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超抗原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姜永强 宁保安 +3 位作者 郑玉玲 马茹 李韩平 高志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 (SEB) ,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SEB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表达和分离纯化 ,并对其超抗原活性和免疫学活性与天然SEB进行比较研究。观察重组SEB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 目的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 (SEB) ,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SEB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表达和分离纯化 ,并对其超抗原活性和免疫学活性与天然SEB进行比较研究。观察重组SEB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以及对小鼠肝癌和肉瘤的体内抑瘤效果。结果 SEB获得高效表达 ,并一步将其纯化至均质。与天然毒素相比较 ,重组SEB的免疫学活性与超抗原活性基本相似。首次证明 ,即使SEB的浓度为 10ng/L ,仍然对人肝癌细胞有显著地抑制作用 ,其对小鼠体内的肝癌和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重组SEB在体内外均有一定肿瘤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b肠毒素 抗原 表达 纯化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超抗原肠毒素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颖 汤婷婷 +2 位作者 鲍庆晗 郭海勇 崔京春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18,共5页
为研究牛乳金黄色葡萄球菌SP-3分离株携带超抗原肠毒素的基因型,设计合成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肠毒素基因SEA-SEE及TSST-1特异性引物,并以其固有基因femA和femB为阳性对照,以分离菌株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菌株携带的毒素基因。结果表明... 为研究牛乳金黄色葡萄球菌SP-3分离株携带超抗原肠毒素的基因型,设计合成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肠毒素基因SEA-SEE及TSST-1特异性引物,并以其固有基因femA和femB为阳性对照,以分离菌株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菌株携带的毒素基因。结果表明,SP-3分离株和阳性对照菌株均含有femA和femB基因,且牛乳分离株携带sea、sec、sed和tst-1 4种超抗原肠毒素基因,为开展动物源超抗原毒素基因系统分型及有效防控金黄色葡萄球菌奶牛乳腺炎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原 肠毒素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D型肠毒素超抗原TCR Vβ结合位点的研究
3
作者 李亚斐 钟理 +1 位作者 朱锡华 杨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7-759,共3页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D型肠毒素 (SED)超抗原与TCRVβ结合的关键位点。 方法 :利用定点突变技术 ,构建了 6种SED的突变体。用3   H TdR掺入法检测这些突变体促进T细胞增殖的活性。对促增殖活性降低的突变体 ,进一步用流式细胞仪...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D型肠毒素 (SED)超抗原与TCRVβ结合的关键位点。 方法 :利用定点突变技术 ,构建了 6种SED的突变体。用3   H TdR掺入法检测这些突变体促进T细胞增殖的活性。对促增殖活性降低的突变体 ,进一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他们与MHC Ⅱ类分子结合的活性和其TCRVβ特异性。结果 :发现N2 3位氨基酸是SED与人TCRVβ5结合的关键位点。H2 6位氨基酸可能是SED与人的其他TCRVβ(除TCRVβ5、TCRVβ8和TCRVβ12 .1)结合的关键位点 ,值得进一步研究。结论 :本结果丰富了对超抗原免疫识别的认识 ,为葡萄球菌超抗原相关疾病的防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D型肠毒素 TCR 结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肠毒素超抗原广谱抑制性多肽的设计及空间结构研究
4
作者 王思雄 马惠文 王东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以SEs氨基酸高度保守序列作靶序列设计抑制性多肽,研究筛选出的多肽P72的空间结构。方法:用生物信息学软件"Vector NTI 10.3,Insight II 2000,Discovery Studio 1.7"等分析及预测多肽P72的空间结构。结果:P72在SEA、SEB... 目的:以SEs氨基酸高度保守序列作靶序列设计抑制性多肽,研究筛选出的多肽P72的空间结构。方法:用生物信息学软件"Vector NTI 10.3,Insight II 2000,Discovery Studio 1.7"等分析及预测多肽P72的空间结构。结果:P72在SEA、SEB和SEC的同源序列在空间结构具有高度的相似性,P72远离SEB的TCR和MHCⅡ结合位。结论:P72可能不是与MHCⅡ类分子及TCR结合而产生的抑制作用,其具体的抑制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 抗原 合成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拮抗伊马替尼抑制T细胞活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颜宇辉 陈小华 +2 位作者 王冠明 林晨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对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2 mg/L SEA和50 nmol/L IM联合作用于Jurkat细胞24 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D3ε和ζ链mRN...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对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2 mg/L SEA和50 nmol/L IM联合作用于Jurkat细胞24 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D3ε和ζ链mRNA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CD3ε和ζ链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单纯IM组CD3ε和ζ链mRNA及蛋白表达均表现下调;SEA与IM联合用药组可以逆转IM下调CD3ε和ζ链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作用。SEA拮抗IM抑制作用中,对CD3ε链mRNA表达上调的作用明显大于CD3ζ链。结论:SEA能拮抗IM对T细胞CD3ε和ζ链表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葡萄球菌肠毒素A 伊马替尼 T淋巴细胞 抗原 C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肠毒素B突变体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俞红 李雪萍 钱利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44,34,共4页
目的 研究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突变体的免疫原性和作为超抗原疫苗的应用前景。方法 利用小鼠动物模型 ,分别对SEB 2 3位突变体 (SEB -M2 3)和 15 0位突变体 (SEB -M 15 0 )作毒力、免疫原性和保护力试验。结果 小鼠致死性试验表明 ... 目的 研究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突变体的免疫原性和作为超抗原疫苗的应用前景。方法 利用小鼠动物模型 ,分别对SEB 2 3位突变体 (SEB -M2 3)和 15 0位突变体 (SEB -M 15 0 )作毒力、免疫原性和保护力试验。结果 小鼠致死性试验表明 ,与野生型SEB (SEB -N)相比 ,SEB -M 2 3的毒力大幅度下降 ,而SEB -M15 0的毒力则未见下降。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发现 ,SEB -M15 0与SEB -N相比 ,cpm掺入量相似 ,说明 15 0位突变并不影响SEB超抗原的活性 ;SEB -M2 3与SEB -N相比 ,其cpm掺入量显著下降 ,表明 2 3位突变可显著降低SEB超抗原活性。ELISA结果显示 ,以SEB -N、SEB -M 2 3、SEB-M 15 0三种蛋白免疫小鼠 ,都能诱生一定量的抗体 ,且产生的抗体水平非常接近 ,无统计学意义。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结果证明 ,SEB -M2 3蛋白免疫的小鼠能抵抗野生型SEB致死剂量的攻击 ,同时被动转移免疫小鼠的抗血清能保护接受致死剂量SEB -N的小鼠免于死亡。结论 SEB -M 2 3毒力低、免疫原性强 ,有可能成为一种很有希望的超抗原候选疫苗 ,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b 突变体 免疫原性 抗原疫苗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肠毒素B突变体的构建 被引量:2
7
作者 俞红 钱利生 李雪萍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38-239,244,共3页
目的 应用重组和克隆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突变体。方法 利用PCR和PCR致变技术从产SEB的标准株扩增SEB基因 ,与原核表达载体 pTrc99A重组后引入大肠杆菌JM1 0 9。通过序列测定鉴定突变基因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目的 应用重组和克隆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突变体。方法 利用PCR和PCR致变技术从产SEB的标准株扩增SEB基因 ,与原核表达载体 pTrc99A重组后引入大肠杆菌JM1 0 9。通过序列测定鉴定突变基因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分别检测表达产物和表达量。结果 获得了 3株重组菌NJM1 0 9、M2 3JM1 0 9、M1 5 0JM 1 0 9。测序表明 ,SEB N序列与已报道的天然seb完全一致 ;SEB M 2 3第 2 3位天冬酰胺密码子AAT发生定向突变 ,即由丝氨酸密码子AGT替代 (N2 3S) ;SEB M1 5 0第1 5 0位氨基酸发生非定向突变 ,由苏氨酸密码子ACT突变为丙氨酸密码子GCT(T1 5 0A)。表达SEB M1 5 0和SEB M2 3的重组细菌裂解液经SDS PAGE ,在 2 80 0 0处可见有表达条带 ,非重组菌则无。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和蛋白浓度测定表明 ,重组菌表达目的蛋白量为 5 μg/ml培养液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 3.5 %。 结论 获得了2株能表达SEB突变体的工程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b 突变体 克隆 细菌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的酶联免疫检测 被引量:7
8
作者 段鸿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617-2619,共3页
[目的]为细菌毒素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BALB/c小白鼠为免疫对象,以自制的高纯度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EB)为免疫抗原,研究其抗体的产生过程和效价,并建立SEB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自制SEB纯度较高,能较好地刺... [目的]为细菌毒素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BALB/c小白鼠为免疫对象,以自制的高纯度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EB)为免疫抗原,研究其抗体的产生过程和效价,并建立SEB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自制SEB纯度较高,能较好地刺激动物产生抗体。以自制SEB为免疫抗原注射BALB/c小白鼠,其最高效价为1∶100 000。SEB浓度在1-1 000 ng/ml范围内,竞争抑制率与SEB浓度的对数值呈显著线性关系。当SEB的浓度为5-500 ng/ml时,随样品中SEB浓度的增加,污染样品的回收率变异系数减小,检测准确度提高。[结论]对不同污染程度的牛奶样品,利用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其SEB残留的灵敏度远远高于生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金黄色葡萄球菌b肠毒素 抗原 抗体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肠毒素B突变体的纯化及其活性
9
作者 俞红 钱利生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 从基因重组菌中纯化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突变体及其野生型蛋白 ,研究其毒力及抗原性。方法 表达野生型SEB蛋白 (SEB N)和SEB突变体 (SEB M2 3、SEB 1 50 )的 3株重组菌经IPTG诱导 ,反复冻融后 ,制备细菌裂解液。将初步纯化的... 目的 从基因重组菌中纯化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突变体及其野生型蛋白 ,研究其毒力及抗原性。方法 表达野生型SEB蛋白 (SEB N)和SEB突变体 (SEB M2 3、SEB 1 50 )的 3株重组菌经IPTG诱导 ,反复冻融后 ,制备细菌裂解液。将初步纯化的抗SEB抗血清与CNBr活化的Sepharose 4B作共价偶联 ,制成亲和层析柱。分柱纯化SEB N、SEB M2 3和SEB M1 50蛋白。用SDS PAGE和酚试剂改良法对纯化蛋白作纯度鉴定和定量 ;用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和ELISA法作抗原性鉴定 ;用小鼠致死性试验作毒力鉴定。结果 SDS PAGE和双向免疫扩散试验表明 ,3种纯化蛋白均为单一条带 ,且都能与抗SEB抗体形成明显的沉淀线。ELISA表明SEB N、SEB M2 3、SEB M 1 50与抗SEB抗体有相似的结合力 ,提示 2 3位突变和 1 50位突变并未改变SEB的抗原表位。小鼠致死性试验表明 ,LPS激发的 3组小鼠 ( 6只 /组 ) ,分别用上述纯化蛋白攻击 ( 1 0 μg/只 ) ,SEB N组死亡率为 5/6;SEB M1 50组死亡率为 4 /6;SEB M2 3组死亡率为 0 /6;即使SEB M 2 3剂量增至 2 0 0 μg ,小鼠仍无死亡。结论 获得了SEB N、SEB M2 3和SEB M1 50 3种纯化蛋白 ,其中SEB突变体都保留了抗原性 ;SEB M 2 3与野生型SEB相比 ,毒力明显下降。为进一步研究其作为新型淋巴细胞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b 突变性 纯化 毒力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中缺口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应跃斌 孙红颖 +3 位作者 丁丁 李丹曦 薛乔 陈枢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510,共6页
目的:探索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SEC2)断裂的因素。方法:将纯化的肠毒素在不同条件下处理,观察环境因素对其断裂程度的影响。结果:重组SEC2断裂的位置可能位于其分子93位半胱氨酸与110位半胱氨酸之间。重组SEC2在37℃下、24 ... 目的:探索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SEC2)断裂的因素。方法:将纯化的肠毒素在不同条件下处理,观察环境因素对其断裂程度的影响。结果:重组SEC2断裂的位置可能位于其分子93位半胱氨酸与110位半胱氨酸之间。重组SEC2在37℃下、24 h内会完全产生断裂,在碱性条件下则加速其断裂的形成;H2O2会导致重组SEC2产生非特异性降解。当溶液中有β-巯基乙醇(2%)、苯甲基磺酰胺(5-10 mmol/L)、咪唑(1 mol/L)或大肠杆菌粗提物时,重组SEC2的断裂可被有效抑制。结论:肠毒素C2容易在特定位点发生断裂,可能与蛋白质本身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素 葡萄球菌 金黄色 抗原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生物降解 温度 氢离子浓度 蛋白酶抑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性超抗原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白介素-2、γ-干扰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峻岭 陈学荣 +1 位作者 孙晓慧 康瑞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56-656,共1页
关键词 银屑病 葡萄球菌肠毒素b 抗原 外周血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肠毒素A诱导小鼠体内T细胞无能过程中CD28/CTLA-4的变化
12
作者 黄杨 尹文 +5 位作者 张秀敏 司少艳 葛伟 胡沛臻 李侠 隋延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44-846,共3页
目的在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诱导小鼠体内T细胞无能的过程中,观察CD28和CTLA-4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单次(1×SEA组,n=4)或多次(2×SEA组,n=4;3×SEA组,n=4)向小鼠腹腔注射SEA,每次注射间隔3d,分别于末次注射后的第1、... 目的在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诱导小鼠体内T细胞无能的过程中,观察CD28和CTLA-4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单次(1×SEA组,n=4)或多次(2×SEA组,n=4;3×SEA组,n=4)向小鼠腹腔注射SEA,每次注射间隔3d,分别于末次注射后的第1、3、7、14天,将小鼠处死,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表达CD28和CTLA-4、细胞内表达CTLA-4和IL-2的阳性率。结果1×SEA组,细胞膜CD28和细胞内IL-2的表达显著上升;而CTLA-4在细胞内和细胞膜表面的表达均降低且无明显变化;2×SEA组CD28和IL-2的表达稍有上升;CTLA-4在细胞内和细胞膜表面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胞内CTLA-4的增加尤为显著。3×SEA组,细胞膜CD28、细胞膜和细胞内CTLA-4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细胞内IL-2在第7天已经检测不到。结论SEA初次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时,能显著促进T细胞的活化;经SEA多次(3次)刺激可诱导T细胞的无反应性。在无能的形成过程中,IL-2产生减少与CD28表达下调可能有着密切联系;CTLA-4的表达上调有利于无能的诱导,但可能不参与无能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 CD28 CTLA-4 无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类肠毒素K对T淋巴细胞活化特点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亚南 孙钰椋 +7 位作者 任雅坤 张胜辉 陈童彤 路依林 郭睿 刘彦礼 李永海 林俊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81-1285,1291,共6页
目的:探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类肠毒素K(SElK)对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分析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研究SElK生物学活性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保障,促进SElK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SElK刺激小鼠脾CD4^(+)和CD8^(+)T淋... 目的:探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类肠毒素K(SElK)对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分析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研究SElK生物学活性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保障,促进SElK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SElK刺激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增殖及对脾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qPCR检测经SElK刺激48 h后小鼠脾淋巴细胞中IFN-γ、颗粒酶A和B基因表达,以及SElK刺激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具有特异性TCR Vβ的T淋巴细胞增殖谱变化;MTT法检测SElK激活的人PBMCs对人乳腺癌肿瘤BT474细胞及人肺癌A431细胞增殖的影响;成功制备小鼠肿瘤模型后,尾静脉注射SElK,实验结束时处死小鼠,分离肿瘤组织,检测肿瘤抑制效果。结果:SElK刺激后可显著提高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有效降低脾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颗粒酶A和B基因表达,显著激活携带TCR Vβ5、17和20的人T淋巴细胞,尤其是携带TCR Vβ5的人T淋巴细胞;SElK在体内外均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结论:SElK可通过活化T淋巴细胞促进细胞因子分泌,进而发挥其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K 抗原 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毒素C2第20和22位氨基酸对其超抗原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刘彦礼 牛荣成 +3 位作者 徐明恺 李旭 苏振成 张惠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96-1600,共5页
目的:揭示突变蛋白SEC2(T20L/G22E)超抗原活性较野生型SEC2显著增强的潜在机制。方法:WST-1法检测突变蛋白SEC2(T20L/G22E)在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进一步应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CD4+和CD8+T淋巴细胞增殖、... 目的:揭示突变蛋白SEC2(T20L/G22E)超抗原活性较野生型SEC2显著增强的潜在机制。方法:WST-1法检测突变蛋白SEC2(T20L/G22E)在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进一步应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CD4+和CD8+T淋巴细胞增殖、特异性Vβ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相关细胞因子mRNA丰度变化。结果:与野生型SEC2相比,突变蛋白SEC2(T20L/G22E)能够在体外显著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但二者具有相似的特异性VβT淋巴细胞增殖谱,并且SEC2(T20L/G22E)能够较rSEC2激活更多携带有Vβ5.3、Vβ8.1及Vβ8.3的T淋巴细胞;进一步体内实验发现SEC2(T20L/G22E)能够较rSEC2激活更多外周血和脾脏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增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突变蛋白SEC2(T20L/G22E)超抗原活性增强的机制可能是用亮氨酸和谷氨酸替代原来20和22位上的氨基酸后提高了SEC2(T20L/G22E)与特异性TCR-Vβ的亲和力,进一步激活更多的SEC2特异性T淋巴细胞,最终引起T淋巴细胞亚型的显著性增殖,同时诱导更多与抗肿瘤、增殖相关的细胞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 抗原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 NK T细胞在超抗原SEB诱导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接英 潘志强 +2 位作者 陈钰 张文华 武宇影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研究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亚单位(SEB)治疗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与CD4+自然杀伤(NK)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Fisher 344大鼠21只作为供体,Lewis大鼠42只作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建立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将受体... 目的研究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亚单位(SEB)治疗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与CD4+自然杀伤(NK)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Fisher 344大鼠21只作为供体,Lewis大鼠42只作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建立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SEB组在角膜移植术前腹腔内注射75μg/kgSEB 0.2 mL,每4日1次,共3次;SEB联合地塞米松组除按上述方法注射SEB外,在角膜移植术后每日结膜下注射5 g/L地塞米松0.1 mL,每日1次,共3次;生理盐水组按SEB组的方法腹腔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观察植片混浊、水肿和新生血管指标并进行评分。术后第10天,每组取3只受体大鼠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测。结果SEB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2.50±1.41)d,较SEB联合地塞米松组(10.38±3.07)d和生理盐水组(7.30±0.67)d明显延长(P<0.05)。SEB组淋巴细胞的增生能力明显降低,脾脏和颌下淋巴结中的CD4+NK T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SEB联合地塞米松组脾脏和颌下淋巴结中的CD4+和CD8+细胞百分数均明显降低。SEB组房水和血清中IL-2质量浓度均明显降低,而IL-10质量浓度均明显升高。结论超抗原SEB能够明显延长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手术植片的存活时间,其作用机制与上调了CD4+NK T细胞有关,CD4+NK T细胞对于免疫耐受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亚单位 NK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抗原SEB在同种异体细胞移植小鼠中诱导的免疫耐受及其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钰 彭虹 +2 位作者 尉承泽 梁峰 孙岩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探讨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体内诱导的免疫耐受性及其特征。方法 采用MHC不同的两种小鼠进行淋巴细胞移植。用流式细胞术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技术,检测受体鼠T 细胞亚群的变化,供体鼠H-2Kd分子在受体鼠... 目的  探讨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体内诱导的免疫耐受性及其特征。方法 采用MHC不同的两种小鼠进行淋巴细胞移植。用流式细胞术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技术,检测受体鼠T 细胞亚群的变化,供体鼠H-2Kd分子在受体鼠体内表达的阳性率与免疫应答性。结果(1)注射SEB可选择性地降低CD4+T细胞和CD4+T/H-2Kb+细胞的百分率,而不影响CD8+T细胞的数量。在SEB注射的21 d,抑制作用最强,其对CD4+T细胞和CD4+T/H-2Kb+细胞的抑制率分别是6.24%和23.38%。(2)在进行异源性MHC淋巴细胞移植时注射SEB,于移植细胞后21 d, 受体小鼠肝脏淋巴细胞上开始表达供体小鼠H-2Kd分子,至移植后40 d,表达率达到高峰7.90%。与此同时,受体鼠外周淋巴细胞对供体鼠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也明显降低。结论SEB能诱导小鼠产生免疫耐受,免疫耐受的形成与受体鼠体内CD4+T细胞克隆的明显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免疫耐受 细胞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 葡萄球菌肠毒素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抗原SEB或SEC对T细胞增殖和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明 邢飞跃 李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1612-1614,共3页
目的:探讨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 lococcal enterotoxinB,SEB)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staphy lococcal enterotoxinC,SEC)在体外对T细胞增殖和活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SEB或SEC在体外刺激T细胞,采用MTT法检测T细胞增... 目的:探讨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 lococcal enterotoxinB,SEB)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staphy lococcal enterotoxinC,SEC)在体外对T细胞增殖和活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SEB或SEC在体外刺激T细胞,采用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水平,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er,FCM)上检测T细胞受不同浓度SEB或SEC刺激后不同时间其早期活化标志CD69的表达水平。结果:SEB或SEC在体外能明显激活T细胞,以浓度为100μg/L时活化T细胞的作用最强,刺激时间以4~8h为佳,而对T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SEB和SEC活化T细胞的作用强度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以上结果提示,SEB或SEC具有很强的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为其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SEb SEC T细胞增殖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抗原活化Th1细胞介导的对肿瘤细胞杀伤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钰 李琳 +1 位作者 尉承泽 周严恒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本文对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活化的Th1细胞介导的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进行了研究。方法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SEB共同培养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增殖细胞亚群 ;用酶联双夹心法测定IL 2 ,IL 4水平 ;用K5 6 2 ,HL 6 0肿瘤细胞和自... 目的 :本文对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活化的Th1细胞介导的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进行了研究。方法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SEB共同培养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增殖细胞亚群 ;用酶联双夹心法测定IL 2 ,IL 4水平 ;用K5 6 2 ,HL 6 0肿瘤细胞和自身淋巴细胞作为靶细胞测定效应细胞和细胞因子的杀伤活性。结果 :SEB共同培养 6d的淋巴细胞 ,CD4+T细胞由37.5 %增加到 48.5 % ;CD16 +淋巴细胞由 14.3%增加到 2 7.9% ;CD8+T细胞无明显增加。预先去除CD8+T细胞不影响SEB对CD4+T细胞的活化作用。结论 :SEB活化CD4+T细胞是Th1而不是Th2细胞。它们释放大量的IL 2而不是IL 4。活化的Th1细胞介导了效应细胞和细胞因子对肿瘤细胞的非特异性杀伤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 TH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D超抗原MHCⅡ类分子结合位点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亚斐 朱锡华 +1 位作者 黄云辉 杨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54-456,458,共4页
目的 :运用定点突变技术确定SED超抗原的MHCⅡ结合位点。方法 :首先检测突变体的促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用FITC标记SED ,对增殖活性降低的突变体 ,进一步用竞争结合实验检测其MHCⅡ结合活性。结果 :突变体SEDN2 3A、SEDN2 3A H2 6R和SEDF... 目的 :运用定点突变技术确定SED超抗原的MHCⅡ结合位点。方法 :首先检测突变体的促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用FITC标记SED ,对增殖活性降低的突变体 ,进一步用竞争结合实验检测其MHCⅡ结合活性。结果 :突变体SEDN2 3A、SEDN2 3A H2 6R和SEDF4 5A 的促增殖活性均显著降低 ,初步推测 2 3、2 6和 4 5位氨基酸可能参与了SED与MHC的相互作用。竞争结合实验证明F4 5位氨基酸是SED与MHCⅡ类分子结合的关键位点。结论 :F4 5位氨基酸是SED与MHCⅡ类分子结合的关键位点 ;2 3和 2 6位氨基酸可能参与了SED与T细胞受体 (TCR)Vβ的识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葡萄球菌肠毒素D 突变体 MHCⅡ类分子 结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抗原SED空间结构的同源建模及其免疫识别位点的预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亚斐 朱锡华 +1 位作者 黄云辉 杨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196-2198,共3页
目的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口 (SED)的空间结构和免疫识别位点进行预测。方法 运用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了SED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 ,比较SED与其它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超抗原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差异 ,对可能的活性位... 目的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口 (SED)的空间结构和免疫识别位点进行预测。方法 运用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了SED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 ,比较SED与其它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超抗原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差异 ,对可能的活性位点进行预测。结果 SED的空间结构与其它肠毒素超抗原相似 ,具有两个结构域 :氨基末端结构域和羧基末端结构域。α 螺旋和 β 折叠可能与维持SED超抗原的空间结构以及与MHC的结合有关 ,而环状区域更多的参与SED与TCR的相互作用。结论 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 ,最终确定SED的N2 3、F45、L5 9、N61、I92和F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D 同源建模 免疫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