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诱导的菹草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和超微结构损伤 被引量:22
1
作者 徐勤松 施国新 +1 位作者 杜开和 郝怀庆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9-573,共5页
本文以培养在不同浓度梯度Zn溶液中的菹草为材料 ,研究Zn对植物的影响。培养第 5天 ,测定叶内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等指标的变化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对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结果表明 :低浓度 (<2 0mg/L)在短期内 (5d)未对菹草产生影响 ,... 本文以培养在不同浓度梯度Zn溶液中的菹草为材料 ,研究Zn对植物的影响。培养第 5天 ,测定叶内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等指标的变化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对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结果表明 :低浓度 (<2 0mg/L)在短期内 (5d)未对菹草产生影响 ,各生理指标呈上升趋势。当培养浓度为 5 0mg/L时SOD和CAT活性达到峰值 ,而其他指标则下降 :其中P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 ,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比对照低。 1 0 0mg/L培养浓度各指标均明显降低。同时电镜观察发现过量Zn损伤了细胞的超微结构。当培养浓度大于 5 0mg/L时 ,叶绿体被膜断裂 ,叶绿体解体。线粒体脊突膨大 ,线粒体空泡化。细胞核核膜断裂 ,核仁散开。这说明过量Zn削弱了细胞抗氧化酶的活性 ,同时对细胞超微结构产生致死性损伤 ,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 菹草叶 抗氧化酶 超微结构损伤 酶活性 锌毒害 水生植物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再灌注性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斌 王志农 +4 位作者 曾志勇 徐志云 张波 黄盛东 张宝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 (CPB)中缺血预适应 (IPC)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猫 CPB模型并随机分成 3组。对照组 (n=30 )仅作单纯并行 CPB转流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n=30 )于 CPB开始 4 5 m...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 (CPB)中缺血预适应 (IPC)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猫 CPB模型并随机分成 3组。对照组 (n=30 )仅作单纯并行 CPB转流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n=30 )于 CPB开始 4 5 m in后阻断升主动脉 (ACC) 6 0 m in,开放主动脉恢复再灌注 90 m in;IPC组 (n=30 )于 ACC前进行 3轮 IPC(ACC5 min后开放 1 0 m in) ,余同 IR组。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 ,计算心肌细胞凋亡率 ,并结合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心肌超微结构中过氧化氢 (H2 O2 )电子致密物沉积的产生及细胞内 Ca2 +分布情况。 结果 :IR组 ACC6 0 min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较重 ,尤其是线粒体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明显 ,再灌注期间进一步加重 ,至再灌注结束时 ,未见明显改善 ;IPC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较 IR组明显减轻。至再灌注 90 min时 ,IR组和 IPC组均可发现一定数量的凋亡心肌细胞 ,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82 7± 0 .973) %和 (2 .2 4 3± 0 .2 4 6 ) % ,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IR组在心脏恢复再灌注后 ,其心肌中血管内皮细胞管腔面可见较多的 H2 O2 电子致密物沉积 ,而且细胞内 Ca2 + 分布也明显增加 ;IPC组 H2 O2 电子致密物沉积和细胞内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再灌注性心肌超微结构损伤 细胞凋亡 保护作用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缺血再灌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孙弘进 高天礼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23-229,共7页
家兔经戊巴比妥钠麻醉,开胸结扎冠脉左室支20min松结再灌5min后,缺血区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呈现明显损伤:细胞水肿、线粒体嵴结构破坏基质中甚至出现无定形致密小体、肌原纤维排列紊乱乃至挛缩或断裂、细胞核染色质凝聚、细胞质糖元颗粒减... 家兔经戊巴比妥钠麻醉,开胸结扎冠脉左室支20min松结再灌5min后,缺血区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呈现明显损伤:细胞水肿、线粒体嵴结构破坏基质中甚至出现无定形致密小体、肌原纤维排列紊乱乃至挛缩或断裂、细胞核染色质凝聚、细胞质糖元颗粒减少或消失等。心内膜下层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较心外膜下层严重。缺血和再灌期于“内关”相应部位施加电针治疗的动物,其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表现为不出现细胞水肿或程度较轻、正常线粒体增多、肌原纤维挛缩或断裂减少,细胞核染色质解聚等。由于心外膜下层缺血区超微结构损伤较轻,电针的这种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缺血再灌 超微结构损伤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碳乳剂稀释血液对缺血心肌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马新亮 牛国保 +1 位作者 藏益民 王复周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4-37,共4页
本实验观察了国产氟碳乳剂对兔缺血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阻断冠脉血流15 min时用氟碳乳剂稀释血液,可使缺血1h时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超微结构损伤 氟碳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时间与视网膜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颜东 刘丽梅 +1 位作者 明春秀 张少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3-489,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照射时间下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术对兔视网膜的影响,寻找照射的安全时间。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0 min组)和照射10、20、30及40 min组,每组12只,均取左眼进行核黄素-紫外线A... 目的研究不同照射时间下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术对兔视网膜的影响,寻找照射的安全时间。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0 min组)和照射10、20、30及40 min组,每组12只,均取左眼进行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370 nm,10 mW/cm 2)。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生化反应试剂盒检测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组织中SOD、CA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排列有序,照射10 mi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结构损伤逐渐加重。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光感受器细胞外节膜盘层状结构完整,光感受器细胞内节线粒体结构完整,线粒体嵴结构连续,照射10 mi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结构损伤逐渐加重。各组视网膜组织中MDA浓度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5,P<0.05),其中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MDA浓度分别为(11.31±1.84)、(14.94±1.04)和(18.25±1.42)nmol/mgprot,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3±0.02)nmol/mgpro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MDA浓度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组织中SOD、CAT和GSH-Px活性及SOD、CA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逐渐降低,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09、34.18、35.60、115.75、78.86,均P<0.05),其中照射20、30、40 min组与对照组比较,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0 mW/cm 2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兔眼10 min是安全的,照射时间过长可引起视网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交联 巩膜/药物作用 核黄素/药理 紫外线/不良反应 光感受器细胞/药物作用 光敏剂/毒性作用 实验性放射损伤/病理 超微结构 脂质过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