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菜蛾盘绒茧蜂畸形细胞发育及其超微形态结构 被引量:11
1
作者 白素芬 陈学新 +2 位作者 程家安 符文俊 何俊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5-640,共6页
首次以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plutellae(Kurdjumov)]—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innaeus)]为体系研究了畸形细胞的发生和发育.结果表明,畸形细胞来源于卵的浆膜层;雌蜂产卵后33~36h,幼蜂孵化时,每胚胎平均释放192个畸形细胞;畸形细... 首次以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plutellae(Kurdjumov)]—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innaeus)]为体系研究了畸形细胞的发生和发育.结果表明,畸形细胞来源于卵的浆膜层;雌蜂产卵后33~36h,幼蜂孵化时,每胚胎平均释放192个畸形细胞;畸形细胞的直径可随寄生日龄的增加,由初始的(15.31±3.06)μm,增大到(63.25±12.65)μm,最大可达118.75μm;但其数目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扫描电镜显示:畸形细胞表面覆有微绒毛,4日龄比1日龄的更长、更密,预示着强的吸收和分泌功能.透射电镜显示:成熟的畸形细胞细胞核树状分枝明显、较初形成的细胞含有更多的内质网和丰富的线粒体.发育后期,溶酶体大量出现,且糖原、脂滴的积累增加,这表明畸形细胞代谢活动旺盛,具有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能力.本文对畸形细胞的发生来源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蛾盘绒茧蜂 畸形细胞 发育 超微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大实蝇产卵器的超微结构观察(双翅目:实蝇科) 被引量:4
2
作者 周仁迪 桂连友 +7 位作者 刘梅柯 何章章 杨璇 华登科 刘文茹 姜振宇 汤建涛 孙康林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3-554,共12页
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是柑橘的重要害虫。本文基于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石蜡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对柑橘大实蝇的产卵器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产卵器由产卵器基节、翻缩膜和产卵针3部分组成,翻缩膜... 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是柑橘的重要害虫。本文基于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石蜡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对柑橘大实蝇的产卵器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产卵器由产卵器基节、翻缩膜和产卵针3部分组成,翻缩膜是浅黄色的柔软的细长管状结构,又分为骨化带、骨化环和膜质部3部分。骨化带表面有4条褐色的、纵向的、柔软的离散带。骨化环和膜质部表面存在小齿和无齿两种角质化鳞片,鳞片的一端与表皮连接,另外一端处于自由状态,鳞片以覆瓦状包围在骨化环和膜质部表面。骨化带和骨化环弯曲程度极低,而膜质部弯曲程度较大。产卵针由1块背片和2块腹片组成,2块腹片之间、背片与腹片之间与可折叠弯曲的柔性角质层连接。其背片两内侧均存在1个未封闭的圆环,其内部有肌肉(背腹肌)、气管、输卵管和直肠等组织或器官。产卵器上有毛形、腔锥形和钟形3种类型感受器。在产卵器收缩时,首先产卵针折叠在翻缩膜内,然后再一起折叠在基节内。因此,在成虫休息时,产卵器形成了产卵针(内层)、翻缩膜(中间层)和基节(外层)3个腹节的套叠。柑橘大实蝇的产卵器是伪产卵器,其结构或组织经过进化,从而适应其伪产卵器的外翻、弯曲、收缩折叠运动机制。本研究为理解昆虫进化和多样性,以及昆虫的产卵、交配和代谢物排泄等行为机制提供新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形态结构 柑橘大实蝇 伪产卵器 套叠 翻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镜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洪健 高其康 +1 位作者 徐正 徐颖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9-490,共2页
关键词 扫描电镜 昆虫学 超微形态结构 应用 寄生峰 农业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类常见泌蜡昆虫的蜡腺和蜡泌物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敏 刘志琦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54-1162,共9页
泌蜡昆虫体表除了具有和其他昆虫一样的薄蜡层之外,还具有特殊的蜡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分泌蜡质覆盖于体表,从而有利于昆虫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抵御外界多种不利条件、阻碍病原物入侵和躲避天敌寄生或捕食,对昆虫的生存和繁衍具... 泌蜡昆虫体表除了具有和其他昆虫一样的薄蜡层之外,还具有特殊的蜡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分泌蜡质覆盖于体表,从而有利于昆虫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抵御外界多种不利条件、阻碍病原物入侵和躲避天敌寄生或捕食,对昆虫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本文概述了蚧虫、蚜虫、蜡蝉、木虱、粉虱和粉蛉等6类常见泌蜡昆虫的蜡腺和蜡泌物的超微形态结构、蜡泌物的主要化学组成及泌蜡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其在昆虫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的研究以及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蜡昆虫 蜡腺 蜡泌物 超微形态结构 化学组成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