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G超大规模MIMO信道测量与容量优化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郑一 王承祥 +1 位作者 冯瑞 黄杰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5,123,共8页
为了研究6G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性能,本文进行了5.3GHz频段的单用户和多用户超大规模MIMO信道测量实验,分析了超大规模MIMO单用户和多用户信道容量。在发送端配置单用户和多用户天线,接收端... 为了研究6G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性能,本文进行了5.3GHz频段的单用户和多用户超大规模MIMO信道测量实验,分析了超大规模MIMO单用户和多用户信道容量。在发送端配置单用户和多用户天线,接收端配置128×8的超大规模MIMO天线阵列,进行城市环境上行链路的信道测量实验。通过系统校准和测量数据处理,得到真实的信道冲激响应。根据上下行链路互易性,通过上行链路的信道矩阵得到下行链路的信道矩阵。采用基于均方误差的最小化方法将信道容量优化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通过优化预编码矩阵得到下行链路最大的信道容量。通过分析下行链路的单用户信道容量,发现视距环境的信道容量小于非视距环境下的信道容量;通过分析下行链路的多用户信道容量,发现当用户数从单用户增加到4用户时,信道容量也随之增加;此外,根据测量数据指导优化算法设计预编码矩阵,可以带来信道容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超大规模mimo 信道测量 信道特性 信道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规模太赫兹系统深度学习信道估计算法
2
作者 于舒娟 赵阳 +3 位作者 魏玉尧 张昀 高贵 赵生妹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6,共13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THz超大规模MIMO系统混合场信道估计性能,基于不动点网络(FPN)引入了一种基于跨通道信息交互的Transformer注意力机制模块与快速傅里叶变换卷积网络(FCN),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恢复网络的信道估计算法FPN-OTFN,将信道估计... 为了进一步提升THz超大规模MIMO系统混合场信道估计性能,基于不动点网络(FPN)引入了一种基于跨通道信息交互的Transformer注意力机制模块与快速傅里叶变换卷积网络(FCN),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恢复网络的信道估计算法FPN-OTFN,将信道估计问题建模为图像恢复问题。在导频处采用最小二乘算法获得初始信道信息,并将其作为所提FPN-OTFN算法的输入,通过训练学习低精度信道图像和高精度图像间的映射关系,恢复出真实的信道状态信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不仅继承了FPN框架的高效性、自适应性,同时对THz信道拥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和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估计 THz超大规模mimo系统 深度学习 图像恢复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最大似然的超大规模MIMO系统近场信道估计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华华 郑少杰 王磊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39-1945,共7页
针对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Extremely Large-scal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XL-MIMO)系统近场的极域信道特性,同时考虑到未来信道的低信噪比环境以及匹配追踪算法中的先验稀疏度信息难以获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似然原理... 针对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Extremely Large-scal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XL-MIMO)系统近场的极域信道特性,同时考虑到未来信道的低信噪比环境以及匹配追踪算法中的先验稀疏度信息难以获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似然原理的子载波加权选择的分段弱正交匹配追踪算法(Subcarrier Weight Selection Stagewise Weak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SWS-SWOMP)。SWSSWOMP算法利用公共稀疏性对子载波加权并在获取支持度后进行再选择,从而在低信噪比环境下以及稀疏度未知的情况下提高最终支持度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XL-MIMO近场信道估计算法在低信噪比下归一化均方误差性能相对于极域同步正交匹配追踪(Polar-domain Simultaneous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P-SOMP)算法平均提高约3 dB,更符合实际信道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mimo(xl-mimo) 近场信道估计 极域 压缩感知 最大似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线性阵列的超大规模MIMO混合场信道估计算法
4
作者 王丹 方杰宁 谢长江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24-3128,共5页
超大规模MIMO(extremely large-scale massive MIMO,XL-MIMO)是未来6G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现有的XL-MIMO混合场信道模型大多对均匀线性阵列和单天线用户之间信道建模,且采用散射体最后一跳模型。若收发双端均配备线性阵列,现有的混合... 超大规模MIMO(extremely large-scale massive MIMO,XL-MIMO)是未来6G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现有的XL-MIMO混合场信道模型大多对均匀线性阵列和单天线用户之间信道建模,且采用散射体最后一跳模型。若收发双端均配备线性阵列,现有的混合场信道估计方案将不再适用。为此,针对收发端均部署超大规模线性阵列的XL-MIMO场景,采用Saleh-Valenzuela模型进行信道建模,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匹配追踪(OMP)的混合场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角域变换矩阵对远场分量进行估计,然后通过极域变换矩阵估计近场分量。此外,引入克拉美罗-下界(CRLB)对所提算法进行评估。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混合场估计算法相较于仅考虑远场和近场的估计算法在信道估计性能上有约0.6 dB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mimo 信道估计 混合场 线性阵列 克拉美罗-下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6G超大规模MIMO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韩瑜 章嘉懿 金石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1,共5页
为了满足不断攀升的数据传输速率需求,扩大频带宽度、增加天线数量是直接有效手段。在6G应用场景与关键能力的驱动下,6 425~7 125 MHz频段(U6G)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成为满足6G需求的潜在使能技术之一。基于U6G超大规模MIMO... 为了满足不断攀升的数据传输速率需求,扩大频带宽度、增加天线数量是直接有效手段。在6G应用场景与关键能力的驱动下,6 425~7 125 MHz频段(U6G)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成为满足6G需求的潜在使能技术之一。基于U6G超大规模MIMO系统的天线形态及信道特征,针对该技术面临的成本、开销、复杂度三重挑战,提出高效能U6G超大规模MIMO无线传输的总体设计目标,并展望其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U6G频段 超大规模mi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规模MIMO阵列可视区域空间分布数据集
6
作者 高锐锋 苗艳春 +4 位作者 陈颖 王珏 张军 韩瑜 金石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63-3072,共10页
可视区域(VR)信息可用于降低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XL-MIMO)系统传输设计复杂度,但现有理论分析与传输设计多基于简化的VR统计分布模型。为评估分析XL-MIMO在实际物理传播场景中的性能,该文公开了XL-MIMO阵列VR空间分布数据集,其由环境... 可视区域(VR)信息可用于降低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XL-MIMO)系统传输设计复杂度,但现有理论分析与传输设计多基于简化的VR统计分布模型。为评估分析XL-MIMO在实际物理传播场景中的性能,该文公开了XL-MIMO阵列VR空间分布数据集,其由环境参数设置、射线追踪仿真、天线场强数据预处理和VR判定准则等步骤构建。该数据集针对典型城区无线传播场景,建立了用户位置采样与场强数据、VR数据之间的关联,总数据条目数量达上亿级。进一步对其中VR形态、VR分布进行了可视化展示与分析,并以基于VR的XL-MIMO用户接入协议为例,利用该数据集对其在真实传播场景中的性能进行了仿真,为该数据集的应用提供了典型样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mimo 可视区域 射线追踪 能量集中度 子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可视区域的超大规模MIMO低复杂度混合预编码
7
作者 张雷 杨帅 曾琦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31-1938,共8页
为有效利用超大规模多入多出系统中因不同用户可视区域动态分布导致的信道矩阵稀疏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子阵列的低复杂度部分连接结构混合预编码方案。先通过直接提取空口信道的共轭相位设计模拟预编码矩阵,并提出逐次最大化可变子... 为有效利用超大规模多入多出系统中因不同用户可视区域动态分布导致的信道矩阵稀疏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子阵列的低复杂度部分连接结构混合预编码方案。先通过直接提取空口信道的共轭相位设计模拟预编码矩阵,并提出逐次最大化可变子阵列增益算法,以更有效连接射频链路与发射天线,从而获得更大空间分集增益;再对等效信道执行迫零数字预编码。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已有全连接结构方案,所提方案能以更低计算复杂度和硬件成本,提升频谱效率50%~200%,且对信道估计误差更为鲁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mimo 混合预编码 可视区域 可变子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6G的超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技术:进展与挑战
8
作者 蒲旭敏 张庆玉 +1 位作者 王可豪 刘胤岚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13-1922,共10页
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Extremely Large-scal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XL-MIMO)作为6G的关键候选技术之一,通过配置数百乃至数千根天线单元,极大地提高了无线通信和传感的频谱效率。为了充分发挥超大规模MIMO技术的潜力,获取... 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Extremely Large-scal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XL-MIMO)作为6G的关键候选技术之一,通过配置数百乃至数千根天线单元,极大地提高了无线通信和传感的频谱效率。为了充分发挥超大规模MIMO技术的潜力,获取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至关重要,这使得信道估计成为该领域的一个核心议题。概述了超大规模MIMO信道的近场及非平稳特性,综述了近年来针对此类场景发展的信道估计方法,指出现有研究往往基于较为简化的假设或未能充分考虑超大规模MIMO特有的信道属性,导致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不足。最后总结分析了当前超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方法的挑战及潜在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xl-mimo) 信道估计 压缩感知 深度学习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规模非平稳MIMO信道估计问题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夏雨婷 李汀 解培中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31-1939,共9页
超大规模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在未来的通信发展有巨大的潜力,随着天线阵列规模的增大,天线阵列的近场效应和无线信道的空间非平稳性对信道估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对于近场效应,不仅需要估计角度,还需要估计距离,... 超大规模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在未来的通信发展有巨大的潜力,随着天线阵列规模的增大,天线阵列的近场效应和无线信道的空间非平稳性对信道估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对于近场效应,不仅需要估计角度,还需要估计距离,本文提出将所需估计的角度和距离分开估计,减少估计的复杂度;对于非平稳性,需要判断散射体的可见子阵列的范围,本文提出对每个子阵列分别估计角度,根据角度和对子阵列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做特征值分解得到的特征值大小,来判断散射体的可见子阵列范围,然后根据已得到的角度来估计距离。进一步分析发现,靠近中心的子阵列角度估计更准确,靠近边缘的子阵列距离估计更准确。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不同散射情况下超大规模阵列角度和距离的确定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针对近场效应和非平稳性的信道估计方案有更小的均方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估计 超大规模mimo 近场效应 非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复杂度超大规模MIMO无线传输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蕊蕊 韩瑜 +1 位作者 金石 王珏 《电信科学》 2023年第9期87-96,共10页
超大规模MIMO(extra-large scale MIMO,XL-MIMO)技术有望满足6G对高频谱效率的要求,同时也面临计算复杂度提升带来的挑战。研究发现,XL-MIMO信道独特的空间非平稳特性为低复杂度无线传输设计带来新的可能。首先从近场传播效应出发,梳理X... 超大规模MIMO(extra-large scale MIMO,XL-MIMO)技术有望满足6G对高频谱效率的要求,同时也面临计算复杂度提升带来的挑战。研究发现,XL-MIMO信道独特的空间非平稳特性为低复杂度无线传输设计带来新的可能。首先从近场传播效应出发,梳理XL-MIMO信道特性及信道建模研究成果,深入探讨空间非平稳性出现的原因;由此引出XL-MIMO中阵列可见区域(visibility region,VR)的概念,并对结合VR信息的低复杂度无线传输设计展开讨论;接着,从子阵列划分与分布式信号处理的角度,介绍XL-MIMO低复杂度系统架构的实现,并总结相应的设计方案;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mimo 空间非平稳性 近场效应 可见区域 6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规模MIMO系统中基于交叠可视区域的功率分配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军 陆佳程 +2 位作者 刘同顺 张琦 蔡曙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262-4270,共9页
该文解决了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不同用户的可视区域(VR)存在相互交叠时的下行功率分配问题。考虑单个基站服务多个单天线用户的超大规模MIMO通信场景,由于基站配备的阵列较大,各个用户受障碍物遮挡仅能与基站部分天线进行... 该文解决了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不同用户的可视区域(VR)存在相互交叠时的下行功率分配问题。考虑单个基站服务多个单天线用户的超大规模MIMO通信场景,由于基站配备的阵列较大,各个用户受障碍物遮挡仅能与基站部分天线进行通信,这部分天线即为各用户的可视区域。该文考虑不同用户的可视区域分布两两交叠,并依此划分子阵,并在各子阵上进行规则化迫零预编码以降低复杂度。接着基于大维随机矩阵理论,推导了系统下行遍历和速率的确定性近似表达式。然后,通过最大化该表达式,给出了基于统计信道状态信息的最优用户功率分配方法的闭式解。最后,仿真结果表明,和速率近似表达式的精度很高,所提功率分配方法能有效提高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mimo 可视区域 功率分配方法 大维随机矩阵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耦效应对超大规模MIMO天线系统信道容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启芳 郭爱煌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65-1770,共6页
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天线系统是6G的关键技术,由于天线单元间距很小,多个天线单元的互耦效应是影响其性能的因素之一。建立了基于石墨烯基贴片天线阵列-子阵列架构的超大规模MIMO天线系统,推导... 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天线系统是6G的关键技术,由于天线单元间距很小,多个天线单元的互耦效应是影响其性能的因素之一。建立了基于石墨烯基贴片天线阵列-子阵列架构的超大规模MIMO天线系统,推导出了互耦效应影响下的信道容量表达式。通过电磁场数值计算仿真了超大规模MIMO天线系统的信道容量,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互耦效应时,超大规模MIMO天线系统的信道容量与子阵列天线单元数、子阵列数以及发射机功率正相关;在互耦效应的影响下,系统的信道容量降低,互耦效应的强弱与子阵列天线单元的间距有关,天线单元间间距越小,相邻天线间的互耦效应越明显,系统的信道容量越小。该仿真结果可以为6G中超大规模MIMO天线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无线通信 超大规模mimo天线系统 互耦效应 信道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面阵的超大规模MIMO近场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易文慧 王者 +1 位作者 肖华华 章嘉懿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3年第6期1021-1026,共6页
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Extremely Large-scal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XL-MIMO)技术由于其带来新的近场球面波传播特性,有望大幅提升无线通信系统容量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基于均匀线性阵列(Uniform Linea... 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Extremely Large-scal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XL-MIMO)技术由于其带来新的近场球面波传播特性,有望大幅提升无线通信系统容量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基于均匀线性阵列(Uniform Linear Arrays, ULA)的XL-MIMO系统。针对更一般的基于均匀平面阵列(Uniform Planar Arrays, UPA)的XL-MIMO系统,推导出近场有效自由度(Effective Degrees of Freedom, EDoF)的解析表达式,得到信道容量的解析表达式。通过仿真,验证了所得表达式的准确性,同时揭示了通信距离和天线阵列尺寸等关键因素对XL-MIMO系统近场通信性能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mimo 均匀平面阵列 近场通信 有效自由度 信道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频段超大规模空间调制MIMO技术
14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9年第6期590-590,共1页
众所周知,太赫兹频率在提供高可用带宽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传播损耗和功率限制问题,从而使得通信距离大大缩短。近来,研究人员提出了可以在数毫米之内容纳数百个天线单元的石墨烯等离激元纳米天线阵列。这种阵列能实现高效波束赋形,... 众所周知,太赫兹频率在提供高可用带宽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传播损耗和功率限制问题,从而使得通信距离大大缩短。近来,研究人员提出了可以在数毫米之内容纳数百个天线单元的石墨烯等离激元纳米天线阵列。这种阵列能实现高效波束赋形,增加通信距离,但它们无法为空间多路复用提供足够的空间自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调制 mimo技术 太赫兹 超大规模 频段 通信距离 空间自由度 可用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残差定点网络的太赫兹UM-MIMO系统信道估计算法
15
作者 于舒娟 魏玉尧 +3 位作者 蔡良隆 卢宏宇 张昀 赵生妹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90,共14页
针对THz超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混合场和波束偏移效应带来的信道估计难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不动点正交近似消息传递残差自注意(FPN-OAMP-SRLG)算法。利用坐标注意力与部分通道移位提出深度残差块(BSRB)和门控线性自注意力(SARG),构建... 针对THz超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混合场和波束偏移效应带来的信道估计难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不动点正交近似消息传递残差自注意(FPN-OAMP-SRLG)算法。利用坐标注意力与部分通道移位提出深度残差块(BSRB)和门控线性自注意力(SARG),构建了特征提取网络SRLG,并结合FPN-OAMP框架,将信道估计问题建模为图像恢复问题。以最小二乘算法估计后的导频信息作为输入特征,通过FPN-OAMP-SRLG中线性估计器和非线性估计器迭代来恢复信道状态信息。仿真表明,所提算法不仅能高精度地估计THZ信道,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估计 THz超大规模mimo系统 深度残差块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非平稳信道条件下XL-MIMO系统联合天线选择和波束成形
16
作者 褚宏云 贾帅 +1 位作者 王鑫 闫桐菲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46-1954,共9页
由于超大规模MIMO(Extremely Large-scale MIMO,XL-MIMO)系统中空间非平稳性的存在,使得部分天线对系统性能贡献较小,从而增加了系统能耗。通过天线选择并结合波束成形从而优化系统性能。以最小化基站发射功率为目标建模,在满足信干噪... 由于超大规模MIMO(Extremely Large-scale MIMO,XL-MIMO)系统中空间非平稳性的存在,使得部分天线对系统性能贡献较小,从而增加了系统能耗。通过天线选择并结合波束成形从而优化系统性能。以最小化基站发射功率为目标建模,在满足信干噪比和基站激活天线数的约束下,优化基站处的波束成形矩阵。由于该优化问题是典型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传统方法使用连续近似来求解,然而获得的解都是次优解。鉴于此,首先提出采用分支定界算法(Branch and Bound,BAB)求解上述优化问题,从而保证解的最优性。然而,BAB算法在处理大规模问题,特别是基站天线数大于128时,计算复杂度往往过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和多层感知机(Graph Neural Network and Multilayer Perceptron,GNN+MLP)的方法,通过利用GNN在BAB树的根节点提取一次全局特征,并在每个子节点利用MLP提取局部特征,通过结合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来训练一个二进制的节点分类器,以判断当前节点是否需要进一步分支,从而加速计算的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在天线数等于512时,GNN+MLP比BAB减少了54.2%的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mimo 空间非平稳性 分支定界算法 图神经网络 多层感知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wton迭代算法的低复杂度信号检测算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刚 娄增进 +1 位作者 林勤华 郭漪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9-117,共9页
为了解决太赫兹通信系统超大规模MIMO检测计算复杂度高、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基于Newton迭代算法的低复杂度信号检测算法。通过在Newton迭代算法中改进初始矩阵、加入步长因子,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收敛速度;通过加入调节因子,保证... 为了解决太赫兹通信系统超大规模MIMO检测计算复杂度高、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基于Newton迭代算法的低复杂度信号检测算法。通过在Newton迭代算法中改进初始矩阵、加入步长因子,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收敛速度;通过加入调节因子,保证算法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场景适用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算法,所提算法具有更低的计算复杂度和更快的收敛速度。当迭代次数为3次时,即可逼近MMSE算法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通信 超大规模mimo 信号检测 步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G无线通信物理层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倪善金 沈亮 +1 位作者 宁珊 万辛 《电信科学》 2023年第12期1-18,共18页
业界预计在2030年前后商用6G技术。与5G技术相比,6G将在流量密度、连接数密度和能量效率等多个性能指标方面大幅度提升。为满足2030年及以后的垂直行业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6G将采用诸多新技术,如新型网络架构、新物理层无线传输技术... 业界预计在2030年前后商用6G技术。与5G技术相比,6G将在流量密度、连接数密度和能量效率等多个性能指标方面大幅度提升。为满足2030年及以后的垂直行业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6G将采用诸多新技术,如新型网络架构、新物理层无线传输技术以及新的安全可持续性技术。从6G物理层潜在关键技术入手,重点介绍了太赫兹(THz)、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智能反射面(IRS)及物理层安全等技术。此外,还概括地介绍了6G潜在关键技术挑战,希望为未来6G物理层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太赫兹 超大规模mimo 智能反射面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