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导电动磁浮列车电磁特性及悬浮稳定性控制
1
作者 王小农 黄靖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1-1269,共9页
超导电动磁浮列车运行过程中电磁阻尼较小,借助列车直线同步电机牵引控制,设计悬浮稳定性控制系统,为列车的悬浮稳定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MLX01型超导电动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结合单个转向架与地面线圈组成结构的场-路-运动耦合数值模型... 超导电动磁浮列车运行过程中电磁阻尼较小,借助列车直线同步电机牵引控制,设计悬浮稳定性控制系统,为列车的悬浮稳定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MLX01型超导电动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结合单个转向架与地面线圈组成结构的场-路-运动耦合数值模型,揭示了超导电动磁浮列车的悬浮特性。研究了超导电动磁浮列车超导磁场强度、悬浮位移、运行速度以及标准空气气隙之间的关系特性,分析了不同超导磁场强度和标准空气气隙下单个转向架悬浮方向电磁弹簧系数变化规律。采用矢量控制策略实现了超导磁浮列车直线同步电机直轴和交轴分量的解耦,建立了直轴电流与悬浮力之间的数值表达式,设计了悬浮稳定性控制结构,并采用状态反馈实现悬浮系统的极点配置。通过对比采用悬浮稳定性控制结构前后转向架平衡位移响应,证明了采用悬浮控制结构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悬浮稳定性控制系统可有效抵抗外部干扰,维持列车的悬浮稳定,也可进一步提高列车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电动磁浮列车 牵引特性 悬浮特性 悬浮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电动磁浮列车悬浮和导向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小农 黄靖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82-1489,共8页
以超导电动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单个转向架与悬浮和导向线圈的场-路-运动耦合数值模型,然后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并验证了其正确性。基于该模型,分析了不同垂向位移和横向位移下单个转向架所受的悬浮力与导向力,并揭示了无交叉连接和... 以超导电动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单个转向架与悬浮和导向线圈的场-路-运动耦合数值模型,然后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并验证了其正确性。基于该模型,分析了不同垂向位移和横向位移下单个转向架所受的悬浮力与导向力,并揭示了无交叉连接和交叉连接“8”字形线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交叉连接“8”字形线圈产生的作用力主要为悬浮力,交叉连接“8”字形线圈产生的作用力主要为导向力;随着横向位移的增大,导阻比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垂向位移的增大,浮阻比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电动磁浮列车 “8”字形线圈 悬浮特性 导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电动磁浮道岔线形设计与侧向过岔速度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榕欣 蔡小培 +1 位作者 汤雪扬 王一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3-903,共11页
为提升超导电动悬浮列车(EDS)在侧向通过道岔时的速度,本文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与运动微分方程,建立超导EDS磁浮列车-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首先,通过分析不同道岔梁长度对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确定最优道岔梁长度,并设计相应的磁浮单开道... 为提升超导电动悬浮列车(EDS)在侧向通过道岔时的速度,本文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与运动微分方程,建立超导EDS磁浮列车-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首先,通过分析不同道岔梁长度对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确定最优道岔梁长度,并设计相应的磁浮单开道岔线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侧向过岔速度下的动力学响应特性,明确满足乘客舒适度和行车安全性的侧向过岔速度临界值.研究表明:较短的道岔梁长度与较低的通过速度可扩大系统稳定区域,减少悬浮和导向间隙波动,提升乘坐舒适度和行车平稳性;列车以100 km/h的速度侧向通过道岔梁长度为8 m的道岔线形,动力响应最佳,满足乘客舒适度要求,侧向过岔速度可达130 km/h,比现有磁浮列车的最高速度提升了85%;随着侧向过岔速度的增加,道岔线形对磁悬浮列车行车安全性和乘坐舒适度的影响愈加显著,车辆动力响应更加明显,侧向安全过岔速度的临界值为150 k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电动磁浮列车 磁浮道岔 线形设计 耦合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