至移植后40 d,表达率达到高峰7.90%。与此同时,受体鼠外周淋巴细胞对供体鼠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也明显降低。结论SEB能诱导小鼠产生免疫耐受,免疫耐受的形成与受体鼠体内CD4+T细胞克隆的明显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免疫耐受 细胞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 葡萄球菌肠毒素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抗原活化Th1细胞介导的对肿瘤细胞杀伤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钰 李琳 +1 位作者 尉承泽 周严恒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本文对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活化的Th1细胞介导的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进行了研究。方法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SEB共同培养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增殖细胞亚群 ;用酶联双夹心法测定IL 2 ,IL 4水平 ;用K5 6 2 ,HL 6 0肿瘤细胞和自... 目的 :本文对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活化的Th1细胞介导的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进行了研究。方法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SEB共同培养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增殖细胞亚群 ;用酶联双夹心法测定IL 2 ,IL 4水平 ;用K5 6 2 ,HL 6 0肿瘤细胞和自身淋巴细胞作为靶细胞测定效应细胞和细胞因子的杀伤活性。结果 :SEB共同培养 6d的淋巴细胞 ,CD4+T细胞由37.5 %增加到 48.5 % ;CD16 +淋巴细胞由 14.3%增加到 2 7.9% ;CD8+T细胞无明显增加。预先去除CD8+T细胞不影响SEB对CD4+T细胞的活化作用。结论 :SEB活化CD4+T细胞是Th1而不是Th2细胞。它们释放大量的IL 2而不是IL 4。活化的Th1细胞介导了效应细胞和细胞因子对肿瘤细胞的非特异性杀伤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 TH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