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交界面温度场研究——以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冻结联络通道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明 王磊 +3 位作者 崔灏 陈红蕾 孙长松 杨哲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2-360,共9页
为研究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中的交界面温度场,以及冻结管非循环段长度等因素对土体与管片交界面冻结壁厚度的影响,以北京东六环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盾构段联络通道冻结施工为背景,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土体与管... 为研究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中的交界面温度场,以及冻结管非循环段长度等因素对土体与管片交界面冻结壁厚度的影响,以北京东六环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盾构段联络通道冻结施工为背景,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土体与管片交界面温度场及交界面冻结壁厚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冻结过程中冻结管前部的非循环段长度会显著影响交界面处的冻结效果,交界面冻结壁厚度随非循环段长度增加而减小;在北京东六环工况下,冻结管间距为1 m时,非循环段长度达到450 mm冻结壁无法在56 d内闭合。2)单排管叠加冻结能显著提高交界面的冻结壁厚度及冻结管容许最大非循环段长度,而等管距的环形单圈冻结同直线单排管冻结无明显差距。3)冻结交界面为弧形时,交界面冻结壁厚度较管片为平面时有显著增加;非循环段长度为300 mm时,上壁厚度比平面管片增加了15%,下壁和侧壁则增加了35%,可以认为管片弧度对交界面冻结有利。4)冻结壁与隧道管片交界面是冻结壁的薄弱位置,在冻结施工中应尽量减小非循环段长度,并重点关注交界面处的温度变化,积极冻结及开挖过程中应对交界面位置做好保温,防止施工过程中交界面位置化冻引起地下水击穿冻结壁,造成涌水涌砂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法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界面温度场 联络通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浅埋下穿铁路变形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戴志成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146,170,共10页
为探究超大直径盾构在下穿铁路时的沉降规律,以济泺路穿黄北延隧道工程双线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邯济铁路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采用Peck沉降公式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并针对不采取加固措施和采用“D型便梁+地层注... 为探究超大直径盾构在下穿铁路时的沉降规律,以济泺路穿黄北延隧道工程双线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邯济铁路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采用Peck沉降公式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并针对不采取加固措施和采用“D型便梁+地层注浆”加固措施两种工况下隧道下穿铁路施工引起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验证表明,使用该数值模拟方法的计算结果能够与Peck沉降公式较好地吻合,计算方法可靠。模拟结果表明,不采取任何加固措施,盾构直接下穿铁路,轨道最大沉降量为15.8 mm,发生在铁路与盾构交叠处,而两隧道中线位置上方轨道沉降值为13.4 mm,不能满足沉降限值7 mm的要求;采用加固措施后,地表最大沉降值为6.2 mm,轨道最大沉降值为5.3 mm,水平位移为1.59 mm,满足安全控制要求。综上所述,采取“D型便梁+地层注浆”加固措施进行变形控制效果明显,能够降低61%的地表沉降和66.5%的轨道沉降,使得轨道变形满足铁路运营控制标准。监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的规律和数值基本相符,证明“D型便梁+地层注浆”的加固措施在超大直径盾构施工安全控制上的可行性。此外,由于盾构施工中地质状况及施工质量的不确定性,沉降预判可能出现偏差,因此,应积极对铁路轨道和路基变形进行监测,确保铁路运营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浅埋 下穿 运营铁路 D型便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富水地层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关键技术与应用实践
3
作者 黄书华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80-289,共10页
为攻克复杂富水地层超大直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建设难题,以海珠湾隧道区间5号联络通道工程为依托开展研究,创新性提出一套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机械法联络通道的综合施工工艺,包括研发同步施工内支撑辅助系统,通过独特设计的上下传力支撑构... 为攻克复杂富水地层超大直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建设难题,以海珠湾隧道区间5号联络通道工程为依托开展研究,创新性提出一套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机械法联络通道的综合施工工艺,包括研发同步施工内支撑辅助系统,通过独特设计的上下传力支撑构件连接主线隧道管片,为通道掘进提供稳定反力并预留运输空间确保同步施工;利用地层注浆微加固技术依据地层特性精心设计注浆点位及浆液,增强土体强度;采用由玻璃纤维与钢筋混凝土组合形成的特殊衬砌管片结构并在关键部位设置内覆钢板缓解应力集中;优化密封套筒始发接收工艺保障施工安全。经工程实践与监测分析可知:该工艺可实现主线隧道与联络通道高效同步施工,大幅提升效率;施工中5号联络通道周边环境及主线管片沉降变形均未超限,顶管机掘进时始发端洞门区域管片受扰明显,最大沉降为-5.6 mm,接收端破洞时管片最大沉降为-8.6 mm,整体变形控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机械法联络通道 施工工艺 施工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度隧道及地下工程行业“大事件”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4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5-595,共1页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依旧是占据“业界头条”的重量级工程,回顾2024年,我国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建设数量占据了全球的绝大多数。1)上海有多项工程达到了重要节点。2024年3月14日,上海漕宝路快速路新建工程2标东线15.5 m超大直径盾构“...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依旧是占据“业界头条”的重量级工程,回顾2024年,我国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建设数量占据了全球的绝大多数。1)上海有多项工程达到了重要节点。2024年3月14日,上海漕宝路快速路新建工程2标东线15.5 m超大直径盾构“通达号”顺利始发;4月29日,连接上海与江苏的崇太长江隧道15.4 m盾构“领航号”在崇明始发;8月2日,使用15.5 m盾构“纵横号”和“建功号”施工的上海北横通道新建工程东段主线试通车,意味着北横通道主线实现了整体贯通;12月27日,采用直径15.43 m盾构“银龙号”掘进的上海银都路越江隧道正式通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崇太长江隧道 银都路越江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爆炸下软硬不均地层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动力响应分析
5
作者 杨春山 魏立新 +4 位作者 朱旻 刘力英 包小华 赵泽乾 陈湘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2-20,共9页
近年来港口危化品堆场爆炸灾害频出,盾构隧道面临着潜在的地面爆炸荷载威胁。采用多物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ALE)流固耦合建模方法,考虑到螺栓、钢筋、混凝土管片等多种结构复杂的非线性行为,建立了地面... 近年来港口危化品堆场爆炸灾害频出,盾构隧道面临着潜在的地面爆炸荷载威胁。采用多物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ALE)流固耦合建模方法,考虑到螺栓、钢筋、混凝土管片等多种结构复杂的非线性行为,建立了地面爆炸荷载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精细化模型,通过对炸药当量、埋深、爆源偏心距进行参数分析,研究了地面爆炸荷载对所处上软下硬地层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和损伤过程,并对管片接缝处的变形模式及螺栓的塑性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面爆炸荷载下盾构隧道损伤由顶部向两肩发展,纵向接缝形成错动,环向接缝开合交替;区别于整体结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在地面爆炸荷载冲击下应着重加强隧道两肩和接缝处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爆炸 数值模拟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上软下硬地层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风路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围岩荷载及管片力学行为分析
6
作者 孙振川 吕乾乾 +1 位作者 孙飞祥 杨振兴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85-92,共8页
为探讨城市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围岩压力荷载特征,采用理论计算结合现场监测及数值模拟分析,针对春风路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围岩荷载及管片受力特征开展研究。选取春风路隧道典型断面,进行全覆土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围岩压力数据对比分析,通过... 为探讨城市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围岩压力荷载特征,采用理论计算结合现场监测及数值模拟分析,针对春风路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围岩荷载及管片受力特征开展研究。选取春风路隧道典型断面,进行全覆土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围岩压力数据对比分析,通过现场监测得到管片结构、钢筋及螺栓的力学行为特征,并建立包含实际配筋的三维管片数值模型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得到以下结论:1)砂岩地层中土压力计测得的围岩压力,与全覆土理论不考虑水压的计算值较吻合;2)某断面偏载侧测点实测荷载相比计算值增加50%,围岩荷载的计算应考虑附加荷载的偏载效应进行局部放大;3)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发现管片及钢筋的受力安全冗余度较高,均未超过设计强度值的40%;4)建模计算得到的结构受力数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5)在不考虑人为安装差异时,块间螺栓轴力分布较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围岩荷载 力学行为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湖底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重难点及关键技术探究——以武汉两湖隧道(南湖段)工程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钊 唐冬云 +4 位作者 刘朋飞 何源 李子锋 李锐 许超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6-304,共9页
针对超大直径盾构在岩溶强发育区、高黏性土和硬岩地层中的施工难题,依托武汉两湖隧道(南湖段)工程,通过现场勘探资料分析、文献调研以及专家咨询论证,总结归纳工程的施工重难点:1)盾构穿越岩溶强发育区施工风险高,极易发生盾构栽头与... 针对超大直径盾构在岩溶强发育区、高黏性土和硬岩地层中的施工难题,依托武汉两湖隧道(南湖段)工程,通过现场勘探资料分析、文献调研以及专家咨询论证,总结归纳工程的施工重难点:1)盾构穿越岩溶强发育区施工风险高,极易发生盾构栽头与塌陷、突涌水等灾害;2)黏性地层盾构易结泥饼,造成盾构推力增大、掘进速率降低等问题;3)硬岩地层盾构刀盘易磨损,刀具易损坏,盾构掘进效率低;4)小曲线半径施工盾构姿态控制困难,导致隧道偏离设计轴线;5)大直径管片易上浮,致使管片错台、破损及渗漏。针对上述重难点问题,分析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直径盾构选型技术,提出超大直径盾构穿越岩溶强发育区地层处理、高黏性地层超大直径盾构泥饼预防与处治、极硬岩地层超大直径盾构施工、小曲线半径盾构姿态控制和管片上浮预防等施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岩溶地层 结泥饼 硬岩地层 小曲线半径施工 管片上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同步双液注浆原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鹏 王先明 +3 位作者 刘四进 孙旭涛 王士民 何川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4,共11页
为探明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在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中的浆液特性、扩散形态及注浆填充效果,在北京东六环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区段盾构隧道工程负环段进行同步双液注浆原位试验,通过在负环管片上安装钢套筒的方式形成盾尾注浆间隙,并采用... 为探明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在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中的浆液特性、扩散形态及注浆填充效果,在北京东六环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区段盾构隧道工程负环段进行同步双液注浆原位试验,通过在负环管片上安装钢套筒的方式形成盾尾注浆间隙,并采用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检测同步双液注浆过程中盾尾间隙内压力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探明双液浆的胶凝特性及初步扩散形态。注浆完成后,通过现场取样和三维激光扫描的方式揭示双液浆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注浆填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步双液注浆过程中,双液浆浆液压力整体呈“单峰”式曲线变化,即注浆开始后传感器量值随浆液注入快速增加,在注浆停止后传感器量值迅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最后稳定至一定量值;2)由于原位试验过程中室外温度变化大、湿度低,并且存在混合不均及双液浆产物不稳定的问题,现场取样测得的抗压强度略低于室内试验所测得的抗压强度;3)由三维激光扫描结果可知,适当调整注浆参数后双液浆能够很好地填充盾尾间隙,注浆圈无明显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同步双液注浆 原位试验 浆液扩散形态 注浆填充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软土地层浅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开挖面破坏机理及加固范围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宋棋龙 祁文睿 +3 位作者 李文静 张新建 苏栋 林星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5-162,共8页
为了确定软土地层中隧道加固的合理范围,保证盾构隧道在软土地层施工的安全性,以珠海横琴杧洲隧道工程为背景,开展了软土地层浅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开挖面破坏机理及合理加固范围的研究。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加固范围对开挖面主、... 为了确定软土地层中隧道加固的合理范围,保证盾构隧道在软土地层施工的安全性,以珠海横琴杧洲隧道工程为背景,开展了软土地层浅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开挖面破坏机理及合理加固范围的研究。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加固范围对开挖面主、被动破坏形式及地表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固土层厚度t的增加,地层受开挖扰动的区域逐渐缩小,地层显著位移区域由地表收缩至开挖面前方土体,破坏形式由整体破坏转为局部破坏,t=0.20D(D为隧道直径)相比t=0时地表沉降(隆起量)减少70%~80%,地表最大变形点沿纵向的位置基本一致,均在开挖面前方约0.5D处;随着t的增加,开挖面支护压力可调节范围增加,t=0.20D时相比t=0时可调节范围增加了32.5%,这使得实际施工过程更有利于维持开挖面的稳定性;结合经济及加固效果两方面考虑,实际工程进行地层加固时取加固土层厚度t=0.20D为较合理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 加固范围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开挖面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anathan & Poulos、Clough修正公式的浅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地面沉降预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继超 曾垂刚 +3 位作者 崔乐健 杨振兴 孙飞祥 翟乾智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74-280,共7页
为解决浅埋大直径隧道开挖沉降预测受到开挖隆起效应影响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计算,结果表明开挖隆起效应使得地表沉降量明显偏小。基于现场地表的沉降监测结果数据,引入Clough修正公式计算沉降槽宽度系数i,对Loganathan&P... 为解决浅埋大直径隧道开挖沉降预测受到开挖隆起效应影响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计算,结果表明开挖隆起效应使得地表沉降量明显偏小。基于现场地表的沉降监测结果数据,引入Clough修正公式计算沉降槽宽度系数i,对Loganathan&Puolos公式、Celestino公式进行修正和非线性拟合分析,得出结论:地层损失率Vl未知,修正Loganathan&Puolos公式拟合度最高,Celestino公式根据地层损失率Vl预测地面沉降拟合度最高。联合公式绘制完整的沉降预测曲线与现场监测数据曲线相关性达到85%,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沉降预测理论的预测结果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Loganathan&Puolos、Celestino公式修正 非线性拟合 沉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海域海底盾构隧道精细化地质探测技术——以甬舟高速复线金塘海底隧道工程为例
11
作者 楼凯峰 彭丁茂 +2 位作者 包晓明 郑儒 郝晓菡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6-1344,共9页
甬舟高速复线金塘海底隧道具有“超大、超长、超深”的特点,隧址区地形、洋流、地质条件复杂,且气候多变、船只繁忙,勘探难度大、精度要求高。在广泛收集资料、深入分析场地环境及开展典型路段现场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以水域单道地震... 甬舟高速复线金塘海底隧道具有“超大、超长、超深”的特点,隧址区地形、洋流、地质条件复杂,且气候多变、船只繁忙,勘探难度大、精度要求高。在广泛收集资料、深入分析场地环境及开展典型路段现场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以水域单道地震为主、多道地震为辅,水域瞬变电磁法、多波束测深等多种水域物探方法与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技术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获取海量高质量原始数据,并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精细化处理,确保数据精度与可靠性;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如单道地震为主与多道地震为辅的联合解译、多方法相互验证等)对成果进行系统解译,形成可靠的地质认识。在工程应用中,通过物探成果先行判断整体地质形态,钻探进一步验证和深化场地地层分布特征,动态优化线路设计方案,实现复杂海域海底地层的精细化划分、基岩起伏的高精度判识、地质环境的科学分区、高分辩率三维工程地质模型的构建,达到优化隧道设计方案、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勘察周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海域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水域地震法 精细化分层 三维地质建模 综合勘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域围堰孤石地层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变形规律分析——以汕头海湾隧道盾构段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先进 张文新 陈海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6,共9页
为研究海域围堰内孤石和基岩地层中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在浅覆土条件下的掘进变形规律,以汕头海湾隧道盾构始发段为背景,加固区采用密钻孔疏松,回填区采用钻孔爆破,通过监测二者地表沉降、地层土体压力和隧道周边深层土体位移变化,结合盾... 为研究海域围堰内孤石和基岩地层中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在浅覆土条件下的掘进变形规律,以汕头海湾隧道盾构始发段为背景,加固区采用密钻孔疏松,回填区采用钻孔爆破,通过监测二者地表沉降、地层土体压力和隧道周边深层土体位移变化,结合盾构泥水舱顶部压力、总挤压力、掘进速度和刀盘转速等掘进参数,得出如下结论:1)加固区的掘进参数变化明显大于回填区。2)加固区受盾构掘进挤压作用小,地表沉降和深层土体位移变化都在6 mm以内;回填区受盾构掘进挤压作用明显,地表沉降达到27 mm,深层土体位移为17.6 mm。3)深层土体位移呈现出先远离后靠近隧道并最终稳定的规律。4)地层土体压力在盾构掘进和回填注浆中变化明显,且加固区土体压力大于回填区。5)加固区位于隧道开挖面侧向底部,回填区位于隧道开挖面侧向上部,隧道顶部压力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围堰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上软下硬地层 孤石 基岩 变形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直径浅埋盾构隧道土压力实测分析及其计算方法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章定文 刘志祥 +1 位作者 沈国根 鄂俊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91-98,共8页
以扬州瘦西湖隧道为工程依托,对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荷载、结构内力等进行长期现场监测,分析超大直径浅埋盾构隧道土压力、管片钢筋应变的变化规律。采用上覆土柱法、太沙基松弛土压力法计算管片土压力理论计算值,并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 以扬州瘦西湖隧道为工程依托,对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荷载、结构内力等进行长期现场监测,分析超大直径浅埋盾构隧道土压力、管片钢筋应变的变化规律。采用上覆土柱法、太沙基松弛土压力法计算管片土压力理论计算值,并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分析不同土压力计算方法在不同埋深条件下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盾构纠偏对隧道管片荷载大小、分布形式影响较大,且其影响一致持续至稳定期;盾构隧道施工结束后,作用在盾构管片上的土压力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管片钢筋应变同土压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进入稳定期时间略滞后于土压力,土压力进入稳定期后实测土压力值约为理论计算值的48%~60%;松弛土压力法计算的土压力值较上覆土柱法计算值和实测结果更为接近。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管片设计荷载取值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浅埋盾构隧道 土压力 现场监测 理论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直径盾构穿越大堤加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以季华西路延线工程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志锋 江俊 +4 位作者 温瑜琴 苏栋 曾国东 杨腾宇 余洪鑫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22-128,共7页
为探明经地层预加固后的大直径盾构工程地层变形机制,以佛山市季华路西延线盾构工程堤坝保护为背景,开展经地层预加固后的浅埋大直径盾构穿越大堤的三维数值仿真分析,探究不同地层加固方案对地层的变形控制效果。结果表明:1)隧道上方土... 为探明经地层预加固后的大直径盾构工程地层变形机制,以佛山市季华路西延线盾构工程堤坝保护为背景,开展经地层预加固后的浅埋大直径盾构穿越大堤的三维数值仿真分析,探究不同地层加固方案对地层的变形控制效果。结果表明:1)隧道上方土体预加固有效控制了盾构掘进引起的土体变形,地层加固后最大使地表最大沉降值降低约50%;2)旋喷桩加固深度以加固到隧道底部为最优,但加固到拱顶、拱腰、拱底3种不同加固深度对地层变形控制效果相近,可基于经济高效等原则合理选择;3)沿掘进方向的不同加固长度对已处于加固区域土体的变形影响较小,根据穿越长度布置旋喷桩加固区域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粉细砂地层 堤坝保护 地表沉降 地层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六环改造工程盾构段横通道设计关键技术
15
作者 庞康 刘子健 +3 位作者 刘明高 陈仁东 吴金刚 孙烨 《土木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70-177,共8页
以东六环改造工程为例,系统介绍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横通道设计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方案。工程中的横通道具有埋深大、水压高、地层稳定性差、主洞开口大的特点,主要包含主洞特殊环、地层加固、横通道结构三部分设计,创新点有:一是在主洞特殊... 以东六环改造工程为例,系统介绍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横通道设计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方案。工程中的横通道具有埋深大、水压高、地层稳定性差、主洞开口大的特点,主要包含主洞特殊环、地层加固、横通道结构三部分设计,创新点有:一是在主洞特殊环设计中采用了钢板-混凝土组合管片,并与普通管片组成特殊环;二是地层加固设计以冻结帷幕为重点,辅以主洞径向深孔注浆和水平高压旋喷桩的地层预加固措施;三是在横通道的变形缝、T型接口等重点部位,在常规防水措施的基础上,采用了可卸式止水带、T型止水钢板等措施。工程已经成功建设完成6条盾构段横通道,横通道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人行横通道 钢板-混凝土组合管片 冻结帷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