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颈动脉易损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
作者 谢霞 白志勇 +1 位作者 刘悦 张华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4-449,共6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69例患者108处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低回声或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均行SMI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按照CEUS及SMI评分标准(0、1、2分),评价SMI与CEUS检出斑块...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69例患者108处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低回声或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均行SMI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按照CEUS及SMI评分标准(0、1、2分),评价SMI与CEUS检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一致性。结果 SMI较常规超声能清楚显示斑块轮廓及形态。SMI显示75处斑块内有新生血管,CEUS显示76处斑块内有新生血管,SMI与CEUS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评分一致数共计90处,两种评分结果高度一致(Kappa值=0.748)。SMI检查结果显示溃疡斑6处,同样,CUES检查结果显示溃疡斑6处,两种检查结果完全一致。108处斑块中有55处造成管腔狭窄,SMI显示斑块内有无新生血管与斑块是否造成管腔狭窄无关(P=0.473)。结论 SMI能清楚显示颈动脉斑块轮廓、形态及斑块内新生血管,可评估斑块的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新生血管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薛爱喜 卢川 +1 位作者 司云鹏 张梦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82-98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肝细胞癌的30例患者共39个结节为研究对象。采用Aplio 500超声诊断仪对肝癌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肝细胞癌的30例患者共39个结节为研究对象。采用Aplio 500超声诊断仪对肝癌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SMI检查。采用改良版Adler血流分级法对血流进行分级,计算栓塞指数(EI),评估TACE疗效;比较SMI与CDFI、增强CT(CECT)的诊断价值。结果SMI检出肝癌TACE术后残留的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80.0%。EI不同,则栓塞的效果不同。SMI显示肝癌血供的能力优于CDFI(P<0.05),与CECT无明显差别(P>0.05)。与CDFI相比,SMI能够显示更高级别的血流信号(P<0.05),且Ⅲd级及Ⅳ级血供仅在SMI上显示。结论SMI是评价TACE栓塞效果的有效方法,其显示血流的能力优于CDFI,等同于CECT。本研究提出的改良版Adler血流信号分级法进一步细化了肝癌血流的分级,EI可以量化栓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癌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增强CT 改良版Adler血流分级 栓塞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和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在乳腺BI-RADS 4类微小结节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于腾飞 殷露 +4 位作者 田道然 宋海曼 尹子毅 张巍 何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1-927,共7页
目的探讨联合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为4类的微小结节诊断中的应... 目的探讨联合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为4类的微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并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结果比较。方法前瞻性纳入乳腺BI-RADS分级4类、最大径≤1 cm,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165例乳腺微小结节患者共165例病灶,其中良性病灶125例、恶性病灶40例,每例病灶均进行CDFI、SMI及CEUS检查,分析其声像图资料。采用Adler半定量法进行血流分级评价,比较CDFI和SMI显示微小结节内血流情况的差异。制定了CDFI、CDFI+SMI联合两种方式预测结节性质的诊断标准,分析了CDFI、CDFI和SMI联合及CEUS三种血流显像方法对乳腺微小结节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乳腺微小结节患者患病年龄大于良性患者,CDFI及SMI对乳腺微小结节血流检出能力不同,CDFI血流显示率为47.3%(78/165)、SMI为83.6%(138/16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DFI、联合CDFI和SMI、CEUS三种方法诊断乳腺微小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72.5%、87.5%、72.5%,特异度分别为60.8%、59.2%、82.4%,准确性分别为63.6%、66.1%、80.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65、0.771、0.772,且三种方式对微小结节诊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联合应用CDFI和SMI的方式优于单独使用CDFI。结论对于诊断为BI-RADS 4类的乳腺微小结节,联合应用CDFI和SMI,可有助于提高判断结节性质的灵敏度,并减少有创性检查超声造影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声造影 乳腺小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