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超复数傅氏变换和超复数互相关的新算法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江淑红 郝明非 +1 位作者 张建秋 胡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0-105,共6页
超复数把彩色图像作为一个矢量整体进行处理,与传统算法相比,它能更好地描述图像的色彩关联,超复数互相关已广泛应用到彩色图像处理的各个领域.本文首先分析和介绍了目前的实现二维超复数傅氏变换和超复数互相关的快速方法,然后通过把... 超复数把彩色图像作为一个矢量整体进行处理,与传统算法相比,它能更好地描述图像的色彩关联,超复数互相关已广泛应用到彩色图像处理的各个领域.本文首先分析和介绍了目前的实现二维超复数傅氏变换和超复数互相关的快速方法,然后通过把超复数按实部和各个虚部展开,分别进行传统的快速傅氏变换,再把对应的单位虚向量还原,从而为超复数傅氏变换和超复数互相关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算法.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比目前现有的方法更简单易行,且计算量更小.最后,本文介绍了我们把超复数互相关技术应用到彩色目标跟踪上获得的一些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复数 图像处理 超复数傅氏变换 超复数互相关 目标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图像超复数空间的自适应水印算法 被引量:12
2
作者 江淑红 张建秋 胡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73-1778,共6页
针对彩色载体图像,本文提出了一种超复数频域的自适应水印算法,它首先对彩色载体图像进行快速超复数傅氏变换,在超复数频谱实部选择合适频段的基础上,再利用人类视觉系统对彩色载体图像的纹理、边缘和亮度的掩蔽特性,对选择的频段赋予... 针对彩色载体图像,本文提出了一种超复数频域的自适应水印算法,它首先对彩色载体图像进行快速超复数傅氏变换,在超复数频谱实部选择合适频段的基础上,再利用人类视觉系统对彩色载体图像的纹理、边缘和亮度的掩蔽特性,对选择的频段赋予不同的掩蔽强度而嵌入水印,从而在超复数频域内实现了一种彩色载体图像自适应的水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彩色图像的自适应掩蔽,大大提高了超复数频域水印算法的不易感知性和鲁棒性,且抗攻击性能也优于无自适应掩蔽的超复数频域水印算法;和现有文献的比较结果验证了本算法的这些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水印 自适应数字水印 超复数 超复数傅氏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观评估彩色图像质量的超复数奇异值分解法 被引量:13
3
作者 叶佳 张建秋 胡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33,共6页
本文利用超复数直接对彩色图像建模,保存了彩色图像完整的信息;基于超复数奇异值分解(也称四元数奇异值分解QSVD)提出一种全新的图形化与数值化相结合的彩色图像质量评估测度,不仅能判断图像失真等级,还能判断不同的失真类型.测试结果表... 本文利用超复数直接对彩色图像建模,保存了彩色图像完整的信息;基于超复数奇异值分解(也称四元数奇异值分解QSVD)提出一种全新的图形化与数值化相结合的彩色图像质量评估测度,不仅能判断图像失真等级,还能判断不同的失真类型.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比传统的MSE、PSNR以及MSSIM等算法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质量评估 图像失真 四元数 超复数 超复数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超复数小波生成对抗网络的活体人脸检测算法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策 李兰 +2 位作者 宣树星 杨静 杜少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122,共10页
为了提升人脸识别系统判别图像真实性的能力,针对较难检测到未知的活体人脸攻击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超复数小波生成对抗网络的活体人脸检测算法。采用4个不同类型的数据集,随机选择3个作为训练集,另一个作为测试集,形成训练时未知的活... 为了提升人脸识别系统判别图像真实性的能力,针对较难检测到未知的活体人脸攻击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超复数小波生成对抗网络的活体人脸检测算法。采用4个不同类型的数据集,随机选择3个作为训练集,另一个作为测试集,形成训练时未知的活体人脸。训练集视为3个源域,输入到超复数小波生成对抗网络中,使一个特征生成器与3个判别器进行对抗,当特征生成器成功欺骗过3个判别器时,形成具有3个源域共享且区别于3个源域的特征空间,能够检测到不同于源域的人脸特征。在判别器上设置了域间和域内的三元组约束函数,以此提高判别器的性能,将超复数小波的细节子带图与卷积网络联合,学习图像多个方向的细节纹理特征,用来提升判别器鉴定活性人脸特征的能力。由于真假人脸的远程光电体积描记术和深度图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将其嵌入到特征空间中,增强生成特征空间检测人脸特征的泛化性能,形成通用的特征空间。在该特征空间中使用测试集进行判别分类,得到真假人脸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CASIA-FASD、Replay-Attack和NUAA数据集上,所提算法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84.65%、86.06%、91.21%,半错误率分别为24.05%、21.05%、15.01%,均高于对比算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人脸检测 超复数小波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复数域小波变换的显著性检测 被引量:7
5
作者 余映 吴青龙 +2 位作者 邵凯旋 康迂星 杨鉴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31-2238,共8页
针对现有频域显著性检测方法得到的显著区域不完整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多尺度分析的频率域显著性检测方法。首先由输入图像特征通道信息构建4元超复数,然后通过小波变换对4元超复数域中幅度谱进行多尺度分解,计算生成多尺度下的视觉显著... 针对现有频域显著性检测方法得到的显著区域不完整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多尺度分析的频率域显著性检测方法。首先由输入图像特征通道信息构建4元超复数,然后通过小波变换对4元超复数域中幅度谱进行多尺度分解,计算生成多尺度下的视觉显著图,最后由评价函数选出效果较好显著图合成最终视觉显著图。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背景干扰,快速、精确地找到完整的显著目标,具有较高的检测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显著性检测 显著图 视觉注意 超复数傅里叶变换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复数变换域的视感知内容数字水印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策 李宝森 +1 位作者 肖利梅 虎亚玲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87,共5页
针对彩色图像内容保护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视觉感知属性的超复数频域图像水印嵌入算法.该算法首先用傅氏谱残差方法,在HSI颜色空间提取多分辨率彩色载体图像的归一化显著性区域,再对版权水印混沌置乱加密后,将其嵌入至显著性区域所在的超... 针对彩色图像内容保护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视觉感知属性的超复数频域图像水印嵌入算法.该算法首先用傅氏谱残差方法,在HSI颜色空间提取多分辨率彩色载体图像的归一化显著性区域,再对版权水印混沌置乱加密后,将其嵌入至显著性区域所在的超复数颜色矢量中频段系数中,最终实现对彩色图像显著性内容的盲水印保护.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抵抗多种常见攻击以及剪切、背景置换等特殊攻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鲁棒性和不可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复数傅立叶变换 谱残差 显著性检测 盲水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复数Steerable滤波器的电力输电线检测方法
7
作者 李策 潘星 +1 位作者 肖利梅 潘峥嵘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85,共4页
提出一种自然场景下基于超复数频域Steerable滤波器的电力输电线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二维高斯函数构造超复数Steerable正交对滤波器,然后将构造的滤波器与彩色电力输电线图像进行不同方向的脊能量检测,进而获得输电线脊能量最大方... 提出一种自然场景下基于超复数频域Steerable滤波器的电力输电线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二维高斯函数构造超复数Steerable正交对滤波器,然后将构造的滤波器与彩色电力输电线图像进行不同方向的脊能量检测,进而获得输电线脊能量最大方向响应,最后得到电力输电线检测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方向可控性,对输电线的检测比其他算法精度高且速度快,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rable滤波器 输电线检测 超复数正交对滤波器 脊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复数小波和图像空域的卷积网络融合注视点预测算法
8
作者 李策 朱子重 +2 位作者 许大有 高伟哲 靳山岗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84,共9页
针对已有注视点预测模型存在特征细节缺失、尺度单一和背景信息干扰严重导致的注视点预测精度偏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复数小波和图像空域的卷积网络融合注视点预测算法.首先,针对细节特征丢失问题,使用超复数小波变换在频域中提取... 针对已有注视点预测模型存在特征细节缺失、尺度单一和背景信息干扰严重导致的注视点预测精度偏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复数小波和图像空域的卷积网络融合注视点预测算法.首先,针对细节特征丢失问题,使用超复数小波变换在频域中提取图像的细节特征,与卷积网络提取的空域特征进行融合.然后,通过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融合不同感受得到的特征图,有效解决了特征尺度单一的问题.最后,引入了残差卷积注意力模块,结合空间和通道的注意力机制,能够有效抑制背景信息的干扰,提高注视点预测精度.在SALICON数据集上,CC、sAUC和SIM评价指标下,该算法的性能达到0.8847、0.7693和0.7780;在CAT2000数据集上,该算法在相应指标下的性能为0.7355、0.8701和0.6645.主客观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注视点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视点预测 超复数小波变换 空域特征 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天然氧核冷裂变与冷核聚变形成油气藏共生矿——高能超分子微腔光子学导论 被引量:1
9
作者 许驭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第12期1-10,共10页
据1992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深入分析、验证哈尔滨市发明家王洪成上报的超常规意外实验时发现:超分子有机微腔是最理想的真空光学量子腔。用类似于克利福德平行线的复几何多维时空超分子微腔去改变拓扑性质的真空,用接收地面与... 据1992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深入分析、验证哈尔滨市发明家王洪成上报的超常规意外实验时发现:超分子有机微腔是最理想的真空光学量子腔。用类似于克利福德平行线的复几何多维时空超分子微腔去改变拓扑性质的真空,用接收地面与海平面宇宙射线形成的μ子原子或外来相干电磁波等天然外来能量去激发真空,使超分子有机微腔的微"轮胎"型真空内侧物质密度增大207倍以上,可以实现超分子有机微腔内外的真空相变(即实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倡导的真空工程),进而重现天然"氧核冷裂变"与其它核天然"冷核聚变"。上述天然"氧核冷裂变"与冷核聚变以亿万年为周期,在陨星撞击成矿的过程中再现于地球与土卫六古海洋,进而有可能解释类星体的巨大能量形成机制。许驭创立的上述多学科汇聚原始创新理论,与王洪成的"水变万物(水变油)"意外实验发现以及俄籍华人姜堪政医师的生物电磁场导技术,共同形成了高能与低能超分子微腔光子学与光子集成技术,必将启动21世纪新的科学革命、新产业革命、新能源技术革命与新医疗革命,以极低成本彻底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医疗手段破碎化、生命起源与抗衰老等全球性难题,引发经济、技术、社会与新兴产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战略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核冷裂变 冷核聚变 分子微腔 量子光学 高能光子学 量子引力 真空相变 撞击成矿 共生矿 复几何 超复数 大统一理论 光子集成 反隧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元同质微分的彩色光流估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裴继红 叶佩玲 谢维信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14-2619,共6页
该文通过将颜色3维矢量表示为一个4元数(quaternion)形式的超复数,将彩色图像序列映射为3维时-空空间上定义的4元超复变函数,并以颜色常数模型假设为基础,建立了描述彩色图像序列中运动模式的4元光流方程。为了对超复数4元光流方程中的... 该文通过将颜色3维矢量表示为一个4元数(quaternion)形式的超复数,将彩色图像序列映射为3维时-空空间上定义的4元超复变函数,并以颜色常数模型假设为基础,建立了描述彩色图像序列中运动模式的4元光流方程。为了对超复数4元光流方程中的运动参数进行有效估计,定义了4元同质微分的概念,进而得到了基于4元同质颜色常数模型的光流方程,并给出了该光流方程的优化求解方法。最后,与已有算法的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彩色光流 4元数 超复数 亮度常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数及其在实数域上三维代数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新念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0-82,共3页
三元数系是建立在实数域上的三维代数 ,与普通的多维代数不同 ,它的乘法运算不满足群的规则 .针对此问题 ,需要重新制定其运算规则 .在建立三元数与向量之间的联系之后 ,提出三元数的乘法在几何上对应于空间向量的旋转 .通过正交分解 ,... 三元数系是建立在实数域上的三维代数 ,与普通的多维代数不同 ,它的乘法运算不满足群的规则 .针对此问题 ,需要重新制定其运算规则 .在建立三元数与向量之间的联系之后 ,提出三元数的乘法在几何上对应于空间向量的旋转 .通过正交分解 ,将两个三元数的乘法先分解成两个同构关系 ,然后引进两类不同的群 ,再按各自群的规则分别进行计算 .亦即将不满足群规则的两个三元数的乘法计算转化成在群的规则下的运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数 三维代数 超复数 同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系结构的探索与发展
12
作者 冯进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0-25,共6页
数系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对象.但最早发展的自然数的基础却迟至19世纪才建立,完整的数系本质结构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本文从数系结构的探索与发展过程阐述了数学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关键词 数系结构 复数 四元数 超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机场跑道异物检测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鲁海枰 孙永荣 +1 位作者 赵伟 张怡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11期41-45,共5页
针对不同种类机场跑道环境下的小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融合超复数傅里叶变换的视觉显著性检测算法。利用二维Log⁃Gabor滤波器模仿人类视觉感受野提取经快速导向滤波算法后的预处理图中的颜色、亮度、纹理方向特征;根据所得... 针对不同种类机场跑道环境下的小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融合超复数傅里叶变换的视觉显著性检测算法。利用二维Log⁃Gabor滤波器模仿人类视觉感受野提取经快速导向滤波算法后的预处理图中的颜色、亮度、纹理方向特征;根据所得特征构造各尺度下的超复数图像,并求其快速傅里叶变换相位谱再进行滤波,通过反变换后进行多尺度归一化获取视觉显著图;最终利用自适应阈值分割提取前景任务目标,实现机场跑道异物目标检测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相较于传统频域显著性算法检测准确率更高,虚警率更低,在多类机场跑道路面场景检测中能取得较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跑道异物检测 视觉显著性 检测算法 图像预处理 超复数图像 目标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Riemann Problem of Hyperanalytic Function in the Jordan Open Curve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岳生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CSCD 1989年第4期64-72,共9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Riemannboundary problem of hyperanalytic function in the Jordan open curve, we have established an explicit form of the general solutions for the Riemann problem, and found necessary and suff...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Riemannboundary problem of hyperanalytic function in the Jordan open curve, we have established an explicit form of the general solutions for the Riemann problem, and found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solvability of the above bounbary value pro b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EMANN 解析函数 JORDAN 交换代数 未知函数 复函数 超复数 单值分支 边值问题 可求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元数傅里叶变换的彩色图像增强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艳 陈章宝 王艳春 《蚌埠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9-12,共4页
在彩色图像超复数二维傅里叶变换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四元数傅里叶变换方法对彩色图像在频域内进行降噪和增强处理,先利用高斯带通滤波器对彩色图像在频域内进行滤波,然后再通过四元数傅里叶逆运算获得滤波后的图像。仿真实验结果表... 在彩色图像超复数二维傅里叶变换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四元数傅里叶变换方法对彩色图像在频域内进行降噪和增强处理,先利用高斯带通滤波器对彩色图像在频域内进行滤波,然后再通过四元数傅里叶逆运算获得滤波后的图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彩色图像去噪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 四元数 超复数二维傅里叶变换 带通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学报》2008年度(36卷)中文总目录
16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I0001-I0010,共10页
关键词 学报 连续出版物 中文 超复数 目录 检索工具 张乃通 电子 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xwell方程及其扩展(英文)
17
作者 杨亦松 郭友中 《数学理论与应用》 2011年第1期41-48,共8页
本文研究显示,Maxwell方程可以根据基本能量-动量-惯量的狭义相对性关系,从波动方程的因式分解来得到。依照这一观点,还可以根据四元数运算关系,从同样的因式分解,导致Maxwell方程在无质量或有质量情况下的两种形式的某种推广。
关键词 MAXWELL 方程 因式分解 相对性 四元数 超复数 纤维丛转化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Noether的数学思想研究
18
作者 王磊 《科学技术创新》 2017年第36期37-39,共3页
艾米·诺特,抽象代数的奠基人,主要研究领域是代数学、代数拓扑学、代数数论和代数几何。文章首先论述了诺特的生平和诺特的数学成就,最后研究了诺特的从特殊到一般、转化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 诺特 抽象代数 超复数 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nimally Invasive Perventricular Device Closure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 Comparative Study in 80 Patients 被引量:7
19
作者 Xin-chao Yang De-bin Liu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4年第2期98-102,共5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ventricular device closure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 Methods Between September 2011 and February 2013, we collected 4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erven...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ventricular device closure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 Methods Between September 2011 and February 2013, we collected 4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erventricular closure via a small lower sternal incision(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aged 15.5±3.5 years(12 months to 32 years) with a body weight of 24.2±7.5 kg(10.8-58.0 kg). The mean size of VSD was 5.6±0.5 mm(2-14 mm). Another 40 patients were included as the surgical group, receiving the conventional surgical repair of VSD. The device of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was releas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Success rate, cardiac indicator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surgical group and those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showed similar results in success rate(both 97.5%). The procedure time,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hospital stay,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surgical group(58±21 minutes versus 145±26 minutes, 2±1 days versus 8±3 days, 5±1 days versus 16±6 days, 3±1 days versus 90±20 days, all P<0.05).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had a higher incidence of conduction anomalies(17.5% versus 2.5%, P<0.05). In the follow-up period of 3-12 months, there was no new residual shunt, noticeable aortic regurgitation, significant arrhythmias, or device failure except for new complications in the surgical group. Conclusions The success rate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ventricular device closure of VSD under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guidance is similar to that of conventional surgical repair, but the short-term outcomes of the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is much better. Long-term follow-up is necessary to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minimally invasiv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