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染创作的超性别意识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璐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105,共4页
陈染创作的超性别意识是对男女二元对立原则的消解。这是陈染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其创作的理念与追求,它可以使男人不再局限于男性角色,女性不再受到压抑和限制。
关键词 陈染 性别意识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人化”写作的超性别意识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7-219,共3页
作为对20世纪90年代部分女性写作的一种描述,"私人化"一度成为评论界的热点。时过境迁,冷静观之,"私人化"写作从女性的自觉指向对生命个体与弱势群体的关怀。这种关怀基于性别意识,又超越性别对立,体现了文本的超... 作为对20世纪90年代部分女性写作的一种描述,"私人化"一度成为评论界的热点。时过境迁,冷静观之,"私人化"写作从女性的自觉指向对生命个体与弱势群体的关怀。这种关怀基于性别意识,又超越性别对立,体现了文本的超性别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化”写作 性别意识 性别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方:超越与品位──重读方方兼谈超性别意识和女性隐含作者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绯 华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2-72,共11页
方方:超越与品位──重读方方兼谈超性别意识和女性隐含作者王绯,华威文人品位和超性别意识华威一直忙着准备画展,方方的小说还没有看。先告诉我,你为什么多次向我推荐方方?王绯因为她有独特的文学风采。因为华威先生给我的印象是... 方方:超越与品位──重读方方兼谈超性别意识和女性隐含作者王绯,华威文人品位和超性别意识华威一直忙着准备画展,方方的小说还没有看。先告诉我,你为什么多次向我推荐方方?王绯因为她有独特的文学风采。因为华威先生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对女性独特风采极有艺术鉴赏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意识 方方 隐含作者 行为艺术 女作家 女性意识 性文化 游戏 小说 华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性别意识与文艺创作 被引量:1
4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8-88,共1页
陈染在《香港作家》第49期(94年10月15日)发表《超性别意识与我的创作》一文中说: 我坚信,随着爱情越来越脱离原始的繁殖目的,也渐渐脱离经济物质上的生存依赖关系。当爱情也象艺术一样可以纯粹不掺杂爱情本身之外的目的时,约定俗成的... 陈染在《香港作家》第49期(94年10月15日)发表《超性别意识与我的创作》一文中说: 我坚信,随着爱情越来越脱离原始的繁殖目的,也渐渐脱离经济物质上的生存依赖关系。当爱情也象艺术一样可以纯粹不掺杂爱情本身之外的目的时,约定俗成的那种“爱情”一统天下的历史就会结束。 我不是一个追求同性爱的人,也不是一个鼓吹同性爱者,我热爱优秀的男人,也热爱优秀的女性。我只是在这里说,人类有权按自身的心理倾向和构造来选择自己的爱情。这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这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东西。 异性爱霸权地位终将崩溃,从废墟上升起超越性别意识。这样,异性爱与同性爱才会变得同样高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意识 同性爱 异性爱 人道主义 爱情 香港作家 文艺创作 约定俗成 心理倾向 符合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染的“超性别”写作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学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45,共8页
在中国当代女性作家中,陈染的"超性别意识"小说理念是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概念的影响下提出的,是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陈染的小说中,"超性别意识"涵盖了超越性别的纯粹... 在中国当代女性作家中,陈染的"超性别意识"小说理念是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概念的影响下提出的,是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陈染的小说中,"超性别意识"涵盖了超越性别的纯粹情感、创作状态与人格理想等精神层面,代表着陈染对自身情感、创作和人格的完美追求及文本实践,其意义在于作家不能局限于对自身性别的书写和创作,不应摒弃异性的世界和视域,应该摆脱偏激单一的性别视角来观察世界,最终抵达对人类整体命运的终极关怀。"超性别意识"内蕴着温暖的人性关怀,它不仅是一种文学理念,更是一种人性化的追求,在其创作中,陈染避免自身性别局限,努力追求精神世界的双性融合,为男女两性的和谐共融进行了富有意义的文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染 性别意识 弗吉尼亚·伍尔夫 双性同体 女性写作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性别写作:主动承担与文本实践——对陈染创作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夏海微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陈染 人性精神 艺术风格 性别意识 叙述手法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世界和平运动
7
作者 文晓灵 《社会主义研究》 1986年第1期50-52,44,共4页
和平运动是当今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群众运动。各国共产党和社会党都很重视和平运动,注意研究和影响它的发展进程。南共联盟今年召集的“世界社会主义”讨论会讨论的主题就是“社会主义与和平”。当代世界和平运动的现状如何?怎样评... 和平运动是当今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群众运动。各国共产党和社会党都很重视和平运动,注意研究和影响它的发展进程。南共联盟今年召集的“世界社会主义”讨论会讨论的主题就是“社会主义与和平”。当代世界和平运动的现状如何?怎样评价与影响和平运动的进程?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和平运动 战争与和平 核武器 群众运动 人参 核战争 级大国 超意识形态 南共联盟 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列宁社会辩证法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郭丽双(译)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28,共8页
列宁社会过程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法的"核心"——对立面的统一与斗争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精神和社会科学的阶级特征。基于这些基本原理,在列宁的社会辩证法结构里呈现出这样一些必要的元素,如历史性原则、总体性、... 列宁社会过程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法的"核心"——对立面的统一与斗争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精神和社会科学的阶级特征。基于这些基本原理,在列宁的社会辩证法结构里呈现出这样一些必要的元素,如历史性原则、总体性、反映/表达机制和超意识机制等。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中的主要贡献是,对处境做出具体的历史分析,以及让积极、主动的革命主体返回到社会历史实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辩证法 总体性 历史性 超意识 历史的首创精神 革命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默生在后现代语境中的现实意义——兼评劳伦斯·布尔的《爱默生》
9
作者 刘晓晖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57-61,72,共6页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冷落和抨击之后,爱默生再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和评论家开始重新解读并评价爱默生的思想及其影响。本文将以评述劳伦斯.布尔的《爱默生》为依托,结合近20年来爱默生研究的趋势和走向,分析...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冷落和抨击之后,爱默生再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和评论家开始重新解读并评价爱默生的思想及其影响。本文将以评述劳伦斯.布尔的《爱默生》为依托,结合近20年来爱默生研究的趋势和走向,分析爱默生的超民族意识、现代性忧患及哲学思辨在后现代语境中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默生 民族意识 现代性忧患 哲学思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身体镜象的悖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婷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4期97-100,共4页
关键词 女性身体 陈染 女性文学 悖论 性别意识 女性写作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者 姐妹情谊 传统男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 被引量:120
11
作者 戴锦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7-56,共10页
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戴锦华个案与个人在她登场之初①时,陈染是一个个案。而在“女性写作”多少成了一种时尚、一种可供选择与指认的文化角色的今天,她仍是一个个案。她始终只是某一个人,经由她个人的心路与身路,经由她绵长而纤... 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戴锦华个案与个人在她登场之初①时,陈染是一个个案。而在“女性写作”多少成了一种时尚、一种可供选择与指认的文化角色的今天,她仍是一个个案。她始终只是某一个人,经由她个人的心路与身路,经由她绵长而纤柔的作品序列走向我们又远离着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染作品 精神分析 姐妹情谊 女性写作 《与往事干杯》 性别意识 弗洛依德 性别秩序 女性文化 女性情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释司马迁“考信于‘六艺’”说的真谛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本源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5-13,共9页
司马迁的“考信于六艺”一语,近2000年来一直被理解为指史料考证而言。本文认为这种理解犯了“时代错误”(anachronism);在司马迁时代,学者尚无考据学意识。但是这句话具有“超考据的”、“义理”方面的重大意义,应当把它理解为:以“六... 司马迁的“考信于六艺”一语,近2000年来一直被理解为指史料考证而言。本文认为这种理解犯了“时代错误”(anachronism);在司马迁时代,学者尚无考据学意识。但是这句话具有“超考据的”、“义理”方面的重大意义,应当把它理解为:以“六艺”作为理解和解释历史事实的理论前提,作为辨别一切非“六艺”史料在义理上的是非的标准。“六艺”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结晶,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料学 史料批判学 考据学意识 人格差律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言说》(谈话录)
13
作者 吴义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3-13,共1页
这是陈染跟记者和友人的一部谈话录,涉及“物质生活”、“黛二小姐以及性”、“超性别意识与同性爱”、“性别的人”、“个人即政治”、“我的成长”六个话题。在这些话题的展开中,陈染以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敞开了她自己,敞开了她的... 这是陈染跟记者和友人的一部谈话录,涉及“物质生活”、“黛二小姐以及性”、“超性别意识与同性爱”、“性别的人”、“个人即政治”、“我的成长”六个话题。在这些话题的展开中,陈染以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敞开了她自己,敞开了她的生活、她的思想、她的情感、她的欢乐和她的痛苦。题目虽为“不可言说”,实际上却是对“不可言说”、“难以言说”或“未曾言说”的许多敏感话题的“言说”,内容极富挑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染 不可言说 性别意识 同性爱 痛苦 情感 展开 谈话 个人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骏涛:女性写作悖论的话题
14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女性写作 私人空间 悖论 公共空间 女性文学批评 思维状态 阅读经验 性别意识 双性和谐 重要的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