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超常胎盘部位反应9例诊断治疗分析及临床伦理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刘淑巧
赵连成
-
机构
西安济仁医院
-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3期107-107,110,共2页
-
文摘
在国内外对超常胎盘部位反应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的情况下,目前临床实践中不得不依赖更多的伦理准则、缓慢的技术进步来审慎的进行诊断与治疗。通过资料检索及结合9例临床案例分析,归纳了超常胎盘部位反应特有的组织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指出应坚持生命质量原则、最小伤害原则,结合到具体的医疗服务过程,来达到提升诊断水平与治疗品质,实践尊重与保障病患权益与安全等医学之核心价值。
-
关键词
超常胎盘部位反应
生命质量原则
最小伤害原则
-
分类号
R-052
[医药卫生]
-
-
题名MRI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 2
-
-
作者
代敏
方必东
严志汉
-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放射科
-
出处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4-816,共3页
-
文摘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是一组起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主要有葡萄胎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1,2]。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女性生殖系统组织学分类进行修改,2003年正式公布GTD组织学新分类,指出GTD包括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以及起源于中间型滋养细胞非肿瘤性的超常胎盘部位反应和胎盘部位结节等。由于GTD具有高度增生、局部侵犯和(或)远处转移的潜能,因此其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GTD最常用的辅助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明确GTD的早期诊断、良恶性的判断、分期以及治疗后的随访。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包括超声、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盆腔动脉造影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等。其中,MRI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多平面和多参数成像,对GTD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等具有较高的价值。
-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MRI诊断
临床价值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超常胎盘部位反应
-
分类号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