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基因转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海强 车艳玲 +4 位作者 史悦 蒋敏 刘洋 徐亦乐 李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3-666,676,共5页
乳腺癌全球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治疗在乳腺癌中的研究日益增多。超声靶向微泡破坏作为一种潜在的基因或药物递送系统,既可作为载体,又可增加生物屏障的通透性,从而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乳腺癌全球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治疗在乳腺癌中的研究日益增多。超声靶向微泡破坏作为一种潜在的基因或药物递送系统,既可作为载体,又可增加生物屏障的通透性,从而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基因治疗研究。考虑到常规基因载体的固有缺陷,研究者倾向将其与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联合应用以提高基因转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对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及其与常规基因载体联合介导基因转染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 乳腺肿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的协同抗肿瘤机制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牛梓涵 赵辰阳 姜玉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0-545,共6页
超声造影剂微泡联合低频超声可对深处肿瘤进行治疗,即低频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高效、无创的抗肿瘤方式,其通过物理生物效应可以提高药物转运效率、破坏肿瘤新生血管,从而增强化学、基因、免疫、抗血管治疗。此外,该技术... 超声造影剂微泡联合低频超声可对深处肿瘤进行治疗,即低频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高效、无创的抗肿瘤方式,其通过物理生物效应可以提高药物转运效率、破坏肿瘤新生血管,从而增强化学、基因、免疫、抗血管治疗。此外,该技术还可应用于声动力治疗,并且在复合纳米颗粒的基础上实现协同治疗,增强抗肿瘤效率,为以后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 肿瘤 声动力治疗 协同治疗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超声微泡介导的药物递送策略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敏洁 张小杉 +4 位作者 施依璐 陈启 段莎莎 赵海玥 王雅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37-1341,共5页
超声除在成像方面的临床应用外,作为一种促进药物递送的工具也已得到深入研究。低频超声与微泡结合,可以透过不同的生物屏障,增强药物的靶向输送,这种能力有助于超声波与临床治疗结合。本文对超声波生物效应、超声微泡的特征及超声靶向... 超声除在成像方面的临床应用外,作为一种促进药物递送的工具也已得到深入研究。低频超声与微泡结合,可以透过不同的生物屏障,增强药物的靶向输送,这种能力有助于超声波与临床治疗结合。本文对超声波生物效应、超声微泡的特征及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超声检查 超声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LF-UTMD对PTC细胞的影响
4
作者 周祖邦 牛彦强 +3 位作者 张佳琰 仇菊梅 慈霞 谢金会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6,264,共12页
为了探讨低频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LF-UTMD)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的影响,揭示其潜在的治疗机制,并寻找可能的治疗靶点分子,使用人类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系BCPAP细胞进行实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超声参数和微泡体积分数φ(微泡)联合... 为了探讨低频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LF-UTMD)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的影响,揭示其潜在的治疗机制,并寻找可能的治疗靶点分子,使用人类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系BCPAP细胞进行实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超声参数和微泡体积分数φ(微泡)联合干预条件,六氟化硫微泡和超声对细胞分别单独或联合干预;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通过Oligo(dT)磁珠富集mRNA,构建cDNA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原始测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过滤、比对、表达量计算和差异基因筛选;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以及核心基因的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分析;对各类凋亡相关差异基因进行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验证各类凋亡差异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抑制PTC细胞增殖的最佳组合为:机械指数1.2、辐照时间90 s、φ(微泡)=10%、占空比为20%、脉冲重复频率为1 kHz;主成分分析显示样本重复性好,且对照组和超声联合微泡(U-M)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U-M组中显著变化的基因有1 552个,其中上调基因937个,下调基因615个.GO和KEGG分析揭示与免疫反应、代谢过程、细胞增殖和分化、信号传导等相关的差异基因;GSEA分析表明U-M组治疗可能通过增强免疫反应、调节代谢过程、影响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信号传导、基因沉默和RNA代谢、干扰细胞周期和DNA修复以及促进细胞死亡影响PTC细胞.PPI互作分析发现STAT4、 IRF7、 CXCL10、 FOS、 TNF等为核心基因.U-M组中,双硫死亡标志物SLC7A11显著升高,坏死性凋亡标志物Ripk1降低而Ripk4升高,TLR1、 TLR2、 TLR5升高,Rnf31降低.铜死亡相关基因未显著变化,铁死亡相关基因CPEB1、Hmox1、 Atf3、 Aloxe3、 PTGS2升高.焦亡相关基因Caspase1、 Gbp5、 Aim2降低,GSDMA升高,其他焦亡相关基因无变化.LF-UTMD能够显著影响PTC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别是在免疫反应、代谢过程、细胞增殖和分化、信号传导、基因沉默和RNA代谢、细胞周期和DNA修复以及细胞死亡等方面,在细胞死亡方式中,可显著诱导BCPAP细胞铁死亡和坏死性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低频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 转录组 死亡方式 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空化气泡溃灭对SAP弹性小球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舰航 尹招琴 +1 位作者 凃程旭 包福兵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4-819,I0004,共7页
空化气泡溃灭时对附近弹性小球的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超吸水聚合物(SAP)弹性小球附近激光空化气泡的膨胀和溃灭过程,利用扩束-聚焦后的激光在去离子水中产生单个空化气泡,通过精密位移平台精确控... 空化气泡溃灭时对附近弹性小球的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超吸水聚合物(SAP)弹性小球附近激光空化气泡的膨胀和溃灭过程,利用扩束-聚焦后的激光在去离子水中产生单个空化气泡,通过精密位移平台精确控制空化气泡发生位置,采用高速相机获取气泡膨胀和溃灭以及弹性小球的动态变形过程,进而基于弹性小球的变形,采用数值方法获得作用在弹性小球上的挤压作用力。研究发现,弹性小球附近空化气泡存在多次膨胀和溃灭现象,其中一次膨胀和溃灭持续时间最长,对弹性小球的挤压和拉扯作用最明显。在气泡膨胀阶段,弹性小球受到膨胀气泡的面挤压所用;在气泡溃灭阶段,弹性小球受到溃灭气泡的点拉扯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探究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中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机理等现象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空化 溃灭 SAP弹性小球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TMD介导microRNA转染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马瑶 赵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0-784,共5页
近年来微小RNA(microRNA)的研究不断增加,如何安全有效将microRNA导入靶细胞和靶组织是能否成功地利用microRNA对疾病进行治疗的关键。已有大量研究报道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介导基因转染具有安全、靶向、转染率高等优点,利用UTM... 近年来微小RNA(microRNA)的研究不断增加,如何安全有效将microRNA导入靶细胞和靶组织是能否成功地利用microRNA对疾病进行治疗的关键。已有大量研究报道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介导基因转染具有安全、靶向、转染率高等优点,利用UTMD介导microRNA转染的相关研究也逐年增多。文章对UTMD介导microRNA转染的机制及在肿瘤、心血管系统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 MIRNA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TMD的汽车自动驾驶的路径规划寻优算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学鋆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49-455,共7页
为在汽车自动驾驶中路径规划中能兼顾运算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设计了一种智能仿生算法的路径寻优算法。该算法基于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算法的原理。迭代运算分为靶标圈定、微泡迭代、微小核糖核酸(miRNAs)迭代。圈定靶标,以便有效减小... 为在汽车自动驾驶中路径规划中能兼顾运算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设计了一种智能仿生算法的路径寻优算法。该算法基于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算法的原理。迭代运算分为靶标圈定、微泡迭代、微小核糖核酸(miRNAs)迭代。圈定靶标,以便有效减小路径搜索范围。利用非线性函数Rastrigin对该算法进行验证。分析了迭代次数的设定方式,并采用程序自检的方式进行自行跳转。将该算法运用到二维路径规划中,并在Matlab中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与Dijkstra算法相比,该UTMD算法所规划的路径长度缩减4.52%。因此,该算法可有效地应用于汽车自动驾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路径规划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算法 算法设计 标圈定 小核糖核酸(mi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