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增强MRA联合炎症因子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公信 王露朝 +6 位作者 刘芃 温志波 黄凡衡 陈立桁 赵鑫 林霖 周怡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24-132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增强MRA联合IL-6、IL-I0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A、B、C 3组。A组采用球囊导管损伤主动脉内膜结合高脂饲养建立AS模型,B组采用高脂饲养,空... 目的探讨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增强MRA联合IL-6、IL-I0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A、B、C 3组。A组采用球囊导管损伤主动脉内膜结合高脂饲养建立AS模型,B组采用高脂饲养,空白C组不做干预。12周于耳缘静脉采血5 ml比较各组间血脂及IL-6、IL-10的变化情况。行MRA平扫、USPIO增强扫描,与病理检查结果行对照研究。结果 A、B两组比较血脂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167±21.3)pg/ml vs(116±14.3)pg/ml P<0.05,IL-10无差异(P>0.05)。A vs C、B vs C(TC、TG、LDL)P<0.01,HDL无差别。IL-6、IL-10有显著性差异(P<0.01)。MRA连续扫描中,管壁信噪比(SNR)在不同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 USPIO通过标记巨噬细胞引起T2WI信号下降,结合SNR峰值变化可以预测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整体的炎症程度。USPIO增强MRA联合IL-6、IL-IO检测兔AS易损斑块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自制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行兔VX2肿瘤MR成像
2
作者 陈铟铟 郭亮 +3 位作者 王希明 洪若瑜 李勇刚 朱银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45-1948,共4页
目的观察自制USPIO在兔VX2肿瘤MR成像中的价值。方法以一步法实现葡聚糖对Fe3O4纳米粒子的表面包裹,制备USPIO。7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大腿肌肉内接种VX2肿瘤;6只于接种后2周分别行Gd-DTPA和USPIOT2*WI增强扫描。1只未注射对比剂的实验兔... 目的观察自制USPIO在兔VX2肿瘤MR成像中的价值。方法以一步法实现葡聚糖对Fe3O4纳米粒子的表面包裹,制备USPIO。7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大腿肌肉内接种VX2肿瘤;6只于接种后2周分别行Gd-DTPA和USPIOT2*WI增强扫描。1只未注射对比剂的实验兔留电镜和元素分析作对照研究。计算不同对比剂的病灶对比度噪声比(CNR)和增强对比度。MR成像结束后,行普鲁士蓝染色、电镜及元素分析。结果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证实,葡聚糖成功包裹到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且合成USPIO大小在10~20nm,分散性较好。增强扫描中两种对比剂的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病理、电镜及元素分析共同证实肿瘤组织与正常肌肉USPIO的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VX2肿瘤血管基底膜对USPIO具有高通透性。USPIOT2*WI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肿瘤组织的增强效果。自制US-PIO可被肿瘤细胞吞噬,是用于肿瘤成像的理想对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 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在兔炎症淋巴结模型中的磁共振强化特征
3
作者 雷晶 薛华丹 +2 位作者 李烁 李琢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SPIO)在兔炎性淋巴结中的增强磁共振特征,建立US-PIO淋巴结显像的常规注射及扫描方案。方法12只健康新西兰兔于足垫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腘窝淋巴结的炎性增生模型。静脉注射不同剂量(45、9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SPIO)在兔炎性淋巴结中的增强磁共振特征,建立US-PIO淋巴结显像的常规注射及扫描方案。方法12只健康新西兰兔于足垫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腘窝淋巴结的炎性增生模型。静脉注射不同剂量(45、90、135μmolFe/kg)的USPIO,注射前后行磁共振扫描,观察不同浓度组及90μmolFe/kg浓度组在不同时间点淋巴结强化特征,测量各组淋巴结T2信号强度、T1信号强度、T2*值及T2值变化并计算T2强化率。结果炎症淋巴结在USPIO增强后24h,90和135μmolFe/kg浓度组T2加权像序列强化效果及强化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均显著优于45μmolFe/kg浓度组(P<0.05);90μmolFe/kg组在6~24hT2信号强度、T1信号强度、T2值及T2强化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90μmolFe/kg组淋巴结信号强度降低在18h达峰值,于18~24h均能获得较好的图像。结论90μmolFe/kg可以较好地强化淋巴结,注射USPIO后18~24h采集淋巴结图像可以达到满意的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 炎症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体外标记SD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
4
作者 曹剑 王怡宁 +6 位作者 孔令燕 薛华丹 雷晶 何泳蓝 李琢 孟洁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52-257,共6页
目的评估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标记SD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标记细胞体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方法... 目的评估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标记SD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标记细胞体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方法将USPIO40μg/ml及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1·5μg/ml的培养基与ADSCs共孵育培养24h,检测USPIO标记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用MRI对标记细胞进行体外成像。结果普鲁士蓝染色显示USPIO标记ADSCs的阳性率为99%,透射电镜提示USPIO颗粒主要位于胞质内溶酶体中;台盼蓝染色实验显示活细胞数大于95%,MTS[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2H-tetrazolium,溴化噻唑蓝四氮唑]实验提示USPIO浓度为10、20、40、80和160μg/ml时不影响ADSCs增殖。ELISA结果表明标记细胞与未标记细胞组间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无显著差异;体外条件下,MRI图像信号强度与标记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结论 USPIO标记ADSCs安全有效,MRI图像信号强度与标记细胞数量存在一定相关性,提示USPIO可用于在体条件下MRI成像示踪标记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 脂肪来源干细胞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在大鼠C6胶质瘤模型中的磁共振强化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彭诗博 韩俊源 +2 位作者 姚立 李颖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7-422,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C6胶质瘤模型注射一款新型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纳米颗粒后的磁共振强化效果随不同时间、给药体积、浓度的变化规律,探讨合适的增强扫描注射方案。资料与方法将25只大鼠胶质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不同浓... 目的研究大鼠C6胶质瘤模型注射一款新型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纳米颗粒后的磁共振强化效果随不同时间、给药体积、浓度的变化规律,探讨合适的增强扫描注射方案。资料与方法将25只大鼠胶质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和体积的USPIO纳米颗粒,依次为1组(5 mg/ml、5 ml/kg)、2组(10 mg/ml、0.5 ml/kg)、3组(10 mg/ml、5 ml/kg)、4组(10 mg/ml、10 ml/kg)、5组(1 mg/ml、5 ml/kg)。给药前后行MR扫描,计算肿瘤组织强化率、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的对比噪声比(CNR),观察1组1、5、15、30、45、60 min的肿瘤组织强化特征,分别比较不同体积组(2、3、4组)和不同浓度组(1、3、5组)的肿瘤组织强化效果。结果1组大鼠注射USPIO纳米颗粒后,肿瘤组织强化率持续升高,在45 min达到峰值,30~60 min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R持续升高,在30 min达到峰值,注射前与注射后的每个时间点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积组中,5 ml/kg组的强化率优于0.5 ml/kg组和10 ml/kg组(P<0.05),5 ml/kg组的CNR优于0.5 ml/kg组(P<0.05),5 ml/kg组和10 ml/kg组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组中,5 mg/ml组和10 mg/ml组的强化率、CNR均优于1 mg/ml组(P<0.05)。结论大鼠注射体积为5 ml/kg、浓度为5 mg/ml的USPIO纳米颗粒后30 min进行T1WI增强扫描,肿瘤可以达到满意的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对比噪声比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的靶向磁共振显影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胡立江 管文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23-426,共4页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USPIO)作为MRI阴性显影剂因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及低毒性近年来已逐渐投入临床使用。结合迅猛发展的分子影像学、高分子聚合物技术,各种肿瘤靶向MRI显影剂受到广泛且深...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USPIO)作为MRI阴性显影剂因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及低毒性近年来已逐渐投入临床使用。结合迅猛发展的分子影像学、高分子聚合物技术,各种肿瘤靶向MRI显影剂受到广泛且深入的研究;USPIO结合不同肿瘤特异性的受体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疗效预测、肿瘤干细胞示踪等方面相比传统的钆螯合物MRI显影剂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 磁共振成像 分子影像学 靶向载体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小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增强MRI评价1型糖尿病兔骨髓H型血管
7
作者 雷浩然 王克军 +2 位作者 李亮 刘昌盛 查云飞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3,共7页
目的探索基于超小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nano-iron oxide,USPIO)增强MRI联合离体显微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微血管成像定量可视化靶向评价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兔骨... 目的探索基于超小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nano-iron oxide,USPIO)增强MRI联合离体显微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微血管成像定量可视化靶向评价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兔骨髓H型血管结构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于2023年9月至2024年4月开展,从40只2~3月龄日本大耳白兔中随机选取20只兔耳缘静脉注入四氧嘧啶构建T1DM兔,其余兔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于造模成功4个月后分别取T1DM组和对照组兔的胫骨干骺端和骨干部位样本进行骨髓H型血管内皮细胞分选与鉴定、H型血管免疫荧光检测、骨髓血管内皮细胞体外与体内USPIO标记与MRI以及离体骨髓Micro-CT微血管成像,并分别测量H型血管内皮细胞占比、平均荧光强度、MRI的T2值及血管体积分数(vessel volume/tissue volume,VV/TV)和血管数量(vessel number,VN)等定量参数结果。结果T1DM组兔相较于对照组兔,骨髓H型血管内皮细胞占比、平均荧光强度、VV/TV、VN都存在明显降低(P<0.05),骨髓T2值在USPIO注射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T1DM组和对照组干骺端H型血管内皮细胞占比、平均荧光强度、T2值最大改变和最快时段速率、VV/TV、VN相较于骨干,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USPIO增强MRI联合离体Micro-CT微血管成像定量可视化靶向评价T1DM兔骨髓H型血管结构是可行的,为探索糖尿病骨髓微血管病变提供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兔 骨髓微血管 内皮细胞 超小顺磁性纳米氧化铁 磁共振成像 显微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靶向成像检测心肌纤维化大鼠模型中TGF-β1表达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宋梦星 夏敏 +1 位作者 杨雅雯 马占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5,132,共7页
目的构建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靶向探针(USPIO-anti-TGF-β1),探究其表征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 目的构建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靶向探针(USPIO-anti-TGF-β1),探究其表征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靶向检测大鼠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模型中TGF-β1表达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择40只雄性SD大鼠,其中30只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皮下注射法建立MF模型,另外10只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超声评估大鼠模型建立情况。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单纯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构建USPIO-anti-TGF-β1靶向探针,通过尾静脉注入实验组大鼠体内,单纯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注入相同剂量的USPIO和生理盐水,并于注射12 h后行T2序列扫描。扫描完成后取大鼠心肌标本行病理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给药前后的MRI信号强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MRI示实验组给药前心肌信号尚均匀,给药12 h后心内膜下心肌可见信号减低区,二者相对信号强度具有明显差异(0.72±0.12 vs.0.62±0.10,P<0.01);单纯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给药前后心肌信号未见明显减低(0.73±0.12 vs.0.71±0.12,P=0.81;0.70±0.13 vs.0.74±0.13,P=0.52)。普鲁士蓝染色显示实验组MF区域与给药后MRI所示信号减低区相符合,免疫组化可见MF区域TGF-β1的阳性表达,普鲁士蓝染色显示心肌细胞中有大量铁颗粒的沉积,证实USPIO-anti-TGF-β1靶向探针的存在。结论通过USPIO-anti-TGF-β1靶向探针进行MRI在体检测MF大鼠模型中TGF-β1的表达可行,为临床监测TGF-β1的表达及抗MF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估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态标记F344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大鼠心脏后离体及在体影像示踪 被引量:4
9
作者 曹剑 王怡宁 +6 位作者 石新琳 马国涛 孔令燕 薛华丹 雷晶 何泳蓝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4-479,共6页
目的利用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标记带有红色荧光蛋白(RFP)的F344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索双模态成像示踪标记干细胞示踪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含USPIO(40μg Fe/ml)的培养基与BMSCs/RFP共孵育培养24 h,标记后行普鲁士蓝染色... 目的利用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标记带有红色荧光蛋白(RFP)的F344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索双模态成像示踪标记干细胞示踪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含USPIO(40μg Fe/ml)的培养基与BMSCs/RFP共孵育培养24 h,标记后行普鲁士蓝染色、透射电镜检查及台盼蓝染色验证标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实验组(n=8)通过心肌局部注射方式将双标干细胞移植至急性心肌梗死F344大鼠的梗死心肌周围,术后不同时间点(1 d、1周、2周和4周)行磁共振成像和荧光成像,对双标干细胞进行示踪并比较信号强度变化;对照组(n=2)不注射细胞,行磁共振和光学成像。4周后将大鼠麻醉处死后取心脏病理行HE染色、普鲁士蓝染色和荧光成像,观察双标干细胞在心肌内的分布。结果共孵育培养24 h的方式可以有效、安全地构建USPIO-RFP双标BMSCs干细胞,普鲁士蓝染色显示USPIO标记阳性率为99%,透射电镜提示USPIO颗粒主要位于胞质内溶酶体中。台盼蓝染色显示标记组和阴性对照组活细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7%比96.3%,P>0.05)。心肌局部注射双标干细胞的实验组8只大鼠,磁共振成像在术后4周内均能观察到注射区域信号强度降低,并且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延长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66);在体荧光成像未能检测到荧光信号,而离体荧光成像检测到心脏表面细胞注射区域有较弱的荧光。病理切片染色显示梗死心肌周围细胞核密度增加,心肌中蓝染颗粒及荧光成像发光分布区域与HE染色中细胞核密度增加区域一致。结论USPIO-RFP双标干细胞注射至大鼠急性梗死心肌后,在体磁共振成像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实现对干细胞的示踪成像,离体荧光成像和病理荧光成像可以示踪移植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荧光蛋白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荧光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MR成像监测移植干细胞治疗SD大鼠心肌梗死并评价左心功能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剑 王怡宁 +7 位作者 孔令燕 薛华丹 马国涛 雷晶 何泳蓝 李琢 金征宇 孟洁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5期337-342,共6页
目的以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标记SD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探讨临床型1.5T MR扫描仪活体示踪SD大鼠急性心梗后心肌注射USPIO标记的干细胞并同时评估心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USPIO40μg Fe/ml、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1.5... 目的以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标记SD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探讨临床型1.5T MR扫描仪活体示踪SD大鼠急性心梗后心肌注射USPIO标记的干细胞并同时评估心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USPIO40μg Fe/ml、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1.5μg/ml与ADSCs共孵育培养,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验证标记有效性、MTS试验验证标记安全性。开胸结扎实验组(n=10)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梗模型并于心肌内注射标记干细胞,术后利用1.5T MR扫描仪对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n=5)大鼠行磁共振成像,观察心肌信号、计算并比较两组大鼠的左室舒张末容积(left-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eft-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心肌结构和标记ADSCs的分布。结果普鲁士蓝染色显示USPIO标记ADSCs的阳性率>99%,透射电镜下可见黑色氧化铁颗粒位于细胞溶酶体内,MTS试验证实USPIO标记对ADSCs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开胸结扎冠脉前降支成功构建心梗模型,实验组大鼠心脏于FIESTA和FSPGR序列图像上可见左室前壁内信号降低和室壁运动异常,2D MDE序列图像上发现实验组心肌内延迟强化。实验组LVEDV、LVESV、LVEF分别为0.52±0.05ml,0.20±0.03ml和61.0±4.3%,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44±0.04ml,0.25±0.05ml和42.7±13.4%,两组大鼠的LVEF、LVED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于梗死心肌周边发现局灶性氧化铁颗粒沉积。结论临床1.5T MR成像仪活体示踪SD大鼠心肌梗死注射移植USPIO标记的ADSCs并同时评估SD大鼠心功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 脂肪来源干细胞 磁共振成像 急性心梗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PIO和GoldMag磁共振成像信号特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逄鑫 邹利光 +3 位作者 杨华 张辉 舒通胜 张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浓度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和金磁微粒(GoldMag-Coreshell,GoldMag)行不同序列MR成像,对比分析其信号特点,探讨合适的MRI检查方法。方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为稀释剂将USPI... 目的通过对不同浓度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和金磁微粒(GoldMag-Coreshell,GoldMag)行不同序列MR成像,对比分析其信号特点,探讨合适的MRI检查方法。方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为稀释剂将USPIO和GoldMag分别稀释为0.5~1 000μg/ml的47个不同的浓度,以PBS液为对照,共获得48个浓度,行FSE T1WI、FSE T2WI和GRE T2*WI磁共振成像。观察不同浓度USPIO和GoldMag在3种序列中的信号强度变化规律,计算信号强度变化比率,绘制浓度-信号强度曲线图。结果GoldMag与USPIO的MRI信号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浓度增加,FSE T1WI信号强度呈升高趋势,FSE T2WI信号强度略有下降,GRE T2*WI信号强度明显降低。不同成像序列两种对比剂信号强度比较,在FSE T1WI,浓度高于30μg/ml时信号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FSE T2WI,浓度为40~90μg/ml时信号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GRE T2*WI,两种对比剂信号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oldMag与USPIO常规MRI信号特点变化趋势相似,GoldMag是较理想的MRI分子影像学研究纳米粒对比剂,GRE T2*WI为USPIO和GoldMag的最佳成像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学 造影剂 磁共振成像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 金磁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