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法超微粉碎—复合酶法制备蓝莓果汁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1
作者 何婉莹 但利 +2 位作者 赵良忠 黄展锐 龙占潜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187,共8页
目的:优化蓝莓果汁制备工艺,提高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湿法超微粉碎结合复合酶法制备蓝莓汁,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并分析蓝莓汁抗氧化活性。结果:不同液料比、粉碎时间、复合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下蓝莓汁出汁率及活性物质含量存... 目的:优化蓝莓果汁制备工艺,提高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湿法超微粉碎结合复合酶法制备蓝莓汁,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并分析蓝莓汁抗氧化活性。结果:不同液料比、粉碎时间、复合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下蓝莓汁出汁率及活性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酶解时间对出汁率和花色苷含量影响最显著;湿法超微粉碎—复合酶法最优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1.7(g/g)、粉碎时间8.00 min、复合酶添加量0.15%、酶解时间127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蓝莓出汁率为87.89%、花色苷含量为612.04 mg/L、总黄酮含量2.96 g/L、总酚含量3.43 g/L,样品量为1.6 mL时其抗氧化能力与0.3%维生素C相当。结论:湿法超微粉碎—复合酶法可提高蓝莓汁的出汁率、最大限度保留其活性物质,使其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湿粉碎 复合酶解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膳食纤维的湿法超微粉碎与干法超微粉碎比较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蓝海军 刘成梅 +1 位作者 涂宗财 刘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1-174,共4页
本实验以大豆膳食纤维的超微粉碎为基础,研究了膳食纤维先经微射流作用的湿法超微粉碎再经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的物理性质(平均水分蒸发速率、膨胀力、持水力、结合水力等)的变化,同时对经研磨式干法超微粉碎后的膳食纤维进行以上物理性... 本实验以大豆膳食纤维的超微粉碎为基础,研究了膳食纤维先经微射流作用的湿法超微粉碎再经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的物理性质(平均水分蒸发速率、膨胀力、持水力、结合水力等)的变化,同时对经研磨式干法超微粉碎后的膳食纤维进行以上物理性质测定,通过测定结果比较两种超微粉碎方法对膳食纤维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湿法超微粉碎能使物料平均粒径达到200nm以内,使膳食纤维的平均水分蒸发速率、膨胀力、持水力、结合水力分别从粉碎前的0.188g/min、5.89ml/g、5.42g/g、12.55g/g增大到0.475g/min、9.02ml/g、13.50g/g、25.00g/g。而干法超微粉碎能使物料平均粒径达到200~300nm以内,平均水分蒸发速率、膨胀力、持水力、结合水力分别增大到0.562g/min、8.13ml/g、12.06g/g、24.45g/g。可见干法粉碎对膨胀力、持水力、结合水力的影响不及湿法粉碎的大,却更有助于水分蒸发速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粉碎 粉碎 大豆膳食纤维 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超微粉碎程度对新鲜桑果浆理化特性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子放 张岩 +4 位作者 李俊 张凤英 田云 黄燕玲 张友胜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2-478,共7页
将新鲜桑果粉碎加工成果汁,可以使桑果中大量的非可溶性膳食纤维如纤维素等成分得到充分利用。采用湿法超微粉碎方法对新鲜桑果进行粉碎加工,研究比较不同粉碎程度对新鲜桑果浆的理化特性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程度,确定桑果的最佳粉碎... 将新鲜桑果粉碎加工成果汁,可以使桑果中大量的非可溶性膳食纤维如纤维素等成分得到充分利用。采用湿法超微粉碎方法对新鲜桑果进行粉碎加工,研究比较不同粉碎程度对新鲜桑果浆的理化特性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程度,确定桑果的最佳粉碎粒径。结果显示:粉碎程度<100目的桑果浆微粒粒径主要分布在100~300μm之间,粉碎程度>100目的桑果浆微粒粒径主要分布在0~50μm之间;随着桑果粉碎程度增加,桑果浆的p H值、密度及固形物含量、紫外吸光度值呈增大趋势,浊度呈减小趋势,色度L*值、a*值和b*值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粉碎程度从20~40目增加到200目时,桑果浆中的游离氨基酸种类从19种增加到21种,游离氨基酸质量浓度由217.017 ng/μL增加到256.970 ng/μL,游离多酚、总黄酮、总花色苷质量比分别由1.93 mg/g、0.09 mg/g和0.49 mg/g增加到4.95 mg/g、0.31 mg/g和2.10 mg/g;粉碎程度<100目的桑果浆中充满纤维,>100目的桑果浆中纤维逐渐变成又短又细的微粒,均匀分布于溶液中。综合而言,粉碎程度>100目的桑果浆的理化特性和活性成分含量受影响程度大于粉碎程度≤100目的桑果浆,实际生产过程中新鲜桑果的粉碎程度以100~200目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桑果 湿粉碎 粒径 理化特性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超微粉碎对马铃薯渣的改性及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菊红 顾正彪 洪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8-62,共5页
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胶体磨对马铃薯渣进行湿法超微粉碎,使其细胞壁结构发生降解,获得了一种以膳食纤维和淀粉为主体的具有高黏度和高水合能力且易于复水的物质,可以作为一种低能量的食品配料,特别是脂肪或面粉替代物。分别用傅立叶红外光... 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胶体磨对马铃薯渣进行湿法超微粉碎,使其细胞壁结构发生降解,获得了一种以膳食纤维和淀粉为主体的具有高黏度和高水合能力且易于复水的物质,可以作为一种低能量的食品配料,特别是脂肪或面粉替代物。分别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FT-IR)和X-射线衍射法对改性薯渣纤维亲水性和相对结晶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改性后的薯渣纤维的亲水性增强,相对结晶度略有下降。研究了改性薯渣的水合性质,结果表明,经胶体磨处理所获得的改性马铃薯渣性质较佳,其水溶性达24.1%,比未处理薯渣提高了92.8%,它在沸水浴处理10min后,黏度、膨胀力和持水力分别为:502mPa.s、18.7mL/g和9.0g/g,较未经胶体磨处理的薯渣分别提高了4083.3%、156.2%和3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渣 湿粉碎 水合性质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豆粕的湿法超微粉碎工艺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小忠 李三省 +4 位作者 陈义勇 边浩光 边文阳 边向红 王亮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121,共3页
以豆粕作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探讨球料比、豆粕浆液浓度以及搅拌器转速对豆粕颗粒粒度d(50)的影响,得出豆粕的湿法超微粉碎工艺参数为:球料比4(m/m),豆粕浆液浓度25%,搅拌器转速750r/min,球磨介质Φ10mm氧化锆球,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颗粒d(... 以豆粕作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探讨球料比、豆粕浆液浓度以及搅拌器转速对豆粕颗粒粒度d(50)的影响,得出豆粕的湿法超微粉碎工艺参数为:球料比4(m/m),豆粕浆液浓度25%,搅拌器转速750r/min,球磨介质Φ10mm氧化锆球,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颗粒d(50)为24.2μm,效果优于气流干法粉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气流粉碎 湿粉碎 球磨机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龙湿法超微粉碎与常规匀浆的“粉碎-溶出”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丰云 付廷明 +2 位作者 郭立玮 刘峰 张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44-2247,共4页
目的:对地龙湿法超微粉碎与常规匀浆两种提取工艺的提取效率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粒径分析、扫描电镜、Bradford法测定蛋白含量等手段,建立"时间-粒径分布"与"时间-蛋白质累积溶出百分率"曲线,比较地龙粉碎与蛋白溶... 目的:对地龙湿法超微粉碎与常规匀浆两种提取工艺的提取效率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粒径分析、扫描电镜、Bradford法测定蛋白含量等手段,建立"时间-粒径分布"与"时间-蛋白质累积溶出百分率"曲线,比较地龙粉碎与蛋白溶出的动力学过程。并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比较两种提取产物的成分差异。结果:地龙湿法超微粉碎与常规匀浆两种处理工艺所得成分的指纹图谱峰形基本一致,但前者所得色谱峰面积明显高于后者,表明前者提取效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湿法超微粉碎提取技术适用于地龙成分提取,整个工艺过程快速简捷,适于工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常规匀浆 湿粉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蒸煮结合湿法超微粉碎对豆渣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淼 张蓓 +5 位作者 刘雅馨 谢珍珍 袁铭泽 张园园 侯欣雨 乔明武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11期29-32,共4页
通过对不同处理条件下豆渣浆液的粒径分布、稳定性、黏度、凝胶性及色泽等各物性指标的分析,明确高温蒸煮结合湿法超微粉碎对豆渣浆液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经高温蒸煮15 min结合超微粉碎处理6 min的豆渣浆液,具有最小的平均粒径值Dav为... 通过对不同处理条件下豆渣浆液的粒径分布、稳定性、黏度、凝胶性及色泽等各物性指标的分析,明确高温蒸煮结合湿法超微粉碎对豆渣浆液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经高温蒸煮15 min结合超微粉碎处理6 min的豆渣浆液,具有最小的平均粒径值Dav为59.61μm且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增强,放置2周仍未出现分层;黏度值增大至1759.8 mPa·s,是对照组黏度值的2倍;凝胶强度增大,形成了致密的凝胶网络。但由于高温蒸煮时产生了美拉德反应,导致豆渣浆液亮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蒸煮 湿粉碎 豆渣物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超微粉碎程度对白蕉鲈鱼鱼骨架浆理化性质及内含成分的影响
8
作者 陈雄 余以刚 +2 位作者 张友胜 曾萍 张晓元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4-102,共9页
以白蕉鲈鱼鱼骨架为研究对象,分析湿法超微粉碎程度对白蕉鲈鱼鱼骨架浆理化性质、内含成分、微观结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实验采用pH计、紫外分光光度计、色度仪、质构仪、激光粒径分析仪分析鱼骨架浆的基本理化性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 以白蕉鲈鱼鱼骨架为研究对象,分析湿法超微粉碎程度对白蕉鲈鱼鱼骨架浆理化性质、内含成分、微观结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实验采用pH计、紫外分光光度计、色度仪、质构仪、激光粒径分析仪分析鱼骨架浆的基本理化性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显示:经过湿法超微粉碎之后,大于100目的样品粒径主要分布在50~100μm,而小于等于100目的样品主要分布在100~300μm。随着粉碎程度的增加,鱼骨架浆的pH值、紫外吸光度、白度、堆密度逐步增加,凝胶强度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粉碎程度从20目增大到180目以上,钙溶出量从151.23 mg/kg增长到270.06 mg/kg,胶原蛋白的含量由0.01%增长到0.04%,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从181.07 ng/μL增长到462.70 ng/μL,盐溶性蛋白含量从6.95 mg/g增长到16.12 mg/g,水溶性蛋白含量从2.15 mg/g增长到7.13 mg/g。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大于100目的样品颗粒较为平整均一,而小于等于100目的样品可以明显看到鱼刺。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综合感官评价认为,100目以上的鱼骨架浆可作为鱼粉、鱼丸等产品配料,而100目及以下的鱼骨架浆只适合添加到汤料包、酱料等原料颗粒大的产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粉碎 白蕉鲈鱼 鱼骨架浆 理化性质 内含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超微粉碎结合水酶法提取辣木籽油及其氧化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标诗 胡小军 +4 位作者 张卫国 江敏 彭元怀 张世奇 杨胜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4,共6页
以辣木籽为原料,经湿法超微粉碎预处理后再经过低温烘干制成辣木籽粉,通过水酶法提取辣木籽油。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pH、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辣木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水酶法提取辣木籽油的... 以辣木籽为原料,经湿法超微粉碎预处理后再经过低温烘干制成辣木籽粉,通过水酶法提取辣木籽油。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pH、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辣木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水酶法提取辣木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以辣木籽油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考察光照、温度和抗氧化剂对辣木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木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以中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按1∶1组成的复合酶为酶解用酶,料液比1∶6,pH 5. 0,复合酶添加量6%,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8 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辣木籽油提取率为85. 23%±0. 72%。光照及高温均能使辣木籽油的过氧化值升高,其中光照比温度对辣木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更大。因此,贮藏辣木籽油时,应尽量放置低温、避光处。另外,添加抗氧化剂BHT也能有效提高辣木籽油的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粉碎 水酶 辣木籽油 提取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纤维素酶法改性竹笋膳食纤维的工艺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娜 柯轶 魏瑜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1年第5期6-10,共5页
以竹笋为原料,评价超微粉碎-纤维素酶法对膳食纤维(DF)改性的影响。通过检测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得率、持水力以及膨胀力,分析超微粉碎法粉碎时间(0~25 s)、纤维素酶浓度(0.1%~0.5%)、酶解时间(30~150 s)、酶解温度(30~55℃)、pH... 以竹笋为原料,评价超微粉碎-纤维素酶法对膳食纤维(DF)改性的影响。通过检测竹笋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得率、持水力以及膨胀力,分析超微粉碎法粉碎时间(0~25 s)、纤维素酶浓度(0.1%~0.5%)、酶解时间(30~150 s)、酶解温度(30~55℃)、pH值(4.5~5.5)对竹笋膳食纤维改性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将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以及样品pH值因素作为自变量,并以样本SDF得率作为响应值,构建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模型,分析竹笋DF改性工艺。结果表明:经超微粉碎竹笋DF的性质与未改性相比显著更优(P<0.05),粉碎时间0~10 s内,随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竹笋SDF得率、持水力与膨胀性升高。经超微粉碎处理10 s后SDF得率(8.60±0.142)%、持水力(5.11±0.050)g·g^(-1)、膨胀性(11.06±0.067)mL·g^(-1)。随超微粉碎的时间进一步延长,竹笋SDF得率、持水力与膨胀性开始下降;在纤维素酶0.1%~0.3%浓度范围内,随着纤维素酶的浓度升高,竹笋SDF得率、持水力及膨胀力均逐渐增大,当纤维素酶的浓度>0.3%,随着纤维素酶的浓度升高,竹笋SDF得率、持水力及膨胀力均逐渐下降;酶解时间60 min,竹笋SDF得率、持水力及膨胀力最佳;当pH达到4.5,竹笋SDF得率、持水力及膨胀力最佳;对竹笋SDF得率影响中最显著因素为纤维素酶浓度(F=28.76),其次为pH(F=18.05)、酶解时间(F=11.43)、酶解温度(F=10.93);Design-Expert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酶浓度0.32%、酶解时间85.03 min、酶解温度为50℃,pH值4.81,竹笋SDF得率预测值达到15.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纤维素酶 改性 竹笋膳食纤维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鲽鱼骨超微细鱼骨泥的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学鹏 谢晓霞 +9 位作者 范大明 王金厢 仪淑敏 励建荣 李钰金 牟伟丽 沈琳 黄建联 郁晓君 丁浩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1-165,共5页
以鲽鱼骨为原料,采用高精密湿法超微粉碎技术制备微细鱼骨泥,研究微细鱼骨泥的较优加工工艺,为鱼骨高值化利用提供生产性指导和参考。结果显示,鲽鱼骨微细骨泥加工过程中,粉碎方式、粉碎次数、冰水添加量对鱼骨泥的粒径、感官品质、出... 以鲽鱼骨为原料,采用高精密湿法超微粉碎技术制备微细鱼骨泥,研究微细鱼骨泥的较优加工工艺,为鱼骨高值化利用提供生产性指导和参考。结果显示,鲽鱼骨微细骨泥加工过程中,粉碎方式、粉碎次数、冰水添加量对鱼骨泥的粒径、感官品质、出料温度、钙元素溶出量均具有显著影响。粉碎程度越大,鱼骨泥粒径越小,钙元素溶出量越高。较优的鱼骨泥的加工工艺为:胶体磨细粉碎时冰水添加量为骨泥与冰水比例1∶3(w/v),超微粉碎时冰水添加量为骨泥与冰水比例1∶5(w/v)、超微粉碎次数为2次。该工艺条件下可获得100目的微细鱼骨泥,且得率达到60.57%。制得的微细骨泥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钙磷比接近2∶1,营养物质均衡丰富,且TVB-N和菌落总数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鲽鱼骨 湿粉碎 细骨泥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碎粒度对黑老虎果浆理化性质和内含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邹建文 饶红欣 +2 位作者 何润华 罗先权 刘玮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32-2538,共7页
【目的】探讨湿法超微粉碎新鲜黑老虎浆果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黑老虎果汁饮料加工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比分析20~40、40~60、60~80、80~100、100~180和>180目6个不同粉碎粒度处理间新鲜黑老虎果浆的粒径分布、理化性质和内含物含... 【目的】探讨湿法超微粉碎新鲜黑老虎浆果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黑老虎果汁饮料加工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比分析20~40、40~60、60~80、80~100、100~180和>180目6个不同粉碎粒度处理间新鲜黑老虎果浆的粒径分布、理化性质和内含物含量差异。【结果】80~100目以下黑老虎果浆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50~250μm,80~100目以上黑老虎果浆粒径主要分布在0~50μm。随着黑老虎浆果粉碎目数的增加,果浆溶液的pH和浊度(D700 nm)逐渐减小,而出汁率、固形物质量分数、紫外吸光值(A280 nm)和总酸度呈增大趋势,果浆溶液密度基本不变,色度L*整体上呈增大、a*和b*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当粉碎程度从20~40目逐渐增至>180目时,检测出的氨基酸种类从7种逐渐增至15种,游离氨基酸总量由10.87 ng/μL增至50.99 ng/μL;游离多酚、结合多酚、总多酚含量分别由7.35、2.20和9.55 mg/mL增至15.35、3.28和18.63 mg/mL;总黄酮、总多糖、生物碱和总花色苷含量由0.90 mg/mL、0.21μg/mL、1.79 mg/mL和2.63 mg/100 g增至7.33 mg/mL、0.66μg/mL、12.32 mg/mL和5.13 mg/100 g。80~100目以下粒度处理的营养和活性成分含量变化速度快,80~100目以上处理的含量变化趋缓。【结论】利用湿法超微粉碎技术生产黑老虎果浆的粉碎粒度以80~100目为宜,有利于果汁饮料产品保持澄清和风味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老虎 浆果 湿粉碎 理化性质 内含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碎时间对针叶樱桃全果浆理化特性及活性成分含量影响
13
作者 常会敏 白新鹏 +4 位作者 梁秋杨 陈运坤 曹玉苗 李春伶 桥振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81-87,共7页
本文以针叶樱桃全果为原料,采用湿法超微粉碎方法将其进行破碎加工,研究比较不同粉碎时间对针叶樱桃全果浆理化特性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程度,确定最佳的粉碎时间。结果表明:粉碎时间>40 s时,针叶樱桃全果浆微粒粒径分布主要分布在0~... 本文以针叶樱桃全果为原料,采用湿法超微粉碎方法将其进行破碎加工,研究比较不同粉碎时间对针叶樱桃全果浆理化特性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程度,确定最佳的粉碎时间。结果表明:粉碎时间>40 s时,针叶樱桃全果浆微粒粒径分布主要分布在0~300μm内。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果浆的浊度增加、离心沉淀率减小、针叶樱桃全果浆中纤维结构又短又细,且溶液分布均匀,pH有轻微的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趋势,色度L^(*)、a^(*)、b^(*)、色彩饱和度C^(*)、总色差ΔE和非褐变指数BI值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粉碎时间从0 s增加到60 s时,维生素C、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由3742.66 mg/100 g,24.18、4.79 mg/g增加到5073.38 mg/100 g,28.44、5.42 mg/g。综合而言,针叶樱桃全果加工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本实验为针叶樱桃全果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樱桃全果 湿粉碎 理化特性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红枣环磷酸腺苷提取率的影响
14
作者 贾文婷 杨慧 吴洪斌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81-186,共6页
环磷酸腺苷(cAMP)是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能调节机体细胞的多种功能活动,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以新疆地区红枣为原料,采用超微粉碎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对红枣进行预处理,通过响应面法建立了水浴提取环磷酸腺苷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 环磷酸腺苷(cAMP)是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能调节机体细胞的多种功能活动,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以新疆地区红枣为原料,采用超微粉碎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对红枣进行预处理,通过响应面法建立了水浴提取环磷酸腺苷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优化提取工艺参数,通过比较2种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得到的结果如下:超微粉碎法处理后cAMP提取率为318.31μg/g,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cAMP提取率为239.35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红枣 环磷酸腺苷 提取 超微粉碎法 真空冷冻干燥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水溶性多糖物理提取工艺及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孔晓雪 安辛欣 +1 位作者 赵立艳 胡秋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30-235,共6页
对比研究湿法超微粉碎提取、微波辅助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等不同提取方法,对金针菇可溶性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法优化湿法超微粉碎提取金针菇水溶性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湿法超微粉碎提取法能显著提高金针菇... 对比研究湿法超微粉碎提取、微波辅助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等不同提取方法,对金针菇可溶性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法优化湿法超微粉碎提取金针菇水溶性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湿法超微粉碎提取法能显著提高金针菇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率,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胶体磨磨齿间隙42μm、提取温度87℃、提取时间170min。根据模型预测提取液中多糖含量为417.6μg/mL,验证实验中多糖含量为(418±3.21)μg/mL,提取率为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水溶性多糖 湿粉碎 响应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马铃薯渣的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菊红 顾正彪 洪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0-133,共4页
通过胶体磨对马铃薯渣进行湿法超微粉碎后得到改性马铃薯渣,研究了不同的胶体磨孔隙对它的粒径、比表面积和密度的影响,并研究了改性马铃薯渣与降血脂、降血糖功能性质相关的一些物化性质,包括吸油力、阳离子交换能力、胰脂酶抑制力、... 通过胶体磨对马铃薯渣进行湿法超微粉碎后得到改性马铃薯渣,研究了不同的胶体磨孔隙对它的粒径、比表面积和密度的影响,并研究了改性马铃薯渣与降血脂、降血糖功能性质相关的一些物化性质,包括吸油力、阳离子交换能力、胰脂酶抑制力、葡萄糖束缚能力和淀粉酶活力抑制力。结果表明:改性马铃薯渣由于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从而具有一定的降血脂、降血糖功能性质;随着胶体磨孔隙的减小,薯渣纤维网络结构先变得松散后又被破坏,薯渣功能性质先提高后又有所回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渣 湿粉碎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乳化萃取与冷冻破乳化释放组合提取茶籽油 被引量:5
17
作者 龙俊敏 鄢祥辉 +3 位作者 赵荣彬 蔡玲 郭振 曾哲灵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1,共4页
采用湿法超微粉碎、水乳化萃取与冷冻破乳化释放的方法,以水为提取剂从茶籽仁中提取茶籽油。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研究料液比、乳化萃取时间、冷冻温度、冷冻时间4个因素对茶籽油提取率的影响,优化水乳化萃取与冷冻破乳化释放组合提... 采用湿法超微粉碎、水乳化萃取与冷冻破乳化释放的方法,以水为提取剂从茶籽仁中提取茶籽油。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研究料液比、乳化萃取时间、冷冻温度、冷冻时间4个因素对茶籽油提取率的影响,优化水乳化萃取与冷冻破乳化释放组合提取茶籽油工艺条件。试验得到水乳化萃取与冷冻破乳化释放组合提取茶籽油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料液比(茶籽仁与水的质量比)1∶4、乳化萃取时间4.0 min、冷冻温度-15℃、冷冻时间5.5 h,在此条件下茶籽油的提取率可达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油 湿粉碎 乳化萃取 冷冻破乳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骨泥残留肌原纤维蛋白在加工过程中结构及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学鹏 周明言 +7 位作者 李聪 朱文慧 仪淑敏 励建荣 李钰金 赵葳 徐嘉忆 焦雪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81,共5页
依次利用胶体磨细粉碎(简称细粉碎)和湿法超微粉碎(简称超微粉碎)逐级粉碎方式制备鱼骨泥,提取不同工艺阶段骨泥中的肌原纤维蛋白,以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粒度、浊度、活性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和相对二级结构含量等为指标,研究鱼骨泥... 依次利用胶体磨细粉碎(简称细粉碎)和湿法超微粉碎(简称超微粉碎)逐级粉碎方式制备鱼骨泥,提取不同工艺阶段骨泥中的肌原纤维蛋白,以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粒度、浊度、活性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和相对二级结构含量等为指标,研究鱼骨泥加工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阶段加工工艺对鱼骨泥中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影响显著,其中超微粉碎对骨泥中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影响较大,细粉碎对蛋白结构性质影响相对较小。逐级粉碎可以显著提高鱼骨泥中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度;在胶体磨剪切力作用下,肌原纤维蛋白粒径显著减小,而经超微粉碎后,由于蛋白质结构的破坏和聚集作用,肌原纤维蛋白粒径会显著增加,由299.4 nm增至464.5 nm,同时浊度也随之升高;细粉碎后活性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均显著下降,但随着超微粉碎次数增加,活性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细粉碎使肌原纤维蛋白α-螺旋结构比例由64.21%增加到79.99%、β结构比例下降,而超微粉碎可破坏α-螺旋结构,使其部分转变成β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泥 胶体磨细粉碎 湿粉碎 肌原纤维蛋白 结构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